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疾病的单个病例的发生就非同寻常或者难以预料,可能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的影响,因而应该予以报告:天花、野生型脊髓灰质炎毒株所致的脊髓灰质炎、新亚型病毒引起的人流感、SARS。
●涉及下列疾病的公共卫生事件总是会导致人们算经济账,因为已经证实这些疾病能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影响,并能迅速在国际上传播:霍乱、肺鼠疫、黄热病、病毒性出血热(埃博拉、拉萨、马尔堡)、西尼罗热,以及其他存在于特定国家或特定区域的疾病(如登革热、裂谷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大量的医护人员积极参与了框4中的传染病暴发事件的处理工作。他们包括来自急救医疗队的急救者、急诊科医护人员、专科治疗门诊医护人员及实验室医护人员,他们直接参与受灾人群的救援、运输、急救、急救护理和治疗。
应急处理传染性疾病暴发过程中,预防和控制医护人员职业性感染性疾病,需要职业安全和健康专家、传染性疾病控制专家、组织机构管理部门、一线医护人员代表及其他人员的密切配合,评估职业性有害因素,汇总潜在接触病例的数据,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建议。当多家用人单位或者组织机构共用设施、工作场所和流程时,他们应该密切合作,确保所有医护人员都能公平有效地获得保护,包括派遣外驻的和留守国内的劳动者、正式劳动者和分包项目劳动者,以保护他们免于感染传染性疾病、发生职业病或者工伤。
框4西非埃博拉病毒病暴发期间医护人员与其他救援者的职业安全和健康风险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埃博拉病毒病史无前例地暴发,给医护人员及其他救援者职业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根据初步报告,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VHF数据库记录了815例医护人员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其中328例发生在塞拉利昂,288例发生在利比里亚,还有199例发生在几内亚。在同一时期,医护人员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数占全部报告(全年龄段)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总数的3.9%(815/20955)。除了在最初几个月医护人员只有少量的报告病例外,医护人员感染病例数量在每月感染病例总数中的占比逐渐升高,并在2014年7月达到顶峰,之后逐步下降,从2014年7月的12%下降到2015年2月的1%,这反映出实施预防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在埃博拉病毒广泛并猛烈传播的国家,难以区分是职业性接触还是社区接触或是居家接触,特别是那些每天都和家庭成员及社区居民保持日常接触的本地救援者。除了医护人员外,其他处于风险之中的劳动者还包括保洁工、实验室劳动者、传统治疗师、传统助产士、殡葬工作者、居家护理人员及宗教领袖。有接触未被确诊病例风险的劳动者包括那些实施接触者追踪的劳动者(包括公共卫生和社区劳动者)、出入境筛检劳动者、运输行业劳动者(即飞机、地面交通工具和船上的劳动者)、出租车司机、安全保障人员(保安、警察和军人)、性工作者,以及有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的社区中的垃圾处理人员。
4.1埃博拉治疗和护理机构中的
职业安全和健康
为了同时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埃博拉病例治疗机构必须实施下列预防控制措施。
●最理想的治疗机构的设计应将绿色区域(污染最小区域)和红色区域(污染最严重区域)分开,并且只允许单向流动(总是从绿色区域到红色区域,永远不允许反向流动)。在某些情况下(如偏远农村地区或较大的埃博拉治疗机构),也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风险最低”区域。例如,可以穿着便装和普通鞋子的办公人员或劳动者的生活居住区,这些区域必须完全与绿色区域、红色区域隔离区分开。
●治疗机构应分别为患者、医护人员和来访者单独设置入口。入口应该能直接通达步行前来的或是救护车送来的患者就诊区域,以消除所有与医护人员办公区域、其他患者治疗区域的交互作用。救护车抵达区还应有足够大的空间用于消毒救护车。
●医护人员入口处必须允许医护人员到达时可进行筛检,并应直接通往更衣室。医护人员在进入埃博拉综合治理区域前必须换上手术衣和靴子。这个区域还应该确保医护人员能存放衣物及个人物品。
●分诊区域面积应足够大,至少应保证患者间距在1m以上,至少应有1间洗手间,能遮阳和避雨,并应有1间专用公共厕所。此外,还应为患者陪同人员提供室外等候区域,室外等候区域应包含上述元素。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在预防控制等级中是最有可视度的。然而,这种预防控制措施是最脆弱的,并不应作为独当一面的第一级预防控制策略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未感染个体与病原体、传染源之间建立了物理屏障。个人防护用品包括但不限于手套、长外衣、口罩、面部和眼睛防护用品及呼吸器。
感染预防与控制
当医疗机构不考虑患者当时的症状和体征,对所有患者都进行救治时,医疗机构中高传染性疾病,如埃博拉病毒病及其他病毒性出血热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强化并应谨慎使用标准防范控制措施。这些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手卫生。
