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通实现了以后中港台三地经济有了很好的基础
[中广网]主持人:现在我们来连线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网副总编张红力先生,让他谈谈三通对于经济关系有什么积极意义,请问三通对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的经贸关系有什么作用?
[中广网]张先生:非常直观的一点从通邮、通航得到全面体现了以后,两岸的经贸关系比以前更加活跃了,以前我们要转机,大都不方便,要通过日本或者是香港中转,我们的便利性得到明显提高以后对商人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于台商来说以前要到香港转机,现在直航了,一天之内就可以往返大陆与台湾,这是非常明显的。另外在货运成本上有明显的减少,两岸“三通”实现了以后会有更多更深层次的经贸的合作,这次大三通的实现为未来的两岸提供了经贸关系的互动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中广网]主持人:对普通的消费者来说会具体会带来哪些好处?
[中广网]主持人:这个对于两岸人民都是一个期盼已久的大好事,以往转机要经停第三地,现在直航以后对曾经的第三地香港有影响吗?
[中广网]张先生:肯定有的,但是影响比较小的,今天的香港有一篇报道,说根据香港旅行社的评估,实行了两岸大三通以后,每年经香港转机往大陆的人数减少100万人次,香港估计大概有5%经港的台湾旅客,以及20%经港的台湾空运货物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是属于非常小的范围,从更大的角度看,大三通实现了以后中港台三地的经济有了很好的基础,所以我觉得长远来看,对于台湾、香港大陆的经济发展都有一个很积极的作用。
[中广网]主持人:三通对于内地、香港和台湾都是有好处的。
[中广网]张先生:对。
[中广网]主持人:谢谢,张先生。(18:30)
天津到台湾一个航班就可以节省2万美元
[中广网]主持人:现在我们连线中央台驻台记者李晓琪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场的情况,听说你上午就在开通仪式的现场。
[中广网]记者:我今天一早就来到基隆看到,我可能更幸运目睹了当时现场的盛况。
[中广网]主持人:有什么特别难忘的场面吗?
[中广网]主持人:有一句话是无法用言语来表白了,你今天看到了什么难忘的故事?
[中广网]主持人:他的这个口令即将是期待了几十年之后发出来的,他这声口令是让人终身难忘的。(18:05)
首批邮件已通过直航到达台北的桃园机场
[中广网]主持人:现在请听黄志清的报道。
[中广网]记者:各位听众,我现在是在台北的桃园机场,今天是两岸直接通邮的第一天,从北京运载直通邮包的华航CI7952在这里降落,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台长王求寄给大众广播台总经理的转递就在其中一个邮包里面,和这封特快专机一起到达的还有从北京发过来的平信和包裹,承载这次的特快专递会交给台湾部门,经过在台北的分检之后,再发给我们这封特快转递的最终目的地——台湾南部的高雄市。
[中广网]主持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人民广播主持人陈伟建今天在我们直播间中为大家点评。
[中广网]因为我们看到,其实像在台湾的业界,他们一直以港澳为例来说明其实大陆的观光客如果真的能去台湾的话,真的可以给台湾带来很大的好处,比如说,他们也举了例子,大陆民众现在如果能像港澳一样每年有100万人次以上,其实港澳在2007年的时候已经到达了1500万人次,所以他们看到香港受益的不仅是酒店,从它的购物、游览和消费整个带来了600亿人民币的收入,这对台湾业界来讲是一个莫大的刺激,通过这样每日包机的实现让大陆的民众去台湾观光,真正为台湾的经济注入活力。(17:40)
两岸三通有利于造成两岸和平气氛
[中广网]主持人:这里是中国之声特别报道《三通开启,两岸共赢》,伟建刚才我们在前面的节目中一直在回顾,我们发现历程确实可以用曲折来形容,但是我觉得60年也好,30年也好,不管是多少年,我觉得这个期待值得,因为今天开通了。
[中广网]陈伟建:是的,刚才两位专家的观点也表达了这样的看法,但是我从经济的角度来讲,现在世界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包括我们看到这几年祖国大陆在经济上的崛起,尤其是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可以凸显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我们再反观台湾里讲,台湾本来就是以外贸为主导的经济体,必须利用大陆这个腹地作为基地,同时结合台湾的人才、管理技术等问题,两岸发挥互补双赢的效应,从今天这样一个两岸的直航,两岸的海运和邮政直航来讲,其实就是最好的做法,就是可以使台湾减轻很多成本,而且也是可以利用他熟悉的,利用两岸的血肉关系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同时今天的意义,我觉得透过这样的交往交流,经贸的来往可以降低两岸人民的以前所谓的敌意也好,误解也好,增加两岸人民的来往,同时又可以吸引更多的大陆游客去台湾观光,给台湾的观光产业和其他产业带来很多复兴的机会,通过这样的两岸“三通”也可以使两岸造成和平的气氛,所以这是对两岸的和平发展绘出了很好的发展蓝图,今天的日子可以这么讲,同时对台湾的农业、旅游业、金融、房地产都是一个正面的意义。
[中广网]主持人:刚才我们谈到的都是很宏观的,我想最后问一个个人的小问题,您对南方很熟悉,对台湾的水果熟悉吗?
[中广网]陈伟建:直航来讲,尤其海上直航,我们现在在厦门、上海几个港口地区可以吃到台湾的水果。
[中广网]主持人:您有什么特别的水果给我们推荐?
[中广网]陈伟建:台湾的凤梨、柿茄、柳丁等。
[中广网]主持人:这个季节适合的水果是什么?
