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检验检疫局下辖3个分支局、7个口岸办事处,设有综合检测实验室等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区域性中心实验室。辖区内海、陆、空,客、货运口岸齐全,共有7个一类口岸、6个二类口岸、2个货检场。管辖出口及贸易企业3300多家,其中包括总部在广州的世界500强企业217家。
广州局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作为”的“四特”优良传统和作风,按照“履行好职责、当好排头兵、树立好形象”的“三好”标准,积极开展窗口部门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窗口服务质量,拓展窗口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把关能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检验检疫服务窗口。
广州局坚持“服务和把关并举”,提供“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跨关区直通放行、通关单无纸化和无纸化报检等一系列便利措施,实行“科长值班制”、“首问责任制”、“24小时预约服务制”、“特事特办制度”、“处长接待制”等一系列服务举措,每天为数百人次提供咨询和解答疑难问题。
广州局结合行业特点,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意识,针对群众和企业的需求,“面对面”互动、“一对一”帮扶、“实打实”服务,获得企业一致好评。
一、情况简介
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技术为依托,依法履行广州地区(除番禺、花都、增城、从化、南沙之外)的国境卫生检疫、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认证和监督管理工作;配合国家外交工作,应对国际技术贸易壁垒,调控进出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确保出入境人员健康,促进外经贸发展。
广州局内设行政管理处室5个,业务管理处9个,下辖3个正处级分支局、7个正处级口岸办事处及2个直属事业单位。全局设有综合检测实验室、珠宝鉴定实验室、国家酒类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处理安全及适用性检测重点实验室等12个现代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区域性中心实验室。辖区共有7个一类口岸、6个二类口岸、2个货检场,既有华南地区主枢纽港——黄埔港和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口岸——广州火车东站,又有我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辖区海、陆、空,客、货运口岸齐全,一二类口岸紧密衔接,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出口加工区等特殊口岸功能区完善。辖管出口及贸易企业3300多家,其中包括总部在广州的世界500强企业217家,监管的年出口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型出口企业或贸易公司70多家。
广州局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和广东局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保持和发扬广州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作为”的“四特”优良传统和作风,按照“履行好职责、当好排头兵、树立好形象”的“三好”标准,积极开展窗口部门标准化建设,提升窗口服务把关效能。
广州局检务大厅等20多个窗口部门,承担着广州局辖区3300多家企业共2000多种货物的出入境货物报检受理、计费、签证放行、原产地证签证等业务。
广州局坚持“服务和把关并举”,提供“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跨关区直通放行、通关单无纸化和无纸化报检等一系列便利措施,实行“科长值班制”、“首问责任制”、“24小时预约服务制”、“特事特办制度”、“处长接待制”等一系列服务举措,每天为数百人次提供咨询和解答疑难问题。此外,广州局建立专人专窗、特事特办机制,为亚运会、广交会等大型活动的出入境人员和物资检验检疫工作保驾护航,努力为各国来宾提供优质服务。
多年来,广州局及下属单位(部门)先后被国家、省、市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文明服务窗口”、“全国检验检疫系统示范窗口(A类)”、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广东省青年文明号”、“广州市文明单位”、“广州地区文明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广州市支持外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践行群众路线,打造窗口服务新形象
2014年,广州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立足提升窗口服务,从窗口环境人性化、内部管理规范化、服务企业精细化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窗口服务质量,拓展窗口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把关能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检验检疫服务窗口。
以人为本的窗口
“你好,请问你要办理什么业务?”这样的话,广州局报检大厅每一名工作人员每天都要重复几十遍,但他们不厌其烦,为企业提供热心服务。今年以来,广州局共签发各类出入境货物证单27.76万份,为全市17000多家进出口企业办理货物出入境“通行证”等业务,赢得了众多服务对象的交口称赞。
