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202405

第三十六条对涉嫌恐怖活动资金的监控适用本法;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预防和遏制恐怖主义融资活动适用本法;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四条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反洗钱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和司法机关在反洗钱工作中应当相互配合。

第六条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反洗钱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家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反洗钱工作中应当相互配合。

第五条对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或者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行政调查。

司法机关依照本法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刑事诉讼。

第七条对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或者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反洗钱调查信息等反洗钱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国家有关机关使用反洗钱信息应当依法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

第九条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家有关机关有针对性地开展反洗钱宣传教育活动,向社会公众宣传洗钱活动的违法性、危害性及其表现形式等,增强社会公众对洗钱活动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洗钱活动,有权向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或者国家有关机关举报。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和举报内容保密。

在预防、遏制洗钱活动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全国的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制定或者会同国务院有关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制定金融机构反洗钱规章,监督、检查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情况,在职责范围内调查可疑交易活动,履行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有关反洗钱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一条金融机构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制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全国的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制定或者会同国务院有关金融管理部门制定金融机构反洗钱管理规定,监督检查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情况,在职责范围内调查可疑交易活动,履行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有关反洗钱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国务院有关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参与制定所监督管理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章,对所监督管理的金融机构提出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履行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有关反洗钱的其他职责。

第十四条国务院有关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审批新设金融机构或者金融机构增设分支机构时,应当审查新机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案;对于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申请,不予批准。

第十二条国务院有关金融管理部门参与制定所监督管理的金融机构反洗钱管理规定,履行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有关反洗钱的其他职责。

有关金融管理部门应当在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中落实反洗钱审查要求。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金融机构违反反洗钱规定的,应当将线索移送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并配合其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国务院有关特定非金融机构主管部门制定或者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其制定特定非金融机构反洗钱管理规定。

有关特定非金融机构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特定非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情况,处理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反洗钱监督管理建议,履行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有关反洗钱的其他职责。有关特定非金融机构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可以提请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其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反洗钱监测分析机构。反洗钱监测分析机构开展反洗钱资金监测,负责接收、分析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移送分析结果,并按照规定向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工作情况,履行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为履行反洗钱资金监测职责,可以从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获取所必需的信息,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应当提供。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定期通报反洗钱工作情况。

第十五条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为履行反洗钱职责,可以从国家有关机关获取所必需的信息,国家有关机关应当依法提供。

第十二条海关发现个人出入境携带的现金、无记名有价证券超过规定金额的,应当及时向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前款应当通报的金额标准由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海关总署规定

第十六条出入境人员携带的现金、无记名支付凭证等超过规定金额的,应当主动向海关申报。海关发现个人出入境携带的现金、无记名支付凭证等超过规定金额的,应当及时向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前款规定的申报范围、金额标准以及通报机制等,由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会同海关总署规定。

第十七条法人、非法人组织应当及时更新并保存受益所有人信息,按照规定向登记机关如实提交并及时更新受益所有人信息。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机关按照规定管理受益所有人信息。

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有关机关为履行职责需要,可以依法使用受益所有人信息。金融机构和特定非金融机构在履行反洗钱义务时依法查询核对受益所有人信息。使用受益所有人信息应当依法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

第十九条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为履行本法规定的职责,可以采取下列监督检查措施:

(一)进入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二)询问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对有关被检查事项作出说明;

(三)查阅、复制金融机构与被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四)检查金融机构的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调取、保存金融机构的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中的有关数据、信息。

进行现场检查,应当经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设区的市一级以上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和检查通知书;检查人员少于二人或者未出示执法证件和检查通知书的,金融机构有权拒绝接受检查。

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依法履行职责的需要,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约谈金融机构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反洗钱工作直接负责人,要求其就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作出说明;

(二)对金融机构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监管提示

(三)对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和整改情况进行核实。

第十五条金融机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对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负责。

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

第二十二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反洗钱预防、监控制度的要求,开展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工作。

第十六条第一款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第五款金融机构不得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者与其进行交易,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或者假名账户。

第二十六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客户尽职调查制度,通过尽职调查了解客户身份、交易背景和风险状况。

金融机构不得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者与其进行交易,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或者假名账户,不得为冒用他人身份的客户开立账户。

第十六条第二款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规定金额以上的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时,应第六款当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

金融机构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或者完整性有疑问的,应当重新识别客户身份。

第七款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与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关系或者要求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一次性金融服务时,都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第二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金融机构应当识别并采取合理措施核实客户及其受益所有人身份,了解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和交易的目的:

