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项,深化海运口岸24小时智能通关改革。
这项改革是我关在2018年底率先推出的原创性改革。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取得了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24小时智能通关已经覆盖关区所有海运口岸。今年,改革的重点是久久为功、深化拓展,在物流监管方面,更加注重企业和海关监管区域、场所的联动,创新“厂港联动”“场港一体”模式,实现“出口抵港直装”“进口卸货直提”;在口岸作业方面,装卸、放行等环节更加着力科技化、自动化,通过智能卡口、智能选查等建设减少人工干预;在航线运输方面,叠加内外贸同船、进出口同船、驳船水运中转、内贸跨境运输的监管模式,打通海运全链条物流节点,加快推进大湾区物流一体化。
就“出口抵港直装”“进口卸货直提”来讲,在不查验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完成检验检疫监管和提前申报后,承运车辆可直接运抵卡口,实现自动放行、装船出口;进口货物提前申报,完成自报自缴或提供税收担保后,可实现自动放行、提离运到就近的特殊监管区域、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极大提高了物流便利。
第二项,检验检疫作业改革。
第三项,“互联网+海关(黄埔)”迭代升级。
创新“厂港联动”“场港一体”,促进关区物流便利
创新“厂港联动”“场港一体”模式,实现“出口抵港直装”“进口卸货直提”。
“场港一体”模式。允许出口试点企业选择就近的特殊监管区域、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在场内先行办结集拼货物的报关、查验、放行手续,施加海关安全智能关锁,实施轨迹管理,由承运车辆运抵港口、即可装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