在广州局宽敞明亮的报检大厅里,全新升级的窗口中英文标识醒目而美观,全新购置的26台电子显示屏上,正实时显示着窗口岗位设置和人员信息。据广州局检务处处长介绍,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检务窗口致力于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今年开始,检务处在原有的科长值班制度基础上,建立处长值班巡查制度,值班处长每日对大厅进行不少于2次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不仅如此,广州局还定期对所有检务人员开展检务岗位技能培训和能力提升活动,包括报检、计费、签证等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举办窗口服务规范培训班,对窗口单位检务人员进行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服务规范等培训,提升把关服务能力,树立服务型窗口形象。
改革创新的窗口
9月,广州局在全省率先免费提供手机信息订阅服务,向辖区内所有进出口企业、代理报检单位等推出业务信息短信订阅,促进通关便利化,让外贸企业在改革中受益。
优质服务的窗口
2014年2月20日,广州赛聚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小姐来到广州局,送来了一面写有“尽心尽职办实事热心为企排困忧”的锦旗。
这是因为在一个多月前,该公司由于提前变更企业名称,造成1300多万元的化工原料无法正常通关及报检,50多个集装箱共计500多吨货物滞留口岸,每天仅滞柜费、仓储费等损失高达2万多元。
企业在心急如焚的时候想到了广州局。在了解企业困难后,广州局特事特办,立即为企业办理信息变更手续,指定专人协助企业现场完成信息录入、提交、打印变更申请等,并随即完成系统受理、审核、制证等流程。为进一步压缩办事时限,广州局还启用应急预案,经请示国家局系统管理部门同意,对该公司CIQ2000系统基础数据进行人工下载,完成企业数据更新。最终,在2个多小时内就完成了本需7个工作日的信息变更工作,恢复了企业正常报检通关功能,为企业挽回了滞柜费、仓储费等直接损失16万余元。
国门有境,服务无尽。通过特事特办、绿色通道、无纸化报检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检验检疫服务效能。2014年1-12月,广州局共完成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22.06万批、402.57亿美元,货值、批次分别位居广东检验检疫系统第一、第二名;签发各类出入境货物证单27.76万份;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18.42万份,签证金额63.52亿美元,可为企业减免关税2.88亿美元。
2015年,广州局将继续高举业务改革的旗帜,贯彻落实广东局区域通关一体化工作,推动广州局区域通关一体化工作。广东局区域通关一体化模式是广东局业务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是继无纸化报检、通关单无纸化等措施之后的又一项通关便利化措施。旨在重新构建和优化区域内工作流程,实现广东局分支机构之间检验检疫申报数据和结果等业务信息互通互认,检验检疫通关放行业务一体化运作,实现出入境货物通报、通检、通放。根据广东局统一部署,广州局等8个分支局参与了入境货物区域通关一体化试点工作,目前,广州局顺利完成该模式货物的申报放行及后续检验工作,使企业减少第二次申报,体验便捷通关放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广州局将积极配合广州市政务办推行外商投资“多证联办”改革,把报检企业备案和原产地企业备案两项工作纳入本次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单一窗口”服务模式。广州市政务办推行的外商投资企业“多证联办”服务项目,主要是依托网上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按照“一站受理、一表填报、同步审核、限时办结、同步发证、分头领取”的模式,简化审批程序,打通外商投资企业从登记注册到正式开业的“一站式”服务链。据悉,外商投资企业多证联办的试运行工作将于2015年4月全面推广实施。
三、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服务企业
广州局下属各单位(部门)结合行业特点,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意识,针对群众和企业的需求,“面对面”互动、“一对一”帮扶、“实打实”服务,获得企业一致好评。
专业服务促博览
近日,第11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简称“中博会”)事务局发来感谢信,盛赞广州局专业、热情、高效的服务,确保了第11届中博会顺利成功举办。
互动服务纳民谏
定制服务解难题
针对企业遇到的困难,“一对一”定制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温暖、心暖、情暖。萝岗办去年受理了某公司报检的两批从美国退运的厘竹后,积极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并对查验流程进行推演。经初步分析,认为美方退货依据不足,为进一步摸清情况,应对此类植物产品贸易壁垒,工作人员驱车400多公里,翻山越岭、深入竹林小径,到退运厘竹的生产基地及加工厂家,反复验证,寻找厘竹感染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企业整改要求,随后积极协助该企业完善内部仓储管理、开展对美注册等,近日该企业产品已恢复对美出口。
“一企一策”助发展
5月19日,箭牌糖果(中国)有限公司一行七人到访广州局,赠送题有“情系企业解困忧,科学把关办实事”的锦旗和感谢信,对广州局全方位帮扶企业新工厂出口备案和高效监管表示衷心感谢。
创新举措提效益
