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进入开学季,中国留学人员陆续抵美。驻美使领馆结合涉留学人员多发案件发布平安留学系列提醒,为大家“平安留学、健康留学、文明留学、成功留学”保驾护航。
一、了解中美学习生活差异
中美教育体系、学习方式和校园生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留学人员可通过学校网站、社交媒体以及在美有留学经历的亲朋好友等了解学校情况、学业要求和管理方式,做好学习、生活和心理准备,以便迅速适应留学生活。
二、进行必要身心健康检查
赴美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心理健康检查,确保身心状况满足在美学习、生活要求,有既往病史者可视情携带必要药品和医院出具的证明材料。美医疗费用较昂贵,建议根据自身情况购买相应医疗、意外保险。
三、确保赴美证件齐全有效
四、掌握入境美国具体要求
如何防范应对入境受阻?
安全顺利入境是开启留学生活的第一步。驻美使领馆提醒赴美留学人员,认真了解美方入境有关规定,提前做好防范应对,确保安全顺利入境。
一、随身携带身份证件,确保证件合法有效
美方对拟入境人员进行各类证件审查,留学人员应随身携带合法有效的中国护照、美国留学签证、I-20表(SEVIS)等证件,以及SEVIS登记缴费证明、录取通知书、学校国际办公室联系方式等材料。美海关执法人员会要求入境申请人出示上述材料,请随身携带,勿放置在托运行李中。
二、了解美方入境流程,妥善应对问询查验
如遇美执法人员问询、查验,请客观、如实、准确回答并配合查验,如听不懂对方问题或用英语准确表达有困难,请勿随意回答,应请求翻译协助,以免引起误会。在沟通过程中请保持冷静,勿与执法人员发生言语争执、身体冲突。如遇入境受阻,可尝试与美边境执法人员协商,提出申请中止入境,如获准可避免留下被拒入境及遣返记录。如被要求签署问询笔录等文件,请仔细阅读并确认内容无误,如有疑问应当场提出。如美方作出遣返处理决定,可要求同家属或驻美使领馆取得联系,必要时可委托律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如何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人身财产安全是成功留学的重要保障。驻美使领馆提醒赴美留学人员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和“人身安全第一”意识,掌握必要安全知识,提高防范应对能力,有效减少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
一、留意安全风险
二、谨慎对外交友
远离有酗酒、吸毒、赌博等不良嗜好人员。不对外透露自己或他人隐私,不搭陌生人便车、不喝陌生人饮料、不吃陌生人食物。外出游玩谨慎单独出行。
三、保护财产安全
外出锁好门窗,妥善保管贵重物品,请勿将贵重物品留在车内。保管好护照、身份证件并留存复印件和电子版备用。在公共场所不显财、不露富,尽量使用信用卡支付,避免携带大量现金。为车辆购买适当保险,以便在发生意外情况下能够得到合理赔付。
四、遵守交通规则
注意道路上的限速标志,避免超速行驶、疲劳驾驶,杜绝“酒驾”“毒驾”“药驾”。遇到STOP标志须完全停下车辆,确认安全后行驶通过。乘车时系好安全带,避免使用手机和车载娱乐信息系统影响正常驾驶。驾驶摩托车和骑行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等按规定佩戴头盔。如遇警车、消防车、救护车鸣笛等情形,应尽快避让或停车,礼让此类车辆先行。如遇警方执法,请靠道路右侧停车,双手放在方向盘上,摇下车窗回答警察问询,听从警察指挥,如伸手翻找资料请先征得警察同意。如发生交通事故,肇事双方须交换驾照、车辆、保险等资料信息,拍摄事故现场情况,及时联系保险公司。如有人员伤亡,应立即拨打911报警,等候救护人员到场。
五、掌握自救知识
六、注意法律风险
中美法律差异较大,请留学人员充分了解美国法律常识,避免因违反法律给自身带来不利影响。
配合警方执法。警方在执法过程中如有理由认为当事人行为威胁警方安全,可采取强力手段甚至开枪。如遇警方询问、搜查、拘捕等情况,务必冷静理性配合执法,切勿与执法人员发生言语或肢体冲突。
请勿持有枪支。美法律规定,持学生签证人员禁止持有、接收、寄送、运输枪支或弹药,否则将面临严重法律后果。
防止家庭暴力。美对家庭暴力范围界定宽泛,包含身体伤害、威胁恐吓、精神伤害、经济控制、非法跟踪等。家暴对象包含配偶、男女朋友、舍友等。美法律按刑事案件程序处理家暴案件,当事人往往面临身份被注销、驱逐出境等严重后果。如发生矛盾,应及时加强沟通,冷静理性解决。如遭遇家庭暴力可拨打911,寻求警察保护和干预。
七、理性维护权益
如与他人发生矛盾或争执,遇他人歧视、仇恨或挑衅言行,请保持冷静、灵活应对,切勿采取肢体冲突、言语攻击等过激手段,应尽快报警或请他人协助报警,及时向校方反映情况,利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如何保持个人身心健康?
