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居新西兰随笔

第一篇随女儿侨居新西兰——兼谈移民新西兰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1994年开始,终于有了出国机会。先是参加了单位与美国企业合资的谈判,组建合资企业,并于1995年被派往美国企业培训一个多月。在美国培训期间,她在美国的同窗好友叫她留在美国读书,不要回国,并为她聘请了律师办理手续。但我们告诉她出国要合合法法,堂堂正正地出去,不要走逾期不归的违纪违法之路,所以她没有接受同学们的好意而如期回国了。(注:以后在办理因私护照时,公安局的外事警官对她说,你已经到了美国,为什么还要回来呢?言外之意,走逾期不归之路也是可以的。)

与此同时,我们获悉她有条件可以技术移民去新西兰,于是通过同学介绍认识了已在新西兰定居的朋友,在新西兰委托移民公司评估和申请,于1995年4月终于接到了新西兰移民局驻北京办事处的通知,基本批准了她可以技术移民到新西兰。于是经过一番周折,办理了因私护照送到北京。由于有了较好的托福成绩,新西兰移民局北京办事处免去了对她英语水平的面试,于1995年12月获得了去新西兰定居的签证。1996年3月正式定居于新西兰奥克兰。由于女儿去美国培训时,与单位签定过合同,她必需为公司服务五年,否则每年要陪赏八千元,五年是四万元。为此,这次办理移民签证,委托移民公司办理费用,公证费,签证费,加上赔赏费,以及去新西兰的机票费等等,合计约人民币十万元,这在当时几乎是我们一家毕生的积蓄。

随女儿获得了家庭团聚类的定居签证

我们四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中,从来没有得到过公费出国的机会,也没有经济能力自费出国旅游,但在晚年依靠女儿的技术移民把我们带出了国。能随女儿出国定居,这件事也使我们夫妇俩感慨万分。1960年正值国内三年自然灾害之际,我的夫人不慎意外地怀上了这个女儿。现在想想如果没有这个意外出生的女儿,我们也不会意外地随女儿出国定居了。

移民新西兰之路

新西兰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出入新西兰过去都是通过船只海运往来,现在都是航空,除了货物,很少再有人从水路出入新西兰的。而新西兰是世界上四大移民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它的移民之路是由许多条组成的,按照现行政策大概有以下一些:

二曰,家庭团聚类移民。这是基于人道主义出发的一类移民,所以办起来比较容易。凡是子女在新西兰定居的,只要符合1:1条件的,即在新西兰有一个子女,在国内有另一个子女的,即使有三,四个子女,只要其他子女都在国外,国内只有一个子女的,都符合家庭团聚类移民的条件。在这类移民中还有夫妻团聚(包括未婚妻),未婚的另一个兄弟姐妹。2001年还推出家庭最后一个成员类的移民,年龄不过55岁,不论婚嫁已否都可以。但附带条件必须要有新西兰的JOBOFFER(工作合同),这就很难,在未到新西兰之前就拿到工作合同,除非是亲戚自己开公司,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在刚实行时,有些人花费纽币1—2万(以后发展到3—4万)购买工作合同,后来被移民局发现而受处罚,移民公司也不再办理这种代购工作合同的业务了,所以这一类家庭团聚移民也就很难办到了。

三曰,投资移民或商业移民。现行政策有三个类别:一是投资纽币1000万,投资在比如债券,股票,国债等方面,三年内每年在新西兰居住达到全年的20%,三年后可获居住权。这类投资移民,没有英语水平要求,也不要商业经验,对年龄也没有限制。二是投资纽币150万,这要求英语水平雅思3分,每年在新西兰居住达全年的40%,对年龄和商业经验也有要求。三是企业投资类别。这要求申请人投资纽币50万,在新西兰进行创业,并要求创造三个人的就业机会。

第二篇蓝天白云之乡——谈新西兰的产业结构与环境保护

在新西兰住久了,许多人包括洋人和华人都会问我们同一个问题:你们喜欢新西兰吗?那么喜欢它什么?我们始终如一地回答:新西兰的环境好,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绿树青草,鲜花飘香,气候宜人。

新西兰的产业组成保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组成的新西兰第一产业,成为新西兰的经济命脉。第二产业,都是依附于第一产业,如乳制品工业,葡萄酒酿造工业,纸浆,造纸和木材加工工业,以及食品加工工业等。电力能源80%是水力发电,还有地热发电和风力发电,火力发电只占很小一部分。全国几乎没有冶炼工业,机械制造行业也是为进口设备和日用品修理服务。铁钉,缝衣针都得进口.再就是为基本产业服务的金融业,进出口贸易,商业,通信邮电等第三产业。由于生态环境好,自然风景优美,加上属于英语体系国家,所以无烟工业如旅游业,海外留学生等行业也是新西兰的一大收入,旅游业占总收入的10%,仅次于乳制品行业成为新西兰第二大创汇产业。海外留学生产业每年也有五亿纽币的创汇收入。这些产业组成的新西兰的经济实体,几乎没有黑色的烟雾,使空气清新,也没有很多的工业废水,使河水清澈。总之,这种产业组成,保障了新西兰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这种产业结构,对于人口密集的中国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只有对某些具有特别条件的地区,也许可以作为参考。

新西兰居民很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新西兰全国被森林和青草覆盖着。农牧业中耕植粮食蔬菜的农场为数不多,粮食中大米是进口的,麦子也有相当部分是进口的,蔬菜大部分自给,也有小量进口补充谈季。由于农场不多,因耕作需要裸露的土地也不多。畜牧场都用栅栏分割成小块,虽然全国牧养着5000万头以上的羊群(最多时7000万头),但由于实行轮流放牧,所以草场保护得非常好。

