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领到了中国第一张身份证带你了解身份证的发展历史

如今,身份证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第一代居民身份证的诞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缩影。这张身份证,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一个时代的变迁,而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张纸面上的数字和文字。

北京警察博物馆珍藏着一件珍贵的文物:新中国第一张身份证。1984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随后在试点单位开始发放第一代居民身份证。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单秀荣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公民。

这张身份证见证了中国身份证制度的历史,而单秀荣成则成为了这个历史的一部分。这张身份证的背后,承载着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身份认同。

身份证的发展历史:

一、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身份证的产生

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大潮初起,国内社会经济愈发活跃,人流动日益频繁,公安部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充分借鉴国外经验,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始将出台统一的身份证明提上日程。

1984年4月6日,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颁发居民身体证若干问题请示的通知,同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自此,我国通过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揭开居民户口证件化管理的序幕。

1984年发证试点工作首先是从北京开始的,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上海、天津等九大城市也相继开展试点工作,南京也是试点的城市之一,试点单位是建邺区石鼓路派出所分管的街区。笔者是1986年8月由警校毕业分配到派出所工作的,那时南京市刚刚完成身份证试点工作,正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发证组织工作。每个街区都在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统一协调领导下,以基层派出所为核心单位,从每个户籍段(现在统一称片区)入手实施。当时每个户籍段都被配备了5-6名工作人员协助工作,他们都是由政府从辖区企事业单位协调借用的,配合户籍警完成户口核对、登记等一系列工作。

第一代身份证为聚酯薄膜密封、单页卡式,15位编码,最初发放的有一大批身份证是用手工填写的。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和有效期。

二、2004年,有内置芯片的第二代身份证走进大众生活

第一代身份证虽然比过往的介绍信进步了许多,但也存在着制作工艺繁琐,制作周期长,信息辨识效率低,防伪措施弱等问题。

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是采用印刷和照相翻拍技术塑封而成,比较容易被伪造。针对这一问题,国家从1995年7月1日起启用新的防伪居民身份证。新证件采用了全息透视塑封套防伪,使用这一技术后,使身份证难以被无损剥离,任何企图变造已经处理过的信息的行为,都将使全息图像遭到破坏,这虽然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伪造、变造,但仍难以抵御犯罪手段的不断智能化进程。

为此,至2003年起,公安部开始从全国各地抽调一线业务骨干牵头组建全国颁发第二代身份证领导小组,论证研制生产工艺更加先进,制作精良、内置芯片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2004年1月1日起全国开始换发二代证,民警进行群众宣传。

2004年3月29日起中国内地正式全面开始为居民换发内置非接触式IC卡智能芯片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第二代身份证较第一代身份证做了很多改进。第二代身份证表面采用防伪膜和印刷防伪技术,使用个人彩色照片,而且内置了数字芯片,采用了数字防伪措施,存有个人图像和信息,可以用机器读取。

第二代身份证样张

在2003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代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扩大了证件发放范围,法律规定现役的人民解放军军人、人民武装警察,可以自愿申领居民身份证;未满16周岁的公民,也可以根据自愿,申领居民身份证。

2004年9月30日,南京市第五中学的学生们在展示刚领到的居民身份证。当天,共青团江苏省委、南京市委和公安部门举办16岁中学生居民身份证颁发仪式,为全市年满16岁的中学生颁发身份证,以深化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成人教育活动。

2009年2月2日,驻武汉的部队官兵首领身份证。一些军人表示,此前由于没有身份证,办手机卡、到银行开户等都曾遇到麻烦,现在问题解决了。

2012年12月29日,成都市民在办证中心换证。2013年1月1日起,一代身份证将全面停用。还剩最后3天,成都各大公安分局办证中心迎来了“换证热”。

2016年7月1日起,部分省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居民身份证跨省市异地办理,图为成都市民在办证中心补办身份证。

自2017年始,各地公安机关土均开办“户政超市”,群众可自助申领身份证。

时至2019年9月,部分省市依托“一网通一次办”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平台的强大功能,已开始实现居民身份证“当日受理、当日制证、当日出库”的高效率。

三、身份证的前世和未来

身份证并非现今才有,古已有之。但它的起源却是官员的识别符号。最早的“身份证”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发明了照身帖。照身帖由官府发放,是一块打磨光滑细密的竹板,上面刻有持有人的头像和籍贯信息。国人必须持有,如若没有就被认为是黑户,或者间谍之类的。

