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私警察查阅报关资料,发现该公司不但业务量大、货物品种杂,而且货物报关也很有“个性”,除了从广东口岸直接进口香港的境外货物这种正常报关方式,还常让报关货物来趟“国内旅游”——从香港千里迢迢运到长三角地区报关、转关,再迂回运到广州,然后从广州销售到国内其他省份。
这种看似“舍近求远、费时费钱”的进口又怎么做到“低价包税”的奇效呢?背后肯定存在猫腻,广州海关缉私局决定一探究竟。
手法“讲究”精心设计规避侦查
“老板,货已通关了。”
“将货运到目的地后,把手机卡扔掉。”
“收到!”
随着调查深入,缉私警察判断这是一个具备较强反侦查意识和具有专业化犯罪特征的走私犯罪团伙。主要成员多具有国际贸易、国际物流、跨境运输背景,熟知国际贸易和进出口通关规则;或有曾被执法部门打击的经历,熟悉公检法办案程序。此外,该团伙成立专门用于走私报关的“空壳”公司,迷惑缉私警察视野。
走私团伙熟知海关缉私警察的办案模式,有针对性地投放“烟雾弹”,线索摸查工作陷入了一团“迷雾”。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海关总署传来的一条消息拨开了缉私警察眼前的“迷雾”。5月5日,海关查获了一起从长三角地区报关入境,在转关途中以偷剪关锁手法“调包”的走私案,查获货柜4个,当场抓获涉案人员18人,查扣走私货物一批,案值约2000万元。经过对碰案件信息,广州海关大胆推断幕后操纵的是同一走私团伙,只是更换了走私线路和手法,这个以曾某为首的走私团伙进入了广州海关缉私警察的视野。
珠江口交锋贪婪走私自食其果
2016年5月25日,珠江口黄金水道,船舶来往如织。一艘经秘密改装的“穗XX”船满载集装箱,混在合法经营的船流中,悄然入境。广州海关缉私警察早已张开“口袋”,出动缉私艇一举将其截获。
登上截获的船只,缉私警察发现有部分船体结构没法进入,推断极有可能存在暗格。吊开船上堆积如山的集装箱后,果然发现了边舱处隐藏着不起眼的铁门,里面藏匿着一些走私货物。不仅如此,经过细致勘察,缉私警察发现船只还存在其他密封的暗舱,决定用电砂轮切割。
“吱……”伴随着刺耳切割声的是飞溅的铁花,“通了!通了!”负责切割的缉私警察惊喜地叫道,足足耗损了7块刀片后终于成功破开了暗舱。暗舱内的“宝贝”让见多识广的缉私警察也大吃一惊,除了堆成小山状的进口红酒、奶粉、通讯设备电源、废旧轮胎等传统走私货物,暗格内竟然还藏有大量禁止进口的管制刀具、气枪、军用弩等,经清点,竟有180多把。
这次正面交锋,走私团伙损兵折将,缉私警察掌握了走私团伙大量走私事实,为加快侦破全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缉私警察大胆推测,这个胆敢夸下海口,以“对保”方式赔偿“客户”损失的嚣张对手,为了弥补损失,肯定会再次铤而走险。
迷雾渐散海关出击直捣黄龙
果然,正面交锋后不到一个月,走私团伙又开始蠢蠢欲动,开始规划新的走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