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经常进行跨境网购的用户达8850万人,同比增长34%。用户基数日趋庞大,增长率将会逐渐降低然后趋于缓和。
●中国跨境进口电商发展阶段
中国跨境进口电商历经三个阶段,分别为:代购时代、海淘时代以及跨境进口时代。
◆1.0时代:代购时代——消费者集中、小众、普及度不高。
2005年,个人代购时代,以海外留学生代购为主体。这一时期可以称为跨境进口电商1.0时代。这时候是跨境进口电商的发展初期,消费者一般为留学生的亲戚朋友,消费群体还比较小众,跨境网购普及度不高。消费者主要通过海外买手、职业代购购买进口产品。这一消费模式周期长,价格高,而且产品的真伪以及质量难以保障。
一些留学生、空姐等经常出国的群体,初期会为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代购一些海外产品。随着代购需求的增加,这些人群开始专门购买海外产品,并在淘宝上开店铺售卖。
◆2.0时代:海淘时代——形成常规的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2007年,开始进入海淘时代,也就是跨境进口电商2.0时代。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常规的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跨境进口电商市场开始形成,消费群体也开始扩大,商品的品类丰富多样起来,不断开始有跨境进口电商平台成立,逐渐开始有消费者选择通过跨境进口电商平台购买进口产品。
跨境网购用户的消费渠道逐渐从海淘代购转向跨境进口电商平台。
◆3.0时代:跨境进口时代——平台模式多样化,跨境网购常态化
2014年,跨境进口电商爆发的一年,流程繁琐的海淘催生了跨境进口电商的出现。2015年,随着政策变更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跨境进口电商加速发展,跨境购物开始走向规范化,跨境进口电商进入3.0时代。
随着跨境进口电商的合法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跨境进口电商平台购买海外产品。随着消费者跨境网购的需求愈发旺盛,各类模式的跨境进口电商平台出现,满足了消费者消费需求,跨境网购走向常态化。跨境进口电商历经12年,从个人代购到海淘再到规范化的跨境网购,是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转变,也是消费者对商品品质、品类追求的提升。
中国跨境进口电商主流的三大模式
目前,中国跨境进口电商主流的三大模式包括:一般进口、直购进口以及保税网购。
二、跨境进口电商处于培育期,迎来“政策红利”
1、跨境进口电商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尚待培育
随着近年来国内消费者对跨境网购认识的普及与深入,跨境进口电商规模呈现迅速扩大态势,预计至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约37.6%。就市场渗透率而言,跨境进口电商依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跨境电商利好政策频发,扩内需方向进一步明确
3、价差是跨境电商核心动力,税收政策差异显著
巨大的内外市场价差是驱动跨境消费发展的核心,价差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税收,按照一般进口商品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的税收模式,可使商品进货成本增加30%~80%;另一部分是渠道成本差异,国外主流消费市场由于流通体系高度成熟,竞争激烈导致定价难以太高,而且由于折扣周期较短,降价很快,相比之下,国内由于各种中间渠道成本(物流费、进场费、扣点等),无形中抬升终端定价。
——首次提出了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的概念,并围绕各个环节给予了系统的梳理
——详解跨境电商理论框架及现状,指出痛点帮助企业更好“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