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万北美华人的外卖单,正被激烈争夺

常看美剧的人应该对左宗棠鸡、宫保鸡丁、幸运饼干这几个词儿并不陌生,每当主角需要点中餐外卖时,台词中常常会出现这几道菜的身影。

但或许很多人并不了解,相较于格局已定的国内外卖战场,北美的中餐外卖市场鏖战正酣。

据数据,2023年北美在线外卖市场规模达到324.6亿美元,预计从2024年到2032年,该市场将以1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2年市场规模将接近974.4亿美元。

而这其中的中餐外卖市场是块大蛋糕,单从北美华人规模来看,北美现在有约770万华人(其中美国约有600万华人,加拿大约有170万),更不用说日渐被中餐吸引的其他人群。

既然是块大蛋糕,自然会被各路人马盯上,这其中,就包括全球最大的海外中餐外卖平台熊猫外卖。2017年,熊猫外卖从英国成立,截至目前已覆盖英、法、澳等全球10个国家。

而2024年的重心,他们放在了北美市场。9月30日熊猫外卖完成了一笔5500万美元的D+轮融资,他们告诉虎嗅,这笔资金就是用于进一步开拓北美市场的,其次用于发展生鲜业务。

“在北美,熊猫外卖的GMV增长已超55%,但暂时不打算盈利。”熊猫外卖CEO刘科路向虎嗅透露,“我们会把其他地区的盈利投入进来,争取一年内拿下北美市场。”

要知道,此前熊猫外卖大多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亏损2285万英镑;2021年亏损4600万英镑),2024年,熊猫外卖才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盈利(除北美地区)。在刚扭亏为盈后,熊猫外卖就不惜把大量资源投入到北美市场,且暂时不计亏损,可以一窥北美市场于熊猫外卖全球扩张之路上的关键位置。

难啃的北美市场

熊猫外卖已覆盖80多个城市,而其扩张模式是先跑出一套可行的模型,形成SOP,随后将这套模型复制到新的城市。这种模式下,熊猫最快一周就能开拓一个新的城市。

但当这种打法遇到北美市场时,却有些失灵了。

在熊猫外卖推进北美布局的过程中,常常发现这里不止是块儿肥美的肉,同时也是块儿难啃的骨头。

“美国有51个州(50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基本上每个州都有自己的立法,要符合各个州的税务政策、用工政策,难度就相于开了50多个小国家。”刘科路告诉虎嗅。

而有的州则要求后厨和前台的员工不能复用,即使店铺生意很好,人员也无法随意调配,不得不舍弃部分流量。

在骑手规则上,各州也有不同的要求。

加州推出了第22号提案,将网约车、外卖配送等平台司机定义为独立承包商,并要求公司为达工作时长标准的司机提供最低工资、医疗补贴等福利。

难以复制一套SOP不仅仅由于五花八门的法律法规,多样的地理特点和客户群体也会导致其无法快速复制单一模式。

比如,在配送环节上,西部地广人稀,配送范围广,最远可达20-30英里(约32-48千米),而东部城市商圈密集,配送距离短,但经常遇到游行影响交通。

针对不同的区域,熊猫外卖要准备不同的配送策略,比如,在东部,熊猫不得不大批量引入电动车、自行车配送,而且东部冬季较多恶劣天气,熊猫外卖也需要不断扩充司机数量。

而北美作为移民国家,客群状况也错综复杂。

以纽约为例,曼哈顿的中餐用户以白领和学生为主,皇后区以一二代移民为主,布鲁克林以老移民为主。

移民群体对价格敏感性高,所以曼哈顿区域商家的品牌度、客单价最高;皇后区次之,价格偏低,有不少新式连锁品牌;布鲁克林最低,这里的老移民群体更追求极致性价比,中小店铺最多。

这种情况下,对平台来说,摸清楚每块地区的情况是重中之重。

据熊猫外卖告诉虎嗅,接下来,其计划精细化运营,将城市细分为更小的运营网格,逐个网格实现盈利。

以洛杉矶为例,城市被划分为约10个小区,每个区域根据其主要用户群体——学生、白领或家庭用户等——来定制营销活动和产品推广。例如,在学生集中的区域,重点推广“一人食套餐”;而在家庭用户较多的区域,则推荐商家提供“家庭套餐”或“多人套餐”。

熊猫与饭团的博弈

对于熊猫外卖来说,进军北美市场,除了要适应这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之外,日益激烈的竞争也是不可忽视的挑战之一。

在北美,DoorDash、UberEats等主流送餐平台,以及同样主攻中餐外卖的饭团都是近年来较活跃的公司。

2014年,饭团外卖在加拿大温哥华起家,两年后成为温哥华排名第一的中餐外卖平台,2019年正式进军美国市场,迅速成长为北美地区最大的中餐外卖平台之一。目前已覆盖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共4个国家。

