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山不过来,我们过去——乌兹别克斯坦印象
在这家由中国提供开发技术和管理服务的酒店里,我感受着我们大国风范之荣光。当我跨过历史的长河,回顾古代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华古文明的碰撞交流,更加明白了“一带一路”正延续着丝绸之路的历史,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一
当我在“学习强国”平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乌兹别克斯坦古城撒马尔罕召开的上合组织峰会上,亲切地称呼乌兹别克斯坦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并说道时隔六年再来访问乌兹别克斯坦,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乌兹别克斯坦。
那一刻的我心动了。早就听闻中亚五国中土库曼斯坦最神秘,哈萨克斯坦最广衾,塔吉克斯坦最友好,吉尔吉斯斯坦最像新疆,乌兹别克斯坦最绚烂……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亚欧文明冲突的十字要口,东部是古老的华夏,西部是罗马、阿拉伯,南边是印度、波斯,面积44.7万平方公里,还没有我们四川大,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还是地球上距离海洋最遥远的国家。全国有7400种文化遗产,可以说中亚地区最悠久的文明旅游城几乎都集中在这里。
在历史上,乌兹别克斯坦一波三折,被亚历山大征战过,也为成吉思汗征服过。不仅发现玄奘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张骞还曾在这里娶妻生子,据说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到这里找大宛国,后来这里成了丝绸之路重地。
二
作为曾经最难签证的国家之一,却是首个对中国免签的中亚国家,这颗中亚的丝路明珠——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开放免签十日。
现实疲惫,精神便渴望寻找辽阔的远方。疫情结束,我迫不及待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乌兹别克斯坦旅行的中国人。
一想到整座城市都是世界遗产的沙马尔罕,一千零一夜的浪漫起点布哈拉,还有古丝绸之路上的太阳之城西瓦就兴奋不已。
乌兹别克斯坦的美景从飞机舷窗开始,当我们掠过延绵起伏的雪山,我趴在机舱窗前录下最美的画面,天是天蓝的,湖是湖蓝的,山是花青的,山尖全都顶着一髻儿白花。他是狂放而不羁的,阡陌中伸出千万条手臂,他又是含蓄而矜持的,呆呆地立在那里静默不语。这样的视觉角度让我顿悟了一直难以理解的国画山水画法中的高远法。
三
乌兹别克斯坦最值得一看的当数随处可见的历史建筑,远古的背影已经定格了六百来年,人类文明的密码依然泄露这里的惊艳。这里有中古世纪的古建筑,雄伟华丽的清真寺,世界排名前三的神学院。他们几经岁月侵蚀的异域风情仍然不减当年,凹凸不平而又土黄斑驳的墙一秒让岁月停滞,几百年的风雨淘洗,也没冲刷掉历史的尘埃,依旧鲜活如初。
位于撒马尔罕的雷吉斯坦广场被称为世界最高贵的广场,去乌兹别克斯坦必须去的就是撒马尔罕,而去撒马尔罕必须去参观的就是世界TOP3的神学院。
高耸的宣礼塔,圣洁的白色大理石外墙和青金石色的穹顶,布满建筑表面的精致繁复的花色瓷砖,拥有令人惊叹的配色和图案设计,既带有宫廷庄严又唯美浪漫。内部以纳克什风格装饰,总是有木质书架托着巨大版本的《古兰经》。
外面整体伊斯兰风格,里面的建筑金碧辉煌,从中间的门进去之后闪烁的光芒瞬间映入眼中,同行的小美女换上和建筑同色的墨绿色拖地长袍奔跑在高高的台阶上,一个磁性的男声,在耳边低语,虽然听不懂语言,这样的立体声配着四周不断打在墙壁上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灯光闪烁,我一阵眩晕,突然就像进入了神话故事一般,看到了阿凡提,看到了阿里巴巴与40大盗的神秘,看到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如梦如幻。
不只是神学院,他们的陵墓也是世界闻名的主要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是帖木儿家族的图尔埃尼尔墓。听说全球著名的印度泰姬陵,就是以比利哈鲁姆清真寺为原型的,它是帖木儿大帝为纪念爱妻而建的。
阿巴斯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一位表兄弟,也是最早追随先知的圣门弟子之一。他是伊斯兰教的传播者但最终却被杀死并断头。后来人们就称他为夏伊辛达,意为“永生之王”。帖木儿大帝为这位圣徒重建了陵墓,随后帖木儿及其孙子兀鲁伯也把自己的一些女性亲属和宠臣安葬于此。
四
行走中,我惊讶的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人英语普及率,酒店前台会说英语不足为奇,但街边小贩也听得懂简单的英语单词,一群当地胖大妈热情与我们合影,一直笑着说:Iloveyou!甚至我们在集市上遇到一位穿着我们361°运动衣的老头,他开心地指着自己的衣服跟我们用英语说:china!而遇到的大多数本地人会带着好奇而善意地询问对我们说“契丹(音)?”这大概是大多数西域国家对我们保留的称呼吧?