●对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进行风险评估。
●注意注射安全,预防针具及其他锐器损伤。
●患者救治场所周围环境及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洗衣房及废弃物的管理。
●呼吸系统卫生。
4.2霍乱治疗机构的
霍乱治疗机构是对霍乱及水源性疾病进行临床管理的专业治疗机构。霍乱治疗机构医护
人员保护策略与埃博拉治疗机构医护人员保护策略相似,包括以下措施。
●分类诊治。
●隔离患者。
●消毒。
●手清洁。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霍乱治疗机构预防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传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筛选和观察患者。
●住院治疗。
●康复期口服补液治疗。
●中立区域(如厨房、物料储存间等)。
霍乱治疗机构感染预防控制的关键——健康与卫生规则详细列举在表2中。
4.3管理处理传染性病原体实验室的
WHO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覆盖了不同类型实验室各种生物安全级别的需求。此外,在其处理高度感染性样品(如禽流感样品)的操作指南中,WHO推荐采用下列预防控制措施来保护实验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有责任制定综合性安全策略,包括安全操作手册及其支持实施计划,这些一般取决于机构或实验室的负责人或领导者。实验室安全同样也是全体管理者和实验室劳动者的责任,每位劳动者都应对自身及同事们的安全负责。
●良好的微生物技术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使用安全的设备,同时有良好的操作程序和规程,有助于减少处理生物安全危险品时的生物感染风险。
●应时刻遵循标准防范控制措施;任何时候从患者身上采集样品时都应使用屏障保护用品(长外衣、手套)。除了标准防范控制措施外,也应采取眼睛防护措施。
●基础控制措施:二级生物安全(BSL2),操作规程和程序应要求尽可能减少样品的处理。
●应遵守实验室良好操作规范。实验室工作区禁止饮食、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在实验室内进行样品处理、加工及进行诊断性测试时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长外衣、手套及眼部防护用品)。
●所有技术操作都应遵循一条原则,即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小微滴的产生。
●所有可能引起感染性物质喷溅、形成小微滴或气溶胶的操作都应该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控制装置中进行(如离心分离、研磨、混合、剧烈晃动或混匀、超声破碎,以及打开内部压力与环境压力不同的盛放有感染性物质的容器)。
●应限制皮下注射针具和注射器的使用,绝不能将它们作为移液装置的替代品,也不能将其用于除实验动物胃肠外注射或者液体抽吸之外的其他用途。嘴部吸量管必须严格禁止使用。
●用于处理污染物质的生物危险品容器应当数量充足,并且放置的位置应当便于使用。
●有潜在危险物质发生泄漏后及每天结束工作后,都必须对工作台面进行除污。通常,新制备的漂白剂溶液适合用于处置生物危险品的泄漏。
●劳动者必须经常洗手,特别是在处理感染性物质和感染性动物之后、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前及就餐前。
●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掉个人防护用品。
4.4在医疗照护机构中接触血液、体液和
其他污染物的管理
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皮肤和黏膜接触了疑似或已确诊患者的体液、被污染的物品及已死亡患者的遗体应被认定为高风险接触事件。在大部分案例中,此类事件包括脱掉个人防护用品时触摸了无保护的皮肤、给患者照护时发生了锐器损伤、触摸了有感染性的患者或被污染的物品。接触与感染性物质如血液、呕吐物及其他体液有关的接触事件应予以报告和调查。
如果所发生的接触事件涉及高度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出血热,如埃博拉病毒病、马尔堡病毒病及其他病毒性出血热),医护人员和其他劳动者应遵循如下行动规则。
●立即、安全地停止当前所有工作,离开患者照护和工作区。
●按照适当的程序小心地脱掉个人防护用品。在脱掉个人防护用品时发生的职业接触是很危险的,可能导致病毒性出血热的传播,如埃博拉病毒病。
●脱掉个人防护用品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或碱性溶液对受影响的皮肤表面或受伤部位进行冲洗,至少冲洗15分钟。相应地,用大量的水或者洗眼液冲洗黏膜(如结膜)。切勿使用含氯溶液或其他消毒剂。
●立即向当地协调者报告此次事件。这项任务要有时限性,报告时限应在医护人员离开患者照护场所后立即进行。
●应立即对发生接触的人员开展医学评估,要考虑其他潜在的血源性病原体接触(如HIV、HBV及HCV),还应接受随访监测,包括发生接触后每天2次的体温监测,连续监测21天(即埃博拉病毒最长潜伏期为21天)。任何人在发生职业接触后的21天内出现发热症状,建议立即请感染性疾病专家进行诊疗。
●应对疑似感染的劳动者进行隔离,他们应接受治疗,直到确诊为阴性诊断结果为止。
●对家庭成员、朋友、同事及其他患者开展接触追踪和随访至关重要,他们很可能因与已感染医护人员的密切接触而接触出血热病毒,如埃博拉病毒。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职业病名单,有病毒源职业接触史的医护人员,如感染了病毒性出血热(如埃博拉病毒和猴病毒),应被认定为职业病。