重视公共卫生都已成为居民的习惯。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丢弃废品垃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能做到(做不到的是有些他国来的新移民,他们在原来的国家养成的习惯不容易改掉)。所以在道路和公共场所,以及海滩等几乎见不到垃圾。道路上也会有些被大风刮下的枯枝黄叶,也由环卫部门定期清扫。新西兰居民爱好养育宠物,宠物狗比人还要多。每天出行遛狗成为许多居民的必修课,他们在外出时都会带着塑料袋(当然也有些年轻人会例外),狗随地拉上的狗屎,居民都会自动收拾起来带回家中处理。

新西兰生态环境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同任何现代人居住的地方一样,即使像新西兰这样的净土,难免也有一些现代化所产生的不尽人意之处。废气和噪声的污染。新西兰全国有二百多万辆汽车,每户平均有二辆多,而且集中在城市里。新西兰人家家户户差不多都有汽车,出行都开汽车,乘公共汽车的人很少,更不用说步行了,所以私人汽车的使用率很高,汽车排放的尾气也多,同样污染着这块净土。加上新西兰都是丘陵地带,道路崎岖,为了增加上下坡的附着力,道路路面都是用粗碎石铺成,车辆行驶时发出的噪声很大,也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污染源。我们有个朋友,买了一幢很高级的住宅,主卧室临街,晚上汽车的噪声使得他们无法入睡,只得放弃主卧室而睡在不临街的偏房。这个例子也证明汽车噪音已是城市的污染源。但新西兰也有一个好习惯,驾驶汽车时很少按喇叭,路上能听到只有救护车,救火车,警车,工程急救车之类的特种车辆发出呜呜声,听不到其他车辆的喇叭声。

即使是农村,由于全国嗣养着大批羊群,牛群和其他各种牲畜,每天排放的大量粪便,也是产生二氧化碳的源头之一,新西兰政府曾提出要征收牲畜放屁税,以用于改善这个方面的环境,但遭到农牧民的反对而作罢。在部分居民中还保留用燃烧木柴取暖的习惯,每到冬天,也有不少排放的木柴烟雾,空气中飘浮着焦臭的树木烟味,不过这类取暖方式正在逐渐减少。还有BBQ的烟味,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污染。新西兰人喜欢用BBQ烤肉,火直接烧肉,既有肉的香味也有肉被烧的焦臭味,同时也会产生致癌物质。

一是居民收入虽然有差距但悬殊不大新西人均GDP在三万美元左右,属于发达国家中的中等水平。但新西兰居民的收入并不高,普通工薪人员的平均年薪在纽币二万八千元左右,最低时薪12。5元。行业之间工资相差不多,互有俗成约定,如具有大学毕业会计专业证书的会计师,年薪在纽币五万以上。医学院毕业的初级医生,年薪在纽币6-7万元,主任医师专家年薪在纽币20万元左右,普通警察的年薪在纽币6-7万元。(注:2009年10月的换汇率1纽币换5元人民币)签订了正式工作合同的职工,除非自己辞职,雇主一般不会解雇雇员,而且每年会随着物价指数的上涨或企业盈利情况而加薪,所以职工的收入比较稳定。

收入分配高低差距调节,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都靠缴付收入所得税来调节。现行税率,年薪在纽币1。4万以下的所得税率是14。2%;年薪在纽币1。4万至4。8万的部分,所得税率是22。7%,年薪在4。8万至7万纽币的部分,所得税率是34。7%,年薪在纽币7万元至106473的部分,所得税率是39。7%,超过纽币106473以上部分,所得税率在38%。存款入息税税率是20%。购物税是12。5%。

二是社会福利好生活有保障

新西兰是一个社会福利国家,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特别是养老金制度,个人除纳税之外,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由国家建立养老金基金,在国家税收中统一支付。居民只要在新西兰居住并交纳五年以上税收的,到了65岁,即使在65岁以后移居新西兰的,也只要居住满十年以上,国家都会发给养老金。不管你原来的收入是多少,大家都领取同等金额的养老金。养老金的水平是以职工平均工资的65%来支付,并以每年物价指数的上涨而增加。这与中国目前划分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农民四大类的养老金是不一样的,不会造成居民不平等心理状态。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65岁是新西兰可以向政府申请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而不是强制退休的年龄。只要雇主需要,本人身体健康,到了65岁也可以不退休。我们就见到过一个76岁的妇女还在继续工作。当你65岁以后还在工作的话,就不能领取养老金。这也与中国,日本等退休后回聘是不一样的。

除了养老金之外,还有培训和失业救济,病人和残疾人救济,孤儿,伤偶者和无人抚养补助,儿童抚养补贴,葬礼和康复补助等。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数额,略少于养老金,如果加上抚养儿童,其收入往往不比工作时差很多。媒体曾报道有的家庭每星期领取的福利金1000纽币以上,从而使得那些年薪在纽币3-4万元的居民感到不平。我们有个朋友,儿子生下来时是兔唇,医院开出证明是先天性残疾,每星期就可以得到补助几十纽币,而且终身享受。现在新西兰政府正在推行KIWISAVER储蓄计划,即个人,企业和政府各出若干金额储蓄,以改善养老时的生活条件。总之,新西兰的社会福利制度,确实使居民不愁失业,养老得到保障。

关于教育和医疗方面的福利,将在以后的专题中另谈。

三是生活质量好贫富差距不大

居住有其屋。新西兰大部分居住的是GARDENHOUSE(花园房子),或是UNIT(联合住房),也是带有花园的,公寓房子很少,平均每幢房子只住二人多。富人和穷人,城镇和农村,居住的房屋在外表上几乎是一样的,只有大小之分,新旧之分,占有土地多少之分。穷人买不起房,可以向政府申请租廉租房,都是二室一厅或三室一厅的,租金只占正常租金的60%左右。租不到政府房而租私人房屋的,也可以向政府申请补贴。买房后经济遇到困难的,也可以向政府申请帮助。不论是自有房屋还是租用房屋,都有中心热水器,24小时供应热水,灶具和电冰箱是属于房屋必备设备。居屋差不多都是满堂羊毛地毯。农村的住房与城镇的住房最大的差别,城镇的住房有自来水,而农村的住房通常是用天然水,用水箱储存起来。总之,新西兰居民的居住件相对来说都比较好。当然也有一些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特别是租屋家庭,在居住方面也有少问题需要解决。

