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报道称,OPPO小组助理副总裁,IoT(InternetofThings,也就是物联网)事业集团负责人李开新已经离职。接着,OPPO向媒体表示:“李开新因个人原因离职,不影响业务正常运转。”
不过,李开新这次辞职也许并不像OPPO那样轻描淡写,市场分析认为,其背后可能与OPPO物联网业务进展不佳有关。
自2018年左右物联网以来,OPPO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并不理想,不仅比同行进入晚,而且战略思维相对“佛性”,“弯道超越”的计划也没有针对“后来者”的定位。
今年年初,有媒体透露,OPPO最近再次优化升级了IoT业务群,年终奖打三折,电视业务线将被裁员。
与华为、小米等同行相比,OPPO不仅起步较晚,而且在物联网生态方面具有模糊的战略思维。
根据去年的一份报告,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7510.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570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0.2%。;报告认为,由于物联网产业链的景气度持续上升,其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
华为和小米都是在2013年左右切入这个领域的,也就是在即将快速增长的前夕完成了基本布局,只是在风口之上迅速起飞。
手机是业内公认的物联网生态的“神经中枢”。OPPO的手机业务直到2017年左右才稳定在第一梯队的位置,有实力和华为、小米分手。
据IDC公布的2017年全球手机市场调查数据显示,OPPO在当时以7.6%的市场份额巩固了全球第四位;与此同时,2017年OPPO全球出货量达到1.118亿部,比去年增长了12%。
如果OPPO在手机业务还不成熟的时候布局物联网,恐怕会消耗更多的资源,进而间接拖垮正在成长的手机业务。
虽然进入较晚,但好在行业仍有增长空间,根据IoTAnaIytics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达到113亿,首次超过非物联网设备连接数;2021年,物联网连接数量进一步增加到122亿,预计202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将达到270亿;MTA更预测,到2030年,人均将拥有15台IoT设备,网络连接的数量将增加到1250亿。
相比之下,华为和小米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切入点。华为选择从鸿蒙系统的路径入手,抓住路由器、手表等关键入口,选择其他类别的访问伙伴;小米更像是在物联网上做硬件生意,“投资银行”布局生态系统,或者直接亲自结束。
起步晚,缺乏有针对性的战略布局,意味着OPPO在物联网上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根据2021年36Kr的报道,OPPO的物联网业务板块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金额高达数亿元。
2021年上半年,OPPO发生了巨大变化,将物联网业务单独作为业务群,将组织结构分为“穿戴业务部”,制作手表和手环。、制作电视机的“智能显示事业部”,以及制作耳机的“音频业务部”,旨在独立经营。
同年7月,多家媒体报道称,OPPO开始裁员,平均裁员比例达到20%,包括物联网业务。当时OPPO否认裁员,只说精简人员调整了过去一年的团队扩张。
经过几年的战战兢兢发展,OPPO相对稳定的物联网业务仍然停留在耳机和可穿戴设备上。根据Canalys之前的数据,OPPOTWS耳机已进入中国区前五。
但是,要做大物联网业务,显然不能只靠TWS耳机。手机品牌的TWS一般都是由手机硬件驱动的。即使过去拥有庞大的客户,TWS市场的增长也会面临明显的瓶颈,因为手机行业低迷,出货量收缩。
李开新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在他任上,OPPO也尝试过其它小品类。
举例来说,2022年8月,OPPO推出了一款与优必选品牌AIRROBO气体萝卜联合品牌的智能猫砂盆;MWC也在2023年推出了新的Wifi-6路由器,希望后者能够成为家庭场景的关键入口。
但是这种产品在市场上也没有成为真正的爆款。
对被OPPO寄予希望的智能电视业务来说,结果更加令人失望。依据奥维云网数据,OPPO电视在2022年的市场份额不到0.3%。
2023年初,OPPO调整物联网业务群再次在市场上传播,智能显示业务部门的电视业务线被裁员。投资领导段永平更公开提到,OPPO彩电业务已经关闭两次。
除物联网外,OPPO近期还不断对其它业务板块进行重大战略调整。
2023年5月12日,OPPO决定停止快速传出自研芯片消息,震惊市场。四年,三千多人,百亿投资,突然间都化为泡影。
在过去,OPPO一直是手机制造商的核心代表之一。它的自研芯片命名为“马里亚纳”,起源于太平洋中世界上最深的沟渠。OPPO表达了探索最深硬件技术的决心。
一些熟悉OPPO芯片的人认为,OPPO芯片更多的是从商业角度,而不是基于对美国制裁的焦虑;近年来,手机越来越同质化,整体市场规模继续萎缩,OPPO希望通过自主研发芯片增强差异化竞争力,以技术形象进入高端市场。
OPPO于2019年8月成立全资子公司哲库。十二月,一向低调的OPPO创始人陈明永高调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500亿元的R&D预算。
根据行业分析机构的芯谋研究,以人数规模计算,解散前,哲库已经成为中国第五大ic设计公司。