我们导游阿罗大概是和其他乌兹别克人一样拥有较强的波斯血统,五官立体,眼睛深邃,居然还在中国复旦大学留过学,帅气、真诚、热情。在谚语“我愿出一袋黄金,但求看一眼希瓦”的西瓦古城,邂逅了身着轻薄沙丽的超级美貌中亚美人“迪丽热巴”,阿罗邀请到她和我们共进日落晚餐。
五
在乌兹别克斯坦,我们顿顿吃饭都有烤的大盘的牛羊肉,坚实有嚼劲的面包,配着没有任何调料的不知名的各种草,喝着热热的红茶,特别要说的是抓饭,被称为乌兹别克的国饭,他们国内就有“即使是死也要吃抓饭”的谚语。
我们到的号称“中亚抓饭中心”,乍一见那口砌在三圈瓷砖的柴火灶台里直径三米的超级抓饭大锅惊叹不已,两位身强力壮的厨师双手持一米五长的锅铲在大锅里翻炒着,被羊油浸透的米饭粒粒饱满,混合着羊肉,马肉,黄萝卜,葡萄干,鹰嘴豆。羊肉入口居然没有膻味还很软糯,可就是一份分量太大,同行一桌人大概只有一两个男人能无障碍吃完一份。
六
七
穿过撒马尔罕绿意盎然的广场,因为那里正在举行马拉松比赛,所以我们步行两里路走去我们住的酒店,远远望去酒店立面外墙居然写着中国字“丝路明宇豪雅酒店”,在阳光下特别耀眼,酒店门口并排立着的旗帜,一面是蓝红白绿绣着月亮和星星的乌兹别克斯坦的国旗,一面是我们中国红的五星红旗,两面国旗在风中猎猎招展。
酒店房间推窗出去看到的居然是一条长长的“流淌着金子的河”,这条孕育了中亚数千年文明的河流,如今依然与人们日夜相伴,河中嬉戏的儿童,桥上的穿行的老人,两岸的绿树青草,共同诉说着阿姆河今日的生机。远方正在修建的中乌铁路,是从新疆喀什直接穿过吉尔吉斯斯坦到达乌兹别克斯坦。这哀婉低回的河,这荡气回肠的铁路,不知道浓缩多少人间故事,这意味着在不久的未来,坐着火车就能出发去乌兹别克斯坦。
在这中国援建的酒店里,我感受着我们大国风范之荣光。当我跨过历史的长河,回顾古代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华古文明的碰撞,明白身处丝绸之路十字路口的河中绿洲,是担负着文化传播的使命,以开放的心态,与世界相拥,也更加明白了“一带一路”正延续着丝绸之路的历史,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导游告诉我们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里的经典故事:先哲穆罕默德带着他的四十个门徒在山谷里讲道,他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物的关键,人有信心,便没有不能成功的计划。”一位门徒问他:“您有信心,您能让对面的那座山过来,让我们站在山顶吗?”穆罕默德看看那位门徒,满怀信心地点点头。
穆罕默德面对大山,高声喊道:“山,你过来!”山谷里响起了穆罕默德悠长地回声,过了一会,回声消失了,山谷又归于平静。
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座山,穆罕默德说:“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
于是,他带领门徒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爬上了对面那座大山,站到了峰顶。穆罕默德对门徒们说:“我们想站在山顶,可山不会自行来到我们脚下,所以,我们只能靠自己攀山的信心和不懈地努力,攀上这座山。现在,我们终于把山移到我们脚下了。”
门徒们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一起高呼“山,过来了!”
望着神秘而活力的乌兹别克斯坦,斑驳而古老的建筑依然矗立,丝绸之路依然延绵茂盛,那一句“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在我的耳边不停地回响。
穿过撒马尔罕绿意盎然的广场,因为那里正在举行马拉松比赛,所以我们要步行两里路去我们住的酒店。远远望去,酒店立面外墙居然写着中国字“丝路明宇豪雅酒店”,在阳光下特别耀眼。酒店门口并排立着的旗帜,一面是蓝红白绿绣着月亮和星星的乌兹别克斯坦国旗,一面是我们的五星红旗,在风中猎猎招展。
酒店房间推窗出去看到的居然是一条长长的“流淌着金子的河”,这条孕育了中亚数千年文明的河流,如今依然与人们日夜相伴。河中嬉戏的儿童,桥上穿行的老人,两岸的绿树青草,共同诉说着阿姆河今日的生机。远方正在修建的中乌铁路,从新疆喀什直接穿过吉尔吉斯斯坦到达乌兹别克斯坦。这意味着在不久的未来,坐着火车就能出发去乌兹别克斯坦。
作者简介
杨柳,中学语文教师,达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达州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大竹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长于用散文表达热爱家乡的情感,文字植根本土,忠于本心,多是对故乡往事的触碰。作品散见于《中国教师报》《中国书法报》《中国乡村》《教师报》《成都日报》《华西都市报》《广安日报》《巴山文艺》《达州日报》《达州晚报》等。
精彩推荐
作家作品·新作|彭万洲寓言:鼠目寸光(四则)
作者简介彭万洲,生于1939年,四川达州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科普作家。系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著有《白鹅赶路》《小寓言大哲理》《小童话大启发》《小故事大道...
杨柳:寄与青山冢
当刀光凛凛劈头而下时,那些走过的路、行过的事、念过的人,如闪电霹雳,嗖呼而过。
歌曲《不忘来时路》作词:谭波作曲:赵鲜演唱:史倩
热点新闻
《风雨中手牵手》!达州籍歌手张天龙创作的抗疫歌曲
第一观察丨从三个关键词深悟总书记的“文艺观”
渠县人为抗疫创作歌曲:《爱的坚守》
习近平念兹在兹的人民文艺
歌曲《初心永恒》作词:谭波作曲:赵鲜演唱:吴春燕
习近平为《复兴文库》作序言: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
总书记用这些古诗文“典”亮家国情怀
文明之美看东方|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这样强调
渠县报恩一校抗疫原创歌曲:生命的太阳
习近平: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主管单位:中共达州市委宣传部主办:达州市文学艺术院(达州市巴山文学院、达州市巴山书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