家家户户有汽车。新西兰人平均每户有二辆汽车。没有汽车的,是一部分年老或者残疾不能开车的。有些身体好的老年人,99岁,100岁了还在开车。企业招聘职工时,都把能不能开车作为条件之一。我女儿刚到新西兰时不会开车,被录用时,老板限期要她学会开车。所以驾驶车辆成为新西兰居民的必备技能,有车与否不是贫富的标志,而是能不能找到工作的问题。当然拥有的车辆有新旧与品牌之别,富有的往往拥有较贵的新车,一般的居民则用从日本等国进口并经翻新的二手车,这类车一般已行驶5-6万公里,但价格只有新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收入少的或刚起步学开车的,则买更便宜的三手车或四手车,只要纽币1-2千元就能买到。我女儿刚学开车时,只用纽币1800元买了一辆三手车,不过开了不到二年就报废了。

日常的伙食,主要是面包,牛奶和肉类,大家也是差不多的。差别在于有钱人可以多上几次高级的餐厅。收入一般的则上一般餐厅。

新西兰人的日常的穿着很随便,除了规定要穿西装和制服的政府机关,银行和大型企业外,T恤衫和夹克是便服。而且由于四季温差不大,有的人一件T恤衫,一件夹克,再加一条长裤或短裤,可以一年四季都穿,穿着的花费不大。所以在新西兰很难从衣着上来分清贫富差距。

总的来说,新西兰居民的城乡差别,贫富差别的差距也有,但不是很大,生活质量相对来说比较好。

寻求致富之路

在新西兰的华人都认为,在新西兰打工,饿不死,富不了,所以不少人也开始寻求致富之路。在新西兰除了少数大老板之外,还有许多小老板,或者称为自雇人士,他们拥有一辆汽车,一套工具,一只手机,注册上公司名称,干起了各种各样的修理和服务行业,自己既是老板,也是打工仔。一般来说,收入相当稳定,也很自由。我们有一个华人朋友,原是在油漆厂打工,工厂倒闭后,自己盘点了一间杂货店,夫妻二人共同经营,早开门晚打烊,一年四季不休息,盈利不少,不到二年,就买了另一幢房子。还有一个朋友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被解雇后,与朋友合作开设了一间花草商店,日夜苦干,以寻求自己当老板的乐趣。当然这些致富之路,也有风险,但不去冒险也不会致富。

我们到新西兰定居后不久,在将近古稀之年到新西兰教育学院学习了九个月的英语课程;在将近耄耋之年,到毛利大学学习了十八周的免费电脑课程,亲身体验到在新西兰不管男女老幼,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以下谈谈我们对新西兰教育制度的了解和印象。

游乐式的幼儿启蒙教育

愉快的免费义务教育

新西兰的免费义务教育从五岁至十九岁,即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是免费的(有的人入学早一些,在十七岁就可以高中毕业,有的入学晚一些或中途停学,可以到十九岁高中毕业)。

小学六年,这里称为YEARS1——YEARS6。新西兰的小学设备都很好,有很宽广的操场,可以踢足球,打橄榄球,跑步,做体操,开运动会。有很标准的游泳池,体育课都设有游泳课。还有大礼堂兼健身房,篮球场,图书馆等,这是中国小学望尘莫及的。每个班级平均约20来人。小学生的课本有学校提供,教学和作业都在学校完成,课本不能带回家,也没有家庭作业。书包名不符实,不装书本,而是装的MORNINGTEA的点心和午餐,不像中国小学生的书包那么沉重。小学教育的重点是英语,其余的课程着重启发式,规范学生的礼貌,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所以被称为愉快教育。

初中二年,这里称为YEARS7,YEARS8。除学习英语外,开始学习初等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与中国相比,这里初中的课程,差不多在小学里已经开始学习了。教育方法与小学基本相同,除非本人要求,教师一般不布置家庭作业。而在私立学校则有较多的课程和家庭作业。

高中五年,这里称为YEARS9——YEARS-13。进入高中,学习相对来说就不那么愉快了。学校会按照学生成绩的好差分班,按不同程度设置课程和进度,而且有较多的家庭作业。在高中的学习成绩,可以决定学生能否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学习差的只能进入技能学校,获取技能证书后参加工作。这里中学的设备更好,除了草场,游泳池,健身房外,还有实验室和技艺室。有的学校还有网球场等。

现在新西兰正在规划和倡义务教育的重点在读,写,算。

学校从二月至十二月为一学年,期间分为四个学期,一年有三个二至三周的假期(秋假,冬假,春假)和六周长的暑假。从小学到高中,每年有一次野营活动,年龄较小的为一天一夜,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多可以达到一周,以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团队精神。

小学生一般不穿校服。初中和高中必须穿校服。大多数中学的学生一年四季穿短裤,女学生穿裙子,冬服上装是羊毛衫或薄绒衫,长统袜子和皮鞋;夏服上装是短袖T恤衫和凉鞋。由于学生长期穿短裤或裙子,锻炼了青少年的耐寒体格,所以这里成年人冬天穿短裤的也很多。

得到国家大力资助的高等教育

大约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中学毕业以后,可以进入以下五类高等学校继续进行学习。

1,大学:新西兰有八所大学:奥克兰大学,奥克兰理工大学,怀卡托大学,梅西大学,

维多利亚大学,堪特布雷大学,林肯大学和奥塔哥大学。大学执行教学与研究两项职能。

2.多种工艺学院。新西兰有二十多所工艺学院,他们开设广泛的学术,技术和职业培训方面的课程。毕业后可以授于学生三年或四年制的学位,类似中国的大专。

3.教育学院。奥克兰,惠林顿,基督城和但尼丁有四所教育学院。他们培训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师。