接触后预防
WHO现行推荐的接触后预防(PEP)以科学的证据为基础,包括如下几点。
●任何人在发生可能感染HIV的接触后,都应尽快开展PEP,并应在发生接触后尽快落实首次措施(理想情况下应在72小时内落实首次措施)。
●对是否需要采取PEP的评估尽可能以源患者的HIV感染情况为基础,可能还需要考虑当地HIV流行程度及其流行病学模式的背景。
●需要采取PEP措施的接触评估包括评估胃肠之外途径的接触和黏膜接触(性接触及喷溅入眼睛、鼻腔或者口腔)。接触下列体液可能发生HIV感染风险:血液、被血液污染的唾液、乳汁、生殖器分泌物、脑脊髓液、羊水、直肠液、腹水、滑膜液和胸膜液。
●不要求采取PEP措施的接触评估包括发生接触者已经是HIV阳性,导致接触的源患者已被确诊为HIV阴性,并且所接触的体液不具有明显的风险(如眼泪、未被血液污染的唾液、尿液和汗液)。
●在HIV背景流行率高的医疗机构或已知接触源患者HIV感染风险高时,所有接触者都应考虑采取PEP控制措施,而不必经过风险评估。
●上文中提到的带来HIV高感染风险的体液种类并非详尽无遗,因此,应临床评估所有案例,并由该照护的医护人员判断本次接触是否构成明显的风险。
风险评估
某接触者的风险评估、发生接触期间的条件及源患者状况评估应按如下规则进行。
●接触的临床评估。
●开展是否需要采取HIVPEP措施的评估。
●接触者HIV检测,可能的情况下,对源患者进行HIV检测。
●提供皮肤破损或受伤的应急措施。
咨询和支持
这些都是为接触者做好准备接受调查、治疗和随访所必需的,随访包括药物治疗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下所示。
●HIV感染风险。
●开展HIVPEP控制措施的风险和益处。
●不良反应。
●如决定开展PEP用药,应加强医嘱依从性的咨询。
●性侵犯案件中的特殊支持。
药物处方
药物处方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开始用药,必须涵盖以下几点。
●应在发生接触后尽早采取PEP控制措施。
●推荐年龄适宜的28天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信息。
●潜在的并发病及可能的药物与药物之间反应的评估。
随访
随访是PEP中的关键环节,必须涵盖以下几点。
●接触后第3个月开展HIV检测。
●如果可能的话,与HIV药物治疗接轨。
●提供适宜的预防干预措施。
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包括以下步骤
●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开展潜在的HIV及其他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接触评估。
●对源患者的HIV、HBV及HC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
●对发生接触的医护人员开展检测,并提供咨询和转诊治疗。
●对发生接触的医护人员和源患者的情况都应保密。
●确保开展随访检测和临床评估。
●如需要,提供PEP控制措施,并提供专家咨询。
●对接触案例进行评估,并改善医疗操作规程。
●建立赔偿程序,以应对索赔事件。
对可能有其他接触者的管理
(如HBV和HCV)
●在大多数接触事件中,HBV和HCV的传播风险要比HIV的传播风险高,尤其是在医疗机构中。
●应开展接触前乙肝病毒疫苗接种评估,根据需求并按年龄实施国家免疫计划提供乙肝病毒疫苗。
●根据操作指南,在感染HCV时,个人应得到咨询服务;在发生血清检测结果转阳时,应得到专科医生治疗。
4.5呼吸道疾病暴发期间医护人员
对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
职业安全和健康保护
WHO关于医疗机构流行性或有普遍流行倾向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ARD)感染预防与控制临时指南推荐采取下列措施保护医护人员避免感染ARD。
●SARS。
●引起人类感染的新型流感病毒。
●具有潜在可能对公共卫生产生严重影响的新型ARD。
引起人类感染的新型流感病毒:A型禽流感病毒通常感染禽类,但有时也会感染其他动物和人类,并与人类聚集性案例有关。人类感染病例最多的新型流感病毒菌株是H5N1。
可能对公共卫生产生潜在严重影响的新型ARD:纵观历史,感染性疾病在不同人群和地区间传播,而且新出现的感染性疾病很可能会被继续发现。许多感染性疾病都有动物宿主并能在某些情况下感染人类。
保护医护人员避免感染ARD的正当性理由包括以下几种。
●在季节性或大流行性流感暴发期间,医护人员可通过社区接触或医疗机构内接触而感染流感(不一定是接触患者的结果)。一旦被感染,他们将作为传染源向其他医护人员及患者传播病毒,同时使其发生ARD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当季节性流感疫苗不能预防新型流感病毒如禽流感病毒时,保护医护人员避免感染ARD将有助于防止并发感染季节性的人类流感,从而减少诊断上的混乱和不必要的缺勤。
●从理论上讲,预防季节性流感可能减少已免疫医护人员中感染人群及感染流感病毒的种类。
●为任何有潜在危险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医护人员都可能接触这些病原体,应根据需要予以监测和支持。
向医疗机构管理者提供的建议
●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医护人员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并监测疫苗接种效果。