[中广网]陈伟建:柳丁挺好的。
[中广网]主持人:好,谢谢伟建带给我们的美味。(17:10)
三通后两岸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大大的提高
[中广网]于海:你好!
[中广网]主持人:对于这次三通的启动我们特别想听一下您的观点,您认为会给大陆和台湾的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中广网]主持人:您是今天之前回来的吗?
[中广网]于海:我是11月份就在台北,我是一早去到了晚上才到台北。实际上只有100公里,我们绕的很长,当时中国海协会的会长陈云林在台北,更多的人欢迎三通给两岸的人带来的利益。
[中广网]主持人:今天两岸三通拉开了一个序幕,我想您下次往返于台湾的时候会更加便捷。
[中广网]主持人:伟建你好,辛苦了,今天一直陪伴我们度过这一难忘的历史时刻。
[中广网]陈伟建:因为今天三通开启,很高兴。
[中广网]主持人:听到你的口音,海峡对岸的朋友听到非常的亲切。
[中广网]陈伟建:大家好,我是在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为台湾听众服务的闽南语的主持人。
[中广网]主持人:这样,刚刚我们一起来回顾了一下台湾的通航的历程,接下来的时段里,您给我们分析一下通航之后两岸“三通”之后,对大陆和台湾经济方面的影响。
[中广网]陈伟建:其实在15日这一天,刚才我们听了专家的分析是有历史性的意义,从经济面的角度来讲,天天有飞机飞往两岸,尤其是上海和台北之间,只有80分钟,这样更快了,这个对台湾的好处在哪呢?新航路的旅客和节省的成本每年达到30亿台币的金钱,同时除了金钱上的节省以外,其实这边航空公司还有一个私人拥有的商务专机也正式开放,所以台商老板可以早上搭专机到大陆做一些公事,晚上可以搭他的专机回台北跟家人团聚。
[中广网]主持人:我听到一个说法,早上起来在台湾喝正港的永和豆酱,吃烧饼,中午开完了会还赶得上回台湾。
两岸三通有助于改变台湾航空界现状促进两岸经济共发展
[中广网]主持人:两岸平日包机今天首航,台湾“中华航空公司”发言人陈鹏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经济不景气,使台湾航空业受到巨大冲击,两岸平日包机有助于改变台湾航空界的现状,促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中国之声特别报道《三通开启,两岸共赢》。
[中广网]陈鹏宇: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航空业也受到了影响,但是就区域性来讲,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历史成长的机会,我们一直不能忽略大陆的这块市场,透过平日包机,通过货运包机,我想人、货之间的紧密的交流可以让两岸经济有一种相乘的效果,我想航空业一定是受益者。
透过平日包机,我想要提供两岸人民一个最舒适,最便捷,最安全的旅行上的服务,让人才、货物都能够互相通畅,我想这可以达到孙中山所说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两岸通过这样的紧密交流,这样的想法可以更具体的来实现。
投入量不是很大,我们飞往大陆的包机,每天3班、4班,量不是很大,可是我说这块市场是新兴崛起的市场,这是一个新起的市场,对台湾的航空公司,或者对大陆的这些允许飞往两岸航线的航空公司来讲都是新的市场。
华航在12月17号开始将飞第一班从台北到上海的货运包机,每个月预计是飞航8个来回,航程是1小时,从18号开始从台北飞广州,预计一个月有7个来回,航程是1个小时50分钟。搭载的货物有台湾的电子产品,有快递等商务邮件,以及台湾最有名的水果。这个事情对两岸来说都是很大的,将使两岸的货物有一个比较积极的合作的空间,对大陆的市场来说,前景的开发具有正面的效应。
[中广网]主持人:伟建你好,你今天一直坐在我们的直播间,请您跟我们分析一下两岸三通的过程。
到了04年台湾当局坚持不合理的单向,主张一个单向单行,所以04年的春节包机没有做成。到了05年一些岛内的有识之士觉得这是两岸参与,不能是台湾单方面的,在各方的推动下,在大陆的积极主导下,第二次包机是在05年的春节实现了。当时两岸的航空共同参与,两岸对飞,可以双向载客,这是大陆的航班56年来第一次飞抵台湾,而且当时的包机不停在港澳。那个时候所有到台湾的班机都要落地香港,那个时候不用了,除了上海以外增加了北京和广州两个航点,但是还是不很顺畅,毕竟少。到了06年春节包机又有所突破,包括搭载台商及眷属,持有合法证件就可以往返,所以在香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厦门,增加的班次有所提高,但还是少。
到了07年的时候春节包机又增加了南京航点,到今天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从原来的5个拓展到21个航点,增加的班次从每周来讲,有108个班次,相对来讲比以前好了很多。北线可以截弯取直,所有的北线就是东北、华北这些航线,至于说在中南、华南这边,广东、深圳、厦门这些还是要飞过香港。但是我们刚才讲了北京到台北、上海到台北是可以直飞过去,相比来讲比以前进步很多,但是还是要继续努力。
[中广网]主持人:听到您刚才的介绍,如果把通航的过程比作一本书的话,从今天开始,打开的一页是金光灿烂的一页。
[中广网]陈伟建:对,我们要记住这一页。
[中广网]主持人:好的谢谢伟建。(16:16)
许文彬:两岸同胞的友谊会更加紧密
国家邮政局副局长王榆次:明年春天可开通大陆向台湾的汇款
[中广网]主持人:今天海峡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的通航,邮政的业务范围也扩大了,我们邮政局副局长王榆次就具体的通邮办法接受了本台记者的采访,请听报道。[中广网]记者:国家邮政局副局长王榆次说,两岸全面开展的邮政范围包括航空、水陆直航,具体包括为平信、挂号信、明信片、印刷品,邮政汇兑等。