OPPO于2021年12月14日发布了第一款自研芯片马里亚纳X。在OPPO自己的高端手机产品中,这款被业界评价为“有目共睹”的影像专用芯片被广泛使用。
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陈明永表示,自研芯片这条路一定是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但是OPPO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投入资源。
OPPO于2022年12月发布了第二个自研芯片,即蓝牙音频SoC马里亚纳Y,采用台积电6纳米射频技术。
然而,当时OPPO芯片产品高级总监姜波表示,从成本、投资回报等商业角度来看,马里亚纳Y“非常不划算”,流片成本非常昂贵。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R&D经验不成熟的情况下,OPPO应该是计划先“练习”难度相对较低的芯片,最终目标是开发自己的手机SoC。
也有很多哲库工作人员告诉媒体,“大芯片”(选择4纳米工艺的手机处理器)已经在3月份流通了,按计划在6月底播放,定位为中高端芯片。
然而,上述电影节点已经推迟了两次,从整体规划开始的2022年9月推迟到12月,然后推迟到今年3月。与高通、MTK等公司的产品相比,这款尚未回片的手机处理器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虽然计划是按照完整的产品目标进行的,但每个人都知道,但它是可以使用的。”一位哲库工作人员告诉媒体,“即使回片后可以‘点亮’(指电流顺利完成芯片,也意味着芯片可以使用,可以大规模生产),但可能不会大规模生产,而是在一些产品上小规模使用。”
现在看来,这些阻碍似乎都为后面哲库的关闭奠定了基础。
市场普遍认为,国内手机换机周期已经达到三年或更长,具有股票市场的特点。
到了2023年,情况仍然没有改善。
七月二十七日,市场调研机构IDC报告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6570万台,同比下降2.1%。;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表示,第二季度,2014年至今,中国手机市场销量达到最低水平。。
“以前大家都没想到,第二季度还会同比下降。归根结底,由于疫情的影响,去年第二季度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7月28日,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表示,消费者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手机的硬件技术也进入了瓶颈期,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根据IDC数据,第二季度OPPO市场份额为17.7%,保持“一哥”地位;vivo、其次是荣誉和苹果,市场份额分别为17.2%。、16.4%和15.3%;小米、华为并列第五,市场份额约为13%。
然而,尽管它仍然是市场份额的“第一兄弟”,但在行业低迷的环境下,OPPO不可避免地与市场同比下跌。
此前,根据另一家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OPPO出货量约为2400万部,同比下降22.33%;与2021年第一季度的3800万部相比,下降了36.84%。
一位在北京工作了几十年的手机经销商告诉媒体,2017年行业高点时,其单店OPPO手机月销量可达200-300部;自疫情爆发以来,线下门店OPPO月销量仅为20-30部,线上渠道总数不足100部。
此外,河北城市的经销商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指出,在疫情爆发之前,OPPO每个月可以卖出2万多部,而现在只有1万部。
对于这一点,有市场人士认为,在千元价位段,OPPO独立运营的子品牌realme、vivo旗下的iQOO所有这些都对OPPO产生了巨大的影响。“OPPO在1500-1900元的价格区间内市场定位不明确,比其他品牌配备同样的手机贵500元左右。”
与此同时,在高端市场上,虽然OPPO已经发布了新产品,但是出货量并没有突破,华为空出的市场更多的被苹果拿下。根据Counterpoint的统计,2022年,全球手机行业超过600美元,苹果份额高达75%,OPPO份额仅为1%左右。
主营业务受到如此大的冲击,控本成为OPPO的核心战略。
多位经销商表示,2017年是OPPO线下门店投资的高峰期,此后市场投资日益减少。
一位在湖南工作了十几年的手机渠道经销商表示,他明显感觉到今年OPPO直接投资的店内活动和礼物减少了;2021年以来,OPPO渠道改革、省级代理全面负责财务核算、货源等。,而市级只保留基础业务团队。
“疫情前,‘终端为王’的局面发生了变化。目前,许多经销商已经转型为运营商业务,70%的收入来自通信运营商。”手机经销商说。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OPPO的控本大刀似乎从手机板块切入了一系列新业务,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物联网业务如此动荡,芯片业务投入巨大而猝死。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在困难时期精打细算生活是一种合理的战略考虑,现阶段也很难评价OPPO“苟”的最终结果。
但是从手机行业的横向比较来看,与小米和华为相比,OPPO在未来竞争中的优势恐怕并不明显。
参考资料:
36氪《OPPOIoT事业集团负责人李开新辞职,电视业务几乎被解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