4.Wananga。这是毛利人的高等学院,共有三所,在那里学习都按毛利人的传统和风俗。

5.私立培训学校。新西兰有上千所培训中心,课程广泛,但各有倾向某些专业课程,语言学校占多数,也有电脑,木工,电工,橱艺等等,只有少数培训中心可授于学位,一般只能取得某项专业的证书。

新西兰居民读高等教育可以得到政府的资助。在新西兰很多青年在十八岁以后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独立生活的大学生或家庭收入较低者都可以:1,申请学生津贴,金额略低于养老金,能够维持一个学生租房和日常生活。2申请学生贷款付学费和购买学习用品。此外,在中学十三年级时获得总分超过300分的,可获得A级奖学金;分数在250到299分之间的可获得B级奖学金。还有相当多的由政府资助的免费课程。例如我们在WanangaOAotearea(新西兰毛利大学)与嘉省理工学院合办的免费电脑课程,每周9小时,共18周,全由政府资助。

SPECIALSHOOL(特殊学校)

新西兰还有许多特殊学校,这是收读低能和残障儿童的学校,有的每周五天吃住受教育在学校,休假日由家长领回家,也有每天由家长领回去的。这些学校的设备也较好,都是按照这些特殊儿童设计的,得到国家较多的补贴。在这些学校工作的教师,都有相当好的爱心。我们有个朋友,她在国内有经营产业,在新西兰不用打工来生活,所以在特殊学校找了一份每周三天的兼职,基本上是尽义务的。有一次我们参加了她举办的派对,那时正值学校放假,有个欧裔教师带了一名坐童车来的女孩,经介绍她带来的是个12岁的女孩,初看只不过是三四岁儿童,还不能走路,生活不能自理。学校放假时,这个女孩无家可回,就由这名教师带回家照顾,护理得十分周到,。有一次我们散步到特殊学校外面,走近看看校园内的活动,老师马上过来问我们有什么事,我们说没有什么事,她就示意要我们离开。我们想这主要是老师十分注意对这些儿童免遭歧视。

教育制度上的苦恼

新西兰的教育制度,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和不同的看法引起居民的争论。表现在:

学生贷款是新西兰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居民教育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到毕业要贷款数万纽币,这种贷款在以前要付利息,现在免去学生贷款的利息,本金在学生毕业工作之后,在收入16800纽币以上部分,每一纽币还贷10Cents(仙),直至还清,有的学生如医学院学生要读七年以上,贷款相当多,几乎一生都在还贷。老年学生的借贷,因为没有工作也无从还贷,成为坏账。所以新西兰现在学生贷款已累计余额达100亿纽币,再过十年将达到200亿纽币,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舆论认为要改变这种贷款制度。

愉快义务教育的体制,对于青少年来说当然是乐意的,但对于家长来说,往往感到孩子在公立学校学不了什么,尤其是小学,天天的愉快,到了中学就跟不上了,读大学就更吃力了。所以有的家长宁可花钱送孩子去私立学校读书。我们的女儿女婿在孩子读初中时,也宁可每年花一万二千纽币送孩子去私立学校读书。这种私立学校继承了英国贵族学校的传统,不仅要有钱,还要孩子学习好才能进去,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确实同公立学校不一样。

学校的教育经费也赶不上教育事业的发展,逼使不少公立学校想方设法向学生家长捐款或变相收费。有些学校的收费几乎使免费教育成了收费教育。当然这些收费主要是用于发展学校的课外活动,体育,音乐以及改善资讯科技能力。

学校教师的不足也是新西兰教育事业的一大问题。尤其是小学和幼儿教育的师资更缺,即使在吸收移民时作为首选人员,也还得不到缓解。

无烟工业—国际留学生产业

一个人一生难免会患各种各样的疾病,尤其是到了老年更会病魔缠身,我们在新西兰居住了十余年,看医治病也是少不了的,所以亲身体验到新西兰的医疗保险制度与中国的大不相同。当然我们体验到的也不可能是全部,只是我们亲身的经历和所见所闻。

遍布社区的家庭医疗诊所

在新西兰治病,不管什么病都要到社区的家庭医疗中心去就诊,家庭医生能治的病就开药治疗;家庭医生治不了的病或疑难杂症,由家庭医生转至国家医院或专科诊所去治疗。家庭医生是全科医生,由于每个病人基本上是固定由一个医生看病,所以家庭医生对病人的健康状况相当熟悉,看病都比较对症下药,效果很好。例如为我们看病的是一个德国裔女医生,她一看我夫人的膝关节,就诊断已经不能用药物治疗,必须置换人工关节,立即打报告给医管局,要求安排到国家医院去做手术,医管局也按照她的报告批准了这只医案。

家庭医疗中心,一般是由几个全科医生和几个注册护士及雇员组成,只有小型的医疗用具,没有大型的治疗器械,医生看病基本上是凴临床经验和化验结果。家庭医疗中心的经费主要收取病人的挂号费,国家也有一些补贴,挂号费各诊所不统一,有收费高的,也有收费低的。我们所在地区的家庭医疗中心的挂号费是属于高的,目前是每次$75纽币(按1:5汇率计算,相当于人民币375元)。收费低的诊所有$30—40纽币的。如果不看医生只要护士按医生先前的处方开药方,每次收费$20纽币左右。要护士量血压每次收费$10纽币。

低收入家庭看家庭医生国家也有不少补贴

在新西兰凡低收入的家庭(由政府按照家庭人口多少不同的收入上限来确定),可以申请Communitycard(社区服务卡),当地人称为穷人卡。按卡注册的病人,目前国家补贴老年人挂号费$30纽币,其他年龄段的病人,也可凭卡得到不同数额的补贴。妇女分娩在家庭医疗中心和国家医院都是免费的。六岁以下儿童医疗费用也是免费的。

