PET/CT可谓是影像检查界中的皇冠——今日之星。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的缩写,它是一种先进的核医学影像技术;CT是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Tomography)的简称,是一种临床已广泛应用且仍在迅速发展的X线断层成像技术。将这两种技术有机地整合到同一台设备上,并把不同性质的图像进行同机融合显示,即形成了PET/CT。它在癌细胞检查方面「火眼金睛」,肿瘤患者就像一个「透明人」。病变位置、代谢情况,在影像中一目了然。
与正常细胞不同的是,恶性肿瘤细胞是人体内的「贪吃蛇」,它代谢活性极高,掠夺体内营养,因此恶性肿瘤摄取的葡萄糖远远高于其它正常组织!正是基于这一特性,PET/CT在检查之前,需要向患者体内注射微量的放射性探针,通常为18F-FDG(葡萄糖类似物)。由于肿瘤组织通常较正常组织具有更高的葡萄糖代谢,所以放射性探针会集聚于肿瘤病灶内,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不断释放γ射线,PET灵敏地接收到「信号」,肿瘤细胞所在的位置以及大小形态等相继暴露。
比如,下面这位于唐山市人民医院行18F-FDGPET/CT检查的患者,PET图像非常灵敏地将患者身体里的大小不同的病灶都检测出来(图中那些散乱的黑点),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直观的印象,帮助医生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目前国内外PET/CT在肿瘤方面的应用占其临床应用的90%以上,具体如下:
肿瘤的早期诊断(筛查);
其他检查设备不能确诊的肿瘤病灶:即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近10年来,18F-FDGPET-CT显像将肿瘤鉴别诊断准确率由85%左右提高到了95%~100%。
不明原因的转移性肿瘤寻找原发病灶;
判断肿瘤是否发生转移以及转移病灶的部位,辅助临床实现肿瘤的精准分期;
肿瘤患者定期随访、及时发现肿瘤复发;
恶性肿瘤的放射性治疗提供准确定位;
判断恶性肿瘤治疗后是否残留或复发,特别是那些没有症状但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而常规CT/MRI未发现病变的,需要PET-CT进一步检查;
穿刺部位具有坏死组织或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可通过PET-CT引导进行穿刺活检,选取具有代谢活性的肿瘤组织,提高活检准确性;等等。
唐山市人民医院于2022年引进美国GE公司PET/CT并于10月份开机运行以来,我院许多不同癌症患者通过行PET/CT检查实现了恶性病变的早期诊断、精准分期、指导治疗,促进了精准医疗的实施。具体病例展示如下:
图2:右乳腺癌术后4年,每年常规复查,现发现CA153升高(68),PET/CT检查发现左锁区、纵隔、双肺门、右髂血管旁及右臀部肌间隙多发高代谢结节,考虑为淋巴结转移
忠心希望唐山市人民医院先进的PET/CT技术可以为癌症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