[中广网]王榆次:原来我们讲的是部分通邮,只是我们过去设立寄往台湾或者是台湾寄往大陆的函件业务,但是还有三项业务是没有开办的,一个是包裹,第二个是特快专递,第三个是邮政汇兑,我们这一次全面的开展邮政业务,就是包括这四个方面。我们同时开办,双方就通过海空或海运的直航方式,将邮件总包运送至对方的邮件处理中心。大陆方面的邮件分发局为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厦门、西安、南京、成都,台湾方面的邮件分发局为台北、高雄、基隆、金门、马祖,今后双方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者是调整邮件的分发局。
[中广网]记者:邮政汇兑是邮政的基本业务之一,此次两岸开办的范围包括邮政汇兑业务,针对邮政汇兑业务,国家邮政局副局长王榆次说:
[中广网]王榆次:在两岸的商谈过程中对邮政业务的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商谈,但是两岸邮政汇兑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是需要过程解决的。目前两岸的邮政汇兑,我们就可以承办从台湾寄过来的汇款,台湾方面受理寄往大陆方面的汇款,我们这边负责投递、兑付,明年春天我们可以开通大陆向台湾的汇款,12月15号开办邮政业务的话,包括邮政汇兑,但是邮政汇兑由于技术原因是分阶段开办,第一阶段是台湾汇往大陆,但是我们承诺尽快可能在明年的1月、2月之前就开办从大陆汇往台湾的。
[中广网]记者:就普通居民如何到邮政网点办理邮政业务,王榆次说:
[中广网]王榆次:笼统的讲办理一般的没有问题,但是有一些特殊业务,你比如说汇兑,我们不是所有的网点都在办汇兑。
[中广网]记者:直航没有开通之前,邮件要由香港和澳门转运,邮政汇兑业务无法办理,无法满足两岸民众对这些服务的要求,此次两岸海上直航和空中直航以及大陆居民赴台的旅游,给两岸邮政提供了巨大的合作空间,将带动海峡两岸的邮政业务迅猛增长,使两岸邮政的优势相得益彰,两岸民众共享其利,同受其惠。(15:14)
载有第一批直邮台湾邮件的CI7952次班机在首都国际机场起飞
[中广网]主持人:CI7952次飞机正在跑道上滑行,马上就要起飞了,我们现在连线记者杨钧天,听一下他的现场报道。
[中广网]主持人:今天伟建作客我们的直播间,在上午介绍了很多有关两岸“三通”方面的情况,我想两岸通航,两岸的旅游业将会带来一些非常新的机遇,伟建去过几次台湾?
[中广网]主持人:1000块钱以内。
[中广网]陈伟建:差不多,如果是北京8天游的话应该是在1万人民币。
[中广网]主持人:降也降不了多少。
[中广网]陈伟建:降可能讲到9千多。
[中广网]主持人:给我们说点实用的,你去过五次台湾,台湾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中广网]陈伟建:因为我们从小从教课书上学到的,比如说阿里山、日月潭是很两个很固定的景点,如果没有去过台湾的朋友,你问他,最想去的地方是什么,80%的人都会提到这两个地方,其实台湾的风景非常好,而且有很多的小吃。所以如果有机会,将来交通更便捷,价格更便宜,旅行社的安排更合理,朋友们可以去。
[中广网]主持人:听众朋友可以拿笔记一下。
[中广网]陈伟建:现在我们的旅行团从台北进,从台北出,或者是从高雄进,从高雄出。一般的旅行团,比如说行程是一周的话,可能是台北有几天的游程,也可能是往中部走,走到嘉义,然后到阿里山,日月潭,再往高雄走,或是从高雄直接走,回大陆,或者是再折回去台北,然后在台北市区里看看101,看看台北的夜市,再回来也可以,就看你参加的旅行团怎么给你安排设计线路。因为我们记者是去做采访,可能跟旅行团的整个日程安排是不一样的。多数的听众朋友是参加旅行团去台湾观光,所以可以选择你的线路,看旅行社给你设计什么样的线路。如果基本上按照这样走,把阿里山和日月潭包括进去,看几个重要城市,比如说台北、台中、高雄,到高雄就刚才讲到可以去看看垦丁,包括最近因为电影《海角七号》,垦丁这个地方的知名度高了,很多人都去看。估计15号能包机以后,旅行社可能会更具体按照这个航班来设计,因为价格已经下来了,可能设计一些更有主题,更合理的线路,不一定像以前那么赶,7、8天要赶很多地方,这样看的也很累,不可能每个地方都看的很详细。
[中广网]主持人:伟建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好玩的地方。
[中广网]陈伟建:还有很多好吃的,特别是在台南,像基隆港有一个叫做妙口的小吃也挺好的,看看你喜欢的方向,这样可以结合自己的行程去看。
[中广网]主持人:感兴趣的听众朋友可以听听我们伟建说的这些景点,到时候可以去看看,感谢伟建给我们作的详细的介绍。(14:50)
多位专家做客中国之声畅谈两岸“三通”
[中广网]主持人:两岸通邮的三项协议今天开始实施,这为两岸关系带来哪些机遇?两岸三通走过了怎样的过程呢?请听中央台记者白杰戈对两位专家的采访。
[中广网]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室副研究员褚静涛认为,海运、空运、通邮三项协议的实施,使两岸民众的交流进一步加深了。
[中广网]褚静涛:“对两岸关系来说,从经济的交流上讲是越来越密切,两岸的同胞可以进一步了解,大陆同胞对台湾的同胞来说是非常的陌生,包括7月份大陆同胞到台湾去旅游,但是报价太高,效果目前来看并不是很理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大陆同胞到台湾去旅游,包括以后大陆学生到台湾去上学,或者台湾商人去大陆投资,他们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陆。通过这样的三通,两岸同胞可以促进互相的了解,加强沟通,从而有利于为了解决政治的分歧去创造条件,铺平道路。在目前的情况之下,通过两岸三通的开启,要进一步加强两岸的连接,使台湾的同胞认识,台湾的前途,只有通过跟大陆的交流,才能给台湾人民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
[中广网]记者: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表示,交流渠道更加畅通,这将成为两岸民众互动的主体。