在新西兰是看病和配药是分开的,在社区医疗中心旁差不多都有药房。有社区服务卡的病人用药,一般的常用处方药,不管原价多少,每次每只药收费$3纽币,例如高血压药医生每次处方三个月,这三个月的药每只药只收$3纽币。如果是用1—2天的药也是$3纽币。非处方药和不列入补贴范围的药品要自己付全额药费。一个持有社区服务卡的家庭,一年内医生开出20只药以后,在第21只药之后就不用付费了。一个领养老金或失业救济金等福利费的病人,如一年看病超过12次以上,也可以向工作和收人局申请医药补贴,每星期可得几纽币到几十纽币不等的补贴。所以在新西兰只有收入较高的家庭看家庭医生,要全部自己掏腰包;收入较低的家庭看家庭医生虽然自己也要掏腰包,但国家的补贴也不少。

这里的家庭医生都很认真,他们都按病情和医疗需要开药和开化验单,抗生素一般只开七天,有的只开二,三天,几乎绝对不会答应病人自己提出要求开另外什么药或化验,这样一般不会发生滥开药的现象。

但这种制度也有缺陷,由于医生不太肯听病人的意见,有时会误诊或延迟治疗。我们有一个朋友,回国时查出肝脏主动脉弯曲,但这里的家庭医生认为是心脏病,不肯给予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最后因肝脏动脉血管瘤爆破大出血而死亡。这个例子说明家庭医生医疗制度也有不足的地方。

免费的医疗化验制度

新西兰全国的医疗化验,除国家办的公共医院外,都采取招标办法,由一家医疗化验公司承包,费用由国家按承包合同支付。家庭医生认为需要进行医疗化验,开出化验单由病人到设置在社区的化验站化验,病人不需要付费。化验结果电传到家庭医生,有问题的由家庭医生通知病人复诊,没有问题的不再通知复诊。如果病人想了解化验结果,也可到家庭医疗中心去查询。因治疗需要定期跟踪化验的,也由家庭医生发信通知前去化验。我夫人高血压,用药需要跟踪化验,一般一年一次,中途要求医生开化验单,一般也不会答应,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对于拍X光片,做B超,拍CT,做核磁共振等医疗仪器的检查,如医疗需要,家庭医生也会打报告给地区医管局转到国家医院。我夫人膝关节病变不能走路,医管局首先安排拍X光片确定病情,费用由国家支付。这种检查如果本人要求或者要求立即检查,家庭医生也会开出检查单到私人诊所或私营公助的急诊诊所去做检查,但费用要自理。

费用全包的国家公立医院

由家庭医生转诊并经地区医管局批准,到公立医院治疗的,不管是门诊还是住院治疗的费用,全部由国家报销,医院按核准的计划开展医疗服务。我本人因病态竇房结综合症在国内安装了美国产的心脏起搏器,费用4万5千元人民币,全部自己负责。移民新西兰第十年,因内存电池即将耗尽,去看家庭医生,由他们将我转诊至国家医院心脏科检查,起先是三个月一次,发现电压下降后改为一个月一次,并诊断需要更换心脏起搏器。等待三个月后就接到由门诊更换心脏起搏器手术的通知。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更换手术和观察,在老的心脏起搏器使用了十一年半之后换上了新的心脏起搏器。这次我只化了$50纽币的家庭医生挂号费,其他的检查费,门诊手术费和新的心脏起搏器的费用全部由医院报销。

我夫人在北岸医院骨科病房进行了膝关节置换人造关节,手术费,药费和理疗费,住院费及伙食费,全部由国家承担,病人不化一分钱。出院时只花了$30纽币,租用一副拐杖(归还时可退钱)。但出院以后到家庭医疗中心去换药或治疗并发症则要自己付钱。所以新西兰居民对于患了重病不会担心医疗费用的问题。

在国家医院治病时,这里的辅助医疗服务也是相当好的,尤其是对待老年病人,他们的服务非常周到,在国内简直不可想像。病人在入院治疗时,医院的社区和老年人服务中心就会前来询问需要什么服务,包括是否需要在回家后帮助洗澡,烧饭,打扫卫生,甚至免费提供老年人的用品,如轮椅,马桶靠手,淋浴凳,以至填高沙发的木架等等。如果老年病人是单身,还会派人到家陪夜服务,直至康复。膝关节手术置换人造关节后的重要的一环是需要在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拉松韧带。我夫人年纪大,也由社区和老年人服务中心派出专业理疗师上门服务,每周一次,共六次,都是免费服务。

新西兰是一个移民国家,族裔较多,相当多的新移民不通英语,所以公立医院都有翻译科,不通英语的病人可以要求配翻译,这种翻译也是免费的,但医院要付给翻译每小时$80纽币。

急诊治疗人满为患

新西兰最大的奥克兰医院的急诊病人最多,他们的目标是要做到急诊病人等候6小时内得到就诊,但至今仍未能做到。因为医院急诊是免费的,所以各大医院的急诊病人基本上都是人满为患,急待解决。

医疗保险能保障有病时得到及时治疗

新西兰有很多保险公司是经营医疗保险的,一般雇主会给雇员投保,或者雇主和雇员按比例负担医疗保险费,有的公司保雇员全家的,有的只保雇员个人。个人也可以自己投保,按年龄分段计保费,年龄越大投保费越多,医疗费按比例报销或全报销。买医疗保险的好处是有病时可以得到及时治疗。如家庭医生将有保险医疗的病人转至国家医院,因为不受经费限制,往往可以得到及时安排治疗。如医院安排不了的,也会转到私人医院去治疗,费用由医院向保险公司报销。我们在读英语时有个女同学,她的女儿在国内时是医生,了解她母亲的身体健康状况,这位女同学一来新西兰她女儿就叫她去买医疗保险,不到一个月就发生心肌梗塞,及时送私人专科医疗诊所做心血管支架手术,消除了病危,费用$I万多纽币,都由保险公司报销。不过保险公司毕竟是商业性赚钱单位,像我这样已经装有心脏起搏器的人,按一般报价买单,他们就不做,而要收取更多的费用。