(一)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规定金额以上的一次性金融服务;

(二)有合理理由怀疑客户及其交易涉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

(三)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存在疑问。

第十六条第三款客户由他人代理办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同时对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

第四款与客户建立人身保险、信托等业务关系,合同的受益人不是客户本人的,金融机构还应当对受益人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

第二十九条客户由他人代理办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核实代理关系的存在,识别并核实代理人的身份。

金融机构与客户订立人身保险、信托等合同,合同的受益人不是客户本人的,金融机构应当同时识别并核实受益人的身份。

第三十条金融机构依托第三方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应当评估第三方的风险状况及其履行反洗钱义务的能力。第三方具有较高风险情形或者不具备履行反洗钱义务能力的,金融机构不得依托其开展客户尽职调查。

金融机构应当确保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尽职调查措施。第三方未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尽职调查措施的,由该金融机构承担未履行客户尽职调查义务的法律责任。

第三方应当向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客户尽职调查信息,并配合金融机构持续开展客户尽职调查。

第十九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

在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客户身份资料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更新客户身份资料。

客户身份资料在业务关系结束后、客户交易信息在交易结束后,应当至少保存五年。

金融机构破产和解散时,应当将客户身份资料和客户交易信息移交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定的机构。

第三十二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在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客户身份资料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更新。

客户身份资料在业务关系结束后、客户交易信息在交易结束后,应当至少保存十年。金融机构解散、被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时,应当将客户身份资料和客户交易信息移交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定的机构。

第二十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执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金融机构办理的单笔交易或者在规定期限内的累计交易超过规定金额或者发现可疑交易的,应当及时向反洗钱信息中心报告。

第三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机关要求对下列名单所列对象采取反洗钱特别预防措施:

(一)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认定并由其办事机构公告的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名单;

(二)外交部发布的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通知中涉及定向金融制裁的组织和人员名单;

(三)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认定或者会同国家有关机关认定的,具有重大洗钱风险、不采取措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组织和人员名单。

对前款第一项规定的名单有异议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规定申请复核。对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名单有异议的,当事人可以按照有关程序提出除名申请。对前款第三项规定的名单有异议的,当事人可以向作出名单决定的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名单所列对象可以按照规定向国家有关机关申请使用被限制的资金、资产用于生活、医疗等必要开支。采取反洗钱特别预防措施应当保护善意第三人合法权益,善意第三人可以依法进行权利救济。

第二十三条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发现可疑交易活动,需要调查核实的,可以向金融机构进行调查,金融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

调查可疑交易活动时,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出示合法证件和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出具的调查通知书。调查人员少于二人或者未出示合法证件和调查通知书的,金融机构有权拒绝调查。

第四十条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设区的市一级以上派出机构发现涉嫌洗钱的可疑交易活动或者违反本法规定的其他行为,需要调查核实的,或者国家有关机关依法请求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协助调查的,经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设区的市一级以上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向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发出调查通知书,参照本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程序开展反洗钱调查。

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对特定非金融机构进行调查的,必要时可以请求有关特定非金融机构主管部门予以协助。

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应当配合反洗钱调查,在规定时限内如实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

第二十四条调查可疑交易活动,可以询问金融机构有关人员,要求其说明情况。

询问应当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的,被询问人可以要求补充或者更正。被询问人确认笔录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调查人员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第二十五条调查中需要进一步核查的,经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的负责人批准,可以查阅、复制被调查对象的账户信息、交易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隐藏、篡改或者毁损的文件、资料,可以予以封存。

调查人员封存文件、资料,应当会同在场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二份,由调查人员和在场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签名或者盖章,一份交金融机构,一份附卷备查。

第二十六条经调查仍不能排除洗钱嫌疑的,应当立即向有管辖权的侦查机关报案。客户要求将调查所涉及的账户资金转往境外的,经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采取临时冻结措施。

侦查机关接到报案后,对已依照前款规定临时冻结的资金,应当及时决定是否继续冻结。侦查机关认为需要继续冻结的,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采取冻结措施;认为不需要继续冻结的,应当立即通知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通知金融机构解除冻结。

临时冻结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金融机构在按照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采取临时冻结措施后四十八小时内,未接到侦查机关继续冻结通知的,应当立即解除冻结。

第四十一条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设区的市一级以上派出机构开展反洗钱调查,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有关人员,要求其说明情况;