●具有潜在ARD并发症风险高的医护人员(如孕妇、免疫力低下的人和患有心肺或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应该被告知医疗风险,并提供不涉及为ARD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工作任务。
对管理有潜在可能罹患ARD者的
医疗机构的特别建议
●应当对罹患ARD者提供照护的医护人员进行登记,用于后续接触追踪。
●应建立医护人员流感样疾病监测系统,并应该将罹患流感样疾病的医护人员排除在高风险的科室之外(如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应建立医护人员健康监护系统,尤其是为可能罹患ARD患者提供照护的医护人员,并由有症状的医护人员自己报告。
●如果当地政策建议进行抗病毒预防,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应开发一套系统,给为可能罹患ARD者提供照护的医护人员提供抗病毒预防。如有必要,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应与公共卫生官员联系,以协助获得足够的供应,给为可能罹患ARD者提供照护的医护人员提供预防措施,以符合当地的指南。
●应确保医护人员(特别是照护可能罹患ARD者的医护人员)及时接种新开发的疫苗,以防止感染相应的ARD。
●应制定必要方法,向医护人员提供额外支持(如情感支持和家庭支持)。
给照护已确诊的或疑似罹患ARD者的
医护人员的建议
●将医护人员分组专门照顾患者,并定期检查医护人员的体温(如每班工作前);最后一次接触可能罹患ARD者后监测流感样疾病的症状(咳嗽、喉咙痛、呼吸困难),持续7~10天。
●如果发热超过38℃,或出现流感样疾病的症状,医护人员应该立即限制自身与他人的互动,停止工作,远离公共区域,并告知感染控制团队/职业健康团队和(或)他们的卫生保健提供者其已出现流感样疾病的症状,并且接触过可能罹患ARD者。
4.6社区环境中疾病暴发应对过程中的
对疫情的紧急反应包括当地和国际不同组织采取的行动。应对机构包括受影响处于危险境地国家的政府和地方当局、民间团体、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多边组织、国际金融机构和不同国家的机构。应对战略的战略目标是阻止疫情、治疗感染者、确保基本服务、保持稳定和防止在其他国家暴发。除了埃博拉病毒病和霍乱等专门治疗机构外,这些活动是在不同的照护场所进行的,包括家庭、保健中心,在空运、海运和陆路运输期间,以及在前往国家或地区的入境点。除了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外,其他类别的劳动者也有很高的感染风险。
本节描述在疫情应对最典型的社区环境中预防职业感染的要求,在那里,应对活动会对应急救援者产生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和危险。
4.6.1社区工作(如社会动员、接触者追踪、个案调查)
社区工作,如个案调查、接触者追踪和社会动员,存在接触未发现病例的高风险,并对医护人员产生造成感染的高度职业卫生风险。因此,在开展社区工作时,必须采取下列保障措施。
●在社会动员活动和访谈期间,应避免握手及其他任何社会交往接触。
●应提供可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渗工作服、口罩、护目用具和检查手套、靴子和手卫生用品(最好是含乙醇的洗手液)。
●在应急响应者和被访谈者之间应该保持超过1m(约3英尺)的距离,即使对方看起来没有生病。
●应避免任何与被问诊者和环境的身体接触。
●当采取这些防范措施,则在对无症状者问诊时(如无发热、腹泻、出血或呕吐),不要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接触任何疑似病例和可能受到污染的环境后,以及离开在社区内进行接触者追踪和个案调查问诊地点后,应进行手卫生。
4.6.2用于接送患者或搬运遗体的
救护车和车辆
运送患有高度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人有通过接触患者体液发生感染的风险。运送高度传染性疾病死者遗体的人也面临危险。清洁和消毒车辆的人同样面临感染的风险。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与疑似患者或已诊断患者有直接身体接触的应急救援者(如帮助患者进入救护车,在运输过程中为患者提供照护)应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患者没有呕吐或出血,也没有腹泻,个人防护用品至少应包括手套、口罩和长袍。
●如果患者有呕吐、出血或腹泻,或在处理遗体时,个人防护用品应包括衣裤相连的工作服或全面保护,即双层手套、口罩(如N95)、防渗服(或在防渗服外面套上防渗透围裙)、护目用具(护目镜或面罩)、靴子或有鞋套的闭合鞋。
●要求咳嗽的患者戴上口罩。
●在将遗体装入车辆前,遗体应放在一个双层塑料袋中。每个遗体袋的外表面应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如0.5%氯溶液)擦拭,然后密封,并贴上高传染性物质的标签。
●在为一名呕吐、出血、腹泻的患者提供帮助后或装载遗体后,应随时更换并安全处置个人防护用品。
●应根据指示和象形图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小心地脱除个人防护用品。在脱除个人防护用品时,应小心避免弄脏的物品(如手套、长袍)接触脸部任何部位(如眼睛、鼻子或口)或不完整的皮肤。
●使用后的个人防护用品应置于存放具有高度传染性废物的专用容器或塑胶袋内。
●应急救援者在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后,触摸被污染的表面、物品或设备后,以及脱除个人防护用品后,应使用乙醇洗手液或肥皂和水进行手卫生。
●驾驶或搭乘车辆的人不需要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但司机或乘客不得触摸任何患者或陪同患者的任何人,也不得帮助装载或处理遗体。
