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最新通报:截至12月31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12月3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0例(上海5例,广东2例,福建1例,云南1例,陕西1例),本土病例9例(北京5例,辽宁4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破案:成都、大连疫情源头查清
据省市疾控中心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开展的病毒核酸全基因序列测序和比对,此次本土病例病毒基因型为L型欧洲家系分支2.3,与11月尼泊尔境外输入病例的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
据溯源调查,11月9日一批尼泊尔入境人员作为密切接触者进入郫都区太平村一隔离点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1月16日、11月28日,该批人员中先后筛查出5名核酸阳性病例。在此期间该隔离点有工作人员未按规范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存放点。同时,首发病例有捡拾垃圾的情况。
本次疫情的14名病例中,有3对夫妻,另有5人为病例的亲友或邻居,还有2人与前述多名病例互为牌友,经常相约打麻将,1人与病例有面对面接触,病例间均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关联,呈现明显空间聚集性。
综上判断,此次疫情的源头是尼泊尔境外输入的新冠肺炎病例,首发病例可能因接触了隔离点的垃圾导致感染,再通过人际间直接接触引发后续传播。
大连市卫健委:此次大连疫情传播源来自国外,与“7·22”疫情基因序列不同源
12月31日15点,大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疫情防控工作第六十次新闻发布会,对疫情防控最新情况进行通报。
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连介绍,根据国家和大连市基因测序结果分析,此次大连疫情传播源来自国外,与“7·22”疫情基因序列不同源,没有关联性。
北京市新增5例本土病例
12月31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5例本地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出院1例。
病例2:某男,36岁,现住顺义区李桥镇沿河村。12月27日作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2月30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至地坛医院。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12月31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
病例3:某女,28岁,现住顺义区南彩镇彩苑小区,朝阳区马泉营某商场员工。12月30日在顺义区进行核酸筛查,检测结果为阳性,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至地坛医院,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12月31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
病例4:某男,35岁,现住怀柔区北房镇幸福东园,顺义区金马工业园某公司员工,12月26日作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2月30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至地坛医院,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12月31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
病例5:某女,51岁,现住北京市顺义区南彩镇彩苑小区,12月30日在顺义区进行核酸筛查,检测结果为阳性,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至地坛医院,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12月31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
北京市新冠疫苗上哪打?如何预约?
12月31日,北京市召开第197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北京将依法依规组织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疫苗,按照市级统筹,区级实施原则,落实属地责任,强化部门协同,加大接种力量,全流程、全链条做好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和接种场所安排,确保北京市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安全有序。新冠疫苗暂不采取个人预约方式。
9类重点人群接种疫苗,涉及进口冷链食品的口岸检验检疫、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因公因私出国学习工作人员、面临较高境外疫情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人员、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等共9类重点人群。
18岁-59岁为年龄范围。实现应接尽接。
全市新冠疫苗分两步走。2021年春节前,完成9类重点人群紧急接种。2021年春节后,组织其他人员的接种工作。
1.本次使用的是什么疫苗?
本次使用的是全病毒灭活疫苗,系通过化学等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同时保留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活性而制备成的疫苗。灭活疫苗的优势是传统经典的疫苗制备方式,属于成熟、可靠、经典的疫苗研发手段。相对于其他技术路线而言,灭活疫苗研发平台成熟、生产工艺稳定、质量标准可控、保护效果良好,研发速度快,且易于规模化生产,具有国际通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判标准。
2.公众何时可以开始接种新冠疫苗?
目前接种的策略是按照“两步走”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接种。第一步,主要是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接种,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去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第二步,随着疫苗附条件获批上市,以及疫苗产量的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
3.在哪里接种新冠疫苗?
4.新冠疫苗怎么预约?
5.新冠疫苗打几针?
推荐免疫程序为2针,其间至少间隔14天,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随意调整免疫程序可能影响安全性、免疫应答效果和免疫持久性。
6.接种新冠疫苗有哪些好处?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我国接受了紧急接种的高风险暴露人群中有6万多人赴境外高风险地区,经过严格追踪观察未发现严重感染的病例报告,随访到的一些聚集性感染的案例显示,接种了疫苗的人的感染风险和严重程度均低于未接种疫苗人群。接种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力,提示疫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8.接种新冠疫苗可能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头痛发热,还有接种部位局部的红晕,或者出现了硬块,另外还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这样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9.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不适合接种的人群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正处在发热、感染等疾病急性期、患免疫缺陷或免疫紊乱的人群以及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患者等人员。
所有接种人员在接种前要详细阅读知情同意书,身体不适可暂缓接种。不在18-59岁接种年龄段范围的人员,需要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数据披露,明确是否后续能够接种。
11.新冠疫苗和其他疫苗可以一起打吗?
12.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要注意哪些事情?
在接种新冠疫苗前,应按照组织接种人员通知,主动提供健康状况,按要求携带身份证,做好个人防护,了解接种点的接种流程。接种疫苗时,要认真阅读并如实填写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接种完毕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接种疫苗之后要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当天不要见水;接种之后一天之内注意观察体征;如果出现持续发烧等现象,可以就近到医院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13.打了新冠疫苗,是不是还要继续戴口罩?
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仍可能不产生保护力或者发病。目前,人群免疫屏障尚未建立。因此,接种疫苗后仍需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
14.接种新冠疫苗后还需做核酸检测吗?接种证明能否替代核酸检测报告?
世卫组织通报新冠病毒四种变体情况
2020年1月底至2月初,新冠病毒出现D614G突变,随后逐渐取代了最初发现的毒株。到2020年6月,该变体成为全球范围内主要传播的新冠病毒类型。研究表明,与初始毒株相比,该变体的感染性和传播能力都更高,但不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也不会影响现有的诊断、治疗、疫苗和公共卫生措施的有效性。
2020年12月18日,南非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变体,出现了N501Y突变,南非将其命名为501Y.V2变体,该变体正在南非三个省中迅速传播。尽管此前英国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也有N501Y突变,但分析表明其与南非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是不同的变体。11月16日之后的一周内,南非卫生部门在常规基因测序中发现,这种变体在很大程度上已取代了在东开普省、西开普省和夸祖鲁-纳塔尔省传播的其他新冠病毒。初步研究表明,该变体与更高的病毒载量有关,可能会增加传染性,但尚无证据表明其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还需展开进一步调查,以了解该变体对病毒传播、诊断、疫苗等方面的影响。截至12月30日,南非以外已有四个国家发现了该变体。
世卫组织同时强调,虽然初步评估显示英国和南非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不会增加疾病严重性,但其会导致更高的发病率,产生更多住院及死亡病例,所以需要采取更严格的公共卫生措施来控制这些变异病毒的传播。世卫组织还建议各国增加对新冠病毒的常规基因测序,以更好地了解病毒传播并监测变体。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视点、北京晚报、四川日报、新京报(记者戴轩编辑白爽樊一婧刘梦婕马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