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这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所写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诗句。里面描写在寒冷的边塞,马匹雪中奔跑后,身上还出着汗,一会就结成冰珠的情形。反映了马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的坚韧的生命力和古代边塞生活的艰苦不易。
我国拥有着历史悠久的养马传统,持续选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种群,但是中国的养马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中间也有起有落,慢慢发展壮大起来的。
那么我们国家的养马史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呢?让我们来仔细探讨一番吧。
普氏野马
乌审马主要的GO富集条目
目前采用的方法大体有三种:
1、全基因组微卫星标记
因为野马在驯化过程中,每代马的基因都会发生变化,微卫星的突变率高,他可以显示出每代驯化中的马的每个配子的每个位点有25×10-5~1×10-2突变,微卫星的寡聚核苷酸重复次数在同一物种的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很大。我们可以通过对微卫星标记引物的研究分析出,马种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群体结构和群体遗传关系。
2、线粒体遗传物质(mtDNA)
线粒体遗传物质遵循母系遗传的规则,可以揭示出家马在传播过程中母系血统的种群结构。
中国马线粒体遗传物质多样性分析
3、Y染色体
中间的实验和分析过程比较复杂,限于篇幅,我们在这里直接把结论给出来。
1、所有马DNA样本中都有SHT19和SHT20这两个由AMELY基因突变成的单倍型,在普氏野马中也可以检测到,在这个位置的突变表明了普氏野马的单倍型是祖先状态,也说明了普氏野马是现代家马的祖先。
阿哈尔捷金马
在我国南方家马SNP单倍型中,一方面有和北方一样的SNP单倍型,一方面有着自己丰富的SNPs,说明北方马匹在往南方传播的过程中,混入了当地的马匹的遗传基因,而这些遗传基因是中国所特有的,他们的起源并不是哈萨克草原,也间接印证了我国是家马的起源地之一。
生了双胞胎的母马
3、对于线粒体遗传物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家马的母系遗传起源相当丰富,有七个主要类群和16个分支。假如我们引进了种公马配种,必然是先豢养着母马,不可能撒出公马去跟野外的马杂交,再去捕捉幼马。说明我们国家在引进外国马种的时候,国内就有着大量的本地马了。
另外,我国的一些马匹的突变基因,例如德保马、丽江马,在北方马和外国马中检测不到,说明它们并非是从国外传来,而是地道的中国本地家马。
德保矮马
铜车马
早商时期,于商朝遗址马骨的发现很少,但是在同时期的甘肃河西走廊的齐家文化和四坝文化遗址,发现了不少马骨。火烧沟的墓葬中也发现了用来陪葬的马,还有马的彩绘,说明在这一时期,甘肃地区有了马的饲养。在《大戴礼记》引《夏小正》中也提到了夏朝有给幼年雄马阉割的技术”攻驹“。说明在商代早期的局部地区已经有一些部落是有驯养马的,这一时期的马应该只是用于食用,由于其肉质不甚美,也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
在商朝晚期,随着马车的出现,马在交通和打仗中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作为一种先进的出行和作战方式,它也成为了身份的象征。车马也开始大量出现在墓葬中。
殉马坑
甲骨文中戎马并用
正是由于马在驾驶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献祭普遍的商朝,六畜中马被列为首位,但是并不用来献祭。太牢包括牛羊豕,少牢只有羊豕,而狗也被用来献祭,献这个字的老写就是獻:以甗盛犬而供奉。鸡由于太小,数量又多,在重大祭祀中与牛羊不相称,也很少使用,但是在平民祭祀中却是更经常的使用。唯独很少用到马,在五牲的说法中,马直接被剔除了,只有在殉葬的时候才会用到。
