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试图讲述一个男人生活边界不断拓宽的故事,却发现恰好可以作为小红书十年的注脚。
那些拆解小红书商业模式的作者们从来没有走进过他们正在谈论的对象,以致于仅仅把它当成一个商业体凝视的话,往往会忽视它对中文互联网重构的意义。
二
当人们提到PDF自然联想到的是:如何转Word。可曾想到PDF转生活?
十年前,名唤《小红书出境购物攻略》的PDF,流传在精准的小众人群之间,好用。
十年后,它就叫「小红书」了,有朋友通过它查塞尔达的攻略,有读者是准爸爸通过它预习养儿指南,有用。
从几页纸再到生活万象,人们在不同的节点通过它踏入生活的河流,并在那聆听自己的声音被呼应。
三
汇聚更多的人,是因为人本身就有更多的可能性。
这十年的发展脉络大致可以描述成:仰望小红书-非议小红书-理解小红书-加入小红书。
PDF时代,用户主力人群是有海外购物需求的年轻女性。要知道中国有十亿人没坐过飞机,这部分兼具财力、审美与表达力的人,就是站在山顶供我们仰望。
当我费劲巴拉给女朋友买了个名牌包包,她唤我东市拿灯架,西市拿桌布,就为拍个称心如意的照片传到小红书,那一夜仅仅是有个网友说另一个颜色更棒,她和人掰扯了半天。
我当时就一个女友,但千千万万个人的女友汇聚到小红书晒好物,就形成了社区氛围,他们找到同好,收获赞美,不吝建议,却也给社会输送了流行的偏见——消费主义盛行。
可我们想想,消费观是人价值观的一部分,消费行为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实呈现,又有何苛责的呢?况且,大多数人,一年能买几个包?看到的未必是全部,但扣帽子只需要一个抓手就够了。
当所有平台有意识的做内容泛化,吸引更多人群时,他们采取的手段有邀请明星、名人入驻,拉来权威机构坐镇中庭,军事、哲学,也都荤素不忌,小红书在这方面几乎是让内容自然而然的生长与扩充。
譬如从美妆、鞋服扩展到旅行、美食再到宠物、健体、游戏,内里的逻辑就是人的志趣与生活要素,这种稳健的步伐就决定了社区的气质不会随着内容的扩充而变异。
我一直认为先有答案再有问题,丰富的内容生态就是为每个怀揣生活迷思的人准备好了答案,所以「小红书好用」、「小红书能解决问题」就成了近几年来用户的共识。
我已经记不清回答了多少类似「男生留长头要不要剪两边」的问题了,我也在很多大只佬发布的内容中找到了如何拥有腹肌的答案,它们硬硬的躺在收藏夹里,无比的厚重。
四
利他。
小红书这十年如果说赶上了什么红利的话,我个人认为是——人民群众对健康友好互联网氛围的向往。
那么,有没有可能有那么一块地方,是消弭争议的,氛围上是鼓励和善、扬弃怒火的?最终让人认识到和气互助的美好,小红书大概就是目前中文互联网最接近的一个社区。
我经常会在小红书看到有网友晒出自己的照片问:「家人们,有哪些改进的地方,听劝。」留言区全是以个人形象顾问面貌出现的网友,从头到脚给出建议。最窝心的是,我有时候会去回看改造结果,嗯,是真听劝了。
小红书的可爱就在这一「劝」一「听」上。我有颗向上的、想改变的心,我不会担心你们抖机灵、玩梗、嘲笑,大家以真心换真心。
利他的,乐于利他的,每个人都会是他的他。
五
功能性排在互联网产品的第一位,用完即走。可好的社区氛围能让用户久久的停留。
我日均使用小红书三小时左右,有一次心情郁结、俗事退散,我甚至冲到了七小时。因为,我在小红书上研究一种奇特的猫,用户的体验,商家的介绍,科普的知识,现在,我没有拥有它,但我好像是这方面的专家了。我甚至已经在给新手猫爸猫妈做鉴定、指导与估价了,他们都对我表示了热忱的感谢。
某种意义上,我是一名KOL,有时被唤作三表老师。
但在小红书,我是诸多领域的小学生,问道于各位「生活家」,而他们的内容被分发到我眼前,不是因地位与身份,而是我们真的要去向同一个地方。
六
教练告诉我,你是新手,有福利期,既能减脂又能增肌。
小红书来到十周年,它也在福利期,用户量飞速提升,社区氛围又大体不变,这会在未来的某一个阶段发生质变吗?
我还看到一个男生吐槽:「小红书,小仙女在打拳,莫去。」
我想说的是,前一个男生获取快乐很纯粹、简单,而后一个男生带着有色眼镜去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厚障壁。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