[中广网]张五岳:就台海的和平稳定而言,对两岸的经济,两岸的人民乃至于两岸的历史进程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关键点和里程碑。从15号开始就是单项变成双向的,间接的变成直接的,对两岸的关系会注入一股新的动能。
[中广网]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室副研究员褚静涛说虽然这个过程比预想的漫长艰辛,但是结果令人欣慰。
[中广网]褚静涛:当时对于如何通商、通邮、通航没有任何的想法,要提出一个目标,实现的过程当中种种的复杂的因素是没有办法预料的,不可能预料到30年以后整个的两岸关系是按照哪一步走的,要慢慢的推动。当时是认为这样历史性的时刻不需要30年,也许是10年,也许是3年。
[中广网]记者:其实这个过程比当时设想的漫长的多,复杂的多。
[中广网]褚静涛:但是不管怎么说,已经走到今天这一历史时刻了。两会明年的协商已经定下来了,要进一步加速两岸的直航,要使两岸基本直航变成完全直航。这样机票就不存在包机问题了,涉及民航的售票,如果有客源,有这个需要就可以涉及很多的航班,随时可以去买票。
[中广网]记者: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也表示,和平发展是台湾的主流民意,未来两岸还有更多议题可以加强对话和努力。
[中广网]张五岳:这是一个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是一个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两岸的关系已经迈出历史新的一步,这一步不仅要迈的快,要迈的好,今后还有很多议题,要涉及到政治的问题仍然需要双方加强对话,加强努力,尽快满足两岸人民所期待的。[中广网]主持人:我们的直播间还特别邀请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的主持人陈伟建为您进行现场解析。听众朋友,接下来就继续我们的特别报道,现在中央台对台湾广播的主持人陈伟建就坐在我们的旁边。你好,今天是我们三通梦缘具有历史的意义的人,作为多年对台节目的主持人,你对我们对两岸的通邮了解的更深刻吧。你上午也向我们展示了20多年前的信。
[中广网]陈伟建:通过12月15号的变化,我相信大家可能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有更多的期许。回顾过去,从79年,我们提出“三通”,再经历过李登辉的两国论,一路走来我们党的政策是一脉相承,一直是倡导两岸和平发展是一个主轴,整个发展的过程我觉得让我们感到惊喜的就是说,从今年的3月份以后台湾的政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的。
我们可以理一下两岸关系。从今年的3月份以来,到现在的发展应该是有一个让我们大家感到有一个期许的地方。3月份台湾的政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4月份我们也看到,连战在当选荣誉主席的时候也提出了共创双赢,求同存异等为我们发展两岸关系提供了方向。5月份接下来就是胡锦涛主席跟国民党主席都表示国共两党将共同努力,继续落实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景,来创造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所以再往下发展,我们在今年的5月12号汶川大地震,这可以说是两岸关系的一个很大的事件,我们感受到两岸的骨肉亲情。我记得当时台湾在捐款时候的场面,包括马英九先生也来了。从这一点体现出台湾骨肉亲情。8月份我们召开了奥运会,其中有一个残奥会,这里面也是两岸同胞共享的,台湾同胞参与的很多,包括场馆的建设,可以体会到两岸共享的胜景。11月4号陈云林跟江丙坤会谈签出了四个协议,才有今天12月15号的两岸的双向直航,包括邮件的直航,还包括我们刚才讲的海运的直航,我觉得两岸走到今天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中广网]主持人:刚才您是帮我们疏理了一下两岸“三通”的进程,让我们有一个了解,我知道您也是多次参加交流等,稍候我们再继续和您了解。(14:30)
两岸三通有助于台湾旅游产品的开发
[中广网]主持人:两岸开通,有助于台湾旅游产品的开发,对此,台湾旅行商业同业会理事长姚大光先生深有感触。
[中广网]姚大光:过去因为是周末包机,所以一定要礼拜六来礼拜六回去,行程通常是8天。现在我知道大陆出境的行程8天不多了,大部分是6天、5天,平日包机适合短期的旅行,你可以三天两夜,这样的旅游产品就可以推出来。但是108班21个航点没有办法每一个航点天天都有飞,现在天天都要飞的是几个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这6个航点天天有飞,其他的没有办法天天飞,有的城市大概是一个礼拜是一班,有的目前还飞不到,表示108班还不足以满足现在的市场。当然这是要有一个过程的,我们也可以接受这是一个过程,未来肯定要满足。所以随着包机的开通以后,产品多样化就可以产生了,比如说高雄有飞,台北也有飞,可以从台中飞,台北飞,这个产品多元化也会出来,我觉得对大陆观光客来台旅游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对台湾旅客到大陆旅游也有很大的帮助。
[中广网]陈伟建:现在台湾准备建一个大都会区,将来桃园、基隆绑在一起.我们知道台湾以台北为主,台北是整个的经济文化中心,桃园是将来的一个航空港,我们早上一直在讲基隆港,基隆是一个港口,这样北部的都会区都是有竞争力,还有高雄,这样的一个区划来讲,如果从航空的角度来讲到北部去走桃园,可以直接到台北市也可以,现在孙山机场可以做两岸包机之用。我们现在很多旅行团也可以到孙山机场而不用到桃园,因为桃园到台北还有一段距离。
[中广网]主持人:我们现在都明白大的直航“三通”刚刚开始,很多人会赶这个热闹,现在去台湾旅游价格会贵一点,你能不能做一个预测,等这个热潮过了之后台湾的旅游会不会变得实在?