在殷墟的第十三次发掘的C区中,出土的车马五坑中,这些车马按照阵势排列,每坑中采用二马一车三人带弓矢戈刀的格式埋葬,显示了当时马的使用方式。在上图甲骨文的记录中,“戎马左右中人三百”就应该是“车一百辆,马两百匹、士兵三百人”
这一时期,并没有将马用于农业生产的记录,相反,只有商王因为马生病时,为马举行祈福的记录。鉴于车马对于商王朝具有重要的战争作用,此时马被用于农业和食用的可能性较小。
草原马群
周人居住的地方比殷商离戎人更近,他们接触车马更加频繁,周最后能代商,发达的车马功不可没。
到了周朝,车马的地位更加重要。管理车马的人的地位也比商朝大大提高。大小司马原本是管理马匹的官员,现在成为掌管周朝车马和兵赋的、仅次于三公的官职。
周朝的车马兵成为核心的兵种,车马的多少成为一个诸侯地位强弱的标志,古代以一车四马为一乘,天子是万乘之尊,诸侯是千乘之尊。每个诸侯国蓄马的数量也在万匹以上。但此时对于车马的制造有着严格的管制,《礼记·玉藻》:“大夫不得造车马”,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权利制造马车。
古代车马砖
周朝形成了系统的马政,来管理养马事宜。《周礼·夏官司马》设置“校人”、“趣马”、“巫马”、“牧人”、“圉师”、“圉人”六种官职,分工协作,负责养马。
根据马的特性不同,将马细致地划分为六种用途,有配种用的种马,拉战车用的戎马,祭祀用的齐马,传驿用的道马,农业生产用的田马(不是用于犁耕),杂役用的驽马。不但要负责分配和管理马的使用,还负责装饰典礼用马。
还有管理牧场的牧人、养马技术顾问圉师、马事监督员趣马、饲养员圉人。
战车俑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互相攻伐。为了称霸当下,诸侯国开始突破周礼对于车马的限制,增加本诸侯国的车马数量,这算是那个时代的武器竞赛吧。车马的数量直接决定了一个诸侯国的强弱。晋平公说: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马多,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向而不济?
战国末期,秦国能在诸侯逐鹿中取得胜利,跟秦国善于养马关系密切。秦国的开国国君嬴非子就因为善于养马而得国,最后竟因为善于养马而得天下,不由让人感叹。
胡服骑射雕塑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件事还需要提一下,就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从此时起,骑兵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且逐渐代替了战车。
睡虎地秦简
上面我们说过了,秦朝的祖先就是因为养马而得国,在周朝八百年里,一直维系着养马的优良传统。在统一全国之后,对于马匹的管理依然严格,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律法,如《田律》、《效律》、《秦律》、《仓律》、《司空》、《厩苑律》等对于马政进行规定和约束。先秦时期也有对于马政的规定,但是深度和广度都不及秦朝律法。
除了律法之外,秦朝还设立专门的管理国马的官职,由太仆掌管国马的饲养和分配使用。地方上设立分支机构牧人苑统辖地方养马工作。
另外,秦朝养马不再局限于天子贵族范围内,民间养马也很兴盛。《史记·货殖列传中》中有记载:乌氏倮养马贩马致富,秦始皇令比封君。又云“陆地牧马二百蹄……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汉武帝对养马业贡献巨大
汉朝在跟匈奴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马匹的重要性。立国之初,就设置了太仆、牧人苑负责马匹的饲养和繁殖。在适宜养马的河西六郡有三十六所,从事养马事业的官奴有三万人,养马数量达到三十万匹。同时,汉朝犁耕也开始推广,马匹、牛开始普遍用于农业生产,马匹的饲养也在民间普及,数量更是增多。经过汉初的修养,马匹的数量如此可观,汉武帝出兵匈奴时,可以调动十万匹战马,比汉初“天子不能四骖”的情况真是有云泥之判。