●用于运送患者的救护车和其他车辆应定期(至少一天一次)用标准洗涤剂/消毒剂(如0.5%氯溶液)清洗和去污。如果表面被血液或体液弄脏,应立即清洗和去污。
●用于运送患者的救护车和其他车辆应随时备有手套、口罩和全套个人防护用品、乙醇洗手液、垃圾袋、尸袋、水箱、纸巾、洗涤剂和消毒剂。救护车操作人员应接受培训以确保这一点,并接受使用呼吸器所需的健康测试。
4.6.3尸检
对因疑似感染性疾病(如霍乱、埃博拉病毒病或马尔堡病毒病)而死亡的患者的尸检应仅限于基本的评估,并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在进行尸检时,须采取下列防范措施。
●应咨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业人员,以做出任何关于尸检的决定。
●对这些患者遗体的尸检应限于必要的评估,并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
●实施尸检的人员应穿戴全套个人防护用品。
●此外,对已知或疑似出血热或其他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例进行尸检的人员应佩戴防颗粒物呼吸器(如FFP2或EN认证的等效物,或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认证的N95)或动力空气净化呼吸器(PAPR)。
●脱除个人防护用品时,应避免被污染的手套或设备与面部(如眼睛、鼻子或口)直接接触。
●脱除个人防护用品后,应立即进行手卫生。
●将标本放置在标识清楚、非玻璃、防渗漏的容器中,直接送到指定的标本处理区域。
●在运输前,应将标本容器的所有外表面彻底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
●应小心将待处理的人体组织或体液放置于标记清楚的密封容器中,以便焚烧。
4.6.4安全并有尊严的埋葬
遗体造成的危害
遗体管理人员、遗体喷淋人员、技术监督员、家人和社区联络员由于直接接触遗体、衣服、被褥或其他表面/物体上的体液,有接触病原体的风险。其他风险因素还包括穿戴全套个人防护用品在室外工作时产生的热应激、来自死者家属和社区成员的暴力伤害、人工搬运(遗体和棺材)时产生的不良工效学问题,以及处理人类遗骸和目睹人类痛苦时产生的心理压力。
死于霍乱、埃博拉病毒病或马尔堡病毒病等高度传染性疾病的人的遗体具有高度传染性,需要由经过适当培训并配备有适宜装备的专业团队埋葬。WHO推荐的安全埋葬包括以下12个步骤。
步骤1:出发前检查团队成员的组成及消毒剂的制备。
步骤2:配备所有必要设备。
步骤3:抵达病故者家中,与病故者家属一起准备葬礼并评估风险。
步骤4:穿戴好全套个人防护用品。
步骤5:把遗体装入尸袋。
步骤6:把尸袋放入棺材,符合风俗要求。
步骤7:清洁病故者家庭环境。
步骤8:脱除个人防护用品,处理好废弃物,进行手卫生。
步骤9:将装有病故者遗体的棺材或尸袋运送至墓地。
步骤10:埋葬到墓地里,将装有病故者遗体的棺材或尸袋放入坟墓。
步骤12:返回医院或团队总部。
埋葬团队应包括七名成员:四名负责遗体管理(穿戴全套个人防护用品),一名负责喷雾器(穿戴全套个人防护用品),一名技术主管(不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一名负责与病故者家属和社区成员沟通(不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团队还应使用尸袋、消毒剂和交通工具。
需要配备的基本材料包括以下几方面。
●手卫生:乙醇洗手液(推荐)或干净自来水、肥皂和毛巾(推荐)或0.05%氯溶液(当无上述推荐选择时可选择)。
●个人防护用品:一副一次性手套(未经灭菌,双手通用)、一副重型手套、一套一次性工作服(如Tyvec套装)、防渗透塑料围裙、面部防护用具(护目镜和面罩)、鞋子(建议穿橡胶靴,如无,建议穿鞋底防穿刺鞋和一次性套鞋)。
●废物管理:消毒剂、手动喷雾器(0.05%氯溶液)、背式喷雾器(0.5%氯溶液)、防渗漏防穿刺锐器盒。
推荐处理死于埃博拉病毒病等高度传染性疾病患者遗体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在疫情暴发期间,只有经过培训者才能处理遗体。
●在处理死于埃博拉病毒病或马尔堡病毒病患者的遗体时,医护人员、病故者家属和埋葬团队队员应遵守医护工作标准防范措施,包括在处理疑似出血热或已诊断为出血热病例的遗体时使用全套个人防护用品,遵守手卫生,遵循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和其他材料后的标准防范措施,尤其是表面喷溅。
应尽量减少处理遗体的工作。原则上应遵守推荐的方法,但考虑到文化和宗教问题时,可以适当调整。
●在戴手套之前、脱除个人防护用品后,应立即进行手卫生。
●封闭所有自然腔道。将遗体放入双层尸袋中,用合适的消毒剂(如0.5%氯溶液)擦拭每只尸袋的表面,密封后,贴上高传染性物质标识。立即把遗体转移到太平间。
●在收集遗体时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在收集、将遗体放入尸袋、将尸袋放入棺材的过程中,也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只有将遗体安全放入棺材里,才可以脱除个人防护用品,并且应在将遗体安全放入棺材后立即脱除个人防护用品。
●不应对遗体做喷涂、清洗或防腐处理。任何为准备“干净的葬礼”而清洗遗体的做法都应被禁止。
●如果只是驾驶或乘坐收集遗体的车辆,而不参与处理疑似或已诊断为出血热病患者的遗体时,司机和乘客都无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抬棺材者必须戴上厚厚的(重型)手套。
●在用密封的、防渗漏的材料包裹遗体后,如可能,应该将遗体放入棺材里,并及时掩埋。
●强烈建议根据当地习俗对这些病故者的坟墓予以区分。