但据熊猫外卖数据,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目前在北美地区,熊猫与饭团的市场份额所占比例已约1:1。”刘科路向虎嗅透露。

而在美国,熊猫外卖的份额已实现反超,“熊猫与饭团在加拿大的市场占比比例约为3:7,美国为6:4。”熊猫外卖告诉虎嗅。

在熊猫外卖看来,其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可以背靠全球市场,给北美市场带来更大支持。

“全球范围内,熊猫的规模约为饭团的2.5倍,这意味着饭团每单利润须是熊猫的2-3倍,才能在产研投入上与熊猫持平。”刘科路向虎嗅解释道。

多伦多的骑手凯玥告诉虎嗅,平均来说,熊猫外卖每单带给骑手的收入(基础服务费+配送费+小费)为4-5美元,而饭团外卖每单给骑手的收入只有约3美元。

若是这样的情况,饭团可能遭遇不小压力。

在熊猫外卖看来,它其他地区均已盈利,目前也不依赖北美市场的收入,可以大胆扩张。但相比之下,饭团还是要靠其主场北美来“维持生计”,在心态上,或许会更加小心翼翼。

“我们的目标是整合北美市场,重心不会放在与饭团的竞争上。目前北美的华人外卖市场,我们和饭团可能也就占据了20%的份额,其他在主流外卖平台手中,或者没有被发掘,我们希望能争取剩下的80%。”其补充道。

资本冷却之后

在熊猫外卖看来,相较竞争对手,其在北美市场心态更加余裕是其优势之一,但同时,其也坦言,在资金使用上,他们也不敢再像之前一样“大手大脚”。

“大手大脚”的时期,更多出现在疫情期间,彼时,海外中餐外卖平台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据德勤加拿大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饭团四年增长率达843%,被德勤加拿大评为全国增长最快的50家科技公司之一。熊猫外卖也在2021年至2022年,相继收购了掌上新西兰(新西兰最大的华人生活服务交易平台)和EASI(澳大利亚华人外卖中餐平台),完成了澳洲和新西兰市场的整合。

投资也在那个时期接踵而至:饭团在2020年获得了1200万美元融资、2021年获得3500万美元融资;Chowbus在2020年3个月内获得了6300万美元融资;熊猫外卖则仅在2020年一年就获得共9000万美元融资,创下当年业内融资之最,2021年,又再获1.3亿美元融资。

回忆起当时的火爆场景,熊猫外卖的工作人员仍印象深刻:那时,大量商家主动要求入驻平台,就连原先对线上接受度较低的五六十岁老广东商家们,也开始因疫情压力踏入线上。疫情前,外卖仅作为堂食的补充,疫情之后,外卖和堂食的比例升至五五开,专门经营外卖的小户头商家也越来越多。

但好景不长,2022年之后,资本开始冷却下来。

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2021年全球食品配送领域的风险投资(VC)融资总额达到了约300亿美元,但这一数字在2022年有所下降。

熊猫的步伐也慢了下来。早期,熊猫更追求扩张,一边开拓生鲜、团购等业务,一边不断进军新国家。但2022年后,其不仅开始将业务聚焦于外卖,区域扩张也开始放缓,重心主要集中在澳、新、北美市场。

“现在资本比较理性了,细分化领域很难再对行业第二名、第三名持续投资。”刘科路解释道。其坦言,这样的转变是现实使然,资本已经过了只看增长不看利润的阶段。

对中餐出海持保守态度

资本冷却,令海外中餐外卖市场放缓,而近几年的中餐出海浪潮,又为这个市场带来新的变量。

刘科路感受到今年最大的变化是,中餐出海计划真正开始落地了。

“之前品牌方多处于探索和调研的阶段,但今年,不少品牌方真的开始带着资金、创业团队来脚踏实地地做这件事了。”刘科路告诉虎嗅。

今年3月,杨国福麻辣烫在伦敦开业;截至同月底,海底捞在海外13个国家拥有119家自营门店;4月,袁记云饺宣布曼哈顿店即将落地;7月,喜茶巴黎观赛茶室开业;还有外婆家、新荣记、西贝......也纷纷在今年启动了出海业务。

刘科路为中餐品牌出海感到欣喜,熊猫外卖的愿景就是将中餐推广到全球。

但欣喜之余,刘科路也感到担忧。

“熊猫在海外有十几万个合作商家,作为本地小商家,他们对中餐出海是感到有些不安的。”刘科路告诉虎嗅。

“激进的品牌可能会在一个区域连开50家店,但根据熊猫对当地市场的调研,可能10家店就已经饱和了。”刘科路解释道。

这种无序扩张对整个生态来说都是一种破坏。

新加坡就正在经历一波关店潮。

房地产咨询公司莱坊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加坡2024年前三季度,共有2465家餐饮企业歇业,较2023年全年增加了19.7%。平均每月有274家餐饮企业关闭,高于2020年疫情期间的水平。报告称,关店潮的一大原因是大量海外品牌涌入新加坡市场。

