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一名男子中暑昏迷,医生监测他的身体核心温度达到42.3℃,内脏像在水里“煮”过;江苏南京,一名装修工人连续工作4小时后,出现头晕、频繁呕吐;浙江丽水,一名男子工作时突然昏倒,入院时体温40.7℃,经检查,男子多脏器功能衰竭并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过31个小时抢救仍不幸去世。
随着今年以来的最强高温来袭
医院接诊的中暑患者骤然增多
你对这种疾病的了解有多少?
你的防暑方法正确吗?
小编为大家梳理了
防中暑、防热射病、防暑降温攻略大全
快快转发收藏吧
热射病和中暑有什么区别?
按照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高温危害造成的后果,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中暑先兆和中暑(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通俗地讲,热射病就是极重度中暑,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体温高达40℃及以上,谵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如果不快速降低体温,热射病会使脑部或其他生命器官功能异常,形成永久性损伤。
北京协和医院急症科副主任医师刘业成表示,热射病的死亡率能够达到70%~80%,主要是因为人体温度调节功能失效,并伴有一些神经系统的功能损伤。
判断标准是什么?
符合中暑诊断标准,根据核心体温、意识改变、临床表现3个方面进行分级,分为轻、中、重三级:
轻度中暑:
有中暑症状,核心体温正常或轻微升高,不超过38℃;无意识障碍和器官损伤。
中度中暑:
即热衰竭,常以血容量不足表现为特征,如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心率增加、血压下降等;可发生晕厥,但数分钟内自行恢复意识,核心体温在38到40℃之间。
重度中暑:
即热射病,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如全身抽搐、谵妄、昏迷等;通常核心温度大于等于40℃;一般有出血或多器官功能损害表现。
哪些人容易中招?
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部队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
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热射病不是突然发生的,在中暑发展成热射病之前,会先经历「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等情况。
如果你出现了轻微的中暑症状,或许可以先采取一些降温措施,防止进一步发展为热射病。
中暑后,一定要牢记以下四点: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
补充液体、淡盐水。
人工散热、湿毛巾冷敷、酒精擦身等。
重症中暑一定要拨打120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可怕的热射病?
要预防热射病,首先要预防中暑。
最重要的一点:多喝水。
在中暑这件事上,无论是预防还是缓解,喝水,都是有效的。
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水分摄入,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当你口渴时,身体很可能已经处于缺水状态。
如果已经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大量流失,此时不可单纯补充白开水,否则可能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
可以喝:
水、盐水、含有钾、钠、氯等电解质的饮料。
不建议喝:
酒精性饮料和高糖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
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约等于3~4瓶550ml的矿泉水。
另外,可以多吃含水量比较高的蔬果,比如生菜、黄瓜、西红柿、桃子、西瓜等等,作为喝水之外的水分补充。
第二点:避开高温环境。
尽量在室内活动
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
室内也要注意开窗通风,使用电扇、空调等电器降温。
出行避开高温,做好防晒
涂擦防晒霜,戴宽檐帽、墨镜或用遮阳伞;
出行时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如果是驾车出行,离开停车场时切勿将儿童和宠物留在车内。
不得不在户外作业或活动时,注意个人身体状态,及时休息
每小时喝2~4杯水或电解质水;
这里要重点提醒一下「车」,这是很多人会忽视的「高温环境」,每年夏天都有儿童被锁车内而遇险。
第三点:警惕中暑症状,及时处理。
热射病不是突然出现,而是逐渐加重。
如果出现轻度中暑,比如大量出汗、头晕无力、胸闷气短、恶心心慌等症状时,一定要重视并及时处理,防止情况恶化。
如果是自己出现了中暑症状,可以用以下一些措施来缓解:
立即找一个阴凉处休息;
补充水分,小口慢饮。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分,这时「运动饮料」就是一个方便快捷的选择,建议挑选配料表中含有「钠」「钾」等元素的;
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保持周围通风,可以用扇子扇风或电扇吹风;
休息后,若不好转,建议及时就医。
如果家里的老人、孩子,或者周围的朋友中暑了,可以结合现场条件,选择以下一些措施:
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降温:可用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子扇风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当体温降至38℃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如运动饮料。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评估意识状态:若呼叫没有反应,呼吸、心跳停止,应及时拨打120呼救,培训过的人员可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
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地用冰袋敷于病人颈部、腋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