病故者家属和社区成员对埋葬过程非常敏感,这可能成为麻烦甚至公开冲突的根源。因此,在开始任何程序之前,家属必须充分知情有尊严的葬礼程序及宗教和个人权利,以示对死者的尊重。在埋葬开始前,要确保家属的正式同意。若未获得家属书面同意,切勿埋葬。
4.6.5出入境口岸、陆路口岸、
机场和海港
机场、海港和陆路口岸出入境的劳动者提供的服务包括文件管理、国际旅行者体温扫描和健康评估,以及行李、货物、集装箱、运输工具、货物和邮包的处理。入境和出境处的劳动者的危险因素包括接触国际旅行者的体液,以及被污染的表面和衣服。
●对乘客进行安检的劳动者应配备与工作任务风险评估相适应的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至少应包括一次性手套。劳动者应避免触摸到旅客,并应尽可能保持1m的安全距离。
●劳动者应使用肥皂和水或乙醇执行手卫生。
●为患者或可疑旅客进行健康评估的医疗或公共卫生劳动者,应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手套、长袖防渗工作服、面罩、护眼用具(如面罩或护目镜),以及有鞋套或胶靴的闭合鞋。如果长袍不防渗透,口罩、眼罩和防渗透围裙就非常重要了,特别是如果有血液或体液喷溅的风险时(如患者呕吐、出血或腹泻)。
●在处理疑似病例时,负责出口筛查的劳动者应接受有关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感染控制方面的培训,并且必须使用肥皂、自来水或乙醇洗手液和一次性毛巾进行手卫生。
●入境和出境处劳动者,包括货物处理劳动者,不得自行处理明显沾有血液或体液的包裹。
4.6.6飞机
若疑似或已诊断患有高度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乘坐飞机前往遥远的地区或国家,会给如何控制疾病避免传播到未受疾病影响的地区或国家带来巨大挑战。鉴于这种情况,对机场地面人员和机组人员进行适当培训,并且在飞机上配备符合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指南要求的病例管理/直接接触的医疗和普遍预防工具包显得尤为重要。在入境和出境处,机组人员应遵循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关于管理飞机上传染性疾病的标准操作规程,具体指导措施如下所示。
处理飞机上的疑似入境传染性疾病患者
●根据IATA的指南,疑似病例的定义包括发热(体温达到或超过38℃/100℉),出现一个或多个下列症状或体征:出现明显不适、持续的咳嗽、呼吸障碍、持续腹泻、持续呕吐、皮疹、既往无损伤却出现瘀伤或出血及近期发生的意识模糊。
●如可能,调整其他乘客的座位,让他们远离有症状的乘客,最好把患病乘客放在厕所附近,供其单独使用。
●如果患病乘客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或打喷嚏),应戴上医用口罩(如耐受),盖住其口鼻。如果患病乘客不能耐受口罩,应向其提供纸巾,并要求其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捂住口鼻,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
●为患病乘客提供一个塑胶袋,用来盛放用过的纸巾,如果患病乘客恶心或想呕吐,应为其提供呕吐袋。
●将被污染的物品(患病乘客用过的纸巾、口罩、床单、枕头、毯子、座椅袋等)放入生物危害专用包装袋里(如有);如果没有,则使用密封塑料袋盛放上述物品并贴上“生物危害”的标签。
●将与患病乘客的直接接触限制在最低限度。应只有一名机组人员(或两名机组人员,如果生病的乘客需要更多的协助)照顾生病的乘客,这名机组人员最好是已经与该乘客有过直接接触的机组人员。这名机组人员或其他任何与患病乘客有过直接接触的人都应采取普遍预防措施,他们应佩戴手套,在脱下手套后应洗手。
●指导机组人员在与患病乘客或与其的个人物品或任何可能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发生任何直接接触后和摘掉手套后洗手:用含乙醇的洗手液洗手20~30秒,如果双手看起来很脏,应用肥皂和水冲洗双手40~60秒。如果戴手套的手明显沾有体液或呕吐物,应在患病乘客所在的位置就将手套摘除,并立即洗手。协助患病乘客的机组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以便在必要时协助患病乘客和进行飞机上的清洁工作。
●飞机抵达时,医护人员应评估疾病是否有可能传染给飞机上的其他乘客和机组人员。在绝大多数病例中,上述飞机上的疑似传染病病例可能是由疟疾等疾病或普通流感等风险小的疾病引起的。
●如果调查得出结论,患病乘客的症状与某传染性疾病相符,且过去曾在受该传染性疾病影响的国家有过接触风险,如果其他乘客和机组人员曾直接接触患病乘客的体液或受到严重污染的物体,则他们可能面临风险。根据接近目标患者的情况,应考虑采取以下流行病学措施。
报告发生过直接接触的乘客和机组人员
为了收集这些信息,任何关于航班上重大事件的记录都应该从航空公司获得。对与目标患者有直接身体接触的共同旅行者和机组人员,以及与目标患者邻座的乘客(在侧、前或后,包括过道对面)应进行接触追踪。
清洗被污染的飞机
如果目标患者在离开飞机后被怀疑或被确诊,也应对清理目标患者所在区域和座位的劳动者进行接触追踪。应评估通过接触追踪确认的乘客、机组人员和清洁人员的具体接触水平。对高危人群的被动体温(如发热时才监测体温)和症状监测或主动自我监测(如每天两次定期测温)应持续到最长的潜伏期(病毒性出血热,如埃博拉病毒病监测21天)。
4.6.7船舶
IHR中的范本《海洋健康宣言》提出的问题包括出现以下症状时,怀疑存在传染性疾病。
(1)发热,持续数天或伴有①虚脱;②意识减弱;③腺体肿胀;④黄疸;⑤咳嗽、气短;⑥不同寻常的出血;⑦瘫痪。
(2)有或无发热:①任何急性皮疹或出疹;②严重呕吐(晕船除外);③严重腹泻;④复发性抽搐。
船舶劳动者的主要危险是接触乘客或船员的体液,或接触被体液污染的表面和衣物。关键控制措施如下所示。
●与乘客或船员保持安全距离(1m);处理文件时佩戴手套。
●避免触摸和直接接触可能被体液污染的物品、表面和衣物。频繁遵循手卫生。