四、高标准严要求,增强实验检测能力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广东局领导关于“加快实验室建设、建一流实验室”指示,广州局按照“尽快完成基础建设、尽快形成规模、尽快产生效益”的要求,克服起步晚、人员少、经验少等困难,加强基础建设、能力建设、业务建设,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朝“建一流实验室,创知名品牌”目标迈进。
2013年,广州局综合检测中心食品安全实验室基建、资质认定、业务拓展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实验室检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实验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始显现。通过扩充检测产能,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周期,努力缓解广州口岸进口食品检测压力,为改善进口食品通关效率创造有利条件。例如,2013年,为了应对广东“民生热线”节日中反映进口法检红酒检测周期过长的问题,综合检测中心食品安全实验室开足马力,平均每天完成进口法检红酒检测高达50多批。为缩短进口法检棕榈油的检测周期,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检测周期由原来十多天缩短为如今的两天。
近年来,广州局高度重视粮谷实验室建设,购置了转基因成分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及重金属残留检测等专用大型设备,调入了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完善了实验室质量体系建设,提升了实验室检测能力,规范检验检疫操作规程,缩短了检测周期,提高了检出率,真正做到了检得出、检得快、检得准。国家质检总局粮谷检验检疫中心实验室(广州新沙)是经国家验收通过的区域性中心实验室,主要承担进境的大豆、玉米等散装粮食及饲料检验检疫业务,年均业务量超过400万吨,实验批次近20000批次。现在依托实验室检测技术支持,新沙口岸进境粮食检验检疫已能做到卸毕后平均12个工作日对外出具全船检验检疫证书,与以往同期相比缩短了25%,极大提高了服务外贸发展的效率。
2014年12月8日,广州黄埔局实验室顺利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定期监督评审和扩项评审。这是2014年以来继天河、机场局及新沙办、综合检测中心通过评审后广州局辖区内又一家实验室通过CNAS评审。它标志着广州局实验室认证认可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随着检验检疫业务的发展,近年来各实验室扩项项目逐渐增加,今年广州局的国家卫生处理安全及适用性检测重点实验室成功扩项的杀虫剂、消毒剂熏蒸、消毒效果评价项目,填补了质检系统在该领域方面的技术空白,为今后对出入境检验检疫熏蒸、消毒处理效果作出准确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4年各实验室再次顺利通过CNAS定期监督评审和扩项评审,使实验室管理的整体水平尤其是技术检测能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保障广州口岸安全、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服务广州市外贸经济发展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无缝隙,零等待”,打造汽车进口监管新模式
2015年1月6日,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国家监测中心汽车分中心暨广州新沙进口汽车检管区在广州新沙口岸正式挂牌。
国家质检总局自2013年启动“进出口商品风险信息国家监测点”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经过严格审核,将首个汽车产品监测点设立在广州新沙口岸。据了解,广州新沙口岸是与上海、天津并列的全国三大整车进口口岸之一,今年更是首次突破30万辆大关,达到32.8万辆,涵盖了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汽车品牌。
此次挂牌的广州新沙进口汽车检管区,是广东检验检疫局批准设立的首个进口汽车集中检验监管区。监管区位于新沙口岸,检测线严格按照国家级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标准建设,可进行前照灯、汽车悬架特性及汽车制动系统等多项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目前,广州检验检疫局在监管区内共设有8条固定检测线、5条试车跑道,构建了“四点八线”的进口汽车集中检验监管格局。8条固定检测线,每小时即可检测汽车210辆,日检测能力可达1260辆,通关流程比原来缩短了近5个工作日,是目前全国口岸检测能力最强、最先进高效的进口汽车检测场之一。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国家监测中心汽车分中心暨广州新沙进口汽车检管区挂牌后,广州检验检疫局将在软硬件建设、检管创新、业务改革方面,不断强化口岸检测能力建设,为全省乃至全国深化改革提供有益思路和经验。同时,全力承担国家监测中心赋予的职责,做好对进出口汽车贸易伙伴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采集、汇总分析,实现对进出口汽车质量安全风险的研判和监控,为国家加强进口汽车质量安全宏观管理,保障人身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提供重要的依据,切实履行好检验检疫“国门卫士”的神圣职责,推动进口汽车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自2000年起,广州检验检疫局与华南理工大学开展进口汽车检测合作,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率先建立检校合作的检验监管模式,充分发挥高校雄厚的科研、人才、技术优势和设备资源。不断探索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针对进口汽车通关数量大、企业时限要求高的情况,提出“无缝隙,零等待”的服务理念,软硬兼施,全方位、深层次提高通关效率和服务效能。