中国古代身份证主要是以下几种:等级身份证、职业身份证、临时身份证等,其中以等级身份证最为流行。古代的身份证式样很丰富:虎符、兔符、鱼符、龟符、龙符、牙牌、腰牌等,都属于等级身份证。

中国古代的鱼符:

宋代开始,腰牌成为中国古代官吏系在腰间证明其身份。古代的帝王宫殿门禁森严,朝廷军政臣吏、皇亲国戚以及当差行走即使可以出入也须持有出入证,腰牌常用作出入宫廷备查的通行证。历朝历代腰牌的质地、款式、规格、铭文等虽有所区别,但“通行证”、“身份证”作用却是相同的。

中国古代的腰牌:

至明代,改用“牙牌”,这是用象牙、兽骨、木材、金属等制成的版片,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职务、履历以及所在的衙门,视身份和地位、功能的不同而有别。明清时代的身份证,在现代考古中不时被发现。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卡片式身份证已经非常接近了。据明代陆容《菽园杂记》载:牙牌不但官员们悬之,“凡在内府出入者,无论贵贱皆悬牌,以避嫌疑”。由此可知,明代身份证的用处已不仅局限于官员们,并开始向中下阶层发展了。

明朝时期的牙牌:

民国时期的国民身份证: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大量新技术的出现允许身份证包含生物统计学信息于其中,如照片、面部特征、手掌特征、虹膜扫描识别或指纹识别。

第二代身份证中使用的专用芯片在设计定型时已预留了指纹信息储存区,2013年,在居民身份证登记内容中增加了指纹信息项目,要求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的,应登记指纹信息。

其他通常出现在身份证上(或数据库中)的信息包括:全名、父母姓名、住址、职业、民族、血型和凝血因子。第二代身份证中已可以在线身份证查询及身份证核对身份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头像。新的身份证管理机制,将依托全国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更好地便民利民并保护公民信息安全。以现有科技水平,推出融合各种信息、功能齐备、便利安全的“一卡通”身份证已在路上。

“科学技术为新时代人口管理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据介绍,当前公安机关在身份证管理方面又有了全新的探索一一电子身份证。

目前北京等一些大城市的群众已经可在城市管理App中自助申领获取电子身份证,在市政务工作大厅的各个服务窗口均可持电子身份证办理业务。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化推广和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升,在不久的将来,群众通过电子身份证还可以享受更为便利的“一网通办”。

从30多年来身份证的发展历程来看,一张薄薄的身份证,在方寸之间记录了我国社会精细化管理和便民服务的巨大提升,也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变迁,还将陪着我们继续迈向新的征程。

THE END
1.门禁卡是封装ID芯片好还是IC芯片好智能卡知识门禁卡是用于门禁系统中的卡,如出入证、门禁卡、停车卡、会员卡等门禁系统中,如今门禁卡是可以封装很多种芯片的,那么门禁卡是封装ID芯片好还是IC芯片好呢?下面由深圳市和信达智能卡技术有限公司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酒店门锁卡/门禁卡小区门禁卡 如今门禁卡大部分是封装ID芯片和IC芯片,那么门禁卡是封装ID芯片好还是...http://www.astsmartcard.com/content/?2570.html
1.业务咨询问题浏览宠物应当具有电子芯片。携带入境的宠物应在海关指定的隔离场隔离检疫30天(截留期限计入在内)。需隔离检疫的宠物应当从建设有隔离检疫设施的口岸入境。海关对隔离检疫的宠物实行监督检查。海关按照指定国家或地区和非指定国家或地区对携带入境的宠物实施分类管理,具有以下情形的宠物免于隔离检疫:(一)来自指定国家或者地区...http://lasa.customs.gov.cn/eportal/ui?pageId=519467&msgDataId=7927b9e747994968b7ee741e6d2a12ce
2.关于小区门禁管理办法(精选8篇)3、对没有办理出入手续的业主或租户以及来小区走访亲友的车辆,进入小区超过一个小时的实行计时收费。按相关规定:超时停放车辆,白天为五元/辆,连续白、夜停放的车辆为十五元/辆。 注:晚间18点以后不允许未办理登记、外来或临时车辆进入小区。 4、对于在小区内不按规定停车,妨碍业主进出、占压草坪、停泊主干道、转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bjvob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