个人身心健康是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驻美使领馆提醒赴美留学人员重视身心健康,积极适应留学生活,如遇身心不适应情况及时就医。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合理安排学习生活,维持良好人际关系
二、积极正面解决困难,及时寻求亲友帮助
通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等有效化解学习、生活和社交等各方面压力,纾解负面情绪,及时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累积。与国内亲友建立“双向”联系,保持日常性沟通,及时告知遇到的困难,寻求亲友意见建议和支持帮助。锻炼个人自理能力,培养独自解决问题能力。
三、理性看待身心问题,主动寻求专业治疗
美医疗费用较高,建议根据自身情况购买相应医疗保险。如遇身体不适或出现焦虑、抑郁等状况,应及时告知家人、朋友或学校,及时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和干预,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如何防范应对电信诈骗?
一、常见诈骗套路
(二)通过社交软件结识受害人,将自己包装成“高富帅”“白富美”,“理财大师”“投资顾问”等形象,采用聊天、嘘寒问暖等手段骗取信任,进而成为好友或男、女朋友。随后以遭遇变故急需用钱、项目困难为由索要钱财,诱导受害人向网络投资平台注资并取得少量收益,进而诱导受害人投入更多资金。近期还出现“求职类”“租房类”等新型杀猪盘诈骗,骗子伪装成金融精英、房屋租客等,利用受害者不同需求,骗取信任后实施诈骗。
(四)冒充留学生混入留学人员社交媒体群,在群内散布代缴学费优惠信息,盗刷他人信用卡为“上钩”的留学生缴费,缴费成功后要求受害人转账。信用卡持有人发现信用卡被盗刷后通过银行向学校追回款项,学校会要求学生重新缴费。
二、提高反诈防骗意识
留学人员务必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不向他人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证、护照、手机号、银行卡、网络社交平台账号等个人信息,重点牢记:
(二)凡是以所谓使领馆、公检法、国际刑警等名义来电、发送电子邮件,通知当事人涉嫌违法犯罪要求向“安全账户”缴纳保证金,或通过支付平台转账,均为诈骗活动;
(四)凡是社交平台上交友、投资等各类信息,切勿轻信;
(五)凡是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短信链接等,请勿点击,直接删除;
(三)受害人将钱款汇至香港、澳门特区金融机构的,可通过以下方式向特区报案。
香港特区政府反诈骗协调中心:
澳门特区政府治安警察局:
如何避免失踪失联?
驻美使领馆提醒赴美留学人员,在海外要时刻惦记亲人的牵挂,定期向家人报平安,避免引发家人不必要的担忧和焦虑。
一、主动告知应急联系信息
二、提前告知个人外出行程
三、避免主动引发失踪失联
要同家人保持定期联系,及时告知亲友自己遇到的问题,主动寻求意见建议和支持帮助。如出现心理不适,请尽早与家人沟通交流,必要时可咨询心理医生积极化解。如与家人意见不一致或发生矛盾,应冷静理性解决问题,通过有效沟通化解,切勿以主动失联失踪让家人担忧。
四、理性看待暂时失去联系
留学人员亲友如暂时无法与其取得联系,请保持冷静并理性判断。暂时失联并不一定意味着失踪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也可能是被寻人因故未能及时与亲友取得联系,或因故不愿与外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