(二)查阅、复制被调查对象的账户信息、交易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

(三)对可能被转移、隐匿、篡改或者毁损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调查人员封存文件、资料,应当会同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二份,由调查人员和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签名或者盖章,一份交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一份附卷备查。

客户转移调查所涉及的账户资金的,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必要时,经其负责人批准,可以采取临时冻结措施。

临时冻结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金融机构在按照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采取临时冻结措施后四十八小时内,未接到国家有关机关继续冻结通知的,应当立即解除冻结。

国家有关机关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反洗钱国际合作。

第四十七条外国国家、组织未按照对等原则,也未与我国协商一致,直接要求境内金融机构提交客户身份资料、交易信息,扣押、冻结、划转境内资金、资产,或者作出其他行动的,金融机构不得擅自遵从,并应当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金融管理部门报告。

除前款规定外,外国国家、组织基于合规监管的需要,要求境内金融机构提供概要性合规信息、经营信息等信息的,境内金融机构向国务院有关金融管理部门和国家有关机关报告后可以提供或者予以配合。前两款规定的资料、信息涉及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的,还应当符合国家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有关规定。

第三十条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从事反洗钱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违反规定进行检查、调查或者采取临时冻结措施的;

(二)泄露因反洗钱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三)违反规定对有关机构和人员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其他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四十八条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从事反洗钱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反规定进行检查、调查或者采取临时冻结措施;

(二)泄露因反洗钱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信息;

(三)违反规定对有关机构和人员实施行政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建立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

(二)未按照规定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的;

(三)未按照规定对职工进行反洗钱培训的。

(一)未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二)未按照规定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牵头负责反洗钱工作;

(三)未按照规定根据经营规模和洗钱风险状况配备相应人员;

(四)未按照规定开展洗钱风险评估或者健全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

(五)未按照规定制定、完善可疑交易监测标准;

(七)未按照规定开展反洗钱内部审计或者社会审计;

(八)未按照规定开展反洗钱培训;

(九)金融机构的负责人未能有效履行反洗钱职责;

(十)其他未落实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的情形。

(四)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的;

(五)违反保密规定,泄露有关信息的;

(六)拒绝、阻碍反洗钱检查、调查的;

(七)拒绝提供调查材料或者故意提供虚假材料的。

(一)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与其进行交易,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或者为冒用他人身份的客户开立账户;

(二)未按照规定报告明显可疑的交易;

(三)未按照规定对洗钱高风险情形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

(四)未按照规定采取反洗钱特别预防措施;

(五)违反保密规定,查询、泄露有关信息;

(六)拒绝、阻碍反洗钱监督管理、调查,或者提供虚假、误导性材料;

(七)篡改、伪造或者无正当理由删除客户身份资料、交易记录;

(八)自行或者协助客户以拆分交易等方式故意规避履行反洗钱义务。

(一)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

(二)未按照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的;

(三)未按照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的;

第五十一条除前条规定的违法行为外,金融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设区的市一级以上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或者逾期未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开展客户尽职调查;

(二)未按照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

(三)未按照规定报告大额交易;

(四)未按照规定报告可疑交易。

第五十三条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设区的市一级以上派出机构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一条规定对金融机构进行处罚的,还可以根据情形对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单处或者并处警告、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情形在职责范围内实施或者建议有关金融管理部门实施取消其任职资格、禁止其从事有关金融行业工作等处罚。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设区的市一级以上派出机构依照本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对金融机构进行处罚的,还可以根据情形对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情形在职责范围内实施或者建议有关金融管理部门实施取消其任职资格、禁止其从事有关金融行业工作等处罚。

前两款规定的金融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能够证明自己已勤勉尽责采取反洗钱措施的,可以不予处罚。

第六十条本法所称特定非金融机构,是指:

(一)提供房屋销售、房屋买卖经纪服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房地产中介机构;

(二)接受委托为客户办理买卖不动产,代管资金、证券或者其他资产,代管银行账户、证券账户,为成立、运营企业筹措资金以及代理买卖经营性实体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

(三)从事贵金属、宝石现货交易的交易商;

(四)其他由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洗钱风险状况确定的需要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机构。

