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日前,《福建乡土》2024年第4期(季刊)新鲜出炉,发表了《一字乡愁》歌评《四情四回十指连心——一字乡愁情难了》和歌词,传递爱的呼唤与思乡情感。《一字乡愁》是一首写给海内外同胞的思乡曲和爱心曲,曾参加两次海外华侨华人春晚、海峡论坛“同名村·心连心”活动、闽台文化周活动和2024海南卫视春晚等公益演出。目前,已翻译成英文、西班牙语、越南语和闽南语等版本。
央视三套综艺栏目朗读者播放视障音乐人黄延平朗诵《一字乡愁》歌词
感情的回眸。“一轮水车下了石磨又上旅游,总走不到岁月尽头。”岁月沧桑,科技发展,水车推磨的时代已经远去,但往昔靠石磨生活的情感仍然刻在心头,尽管你周游世界,然而追忆感情,犹如磨盘转动,一圈圈、一轮轮,总也到不了尽头。“一艘小船靠上幸福彼岸,就追寻短短的票根。”小船靠岸投入了母亲幸福的怀抱,回来了,终于到家了,你的票根原本就在大陆,只是留存得太久了,让你的情感仍在寻觅之中,念想不息。这就使我想起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情深意切,渴望祖国统一,将乡愁描写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他虽居海岛,但挚爱着祖国。乡愁啊!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一个声音梨花落地呼唤,回来呦……她长发盈空,她已从乡间梦里画里走过。”台湾同胞啊!你离开祖国已经许多年了呀!梨花落地飘飘然然、白茫茫一片,瓣瓣心语表达同胞兄弟姐妹的情感,回来吧!呼唤声声多么柔情急切。古人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感情的潮水奔腾不息,让人感慨万端,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频频回眸!
(2021年9月19日,朱炳初先生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与福建视频连线接受采访)。
恩情的回报。“一窝泥燕上了诗意中国,总忘不了绕梁的古厝。”古厝故乡人,爱护春燕有加。燕子剪风,专食害虫,护佑庄稼;燕子呢喃,福音降临,给人带来喜气喜悦。古厝对燕有恩,它总忘不了此情。人亦如此。古人云:“未知天地恩何报,翻对江山思莫开。”“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鲁迅说:“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感谢报恩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课小麦站在网络的村口,能把城市的目光牵着走。”是啊!城里人都忘不了广大农民耕作的辛劳,给人民提供面粉面条。感恩农民兄弟,感谢丰收的土地吧!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为什么袁隆平院士逝世后,全国以致全世界人民沉痛悼念他?因为他一生辛劳,就为人类解决吃饭问题!我们感激党的恩情,就应以奋发有为精神,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激情的回荡。“一条小河一辈子不回头,至今还在村里流。”“一阵雨碎江南的疼痛,却喊出一片涛声起落。”这就是激情的魅力,激情的能量。假如没有激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能成功。有了伟大的激情,才有伟大的行动。激情是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人应当有小河不回头、雨落成涛声那样的激情。人生在世,应该对事业热爱,对生活热情,对他人热忱,谁能保持这三热情怀,谁将会有意义地度过一生。用返璞归真的方式,重新调动起生命的激情;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履行着自己的使命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多么需要亿万人民奋斗搏击的激情啊!《一字乡愁》词曲璞玉浑金,天趣盎然,悦耳动听,不愧为四海安歌的归心曲、爱心曲、抚心曲、振兴曲!让我们放声歌唱,迈步新时代,奔向新征程,共圆中国梦!一字乡愁解忧愁,小康生活乐悠悠;为圆美好中国梦,全民勠力齐奋斗!
作者简介:朱炳初,系北京一位光荣在党68年的90岁老党员。他是江苏宜兴人,1954年入伍,1956年入党,曾在福建前线炮兵团、北京军区政治部等单位工作,1992年副师职研究员退休。现为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岁休干,中国校园作家协会会员、石景山区作家协会理事。他笔耕不辍,发表文学作品800余篇,出版五部文集达222万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