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巨头”相继入场,这个赛道有何魔力?
而亚马逊在刷掌支付上的布局更早。2020年9月,亚马逊便发布了手掌掌纹识别技术AmazonOne,该技术最初应用于实体零售店的缴费环节,实现刷“手”结账。
现如今,支付宝再入局,2023年的刷掌支付势必更加火热。
“刷掌”之所以会“走红”,很大程度是因为曾经红极一时的“人脸识别”技术,频频爆出隐私泄露风波,用户的抵触情绪高涨。不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都相继出台了法律法规,强调不得强制刷脸,市场不得不寻找一种新的替代技术。
反观指纹识别,是目前已被泛应用的入门级生物识别技术,同属于显性信息,易盗用、易造假;因天生、工作(磨损)、年龄等原因,许多人指纹特征不明显,导致无法识别,准确率低;应用场景局限,仅用于小流量场景。指纹识别已经没有技术迭代空间,市场份额正在被逐年压缩,会逐渐被新的生物识别技术替代。
而虹膜识别,高价值特征信息点尚可,精度高。但是用户抵触心理强,使用不便,同时隐形眼镜和美瞳会让该技术失效,外部光线也会影响识别结果。
综上所述,刷掌识别无疑是当前最优选,既规避了指纹识别的低准确率,又克服了人脸识别的弱隐私性,还避免了虹膜识别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等短板......
将“先发”优势转化成“领跑”实力
麦仑很早就开始聚焦“刷掌”识别技术的研究,公司汇聚了一大批顶尖的AI极客团队,多年来,公司的核心团队奋战在图像识别的研发一线,在无数次的目标人脸查询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人脸识别的瓶颈,存在极大的漏洞。
传统的人脸技术是通过面部特征来进行个体区分的,但是不同个体间面部差异化特征不足,无论算法如何强大,都不能实现高精准的人脸识别。因此,从一开始,麦仑就放弃了“人脸识别”这一技术路线,而是专注于掌脉识别技术的研究,2015年入局,2018年推出首款“刷掌”识别设备。
当各大厂商刚觉察到这一风口,开始入局“刷掌支付”的时候,麦仑已经实现了从产品研发到技术落地,完成了深圳地铁20号线、黄埔流动人口智能管理社区、广东省人民政府机关食堂、黄埔区人民政府机关食堂、2019/2020黄埔马拉松赛、黄埔区图书馆、寿光市屯西新村老人活动中心、青岛崂山旅游景区、黄埔军校小学、花都图书馆、郑州西亚斯学院、上海虹桥机场等多个项目。
颠覆传统显性信息技术,掌脉识别安全性凸显
不同于此,以麦仑为代表的掌脉识别技术感知的是手掌内部隐性的脉络微特征信息,隐性信息从不对外公开显示,任何人不可见,不能复制,不能伪造,不能盗用,更不会遗失,安全性极高,充分尊重用户隐私,满足了世界最高标准的隐私、安全的法律法规。
基于万亿张图像智能分析的算力积累,麦仑通过FVR(Full-handVeinRecognition)人手脉络识别技术,把浩瀚的“人手脉络”微特征变成了“原生码OGCode”,准确率极高,可以轻易区分世界上的任意两人,包括双胞胎,达到十亿人次0.3秒闪速识别,支撑起亿级用户的使用需求。在轨道交通、智慧楼宇、智慧校园、国防军工、金融社保、矿山工地、旅游景区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产品迅速迭代,实现推陈出新
多年来,麦仑的各项技术一直在不断升级迭代中,基于手掌脉络微特征识别这一核心技术,从2018年推出首款立式设备至今,麦仑已经推出了多款“刷掌”识别产品,满足不同客户对不同场景的多元化使用需求。
作为一家科技部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麦仑已拥有专利及各类知识产权60余项,核心技术MIFS和FVR掌脉识别系统通过了公安部、工信部的多项安防权威认证;目前,麦仑主导并参与《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手部血管识别终端通用规范》、《安全防范指掌静脉识别应用轨道交通人员通道控制设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等20余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巨头入局刷掌支付,行业迎来发展新纪元
巨头的加入,一方面,缩短了刷掌技术的市场培育周期;另一方面,为刷掌技术的普及,开启了“加速度”。一项技术,只有一家企业在做的时候,推广周期就会比较长,当众多厂商涌入时,就会快速形成产业效应,全面加速技术普及。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麦仑始终充当着“领头羊”的角色。2015年,麦仑开始掌脉识别研究;2018年,首台刷掌识别设备问世;紧接着,麦仑又相继推出了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刷掌识别产品。麦仑具备深厚的技术沉淀,相比其他厂商,系统性能也会更加稳定、可靠、安全,这也是其他厂商无可比拟的麦仑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