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芯片内的电路很小,制作过程非常复杂,过程主要包括芯片设计、晶片制作、封装制作、测试等几个环节。而芯片的原材料硅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化学元素,制作芯片就需要先提炼硅元素。制作手机和电脑芯片首先要从硅石当中提炼出硅,通过光刻机写入数据使其变成芯片,结合CMP的技术进行纯化使其变成晶圆,整个过程的环境必须经过严格的把控,技术含量也是非常高。
我们都知道电脑和手机对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你们了解这两种电子产品的cpu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嘛电脑和手机中的大多数东西都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于系统的核心——CPU,对许多人来说,似乎都是陌生而无法触及的。电脑和手机cpu这两者所采用的架构是不相同的。
架构不同
对于这两种不同的芯片来说,他们注重的点是不相同的,ARM更多的是注重功耗要低一点,而x86架构则是在性能方面更注重一点,对于电脑而言,由于电脑体积大,相应的空间也大,所以在散热方面还是可以的。所以对于架构的选择只需要挑选更高性能的芯片即可,而对于手机而言,体积和空间相对来说小的多,所以散热能力并不是很强,所以在选择架构的同时,要更着重注意一下散热性能。
电脑CPU采用的是X86、X64等架构,用复杂指令系统,最终结果是采用ARM架构的CPU,运算能力大大低于电脑CPU的运算能力,同等频率CPU浮点运算能力相差在几千到上万倍。
主频
CPU主频是时钟频率,表示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没有直接关系,决定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各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手机cpu参数架构的不同决定了速度的不同,相同主频下电脑cpu要比手机cpu的运算能力高几十到几百倍。同样现在电脑都采用64位的CPU,相比现有arm32位要快很多,所以不要看到高通8552.84GHz就一定比笔记本低压1.5GHz的好。
核心的影响
手机多核其实应该叫多CPU,将多个CPU芯片封装起来处理不同的事情,你甚至可以戏称为“胶水核心”,也就是被强行粘在一起的意思。在待机或者空闲的时候,八核的手机也只能用到一到两个核心。
在处理同一件事情时候,核心的增多并没有手机CPU运算能力并没有实际性的增强,可以想象性单车道挤在八辆车上的场景。这也就是为什么Intel的atom手机处理器和苹果的处理器只有双核,却要比大多同频率四核处理器都强。单核心能力其实更重要,这就是联发科多核并不能提升太多的原因。
苹果的芯片有多牛相信熟悉苹果的人都清楚,A系列手机芯片,领先安卓芯片至少一代。比如苹果2020年的A14就可以与高通最新的骁龙8Gen1打得有来有回。
苹果还有基于A系列芯片进行修改的平板芯片,堪称性能巅峰。苹果还M1系列芯片,从M1到M1Pro、M1Max、M1Ultra,打得intel、AMD都受不了。
要知道不管是高通,还是intel,历史可比苹果造芯久多了,那么为何苹果造芯能如此迅速的成功在我看来,主要是苹果有两个优势。
第一、苹果的软件、硬件生态无敌,造芯并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和使用,只要自己用,就能保证成功。
在手机上,苹果有iOS生态,有iPhone、有iPad,电脑方面有自己的MacOS生态,有Mac系列电脑,苹果造芯只要能够造出来,放到自己的硬件上,再配合自己的软件生态,就算成功了一半。
然后苹果还可以慢慢的打磨,使这颗芯片与自己的硬件、软件协调,然后做到最好,毕竟苹果的生态是封闭的,软、硬件都是自己用,这是其它厂商所没有的优势。
第二、苹果本身的芯片能力非常强,这是基于苹果挖到了大神级的芯片人才,比如TimCook、JohnySrouji等。
同时苹果从做芯片一开始就坚持自研,虽然采用ARM的架构,但不会采用ARM的公版CPU、GPU,而是自研CPU、GPU,这样与采用公版IP核的厂商就拉开了差距,大家的水准线就不一样了。
同时苹果又有钱,可以说苹果满足了芯片成功的所有条件,有钱、有人,还有自己的软、硬件生态。
而国内的一些厂商造芯,要么就是人才受限,要么就是钱不够多,要么就是自己没有软、硬件生态,所以最终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像苹果一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