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今年6月1日,《合肥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两个月来,合肥警方共受理犬只登记申请2万余份,发放犬牌1.9万余枚。新规实施后,不文明养犬现象是否有所改观?对老年人来说,给爱犬上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采访多位已领取狗牌的老人以及定点宠物医院的负责人,请他们说说领取狗牌的那些事儿。
【老人讲述】
登记领牌很顺利,有时教别人操作
“当初这只狗狗是孩子让我养的,起初我有些不情愿,但由于自己一直是独自生活,生活中有狗狗陪伴,确实感到更温暖。每天和狗狗一起出去散步,也会觉得生活很充实。看到新闻后,就立刻给狗狗办了证,领了狗牌。”刘阿姨觉得,这也算是给了狗狗一个合法的身份,尽量减少因养狗引起的纠纷。
爱犬戴狗牌出门,大爷说话有底气
家住合肥美域花园的王大爷养的是一只吉娃娃。对于办狗证这件事,王大爷遇到了一些曲折。王大爷告诉记者,得知要办狗证,他准备了一些材料,去小区附近的宠物医院办理养犬登记并领取狗牌。不过,这家宠物医院告诉他,因为狗狗不是在这里注射的疫苗,所以不能在这里办证。“于是我让女儿带着狗狗到当时打疫苗的宠物医院办理了登记,最后在那里拿到了牌子。”
看着吉娃娃带上属于它的犬牌,王大爷打心眼里高兴。他告诉记者,以前别人总是不相信他家狗狗打过疫苗,甚至会发生争执。“现在狗狗挂上犬牌,别人看到了,就知道我养狗是合法合规的,我说话更有底气了。”
“在城市里文明养狗,强制登记是一个很好的管理方法。一方面督促狗的主人要及时给狗打疫苗,增强文明养犬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政府部门管理,能够追根溯源,我们也更安心。”王大爷告诉记者,他现在是独自居住,狗狗就像家人一样陪伴着他。平时出门遛狗,王大爷结识了小区里很多养狗的邻居,大家有很多共同话题,也让生活多了一份乐趣。
得知土狗可以养,心里总算踏实了
家住合肥丁香花园的张澎大爷养了一只土狗。据他回忆,2015年11月17日,老伴在回家的车站里,看到一个女孩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养一只小狗。“狗狗非常小,应该是刚出生不久,被放在纸盒里。”张大爷说,当时下着瓢泼大雨,天气已经转凉,想到狗狗无人看管,甚至有可能饿死,老伴心生怜惜,把小狗抱回了家。
今年4月,合肥警方发布了一份拟禁养犬类名单。看到名单里有中华田园犬,张大爷心里很着急“。直到今年6月1日,得知禁养犬类名单里删除了中华田园犬,我这悬着的心才算是落下来。”张大爷说,他跑了两次宠物医院才把证领到。第一次,他去宠物医院咨询办证需要哪些材料,并在宠物医院人员的指导下,下载了办证软件。准备好材料后,张大爷在家拍照上传了材料,但审核结果迟迟不下来“。到宠物医院一问才知道,我多上传了证书,系统要求里没有这个。在宠物医院人员的帮助下,第二次很快办理成功,也领到了犬牌。”
【法规要求】犬只登记得准备这些材料
个人申领犬只登记证时主要分三大类。一是合肥市户籍的,需要养犬人身份证、固定住所证明(房产证、租房合同等);二是非合肥市户籍的,需要养犬人身份证、居住证;三是国(境)外人员,要有国(境)外人员居留证、固定住所证明(房产证、租房合同等)。除了这些材料,还需要提供犬只有效免疫证明和犬只近期正面、侧面电子照片。
【业内声音】城市养狗不再只是喂食物
合肥瑶海区一家宠物医院院长王维星告诉记者,政策刚出来时,来办养犬登记的人特别多,一天能发一二十个狗牌,现在逐渐稳定下来。
在王维星看来,办狗证挂狗牌确实能提高市民养狗的责任意识,了解到养狗不再是只要给它喂点食物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