汉朝初期还制定了保护马匹的《厩律》,严惩盗马、伤马的行为;严禁马匹外流;爱护怀孕母马;鼓励民间养马。
汗血宝马
最值得一提的是,汉武帝先后发动两次战争,从大宛国获得当时世界上最优良的汗血宝马3000匹,用于改良中原地区的马种,令中国马种质量出现了巨大的飞越,至今我国北方的马匹的血统中,还保留着这些优良的基因,这是汉武帝为中原马种改良做出的突出贡献。
拓跋珪雕像
两晋时期,中间有八王之乱,天下分崩离析,哪有什么心思选育良马?养马业就此陷入停滞。直到北魏时期,国运稍长,鲜卑旧俗游牧,善于养马。河西地区环境适合马匹生存,又有着丰美的水草,是天然的牧场,北魏就于此牧马,很快马匹繁育至两百万余匹,更胜前朝。
《魏书·食货志》:世祖(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定秦陇,以河西水草善,乃以为牧地,畜产滋息,马至二百万余匹。
随着北方民族的习俗融入,中原地区开始了对于马乳的开发和食用,这些都记载在《齐民要术》。
据说河曲马就是唐马的后代
隋唐时期,随着各地方的统一和领土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安西都护府的设立,确保了唐朝和中西亚的贸易往来。在此期间,唐朝通过贸易、纳贡等方式,获得了西来的二十多种优良马匹种源。唐初武德年间,既得康居国马四千匹,乃大宛种,遂以此为父系,与原有母马配种,通过杂交选育,培育出了“唐马”。这种马高大协调,骨骼粗壮,肌肉有力,适合重甲骑兵使用。
《新唐书·兵志》:”陇右之牧,既杂胡种,马乃益壮“。
圉人呈马图
唐代也设了太仆管理国马,太仆下设四署,各地方的分支职位为监牧,分散适合养马的各地,负责马匹的养殖。仅在西北地区有监牧四十八处,全国官马豢养有七十余万匹。
除了官马之外,还有王侯、士大夫,甚至平民阶层,也普遍养马。
正因为养马业的繁荣,针对于马疾的医书也出现了,唐代李石编写的《司牧安骥集》就是以马医为主的兽医专论书籍。
韩干的牧马图
唐朝的养马业的兴盛也反映在日常生活和艺术作品中。例如:我们熟悉的唐朝兴盛的马球运动、唐三彩、昭陵六骏、韩干的《牧马图》《十六马图》《呈马图》、韦偃的《双骑图》等等。
吐蕃马
宋朝由于适合养马的幽云地区一直没有收回,另外一处养马宝地甘凉、河套地区又在契丹和西夏手中。为了应对北方骑兵的冲击,宋朝还是非常重视马匹的饲养,在河南一代设置监牧所十四处,但是官马数量不超过20万匹,比唐朝官马养殖规模来说,大大萎缩。
为了增加全国马匹数量,宋朝王安石曾经实行《保马法》,鼓励民间养马,需要时临时征用。但是由于幽云以南气候不适合北方马匹生存,出现了大量马匹生病死亡的情况,所以民间养马数量没有太大增长,基本维持原来的数量。
除了自己养马之外,宋朝政府还斥资在边境互市,向契丹、西夏、吐蕃购买马匹。由于马匹对于契丹和西夏同样是重要的战争物资,他们在互市交换的马匹只是两国马匹资源中的中下等货色,宋朝花钱也买不到上等马的。一开始的时候,宋朝还能从吐蕃购买到好马,渐渐吐蕃衰落之后,连好马也买不到了。在马匹资源上宋朝处于劣势,这也造成了宋朝政权的逐渐萎缩。
蒙古马
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以弓马得天下,自然对于马匹的繁殖和管理格外重视。而且元朝的疆域广阔,占有优质的牧场,在全国设置十四道群牧所,官家马匹数量巨大。
元朝建立了完善的马政体系,设立了正二品太仆寺太卿统领十四道群牧所。又有和买马制和拘刷马制,从民间购买马匹、紧急时期无偿征用马匹,并且禁止将马用于农业生产。元朝总共从民间无偿征用马匹七十万匹,农民养马自己又用不了,正是因为这种不公平的交易方式,使平民无利可图,导致民间养马数量骤减。
《新元史·兵志》:“为刷马之故,百姓养马者少。“
明孝陵
元末战争使战马数量骤减,明洪武二十三年清点全国官马数量,整个大明朝仅仅有官马45080匹!情况太严峻了,于是朱元璋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了比前朝更为完备的马政体系:
1、设立南北太仆寺,管理南北马政。各边镇设行太仆寺、苑马寺,并府县佐官,共掌地方马政。由于朝廷的重视,明早期的马匹存栏量迅速恢复。明朝官马的数量在史料中鲜有记录,但是我们在《南京太仆寺志》找到这样的统计数据:明初、南京太仆寺加上北太仆寺所管理的种马数量是12.5万匹。按照古代养马配种的比例数,马群总量在百万匹是不成问题的。