[中广网]陈伟建:按台湾当局的规划,每天有3000人的大陆观光客在台湾。但是因为刚才讲的,出行的不方便,机票价格也比较贵,因为当时也没有那么多的包机,标准稍微有点高了,定的整个走的线路也不尽合理,有的人说我去那就像赶鸭子一样,一直走,还有一个是交通是很大的问题。刚才讲了,每天从北京走,现在一个星期总共我们才有54个航班,坐满了才多少人。我可以提供一个数字给大家,比如现在两岸的交往当中台湾来大陆每天有1万人,如果加上来往两岸的每天有2万人,你想这个数字有多大。台湾方面来大陆每年有440万人次,现在的航班还是远远的不足,所以今天我们讲两岸的直接三通,其实只是初步的开始,我希望达到像我们去广州、去上海那样,每天有很多航班让大家选择,那个时候两岸的来往就更加密切,我们要去台湾的什么地方就非常非常方便了。
[中广网]主持人:最近有部电影叫《海角七号》,就是讲垦丁这么一个小镇。
[中广网]陈伟建:到垦丁以后我们这里有一个水上公园,非常好玩,有海滩,有海上植物园。垦丁建筑保持的非常好,完全可以去欣赏很多美景,因为台湾说实在的,是一个宝岛,沿途走,有很多风景可以欣赏,将来如果交通上便利了,要达到每天3000人的大陆观光客这不太难,但是还需要双方继续的努力。(13:49)
内地有6万多个邮政网点可以提供直寄台湾服务
[中广网]主持人:下面我们请进我们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主持人陈伟建。刚才通过介绍我们也知道你对台湾的生活和各方面的习俗是非常的了解了。
[中广网]陈伟建:本来福建跟台湾就是一家人,各方面的生活习惯都很像。
[中广网]主持人:这次的通航意味着什么?
14时35份负责运送首批直寄邮件的航班将在北京直飞台北
[中广网]主持人:我们连线中央台记者杨钧天。杨钧天你好。
[中广网]丁先生: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今天所有的去往台湾的文件都已经分发处理完毕了,目前已经形成17个邮件总包,今天我们一共处理去往台湾的邮件564件,共形成17个特快邮件的总包,总重量是266公斤,马上我们17个总包要同台湾的航空公司人员办理交接,他们的人员已经来了,待会儿我们和他办理交接的时候,会同实物进行点数,无误以后会拉到安检口进行安检查验处理,安检查验完毕后就可以进入到航空公司的货场的控制区,就完成了我们和他们交接的手续。
[中广网]记者:直接通邮启动之前,我们有没有和台湾的航空公司进行过交接呢?
[中广网]丁先生:今天是我们和台湾正式直接通航的第一天,我们也是头一次和他们面对面的办理这种交接工作。
[中广网]记者:谢谢丁先生的介绍,各位听众,邮政人员已经将第一批直接寄往台湾的邮件移交到了中华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下午2点35分,负责运送邮件的GIT7952航班就会直飞台北,到时我们在现场为您进行现场报道。中央台记者杨钧天,北京首都机场报道。
台湾实行两岸直航的主要港口:基隆港和高雄港
[中广网]主持人:继续我们的特别报道,之前我们也是和大家介绍了航空、邮政方面的情况,我们的特邀嘉宾陈伟建也给我们做了解读,刚才在连线当中,也请我们前方记者业给大家介绍了各个海运港口举行盛大直航仪式的情况。我们知道过去两岸海运是一定要靠第三地的,现在我们可以截弯取直了,对于商业往来来说也节省了很大的成本,想跟你了解一下,在台湾来讲,我们主要在实行直航的港口有那些?
[中广网]陈伟建:台湾主要是北部的基隆港,相对来讲它是一个双港,主要是以旅游港口为主。基隆港历史是蛮悠久的,从1626年西班牙在这里修成,1642年的时候荷兰人赶走了西班牙人,到了1668年的时候郑京驱逐了荷兰人,从此以后有很多福建人就到了基隆港,慢慢的在鸦片战争之前发展成了两港。基隆港主要是日本统治台湾期间,慢慢港口有了很大发展,很多港口跟日本来通航,这个是在台湾北部比较重要的商港和旅游的港口,今天台湾的领导人马英九也亲自去那里参加了海上直航的仪式。如果从航运距离来讲,跟福建很近,才100海里,就直接到福州进行一些活动,从福州这条线走到上海等等。
还有一个是高雄,高雄的知名度比较高,曾经是世界三大港口之一,这几年因为台湾不景气经济慢慢的退步了,现在大陆的很多港口超过了它。高雄港有基础,一直做加工方面的出口,而且曾经也提出说要做亚太航运中心,所以我想通过这样的直航,高雄港跟大陆很多港口有了联系。尤其是刚才谈到的太仓,大家对太仓的知名度不是很了解,它在苏州边上,苏州很多的IT企业、电子企业很多都在那儿。(11:30)
两岸通航后厦门到高雄的单次航行成本将减少7200美元
[中广网]主持人:下面我们连线在厦门的记者陈赓。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厦门港首航仪式的现场情况和大致的内容。
[中广网]主持人:今天的海上直航和原来的试点直航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两岸通邮第一天北京已有564件邮件寄往台湾
[中广网]主持人:继续我们的特别报道《三通开启,两岸共赢》,今天我们的节目除了滚动报道两岸“三通”的启动仪式之外,我们会追踪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特快邮递寄往台湾的整个过程。这封邮件目前的最新动向怎么样,我们请中央台记者杨钧天给大家带来报道。
[中广网]记者:直接通邮以前,寄往台湾的邮件多不多?