●确保船的业主、医生或指定的负责船上健康问题的船员全面知情,并接受过培训,内容包括病毒性出血热如埃博拉病毒病的风险,船员应采取的预防病毒感染的防范性和保护性措施。
●船舶劳动者应遵循旅行和运输风险评估的建议:公共卫生主管部门和运输部门的临时指南。
给船舶营运人员的指南
如乘客在船上出现与病毒性出血热(如埃博拉病毒病)相似的症状(发热、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喉咙痛、呕吐、腹泻、出血),必须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关闭感染者的舱门;如无,请将其留在船上的隔离室。
●将病毒性出血热(如埃博拉病毒病)的风险信息提供给准备去照顾患者或准备进入患者舱或隔离室的人员。
●保存所有进入客舱或隔离室的人员的记录;除非诊断测试报告为阴性,否则所有人员都应被视为接触者。
●确保医护人员进入机舱或隔离室为受感染的人提供护理或清洁机舱时穿戴下列个人防护用品。
■非无菌检查手套或手术手套;手套(保洁人员最应使用重型/橡胶手套)。
■在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和(或)可能会接触血液或体液时,须穿着一次性防渗透长袖长袍,以遮盖衣物及外露皮肤,佩戴医用口罩及眼部护具(眼罩、护目镜或面罩);如无上述个人防护用品,则应在防渗透的长袍外面系上防渗透围裙。
■橡胶靴或密封式、防刺穿和防渗透的套鞋。
■在离开机舱或隔离室之前,应将个人防护用品摘除,摘除时应避免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及面部的任何区域。
●照顾隔离人员的劳动者在手上有明显脏污时、佩戴手套前、直接接触受感染的乘客或其的个人物品或任何可能被其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表面后,以及摘除个人防护用品后,应使用含乙醇的洗手液搓洗手部20~30秒或用肥皂和水洗手60秒。
WHO关于船舶上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如H1NI1流感等的预防和控制指南如下所示。
●如果船上有过或仍有一些有流感样症状的旅客,船舶业主应努力将准备下船的患病旅客和疑似患病旅客与即将上船的旅客分开。可能需要使用单独的大厅来防止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如果两组乘客被迫使用同一区域,应在上一批乘客下船离开后及下一批乘客上船前,有效清洁该区域。
●如会员国有要求且可在船上实现,船舶业主可指定一名医疗干事或经过培训的船员负责实施基本的健康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医疗救治。
■在机组人员中开展积极监测(发现患者),一旦出现有经确认为流感样症状的人时能及时确认为新病例,并监测其活动。
■提高乘客和机组人员对2009年大流行性流感(H1N1)症状和体征、感染并发症,以及手卫生和社交咳嗽礼仪等感染控制措施的意识。
■促进手卫生及咳嗽礼仪。
■及时、适当收集监测情况数据,并在必要时和可能时,每天向船舶业主报告。
■每天检查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医疗记录日志,以评估疾病趋势,并预警船长调查和控制疫情暴发的需求。
4.6.8出租车和公共交通工具
在传染性强的传染性疾病(如流感、EVD、马尔堡病毒病等)密集传播的国家,出租车司机(货车、汽车、摩托车)接触的乘客咳嗽或打喷嚏,或接触其体液,尤其是司机协助乘客进入车辆时有发生感染的风险。疾病的传播也可能来自放置在座椅或车辆表面的被体液污染的衣物或物品。
控制措施包括通过询问乘客最近的疾病或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的情况,以确定可能的或已确诊的埃博拉病毒病病例,并观察乘客的症状或体征(如出血、没有帮助无法站立或移动)。
切勿直接接触可能的或已确诊的埃博拉病毒病患者或他们的财物。尽快用漂白剂对车辆进行消毒,劳动者应穿戴全套个人防护用品消毒车辆。社会动员应用于社区居民教育,出租车或公共交通工具不能用于运送出现埃博拉病毒病等病毒性出血热症状的患者,相反,应直接联系医护人员,并使用私人车辆将患者送往医疗机构。
在病毒性出血热传播广泛及密集的地区,应建议出租车司机做到以下几点。
●在汽车前后座椅之间设置隔断。
●避免与乘客握手。
●经常使用水、肥皂或以乙醇为基础成份的洗手液洗手,特别是在接触表面或沾有血液和体液的物体后(即使佩戴手套)。
●用塑料布盖在后座上,如果被血液和体液弄脏,应立即更换,并放在密封的垃圾袋内处理(要这样做时应戴手套)。
●携带乙醇类洗手液、手套、垃圾袋、纸巾和消毒剂。
●如果司机曾直接接触过可能患有病毒性出血热如埃博拉病毒病的患者(身体直接接触过患者,或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应立即向卫生保健机构/当局求助。
4.6.9废水处理
在受感染者的粪便和尿液(排泄物)中可能发现致病微生物,如埃博拉病毒、霍乱弧菌和钩端螺旋体病病原体。与排泄物直接接触的废水处理工应采取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和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废水处理工包括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废水处理工、废弃物运输工、污水处理工及从特定医疗机构和受影响社区接收污水的污水处理厂的操作工。
处理废弃物的劳动者的基本卫生要求
●处理人类排泄物或污水时,避免吸烟、嚼烟草或口香糖。
●用干净、干燥的绷带包扎溃疡、伤口。
●如不慎有人类排泄物或污水溅入眼睛,请用安全的水轻轻冲洗眼睛。
●使用防渗透手套,防止割伤和直接接触人类排泄物或污水。
●在废弃物处理场所及运送人类排泄物或污水时,应穿上胶靴,并于离开废弃物处理场所前脱掉胶靴及工作服。