马匹槽养很难出好马,又费精力
2、鼓励民间养马,在南北都附近地区设立马户制度,如:顺天府在编马户17296户、保定府在编马户3102户、河间府1460户。北方每五户合养稞马一匹,南方每十户或十一户合养一匹,如果生了小马驹,就可以免徭役,要是没生小马驹或者稞马死了,就要赔偿。在明朝初期,马户制度也增加了马匹数量,明朝又将此制度扩展到河南和山东地区。
马户制度看着好像没有毛病,但是实际运行中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马户除了要交田赋,还要负担养马的费用,关键是在养马过程中,由于种马数量一直在削减,稞马配种不够,这些马户交不出每年的马驹,就开始欠账。南边地方不适合马匹生存,疾病在所难免,万一稞马意外死亡,更是会导致这些马户破产。
尽管后期的皇帝经常蠲免欠款,但是由于是祖宗成法,不好废除,这个制度一直存在,导致大量马户逃离马户制度实行地区。
互市交易
3、互市买卖。在互市和鞑靼、女真交易,换取马匹,可以迅速补充明朝急需的马匹。明朝中期,由于马价失控暴涨,勋贵们开始走私番马。开市之前,勋贵们将好马抢光,开市后,太仆寺就收不到好马,渐渐,官马就衰落了。成化之后,太仆寺就开始变卖种马,明朝末期官马数量只剩下最强盛时期的五分之一不到了。
马匹买卖在清中期之后才放开
清初到清朝中期,朝廷对于中原民间养马严厉禁止,只允许文武官员和旗丁养马,武童生准许养马一匹。贩卖马匹也被严厉禁止,即便是旗人也不允许贩马,违者处绞刑。虽然禁养马的命令时松时紧,民间也不敢再养,改养驴来做畜力,养马业陷入低谷。
蒙古地区养马就自由的多
清朝的马主要养在边疆地区,这些地方的气候也适合养马,又以游牧民族为主,并不禁养马匹,甚至还鼓励这些地方养马,进行马匹交易。
哈萨克马肉香肠
建国之后,我国迎来了马匹数量的爆发式增长。据统计,至2011年止,我国马匹存栏量为677万匹,有地方品种29个,培育品种13个,引入国外品种十多个,但是,本地品种数量多数处于下降或濒危状态。并且,随着机械化、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这些马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变的越来越不重要。
马拉犁将成为历史
如果没有找到好的转型方向,这些马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其数量会急剧下降。一方面,我们面临着保护地方品种基因丰富性任务,一方面,还要找到马匹非农业的用途。
根据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养马业的发展经验,马匹转型的方向大体有以下几种:
薰马肉
我国的马匹赛事还在起步阶段
2、娱乐性用马。像是香港的赛马产业年收入占香港总收入的6%,相当可观。还有在观光业中,用来租赁骑行的马匹和在体育赛事中使用的马匹,需求量都不小。
骑马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
3、医疗用马。马匹可以用来为一些疾病的患者进行复健。另外,马血一直被用作制作抗毒血清。
矮马跟狗差不多,性格温顺,可以做宠物
可爱的小矮马
国外导盲马已经投入使用
蒙古牧场
我国拥有六千年的养马史,有着广阔肥美的牧场,有着丰富的马种资源,有着数量巨大的存栏马匹。但是与国际上其他马产业大国相比,马匹资源的利用、马匹的选种育种还没有达到相应的地位。
英国夏尔马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差距,付出更多的努力,一方面开发马匹的各种利用渠道,另一方面,在育种上要着力于马种专业性分化,比如培育专门的肉用马型,提高出肉率和马肉的口感,肉乳兼用型还要提高马奶的质量,不能一直维持现有的混杂状态,要保留好的基因,更要提高马匹的利用效率,现代化育种技术是离不开的。
还有,我们有德保矮马可以开发成宠物马,但是德保矮马的现有性状,离宠物马的要求还是有些距离,要目标明确往宠物方向走,就要改变这一点,通过科学育种,筛选出出更适合家庭饲养的新品种。
希望通过几代养马人的努力,我们国家的马产业能快速赶超其他国家,由一个马产业大国转变成马产业强国,使这个古老的产业重新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