ACC---意外赔赏

1972年新西兰政府通过法律引进ACC(意外赔赏)系统,为意外事故的受害人,无需证明谁是谁非,也不用经历繁琐冗长的法律诉讼程式,就能获得治疗,损失得到赔赏。ACC的经费是靠收取ACC所得税,ACC车辆注册税。ACC的赔赏范围非常广泛,只要属于意外伤害范围,都可以得到赔赏。例如有人吃鱼被鱼骨头卡住喉咙,看急诊挂号费可以补贴$5纽币,拍X光片可补贴$40纽币。有人脚扭伤,要做理疗每次理疗费$40纽币,自己付费$20纽币,ACC补贴$20纽币。甚至来新西兰旅游的非新西兰居民,如发生意外,也可以得ACC的赔赏。当然赔赏最多的是车辆出事故,工伤,职业病等。由于开支范围广和经营上的原因,目前这一系统也出现了问题,据说亏损巨大,不得不增加税收和减少赔赏范围,以及增加被赔赏人的支出。对于这个问题,在朝野政党之间和老百姓之间引起不小的争论,发出不同的声音。为维持正常的赔赏,看来老百姓必须支付更多的ACC税。

第六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略记在新西兰的三次旅游

新西兰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它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高山峻岭,阳光海滩,茂密丛林,冰川峽湾,以及不少的死火山和活火山。由于新西兰气候比较温暖,世界各国来新西兰的游客,一年四季陆续不断。我们侨居在新西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虽有三次比较正规的旅游,把南北岛的最主要景点收入眼底.但也有许多景点和旅游活动,老年人就很难达到。现在把我们在新西兰的三次旅游活动,略记于下:

在首都威灵顿(Wellington)迎接21世纪的新曙光

第二站去了太浦(Taupo),那是一个由火山,地震形成的湖泊,面积浩瀚,像中国的太湖,据说比太湖的面积还大,在湖内可以参加划船等许多活动。由于我们的外甥那时才四岁,所以也只能在湖边欣赏这高山湖泊的美景。

第三站去了首都惠灵顿(Wellington)。惠灵顿是一个港口城市,海湾三面环山,风景很优美。我们乘汽车沿海岸领略港湾美景,登上市内的Victoria山上,俯瞰全市景观。参观新西兰博物馆,也是突出毛利文化。在惠灵顿必须去的是参观蜂巢式建筑的国会大厦,那里可以参观防八级以上地震的设施,参观国会会场。我们是1999年12月31日到达惠灵顿的,本来是想去市区与大家一起迎接2000年的第一道曙光,遗憾的是那天天空不作美,正值下着大雨,只得在宾馆内看电视,与新西兰全国各地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在电视机前迎接21世纪曙光的到来。

第四站到了Waitomocaves,那里也是北岛必到的景点,有世界上少有的萤火虫洞(在南岛也有这种萤火虫洞,叫TeAnauGlowwormCaves)。进入溶洞内,在洞顶上可以看到布满了会发光的蠕虫,闪闪发光,像是星星世界,令人感觉是到了广阔无限的天际。(注:萤火虫洞是华人的叫法,实际上不是会飞的萤火虫,而是一种会发光的蠕虫,英文名为Glowworm)。

在新西兰最北之旅(CapeReinga)

2002年圣诞节前后,我们一家从奥克兰往北旅游。第一站到Whangare这是北岛另一个临海的较大城镇,在那里略岛屿湾风光。

第二站到怀当义(WaiTangi)那里因英国人与毛利人签订协定而闻名,在怀当义协定下,英国人与毛利人停止战争,毛利人接受英国女王的统治,新西兰成为英联邦的成员,至今英国女王仍是新西兰的国家元首。在怀当义有几幢英式建筑是签订怀当义协定的所在地,这一个半世纪前的建筑,现今成了新西兰的历史性的古迹,但与现代社会相去不远。在怀当义附近,我们也参观了毛利人数百年前居住的房子,那是用树枝茅草石板搭建的矮小房子,不过也分别有居屋,仓库,伙房和茅房。有些是原样,有些则是现代的复制品。

第三站去了Kaitaia。在那里搭上旅行社的旅游大巴,漫游闻名遐尔的九十里海滩,虽然实际长度是八十八公里,但毕直而一望无际的海滩,真是海阔天空。一眼望去,远处蔚蓝的天空中飘着云彩,下层湛蓝的海洋,近处是滔滔汹涌的白色海浪,拍打着白色或黄色的沙滩,蔚为壮观。在沿途还有不少沙丘,可以进行滑沙运动,坐上滑板,从高处向下滑,很是激动人心。九十里海滩的尽头叫CapeReinga,这是新西兰的最北端,那里有座灯塔。灯塔旁有指路牌,标明去伦敦,华盛顿,悉尼等五大洲的距离。

第四站去了Dargaville。那里有国家公园,茂密的原始森林,保存不少古老的树种,其中之一叫GaintNewZealandKauri古老大树,树围有四人合抱之大,高一百多公尺,生长期长达二三千年,甚至达到五千年。这是毛利人造独木船最好的树材,但是百年前英国人移民新西兰后被大量砍伐,目前只剩下廖廖数枝,保护起来让人们作为旅游景点观赏。

2009年新西兰南岛之行

新西兰分为北岛与南岛两个大岛,主要政治,经济活动在北岛,居民大部分住在北岛。南北两岛的地形地貌不相同,南岛的自然景观更胜于北岛,成为新西兰的旅游胜地。凡居住在北岛的居民和世界各国来新西兰旅游的,都必定会去南岛旅游。由于外婆的膝关节病变,行走不便,所以我们迟迟未能去南岛旅游。外婆作了膝关节置换之后,终于在2009年圣诞节前,于12月10日至20日全家到南岛去旅游。这次旅游同上二次一样,都是采取自助游,自己在网上订购机票,租旅店,租汽车,这样比旅行社的行程要宽松自由,避免玩得吃力。