[中广网]丁先生:一般每天在五六十件左右,直通之前。
[中广网]记者:今天的邮件呢?
[中广网]丁先生:目前已经有564件。
[中广网]记者:邮件分检完毕以后下一步的工作是什么呢?
[中广网]丁先生:我们进行装载处理,首先把邮件形成一个邮件总包,根据路线进行分发,分发完毕以后我们根据不同的路线,根据计划的发送航班,从航空公司办理由邮手续,我们拉到相应的安全口进行安检之后就由航空公司发运。(11:22)
天津:162名乘客将乘坐波音737经3小时飞行抵台北桃园机场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两岸“三通”更有意义
[中广网]主持人:下面我们连线中央台驻上海的记者杨静了解一下上海首航海运的运行情况。[中广网]记者:我现在是在上海3号码头的两岸直接通航仪式,在现场来了国台办副主任郑立中、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都出席了首航的仪式。在我身边的有中远和中海集团的两艘货轮,他们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将安排各1艘的集装箱,大概在11点左右从上海深水港开往台湾的高雄港,开始海峡两岸之间的正式直航,中海集团的货轮容量可达到8500吨。明天中午可以到达台湾的高雄港。[中广网]主持人:刚才你提到两岸直航是中海和中远的来执行任务,这两艘船的情况给我们说一下。[中广网]记者:这是第一次首航,容量达到8500箱,有23个船员。[中广网]主持人:我们知道,今天的航运启动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船还有一段渊源,这方面的情况给我们介绍一下。[中广网]记者:包括直航在内的都是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两岸“三通”,为我们大陆和台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条件,关于渊源我让我们中央台记者吴善阳介绍一下。
通航通邮使两岸民众交流便利快捷
马英九:两岸通航是高雄港重回世界前三名港口地位的关键
[中广网]主持人:下面我们连线驻台湾记者李晓奇。今天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将出席在高雄举行的首航仪式,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中广网]记者:我们知道,马英九在大选期间不只一遍地说高雄港失去了竞争力,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局没有开放两岸的直航。他上任以后曾多次和政坛的人士座谈,他认为,高雄港要重回到世界前三名港口的地位,两岸通航是至关重要的关键,马英九强调,两岸通航以后台商应该积极发展新的金融模式。这是大体上我所了解的一些情况。[中广网]主持人:我们知道在今天台湾基隆港的几家航运会联合举行一个直航仪式,稍候我们和你继续连线,了解基隆港的情况。[中广网]记者:好的再见。(10:07)
天津到台湾海航行程:从1个星期到48小时
来自台湾的第一个直航航班抵达上海
[中广网]陈伟建:往来两岸更方便了,他们生活当中的信件、函件的来往在寄存方面更方便了,这是最大的意义。两岸的交流那么密切,台湾民众来大陆一年达440万人次,有400多万的台湾民众来往,现在有大陆的民众也可以过去观光,一年之中两岸的贸易有1000亿美金,这个交流量那么大,如果从交通的方面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方便,我相信两岸的发展会越来越融洽,对台湾的经济来讲会更正面一点。(9:51)
中央台记者在祖国各地见证两岸海运空运直航
海峡两岸正式实现全面直接双向通邮
两岸直接通邮慰藉乡愁
两岸携手共同抗击金融风暴
[中广网]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和我们坐在直播间的里的陈伟建聊聊,1979年元旦台湾同胞首次台湾了通航、通邮等倡议,这比预想的漫长艰辛,但是今天的结果是令人欣慰的。
[中广网]陈伟建:我们看到像三通,台湾同胞79年就开始提出来三通,当时是结束了两岸的敌对状态,这是两岸关系当中一个很大的转折点,我们主动发出了这样的善意,来作为发展两岸关系的方针,从那个时候开始已经有了交往的过程,凝聚了我们共同的结果。
[中广网]主持人:今天这个时候正式实现的大的背景,目前全球正在经历一场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的危机,在这种大背景下会给两岸带来哪些利好?
[中广网]陈伟建:我们撇开金融风暴来讲就两岸的金融是很好,11月4号江丙坤在台北签署协议的时候台湾所有的股票在往上涨,现在台湾的经济是相对处于比较不利的状态,整个陈水扁上台8年来台湾的经济几乎没有大的发展,两岸的贸易有1000亿美金,对大陆的顺差600多亿以上,从两岸这一块来讲两岸的经贸交往对台湾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次陈云林会长到台湾跟江丙坤会面当中其中还有一条是跟很多台湾金融界人士进行座谈,两岸是兄弟,两岸携手共同抗击这场金融风暴,大陆也发出了很多善意,这也得到了台湾很多的金融界和金融人士积极的响应,他们通过正常的交往,现在台湾的富邦,其实他透过香港的公司已经进入了厦门银行控股,说明它其实也在慢慢的布局,台湾的人说将来有机会在大陆设他们的银行。
[中广网]主持人:刚才说到了在两岸之间通航通邮的第一天我们的台长王求给大众的广播公司的董事长袁运杰女士寄出了邮件,我们今天将跟踪。我们连线中央台记者王磊。在刚才的电线当中你向大家介绍了邮递员上门收快递的过程,现在到哪儿了?
