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6月发布
11月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打击侵权假冒国际合作论坛在上海举行。在论坛上,《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向公众发布。
查处网络交易案件1.8万件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牵头开展网上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共检查网站(网点)81.1万个,责令整改网站1.2万个,查处网上交易案件1.8万件。
网络信息部清理违法信息412万条,关闭假冒网站241个。文化旅游部部署互联网应用商店开展手机演出平台专项清理,大力查处文化旅游市场违法经营活动。
报告称,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药品和不合格医疗器械案件近2.5万起,涉案金额26.12亿元。依法查处江苏泰州“3.7”制售假冒化妆品、湖南湘潭“4.4”制售假冒化妆品等一批重大典型案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46个,涉案金额约5.5亿元。
海关查扣进出境侵权货物2480万件
报告显示,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查处专利侵权假冒案件7.7万件,同比增长15.9%。查处商标侵权案件3.1万件,涉案金额5.5亿元。
不断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商标保护力度,查处侵犯港澳台注册人权益和外国商标侵权案件6000余起,涉案金额1.51亿元,同比增长50.1%。
报告还提到,依法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商标犯罪案件236起,同比增长37.2%,其中涉及外国的涉嫌商标侵权案件108起,同比增长28.6%。
数据显示,全国海关共查获进出境侵权商品4.72万批,涉及侵权商品2480万件,批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申请,同比增长24.9%。市场监管总局查处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2.9万件,案件价值8.7亿元,罚款2亿元。继续打击市场混乱、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罚款3.8亿元。
去年知识产权案件超33万件
《北青报》记者从论坛了解到,公安部开发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情报研判平台”,收集历年8500万案件数据,在全国建立32个情报研判战略中心,为各地线索研判提供数据支撑。
2018年,检察院批准逮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4500余起,提起公诉9100余起;批准逮捕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306起,涉案人员5627人,起诉案件4458起,涉案人员8325人;70起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因数起犯罪或其他犯罪而被逮捕,1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