第一站从奥克兰乘飞机到但尼丁(Dunedin)。到但尼丁时已是黄昏,在Motel一宿之后,第二天清晨就外出欣赏这个苏格兰式的城市,在市中心有苏格兰式大教堂,古老的火车站,世界上最陡峭街道。还有奥塔歌大学,这个有一万多名学生的著名大学,也是旅游景点,但由于正值毕业典礼,车辆无法仃靠,只得匆匆而过。然后到了LarnachCastleGarden,私人城堡花园,由于门票很贵,我们每人花了$15纽币,参观了花园,园内有喷泉草坪,有种植名花的南海花圃,热带雨林,名贵花卉等等。在宁静的餐厅就餐后乘车驶往下一站。

第二站到达冰湖镇蒂阿娜(TE-ANAU)在入住的家庭旅馆门前就有极好的风景。一眼望去,蔚蓝的天空下,连绵不断的山脉的山顶上处处白雪皑皑,白雪下属绿色的丛林,山下是湛蓝平静的湖水,湖前绿茵盖地。在南半球夏天的气温下,能看到皑皑白雪覆盖山顶,也是奇观。

第二天在蒂阿娜乘旅游大巴,行程119公里,到著名Milfordsound(米佛海湾)。沿途是高山和湖泊,湖岸边鲜花盛开,原始森林在路的两旁绵延。由于正在下雨,沿途到处是顺山而下的瀑布。旅游大巴到达海湾后就改乘旅游客轮顺海湾行驶,两边的高山更是瀑布连连,海湾中海豚追逐游轮,时而跃出水面,引起众多游客闪光拍摄。在一处岸边的岩石上,懒洋洋的海狮在岩山上睡觉,让人们拍照观赏。米佛海湾也是新西兰的重要景象,到南岛旅游必去之处。

第三站到达皇后镇(QueensTown),这是新西兰极好的度假胜地,全镇四千多人口,有很多清静宽畅的宾馆旅店,每天接待成千上万人。我们一到皇后镇就乘天空游览车上山顶,欣赏皇后镇的美景。在山顶上巧遇在夏日的阳光下雪花飘飘,凉风凛凛,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在皇后镇搭上老式的篜气游轮,荡漾在LakeWakatipu湖上,欣赏夏日的湖光山色,来回约二个小时。我们的女婿和外甥,还乘上快艇飞驶在湖上,飞驶电挚,冲浪直前,体验激动人心的快感。

出了皇后镇到了箭城(ArrowTown)。那是华人到新西兰淘金的地方,几处用石板,树干搭建的低矮小屋,告诉人们当时华人淘金的辛酸历史。

第四站到了Wanaka。这是因LakeWanaka而得名的城镇,也是欣赏湖光山色的去处,而我们主要是落脚歇息,只在湖边镇上游览观光,停留一夜后就长途前往Glacier,途中游玩了PuzzlingWorld游乐场。这也是南岛的特殊去处,场内有迷宫,倾斜的建筑,特殊的三维图画,引人发笑驚异,游客到处都会拍照留念。

第五站到了Glaciers。到这里主要是去观看忆年冰河。从住地驶车十几分钟,就到达冰川边,河里流动的是冰块,往前走二十分钟,就能看到冰川尽头,冰层有好几米高,向上绵延。普通游客祗能在冰川边拍照留念,如要上冰川,有专门装备和导游陪同,一般只有年轻人会去。还有是花钱乘直升机观看,漫山冰雪和冰川尽收眼底,可惜我们已经年迈,只能到冰川边了。看过亿年冰川以后就驱车到LakeMatheson,,徒步走到湖边。这是一个镜面湖,湖面平静如镜,沿湖群山倒立在湖面上,。由于徒步而来,又是在黄昏时,大家已经精疲力尽,只在最近的湖边歇息,欣赏湖的美景。

第六站到基督城(Christchurch)。从Glaciers驱车四个多小时,到达Greymouth,退掉租车,改乘火车。这是老式的狭轨英制火车,看上去轨道宽度只及中国铁路轨道的一半。火车行驶在阿尔俾斯山脉的高山峻陵中,穿过长短不等的十九座隧道,最长的14分钟,全程四个小时到达基督城,这是我们旅游的最后一站。在基督城游览了市中心广场,参观大教堂,乘坐免费巴士观赏市容。还叫了旅行社的中巴,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了基督城的主要景点,登高俯瞰基督城全貌。在植物园乘小木船,在船夫的导游下,在雅芳河上欣赏基督城的落日。在去机场乘飞机回奥克兰前,到南极中心,体验仿真南极的暴风严寒,观看小企鹅抢食表演,搭乘南极探险游览车,仿真到南极探险。

在基督城停留两天后,搭乘飞机回奥克兰,完成了南岛之行。

在新西兰旅游的感受

新西兰有较好的旅游设施。交通运输有飞机,中等以上城镇都有飞机场设施,大大缩短了旅游的行程。有火车,旅游大巴可以到达旅游景点。特别是汽车出租行业遍布全国,可以在甲地定车,乙地拿车,丙地还车,形成完全的租车网络,极为方便。在旅游住宿方面,有多种星级的Hotel,有全家居住的motel,可以自己起伙。还有可以住宿的出租旅游车。也可以自行带上帐篷野营,各地都有设施完备的野营基地可以住宿。特别感到方便的是沿途有很多指路牌,指明那里可以住宿,那里可以休息就餐,那里有Toilet(厕所)。厕所都很现代化,清洁卫生。这与中国相比更胜一筹。

新西兰旅游景点绝大多数是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景观很少。所以有些华人旅游之后说,米峽海湾的瀑布没有九寨沟的磅礴壮观,山水景观不及桂林。高山绩雪和万年冰川,在中国都有。不过我认为新西兰的这些自然景观比较集中,一次旅游基本上都可以达到,中国则地域宽广,必须要有几次远程的旅游才能到达这些景观。