海上报检不扎堆
由于汽车实行“一车一证”,如遇天气不佳,船期延误或节假日,在港口极易出现到港汽车扎堆的情况。为此,广州局新沙办在报检环节创新性开通“海上报检”模式。
软硬兼备零滞留
“为提高检测质量,提升服务效能,我们实行的是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同步发展、齐头并进的‘两条腿走路’原则。”广州局新沙办主任华志涛介绍说。
在软件方面,针对汽车检验管理,开发完善进口汽车电子监管平台,该平台可实时查看任意批次、任意报检号、任意序列号所对应的汽车情况:基本信息、所处检验流程、现场检验影像、检测报告单和故障车处理等详细信息,可以极大地提高对汽车检验管理、数据处理和风险管理水平,也将从机制上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为管理可能造成的漏洞和隐患;硬件方面,在2012年之前,新沙口岸仅有一条汽车检测线,随着进出口汽车数量的增多,已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业务需求。因此,在2012年下半年,新沙办加大投入新建了三条检测线,目前又再选取了两个新址正在建设四条检测线,最终形成四点八线的检测布局。
“不仅如此,我们通过在耗时最长的环保工位区增配检测装置等技改措施,使单线检测能力提高了1倍,相当于传统的16条检测线!”华志涛主任告诉我们,这意味着检测线月检测能力超过3万台次,成为全国港区内检测能力最强的检测机构,可满足所有进口汽车的上线检测,避免因施检能力不足而造成的货物滞留,从根本上保障了进口汽车顺利快速通关。
纵横连贯无缝隙
针对汽车通关上联主管部门,下系一线科室,左牵海关,右连港务公司的情况,新沙办以自身为中点,纵横联系各方,优化畅顺信息沟通渠道,实现“无缝隙,零等待”。对上,新沙办定期向广州局机电处汇报日常工作,遇突发情况立即请示;对下,及时向机轻科、检务科和服务部传达上级部门的政策要求,努力做到工作衔接无缝隙,保障政令通畅、令行禁止。同时在横向上做好与各方的沟通衔接工作,做到专事有专人、专人有专责,确保做到信息交流和传递实时无延误;做好与海关、港务公司、经销商和代理公司的沟通衔接工作,并加强业务合作。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小组等机制,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关检合作,在通关单联网核查的基础上,助推“三个一”通关模式。通过纵横连贯的信息沟通模式,加强了与各有关方面的联系,避免了因沟通不畅引起的通关延误,实现通关快速流畅。
六、先行先试闯新路,探索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新模式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用越显重要,并已在我国外贸行业中形成了快速上升的趋势。广州检验检疫局面对新业态,以“进得来、管得住、放得快”为原则,积极探索与现代消费新观念、新方式相适应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大力推进邮政速递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创新理念,稳步构建B2C进口业务监管新模式。
2013年10月,广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宣布正式启动,广州成为华南第一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驻邮局办事处早在年初就按照广州局党组的指示,落实广州局实施业务综合改革的统一部署和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先行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探索,抢占了推动改革的先机。
优化管理,全力促进B2B2C保税进口业务发展。
驻邮局办事处针对辖区内拥有全国邮政系统唯一保税仓的优势,大力推进邮政速递B2B2C(第三方托管)业务,并以广东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国际分公司为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以“简化、方便、可追溯”的原则,创新提出“整进集报、散出核销”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建立全链条备案监管制度。根据实际,确定跨境电商进出口企业、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物流企业为监管主体。跨境电商进出口企业是商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负有确保其商品质量安全的责任;跨境电商平台负有如实提供电子贸易信息和审核入驻企业及其商品的责任;物流企业是申报责任人,负有如实提供物流信息的责任。要求跨境电商进出口企业、物流企业、仓储企业及电商产品等均应实施备案,对B2B2C实行全链条式的备案监管。
强化产品流向及后续监管。要求实行如实申报国内消费者的订单信息,做好产品最后出仓核销工作;实行产品溯源、召回和主动报告制度,电商承担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对发生质量问题的产品应积极召回,对自主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应主动报告,并配合监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
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对电商企业进行年度信用等级评分,对严重违规的企业可实行“黑名单”制度,并对外公布年度企业诚信情况;建立禁止通过B2B2C渠道入境的商品清单(负面清单),在信息平台上予以公布,积极引导电商企业坚持“以质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