另外,不少餐企出海是为了在海外寻找资本。与国内A股市场相比,部分海外资本市场对于餐饮企业的上市要求相对较为宽松。

以资本为目的的危险之处在于,餐企可能忽视海外店的长期发展,后续给当地代理商的资源供给不足(大多数中餐品牌会直接找当地代理商),对代理商也极不公平。

因此,对待出海的中餐品牌,熊猫外卖的态度较为保守。

比如为了防止市场过度饱和,熊猫会利用本土优势,对商家进行“调配”。

在商业化程度极高的曼哈顿附近,有一个叫StatenIsland居民区,人口密集但餐馆较少,熊猫会将一些成熟的餐饮品牌,引进到StatenIsland,实现供需的平衡。

对熊猫外卖来说,不管是整合北美市场,还是辅助中餐品牌走向海外,都是将中餐推向全球的一步,这一步不在于快而在于稳,熊猫外卖愿意做那个帮助中餐走得稳的角色。

THE END
1.770万北美华人的外卖单,正被激烈争夺周冰虎嗅770万北美华人的外卖单,正被激烈争夺 影响力数据 阅读 评论 点赞 总互动 互动率 操作https://media.beer/news/106674889
2.走“性冷淡风”的日本网红,当起中国10元店学徒而“10元店“的魅力早已被验证过:国外,主打1美元(约7元人民币)的美元树在美国已经有了1.59万家门店,在2021年利润达到了13.42亿美元;日本国内,Daiso大创、Seria、Cando和Watts四大“10元店”合计的市场规模约9000亿日元,并且还在蓬勃发展中。 小红书上的日本低价店推荐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479542-1.html
3.入选美国计量经济学会的华人经济学家入选美国计量经济学会的华人经济学家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https://bbs.pinggu.org/jg/wenxian_wenxianku_2296918_1.html
4.最近小红书抖音经常刷到华人纽约Uber司机...来自小美在纽约小美在纽约 23-10-8 14:15 发布于 美国 来自 iPhone 13 最近小红书抖音经常刷到华人纽约Uber司机晒单日均1000,含小费1100照这样算年收入岂不是30w美金?尊嘟假嘟? ?收藏 1 2 ?5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https://weibo.com/1791541170/NmTHc4Xyk
1.纽约站美国华人小红书电商经营与营销Tickets,Fri,Aug9,2024...Eventbrite - AllValue北美 presents 纽约站|美国华人小红书电商经营与营销 - Friday, August 9, 2024 at 135 Madison Ave, New York, NY. Find event and ticket information.https://www.eventbrite.com/e/956737727297
2....但是,微信和小红书很难幸免于难。甚至我个人也支持和理解美国...甚至我个人也支持和理解美国新政府禁止微信和小红书在美国流行,原因有以下几点:1 微信和小红书国内外通行一个版本,但是,海外华人所用的基本是个残疾版本,包括支付等很多功能是无法使用的。尤其是微信。再比如,视频号很多按钮是不存在的。多数海外版用户只有“关注”和“朋友”,没有“推荐”,也无法“搜索”。https://www.toutiao.com/w/1815511253612563/
3.Speakers?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CenterforChina...何女士同时还担任以下社会职务:上海市青联委员,美国华人社团联合会副主席,美国Pepperdine大学校董,加拿大侨商联合会副会长,阿拉善生态协会上海中心副主席和上海宋庆龄基金会-赛珍珠公益基金理事。 瞿芳小红书创始人 瞿芳,80后创业者,2013年和毛文超共同创立小红书,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生活方式分享社区。截止2018年5月,已有...https://app.glueup.cn/en/event/15368/speakers.html
4.Contents/premium.mdatmaster·Newslab2020/Contents·GitHub美国媒体闭嘴了吗?它们的报道有没有问题? TikTok成为重要的新闻信息来源; 美国阴谋论与中国舆论场的互动。 652 社交媒体平台必定走向“垃圾化”? ...4.反市场的资本主义 5.去自然化 599 水门事件50年:被遗忘的灵魂人物 2022/7/12 水门报道的灵魂人物; 被流行文化改造的记忆; ...https://github.com/Newslab2020/Contents/blob/master/premium.md
5.如何从小红书出海历程中,挖掘应用出海营销的奥秘文章–汇丰...小红书作为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生活社交APP,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借地理毗邻、文化相近的优势打入香港市场,并将出海目标锁定在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海外市场。 目前小红书已在香港市场闯出一片天下,平均每3个香港人中就有1人使用小红书,而小红书出海东南亚也得益于东南亚市场拥有较大体量的华人圈以及与中国相近的文化背景,亦获...https://www.businessgo.hsbc.com/en/article/hina-xiaohongshu-s