在新西兰旅游的饮食对于华人不太适应。在旅游途中,饮食店大多是西式的快餐,如麦当劳,汉堡包,炸鱼和炸土头条等。较大的城市如但尼丁和基督城等,则有中式饭店供应中国菜肴。还有跟随旅行社的华人美食团,也可以吃到比较美味可口的佳肴。与在中国旅游相比,中国在这方面比较有优势,每到一地都可以赏到有地方特色的菜肴和食品。

我们这三次在新西兰的旅游可以说是一般的常规旅游,在这里还有不少特殊的激动人心的旅游活动,如乘直升飞机鸟瞰米佛海湾和雪山冰河,持冰镐登冰川,乘缆车上雪山滑雪,乘橡皮艇在山峡急流中漂流,背行囊到原始森林宿营探险,以及在山峡桥上玩笨猪跳等等。这些刺激性的旅游活动,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大享受,而对于像我们这些将及耄耋之年的老者来说,是想为之而不能为之,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THE END
1.虹口区唯一能办理宠物出国手续的宠物医院!!!tips:无意间了解到这家宠物医院竟然可以办理宠物出国手续!这样出国定居的朋友就可以将自己爱宠带出国,这家还是虹口区唯一有资质和渠道能通过正规途径给宠物办理出国手续呢,主人就能省心省力,一站式委托,有这个需求的朋友可以去门店具体咨询! #全民搭伙来探店#点星小助手 查看全部 打开App查看剩余内容...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44743051?bizType=29
2.刚买回来的鹦鹉怎么养现在很多人都会饲养宠物,由于一些特殊因素影响,比如是带宠物入境,办理托运需要提前了解相关的手续,那么,宠物托运回国要哪些手续证明?办理宠物托运要注意什么?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宠物托运回国要哪些手续证明无论是把宠物带回国,还是将宠物带出国定居,都得办理不少手续。比如,带宠物入境美国和加拿大,都必须具有... 2022...http://m.qicaisi.com/bk-2805131.shtml
3.不要带宠物的翻译是:正在翻译,请等待...中文翻译英文意思,翻译...a专业办理中国公民出国定居 The specialty handles the Chinese citizens to go abroad settles down[translate] a耐心帮助学生 Helps the student patiently[translate] a不在家 Is not at the home[translate] a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正在翻译,请等待...[translate] ...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8584766
4.想带着自己的宠物一起出国怎么办?近年来,随着出国旅游、定居、留学移民、外商回国越来越多,宠物出国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目前全球各国对于来自中国内地的宠物,都有不同的入境规定。想要带自己的宠物出境了解这些规定做好充足准备才是爱。 No.1话不多说,宠物出国step 1了解相关国家的准入要求?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420795676884996
1.跨国带犬入境理解和准备流程简介宠物狗交易市场的繁荣与其所引发的各种问题相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宠物带至不同国家居住。然而,这一过程并不简单,它涉及到复杂的法律法规、健康检疫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 宠物狗交易市场背景 宠物狗交易市场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不仅包括了买卖,还包括了养犬者的需求、饲料生产商、兽医服务等多个环...https://www.gurotsr.cn/chong-wu-mao/542110.html
2.乖宠出国如何带领您的忠实伴侣顺利适应留学生活在决定带宠物出国前,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目标国家对进口宠物的政策和规定是非常关键的。有些国家可能会对某些种类的动物有特别限制或要求特殊的手续。 二、健康证书和疫苗接种 为了确保宠物能够顺利入境,需要为它们提供符合目的地国家要求的健康证明文件。这通常包括但不限于兽医签发的一份健康证书,以及根据目的...https://www.ksvuxaujo.com/liu-xue-gong-lve/429318.html
3.东营海关:狗狗的出国之旅东营海关。东营海关关员为一只即将出境的德牧进行现场检查。临床检查宠物犬精神状态、呼吸频率、有无传染病症状等。随后出具《动物卫生证书》。助力宠物犬顺利出国。http://guangzhou.customs.gov.cn/jinan_customs/500337/500338/4016102/index.html
4.1近年来,随着出国旅游、定居、留学生、外商回国越来越多,宠物出国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如何为宠物办理出境证书,带上你的爱宠转世界,重庆海关官方发布“宠物出国一点通”。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共出境宠物1122只。2019年1-4月共出境宠物309只。 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办理宠物出国手续,首先要了解相关国家的准入...https://www.cqcb.com/hot/2019-05-30/1653850.html
5.保卫处(一)认真执行北京市限放和限养的规定,不准在禁放区及限放时间段内燃放烟花爆竹,不准无证饲养狗或其它违规宠物及家禽; (二)禁止非法贩卖、购买、制造、携带、收藏匕首、三棱刀、弹簧刀等管制刀具; (三)禁止非法贩卖、购买、制造、携带、收藏枪支弹药; https://bwc.btbu.edu.cn/jblm/bszn/93283.htm
6.带猫出国不易,带猫去澳洲更是噩梦难度(有更新)谢谢各位姐妹的建议和讨论,也有一些姐妹给我提供了很有用的信息!我会陆续把我自己收集的和姐妹给我提供的信息更新在帖子里,因为目前从国内带宠物去澳洲的公开信息在中文网站上实在太少了,这个帖子就当我自己记录重要的信息,同时给需要的人能看到。 首先回应一下楼里的一些建议,有很多姐妹劝我说干脆给两只猫咪找领...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61764688/
7.空运狗狗多少钱,都是怎样收费的呢?有时候大家很难说自己以后的人生规划,因为随时都会出现变化的,尤其是有的人会决定临时出国定居,可是自己走了以后饲养的狗狗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大家进行空运狗狗了。那么,空运狗狗多少钱,都是怎样收费的呢? 一、空运狗狗多少钱 1、宠物航空运费:一般为25元/公斤,东北、西北等城市另计按30元/公斤。因航空公...https://www.chongwugo.cn/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