[中广网]记者:现在是北京时候的8点45分左右,虽然刚才有些堵车,现在我们赶到了阜成门的邮政分公司,现在我们来到了储存邮件的地方,这里有邮件进行称重的电子秤,有很多邮件,有不同形状的包裹,现在张先生就站我在我的旁边。您刚才把邮件拿到这里,做了一些处理,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特快专递到了这里时候后做哪些处理?
[中广网]张先生:我们刚才收的台湾快件,他们在称重,之后要输入邮件的信息,这个信息是全程上传到我们的网站,所有的信息在网上是可以查到的,输完以后在这边是准备封了,这些是所有要寄往台湾的,这边是寄往天津的,这些是比较着急的,要封袋。
[中广网]记者:我们看到邮袋写着国内特快,这些是装什么的?
[中广网]张先生:这些是装信函的,这些大邮袋主要装的是包裹。
[中广网]记者:听众朋友刚才我们在进快递分公司门口的时候已经看到这里贴出了公告,关于海峡两岸的邮件公司,今天已经开办了邮政业务和邮政汇兑业务,刚才邮递员已经为我们演示了一下我们快件处理的过程,原来寄往台湾的信大概有4到5天的左右。下一步我们在这里扫描登记以后是不是就可以查到到了哪里了?
[中广网]张先生:可以的,我们网上查询是随时可以查到的。
[中广网]记者:下一步送到哪里?
[中广网]张先生:送到交换中心。
上海东航首班已带着150名旅客飞往台北
[中广网]陈伟建:他们企盼这一天企盼了很久,这使两岸的交往交流更顺畅,这是一个正面的利好的消息。
[中广网]主持人:今天有多少首航航班?
[中广网]陈伟建:今天按我得到的消息有将近15个航班来往两岸,我们刚刚看到的8点的时候从浦东飞之前在深圳已经有一趟飞机了,在7点20分的时候起飞了,所以今天两岸陆陆续续有15个班次,应该是值得庆幸的日子,这一步让大家企盼了很久。
[中广网]陈伟建:今天其实我们看到两岸15个航班飞行当中有一个给听众朋友稍微做一下解释,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航班都是直线的,在华东是可以的,在中南和华南地区还是要绕行行刚的情报区,这是我们两岸要努力的方向。
[中广网]主持人:只不过不是说要在那里停留。
[中广网]陈伟建:北线不用,可以直线的从北京到上海的飞。
[中广网]主持人:对于今天深圳起飞的这趟航班来说日常包机的概念更重要一些。
[中广网]陈伟建:在今天时候前其实有5个行点,几天增开了16个,对它来讲是有意义的。更多的台商和两岸的民众更方便的。
[中广网]主持人:谢谢陈伟建的介绍,稍微我们将继续有问题请陈伟建介绍。
[中广网]主持人:下面我们连线记者吴善阳,首班的航班是否起飞了?
[中广网]记者:我们了解到已经起飞了,带着150名旅客飞往台北。
[中广网]主持人:听说承担首航任务的东航做了精心的准备,他们会给旅客们带来什么惊喜呢?
[中广网]记者:他们挑选了优秀的技术人员,在服务方面,特别安排了两名乘务长,餐食也准备了举行台胞的美味的美食,在机场方面,东航也在机场办理了专门的柜台。
[中广网]主持人:经过这样的精心准备,旅客对这样的首航的旅行应该说是终身难忘的,感谢你的报道。
[中广网]主持人:我们继续和伟建聊聊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我们非常有必要在节目的开始先给听众朋友大致的描绘一下,每一个地点航班飞出的意义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的不是很多。
[中广网]陈伟建:03年的时候是第一次的包机,实现真正包机的方便性,现在有将近100万的台湾的朋友在大陆生活工作,对他们往返两岸没有直接的便捷的班机会带来很多的麻烦,06年开始台湾慢慢的推动各地的协会会长来推动工作,比如02年的时候只有台湾的航空公司能做,慢慢的从05、06年开始,这次陈云林会长和江丙坤会长达成的协议,四项协议空中直航的也增加了,比如说大陆的五个也增加了,原来是北京、上海、厦门、武汉、南京,今年有成都、重庆、杭州、大连、桂林,还有刚才讲到深圳、武汉、青岛、长沙,海口、昆明、西安、沈阳、郑州等,增加16个航点可以方便两岸的来往,大陆的民众可以去台湾观光了。整个并没有得到台湾的满意的结果,从大陆从台湾很不方便,费用比较高,如果将来这些航点更多,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中广网]主持人:我们知道直达上海的航班已经启航了,像这样直航的开通可以说对上海的同胞来讲是非常好。
[中广网]陈伟建:其实整个在台湾民众心目当中上海像台北一样有很精致的一面,整个大陆的发展其实整个长江三角洲这是一大块腹地,台湾也有一个认识,如果要进入大陆来发展,长江一定布局,一定要占领的龙头地区就是上海,其实现在很多台湾的大公司,或者是想要发展的有报复的台商都把上海作为必争之地,很多台北对上海的精致化的生活,很向往,很多台湾人愿意去上海,我觉得也有这样的原因。从大陆到台湾,从机场到港口,中央台记者全程见证历史性时刻
今天早晨7点20分,深圳航空公司的ZH9095次航班将率先飞赴台北桃园机场。中央台驻深圳记者郑柱子现在正在直航启动仪式现场。我们现在来连线他。
[中广网]主持人:郑柱子,你好。现在空运直航启动仪式进展到什么程度了?现场进行了那些活动?[中广网]记者:现在乘务组正在两位机长的带领下登上专机。
[中广网]主持人:直航之后,深圳机场飞台湾在航班安排方面有什么变化?