6.小红书正在偷偷出海广告素材:让海外华人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根据广大大数据,「小红书」在过去两年时间里累计在海外投放了 17600 条去重广告素材,且 90 天内的投放创意素材数量明显增多。从投放市场来看,「小红书」海外广告投放 Top5 市场分别是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美国和中国台湾。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698863262&efid=KdQL3JglrXAgAS8ArlABCQ
7.“洋”气十足的小红书,为什么在海外跨境路上一波三折?这也印证了,Lemon8 就像翻版的小红书。 Lemon8 相比于小红书海外版是更为成功的。在日本市场,截至2022年3月,Lemon8 下载量达到了500万次;在美国市场,Lemon8 上线一周即登上 App Store 生活方式类 App 第一,截至2023年4月,下载量达到了29万次。 https://www.chuhai-club.com/article/79873.html
8.热门中概股强势上扬,小巷美食惊艳味蕾——美股收盘回顾摘要:美股收盘时,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展现出强势上扬的态势。小巷深处的独特风味也惊艳了味蕾,令人难忘。整体市场走势良好,投资者对于中概股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在华尔街金融浪潮的汹涌之下,今日的美股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http://www.rhythmall.cn/post/13642.html
9.“中国海归科技创业者100人”榜单正式发布!匡明,掌上糖医创始人,毕业于上海交大&剑桥大学,曾在欧洲、美国、亚太和中国区任职,熟悉各地医疗及保险情况。前强生医疗亚太区市场部负责人,强生大中华区年度销售经理第一名,Intel亚太”专利之星”。掌上糖衣是一家专注于糖尿病管理的软硬件服务平台,产品有糖+智能血糖仪模块、糖友端APP及糖医端APP等。 https://www.iyiou.com/news/20190814108869
10.华人168官方网站"在美国,华人老板一直都是餐饮行业的主力军,几乎每个城市都能看到敢拼敢干的中国老板。然而,在美国开一家餐厅也并不是易事,前期审批漫长,装饰材料特别贵,人工成本又很高,很多老板为此头疼不已。"01破解海外装修难题 爱荷华州连锁餐饮品牌Izumi Sushi & Hibachi,老板是位充满活力的实干家,凭借创新的经营模式,一直保持...https://h5.us168168.com/
11.小红书APP广告投放国际市场,打造全球华人版Instagram社交平台...小红书是中国国内知名的中文内容社区分享平台,相当于全球知名社交软件Instagram的中国版本,小红书决定进行国际市场推广,先在海外华人圈子里打造国际化品牌,为小红书社区加入更多新鲜流量和变现能力。 跨境出海目标市场 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欧美,日韩,澳大利亚(澳洲)等 ...https://www.meetsocial.com/story-detail/1044262127842242560.html
12.共青团中央联合小红书发起五四青年节活动五四前夕,共青团中央联合小红书发起#iloveChina#活动,号召海外华人和青年留学生秀出自己的青春闪光一刻,共同响应“五四青年传承有我”的青年主题活动。 活动发起后,有澳洲留学生,分享自己在海外自律学习的进步日常;有美国常青藤名校留学生,分享自己帮助中国大使馆派发口罩的经历;有在新西兰长大的海外华人分享对中国文化的...https://3w.huanqiu.com/a/776501/3y5OzZF107d
13.消费参考丨茅台股价跌落酱香赛道火热:高瓴CMC资本入局7月30日,据台湾当地媒体消息,电脑品牌厂华硕于今日举办股东会,股东聚焦下半年展望,华硕共同执行长许先越表示,以美国市场为例,在教育Chromebook方面,这部分目前存货确实已恢复到正常水准,不过电竞产品库存水位仍低,以目前在手订单来看,乐观看待下半年需求。至于明年展望,有市场担心需求减缓,但他表示,在新常态下,预期需求...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8/02/c5592619.html
14.龙哥风向标20230214~20230228GPT拆解小红书加微信群盈利点:针对海外华人的需求,开发一款一键回国工具,可以解决在国外无法登陆国内学校、政府官网、视频网站、音乐APP等问题,满足海外华人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操作步骤: 调研海外华人在国外无法登陆国内学校、政府官网、视频网站、音乐APP等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35918806
15.看病15分钟花了5000美金?美国天价医疗把跑到美国的华人震惊到了不过,在美国看病又难又贵,早已是在美华人的共识。 小红书上,多少在美华人颤抖着打开天价医疗账单,惊恐地询问“怎么办”。 恨不能找到时间机器,把当初的自己从医院里拉走。 或许从前就听说过在美国就医容易搞出天价账单,没想到轮到自己,还是大意了…...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38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