THE END
1.2024年外匯管理互聯網資訊——個人外匯(八)特色服務2024年外匯管理互聯網資訊——個人外匯(八) 在境外旅遊刷卡消費,是否會扣減個人便利化額度? 答:不扣減。個人出境旅遊所涉食、宿、行、購等經常項目交易,均可以境外刷卡或使用移動支付,並且不納入個人結售匯便利化額度。http://www.safe.gov.cn/big5/big5/www.safe.gov.cn/tianjin/2024/1115/2648.html
2.铁路旅客运输规程(2024年规定)第一条 为维护铁路旅客运输正常秩序,保护铁路旅客运输合同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铁路旅客运输规程》《铁路旅客车票实名制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运输规程。 http://wap.lltskb.com/wtfk/23.html
3.我国新法律2024年偷渡罪判刑吗?专家导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非法偷渡会被判处拘留等刑罚,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会判处一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偷渡目的是为了实施恐怖活动,会判处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我国新法律2024年偷渡罪判刑吗? 我国新法律偷渡罪判刑吗? (一)偷渡被抓会怎么样 根据我国出入境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https://mip.64365.com/zs/1380376.aspx
1.外汇基本常识,个人携带外币现钞出境的注意事项结语在出境旅行的路上,我们总是希望一切尽善尽美,正如前面所述,个人携带外币现钞出境的注意事项,不容小觑。了解并遵守相关的规定、合理携带现金、加强安全防范、如实申报,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我们的旅行体验。无论是出于对法律的尊重,还是对自身安全的保障,我们都应当用理智与谨慎来应对这一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任务...http://www.jn025.com/wh/39799.html
2.全球旅行者必备,最新外汇携带规定指南康养基地3、中国:中国对携带外汇出入境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旅客携带现金或等值外币超过一定金额需向海关申报,并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4、日本:日本对携带现金和外汇的规定较为宽松,但超过一定金额时需向海关申报,日本也加强了对电子货币等新型支付方式的监管。 全球主要国家外汇携带规定的比较与分析 ...http://m.rhkpzhyl.com/post/4400.html
3.利好来了!国家刚刚宣布!护照港澳澳门出入境有效身份证件为服务促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国家移民管理局决定自2024年5月6日起正式实施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若干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试点实施换发补发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北京、上海等20个试点城市16周岁以上户籍居民(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除外)换发补发普通...https://www.163.com/dy/article/J0S0QF910530NLC9.html
4.邦尼海外资讯这些热门旅游国家的【出入境携带现金规则】,必须了解清楚。 中国 / 限额20000元 / 携带人民币出入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货币出入境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中国公民出入境、外国人入出境每人每次携带的人民币不得超过20000元。 https://www.gobonni.com/newsdetail/523
5.2024最新新加坡入境限制及禁止携带物品清单(附需申报物品+关税...任何人出入境新加坡时,携带超过2万新元(或等值外币)以上的现金须进行申报。并且现金不仅指真实的新币钞票,还包括任何相等价值的货币及其它可转让证券(旅行支票、汇票、支票、本票等)。 烟酒类 根据新加坡《海关法》和《货物服务税法》等法律规定,旅客携带烟草(香烟、雪茄、鼻烟、水烟、电子烟、无烟雪茄、无烟香烟等...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6341519
6.反洗钱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2024年11月8日修订...第十八条?出入境人员携带的现金、无记名支付凭证等超过规定金额的,应当按照规定向海关申报。海关发现个人出入境携带的现金、无记名支付凭证等超过规定金额的,应当及时向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前款规定的申报范围、金额标准以及通报机制等,由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会同海关总署规定...https://www.qsqh.cn/fanxiqian/5615.html
7.2024马来西亚入境新规定:免签入境填报MDAC自动通关自2024年6月1日起,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旅客可使用自动通关闸机进出马来西亚,不再需要通过人工柜台排队通关。 马来西亚政府已批准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旅客使用自动通关闸机出入境,其中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目的是缓解海关拥堵问题。这36个低风险国家和地区中,有26个来自欧盟,以及阿曼、卡塔尔、约旦、阿联酋...http://m.hwtx918.com/h-nd-346763.html
8.最新!2024年内地入境澳门政策全攻略,行前必看!入境澳门最新规定 赴澳旅行需资产证明 非居民入境并在澳门逗留须具的资产证明,年满18岁的非居民入境澳门时应证明拥有可持续满足其本人及家庭成员在食物、住宿、医疗卫生方面基本需求的适当资源。若利害关系人证明持有以下所订金额的现金、旅行支票或可转让证券等无记名可转让票据,或以获澳门特区接纳的电子钱包方式及其他...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380008.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文2024最新第六条 【属地管辖权】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第七条 【属人管辖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https://www.gdlvs.com/60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