●每天用0.05%氯溶液(1份家用漂白剂加入100份水)清洗被污染的工作服。
●遵循手卫生程序。
●用餐前脱掉工作服,在指定地点用餐,活动时远离人类排泄物和污水。
处理污水和废水的劳动者的个人防护用品
在处理污水和废水时,应穿戴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以下几类。
●防护面罩或防溅面罩,保护口鼻免受人类排泄物或污水的喷溅。
●护目镜,保护眼睛免受人类排泄物或污水的喷溅。
●防渗透工作服,防止人类排泄物或污水污染衣物。
●防渗透手套,防止直接接触人类排泄物或污水。
●橡胶靴,防止直接接触人类排泄物或污水。
4.6.10喷洒杀虫剂以控制病媒
在登革热、黄热病和疟疾等媒介传播疾病暴发的情况下,病媒控制可能是应急反应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洪水、海啸和飓风之后,以及在为受灾害影响的社区居民提供临时住所的常规活动中,也可能需要病媒控制。控制蚊子的方法包括空间喷洒杀虫剂、施用杀幼虫剂,以及某些情况下在室内喷洒后效杀虫剂(适用于选定的室内表面,如墙壁或家具下面)。
控制病媒的劳动者在打开容器、混合和装载喷雾溶液、用手提或车载设备喷洒杀虫剂产品、清洗和保养喷雾设备及处理空容器时都会接触杀虫剂。高浓度杀虫剂的溢出、飞溅和泄漏可能导致杀虫剂的意外接触。
WHO在《寨卡病毒暴发期间喷洒杀虫剂劳动者临时防护指导意见》中的建议:
●规划保护措施,如确定关于购买、使用和应用农药的有关国家法规、成分及其潜在健
康影响的信息,并通过全球协调的危害交流系统提供信息。
●保护操作者的健康和安全,如提供防护设备(覆盖手臂和腿部的棉质全身工作服、橡胶防化防护手套、宽沿帽、防化护目眼镜或面罩、橡胶靴和耳罩)。
●喷洒杀虫剂时尽量减少操作者和居民的接触。
●强制培训劳动者安全使用杀虫剂。
●严格的个人卫生,如定期清洗、更换衣物和清洗设备。
●在安全、妥当处存放和配制杀虫剂,并符合制造商的标签建议。
●对喷雾器操作者进行健康监护。
●杀虫剂急性中毒的处理,如发生接触后应尽快进行皮肤和眼睛的急救和去污(清洗)、接触后治疗(没有具体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并应防止进一步被吸收)。
●每天就保护劳动者健康和安全工作的措施做简报。
●施用杀虫剂及杀幼虫剂期间,严禁吸烟、进食、饮水。
●使用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正确的设备操作程序,确保农药喷洒作业期间无泄漏。
●喷洒设备操作25小时后,要进行重大维护,更换配件后要重新校准。
●使用半自动稀释机进行水稀释喷雾。
处理和喷洒杀虫剂时所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
处理浓缩杀虫剂产品,倒出、混合或配制喷雾液体及使用灌装设备时应佩戴以下个人防护用品。
●覆盖手臂和腿部的全身性棉质工作服(应每天给每名劳动者提供两套,以便在潮湿情况下更换)。
●橡胶防化防护手套。
●宽沿帽。
●防化护目镜或面罩。
●橡胶靴。
此外,当使用手提装置及装有喷雾机的车辆进行喷雾时,应佩戴空气净化半面罩式呼吸器,空气净化半面罩式呼吸器须配备有机蒸气盒,并配备气溶胶及颗粒物滤膜(如N95、R95或P95滤膜),并须根据制造商的指示定期更换呼吸器滤膜。
当施用微生物杀幼虫剂和生长调节剂时应佩戴以下个人防护用品。
●工作服。
●橡胶手套。
●处理颗粒性药物时使用防尘口罩。
存放和处置杀虫剂
用于空间处理或杀幼虫时使用的所有杀虫剂应存放在安全、妥当的地方,并按照制造商的标签建议存放。喷雾或杀幼虫后,喷雾装置内不得弃置未用过的稀释杀虫剂,也不可贮存。
未使用的稀释杀虫剂、空容器和小袋应按照国家指南和规定及制造商的建议进行处理。空容器应用同样的溶剂(如煤油、柴油、水)冲洗三次,并在处理前使其失效。冲洗空容器的溶剂可用于准备后续的喷雾剂,或者按照国家标准处理。
去污
●应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防止进一步吸收。然后用肥皂清洗受污染的皮肤,并用大量的水冲洗。如果眼睛受到污染,应该用手指轻轻打开眼睑,用干净的自来水冲洗结膜(眼结膜)几分钟。要小心,从一只眼睛流出的水不能进入另一只眼睛。
●发生接触后应尽快对皮肤和眼睛进行冲洗去污,去污后应及时就医。在全球化学品协调系统信息中可查阅到应采取不同具体措施处理不同杀虫剂的去污措施。
岗前检查
●所有操作者都应经过健康预评估,以确定是否有任何有禁忌者正在使用特定杀虫剂。
●健康预评估应包括体格检查、病史、职业史、综合代谢类指标(血糖、电解质和体液平衡、肾功能和肝功能)、胆碱酯酶红细胞/血浆基线测试(适用于使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盐者)和肺功能测试(适用于要求佩戴呼吸器的人)。
●工作中涉及有机磷和氨基甲酸盐可能引发先前存在的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贫血、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慢性结肠炎,以及有精神病病史或有证据证明患精神病、使用胆碱酯酶抑制药物治疗的重症肌无力和青光眼等患者的并发症。
医学监护
●应实施监测,发现接触者的任何微细的神经效应,如丧失阅读能力和注意力。除了临床监测外,还可进行定量生化测试,评估其就业前和就业期间的定期接触程度。
●因职业接触杀虫剂而致操作者及其他人员急性或慢性中毒的所有病例,应按照国家现行惯例和法规向主管机关报告登记职业病及工伤,并进行赔偿。
北京朝阳卫生监督所石春兰翻译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卫学院张敏教授审校
编辑/王佳弘
定期推送各种前沿资讯、通知,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教你文献如何阅读、论文如何写作,运用实例解析医学文献检索的奥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