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养狗的人越来越多,犬类已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但是,一些违规养犬现象也随之而来,特别是流浪犬给城市管理和群众生活、健康、安全带来不少隐患,近期恶犬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泰州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犬只管理工作,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在加强犬类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1年,市政府出台《泰州市市区犬类管理暂行办法》,对市区范围内从事犬类饲养、交易、展览、表演、诊疗服务等活动作出了明确规定。公安部门通过发放《致养犬人的一封信》,加强宣传,引导广大养犬居民文明养犬、按章养犬。对携犬进入公共场所、携犬搭乘公共汽车、携犬进入公共绿地等违规行为集中开展整治,对流浪犬、未免疫犬、无主流浪犬及违规犬等集中收容,对患狂犬病和疑似患狂犬病的犬只一律及时捕杀。这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使违规养犬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和倡导文明行为,提高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泰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了《泰州市文明行为条例》,并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第二章“管理与规范”第十九条及第五章“法律责任”第五十二条就“饲养宠物”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规范化要求,对处罚也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对提高我市文明城市建设水平,促进养犬居民形成良好的养犬行为,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犬只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明养犬、按章养犬的风气尚未完全形成。由于一些犬主人缺乏社会责任感,无视《泰州市文明行为条例》要求和养犬规范,违背文明养犬、按章养犬要求的现象仍然存在。或遛狗不栓绳,放任犬只散养造成犬只走失;或看管不严造成犬只攻击路人、追逐儿童,侵扰居民群众的正常出行生活;或任由犬只在公共场合随地便溺,污染环境,影响市容。有的甚至虐待、遗弃犬只,成为新的流浪犬。恶犬伤人事件引起的纠纷也时有发生。
2.犬只危害群众健康的隐患仍然存在。由于犬类自身就有好多细菌和寄生虫,一些人畜共患的病可以通过犬的唾液、粪便、打喷嚏等传染给人。特别是狂犬病对人畜的伤害更为严重,病死率几乎100%。2018年,我市就有一人因患狂犬病致死。2019年一季度,全市有5000多人次接种狂犬疫苗,其中海陵区接种人数达800多人,较2018年同期有所增加。
3.由于豢养犬只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据有关方面统计,仅海陵区就有各类犬只达5000余条,公安海陵分局2018年收到关于犬只管理的警情453起,处置因养犬引发的纠纷达236起,犬类噪音扰民150余起,给公安部门增添了额外工作负担,污染了社会环境。
4.缺乏强有力且简便易行的犬只监管手段。在现实情况中,犬只伤人的情况多发生在流浪犬身上。流浪犬伤人后常常难以查清犬主人,更难以通过追责、赔偿等措施惩罚弃狗者,无法形成强大的震慑力。这样就造成了弃狗者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不以为然,而受害者的正当权益往往也无法得到维护。
三、建议采用电子芯片技术加强犬类管理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发布的《犬只人道管理手册》明确提出,“植入电子芯片是管控犬只问题的有效方式”。宠物芯片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基本普及,英国、以色列、新西兰法律都强制要求犬只必须植入芯片;澳洲要求猫狗必须在出生后12周前植入微型芯片。我国深圳在2020年年底前将实现犬只芯片管理全覆盖,已有100家宠物医院签订了《犬只芯片植入委托服务》,实施犬只芯片植入工作。为此,建议我市将现有的传统管理方法和数字化管理手段(犬只电子芯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市推行犬只电子芯片管理工作。
1.犬只电子芯片具有强大功能,有助于犬只的科学管理。犬只电子芯片俗称电子标签,属于RFID技术,它对应全球唯一的数字识别码,可包含犬只的出生日期、防疫情况、宠物照片、主人照片、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类似于人类的身份证号。芯片仅米粒大小,不用电池,价格低廉,通过专用注射器注入犬只的皮下(如耳朵处),无伤害、无痛感、无排异和副作用,不影响美观。它可以在犬只体内连续工作18~20年。电子芯片中的数据可通过扫描仪扫描显示,形成数据库,用于犬只的管理。
3.实行犬只电子芯片管理,可以促使犬主人增强社会责任感。采用犬只电子芯片管理后,通过犬只的电子芯片即可识别犬只主人的身份,查找到原主人。这样就可以实现犬只溯源管理,有效约束犬主人的养犬行为,倒逼其履行应尽的责任,文明养狗,不随意抛弃狗,从而在源头上解决“打狗运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降低犬只伤人等问题的发生率,控制流浪犬的产生。在发生涉犬纠纷时,能够杜绝犬主不承认犬只归属、推脱责任的现象。
四、具体实施建议
2.加强《泰州市文明行为条例》宣传,进一步增强养犬居民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文明养犬、按章养犬的自觉性,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犬只电子芯片植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