[中广网]记者:今天是首班之航班机,以后会在周五或周日。这一次他们早在2006年的时候已经为两岸的之航做准备了,有比较大的亮点。他们安排了4个专机长,还专门培养了空姐来飞两岸的乘务,是大陆首位也是台湾唯一的乘务员,他们也是在大陆工作的唯一的乘务长。曾经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说他一直在期待着今天的到来,他们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充分了解台湾人的需求。
[中广网]女:时隔60年,海峡两岸大三通时代终于来临;
[中广网]男:从大陆到台湾,从机场到港口,中央台记者全程见证历史性时刻。
[中广网]女:中国之声记者也将在今天将全程跟踪这份邮件从交寄、分拣到递送的全过程,带您去体验海峡两岸直接通邮的变化和快捷。
[中广网]男:台湾海峡的平均宽度只有200公里,但就是这200公里阻断了两岸亲情与联系。两岸跨越这200公里却用了将近30年。
[中广网]女: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发展贸易"。"三通"的概念由此产生。
[中广网]男:1979年,大陆邮电部门率先开办经第三地对台邮政和电信业务。
[中广网]女: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受到了大陆方面的欢迎。由此,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隔绝状态终被打破。
[中广网]男:1997年,福州、厦门至高雄间的海上试点直航启动,结束了两岸48年来商船不能直接通航的历史。
[中广网]女:2003年起,两岸从"春节包机"到"节日包机""周末包机",从航机须经停港澳到只须绕经香港飞行情报区,空中通航不断取得突破。
[中广网]男:2008年12月15日,台湾与大陆实现直接、双向通邮、通航、通商。
[中广网]女:两岸协议规定,在航空方面,双方同意开通台湾海峡北线空中双向直达航路,建立两岸空管部门的直接交接程序。同时两岸包机由周末包机改为日常包机。
[中广网]男:海运方面,双方同意依市场需求等因素,相互开放主要港口,并一致同意在两岸货物、旅客通关入境等口岸管理方面提供便利。其中台湾方面将开放包括基隆、高雄在内的十一个港口,大陆方面将开放包括丹东、大连在内的四十八个海港和十五个河港。
[中广网]女:协议规定也许比较抽象,但是三通带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却是实实在在的。对于三通之后将会给两岸交流带来哪些促进作用,下面我们连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室主任孙升亮:
[中广网]主持人:除了经济上便利之外,两岸三通还会给两岸交流带来哪些变化?[中广网]孙升亮: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正常化的一个方式,它给大家心理上的一种感觉,过去可能说是浅海海峡,但是却是可望不可及。虽然实际上联系很紧,但是绕来绕去,那个时候设置了很多障碍,所谓的安全问题等等,弄的大家在心理上觉得很远很远,我觉得三通之后,它一下子拉近了两岸同胞的一个心理的距离。地理距离是可以计算的,但是心里的距离虽然我们没有办法量化它,我觉得民众之间的感觉大家之间的相互理解,还有这种生活性的概念会有大大的增强,这个对于两岸关系来说,不光是一个经济的问题,还是文化、社会政治的问题,我觉得是全方位的。大家说是大的三通,基本上实现,还是留了一点点,未来继续努力的地方,比如说大所说的三通,通邮、通航、通商、现在还涉及一个包机的形式,尤其在2006年的上半年实现了真正的航班,现在通商还有一些需要下一步继续解决的。尽管这个方向比较明确,就是开放大陆的资金到台湾投资包括让大陆的商品、产品输往台湾,这个在过去是限制的,现在已经做了一些规划,我觉得这个方向是比较明确的,我觉得都有很大的进展。[中广网]女:好的,谢谢您,再见。
[中广网]男:两岸实现三通,感触最深的还是普通百姓。在福建省东山县有一个铜钵村,1950年国民党军队败退的时候从这个村子里强行掠走了147名"壮丁"到台湾,一夜之间铜钵村成了寡妇村。从此海天相隔,人各一方。在两岸还不能互相往来的年代,书信就是她们与亲人唯一的交流方式。可以说这个小渔村见证了两岸沟通与交流的历史。在两岸正式实现三通的前夕,福建台记者陈晓光再次来到这里,采访了几十年如一日为村子里守寡的嫂嫂、婶婶代笔写信的东山县寡妇村展览馆馆长黄镇国:
[中广网]女:各位听众,按照计划,担负两岸新航路启动重任的深圳航空公司ZH9095次航班今天七点二十分从深圳起飞,从技术上说这只是一次普通的飞行,但是对于两岸人民来说这次起飞的意义却非比寻常,下面我们连线正在现场的本台记者郑柱子:
[中广网]主持人:郑柱子,你好,现在ZH9095航班是否已经起飞?起飞现场情况怎样?
[中广网]记者:从7:12分飞机就开始起行了。7:20分正式起飞。马上就要起飞了!这个飞机是专门组织到杭州的,飞机是非常有特色的,为了保证这次一次有意义的飞行,有航班两岸的特色乘机组为大家服务。
两岸海运、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今天全面启动,开启两岸大"三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