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原与高原有何区别顶部都较平坦,但两者的海拔不同,平原的海拔在200米以下,而高原的海拔在500米以上。
3.青藏高原、大西洋今后会怎样变化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向运动的消亡边界,随着板块的运动,会越来越高。大西洋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非洲板块背向运动的张裂边界,其随着板块的运动会越来越大。
4.如何根据经纬度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你能分别说出赤道、30°N、北极圈、0°经线、120°E穿过的大洲吗(1)各大洲大致的经纬度位置概括如下:
洲名
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
亚洲
60°E~170°E
11°S~81°N
欧洲
24°W~60°E
36°N~71°N
非洲
17°W~51°E
35°S~37°N
北美洲
168°W~11°W
7°N~72°N
南美洲
81°W~34°W
54°S~12°N
大洋洲
110°E~150°E
51°S~10°N
南极洲
跨经度360°
62°S以南
(2)赤道穿过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30°N穿过非洲北部、亚洲和北美洲南部;北极圈穿过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0°经线穿过欧洲、非洲、南极洲;120°E穿过亚洲东部、大洋洲澳大利亚西部、南极洲。
5.海洋的大陆架具体指海底的哪部分
7.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存在哪些影响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1)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青藏高原等。(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地区,常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如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等。(3)两大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等。
1.为什么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南半球下垫面多为海洋,性质单一,而北半球为陆地和海洋,地面性质复杂。
2.南美洲西侧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南美洲西侧的安第斯山区,因地势较高,气温与同纬度地区相比较低,温度表现为等温线向温度较高的低纬度地区弯曲。
3.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纬度因素: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因此在南北半球,无论1月还是7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2)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同一纬度,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3)地形:随山地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4)洋流: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有降温作用。
5.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在气候特征方面存在哪些异同点相同点:气温方面,终年高温(最冷月均温>15℃),降水方面,有明显的旱(干)季和雨(湿)季。不同点: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较多且季节差别较大(7月份降水量突破600mm);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差别小。
6.如何根据气温和降水的特征来判定气候类型利用气候类型判断的“三步曲”,此类问题都可迎刃而解。第一步:以“高”定球:以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确定所属半球。
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温度带
热带
气温最高月
7月(或8月)
1月(或2月)
最冷月气温
>15℃
第二步:以“冷”定带:以最冷月平均气温确定所在温度带。(补充: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0℃,寒带气候类型易判断未纳入其中。)
第三步:以“雨”定型:根据降水量的多少,确定降水的类型,再由降水的类型判断气候类型。
亚热带
温带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1.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速度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局势稳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出现了迅速增长。
2.亚洲东部和南部成为世界人口稠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3.非洲撒哈拉地区主要分布的是哪类人种白种人。
4.世界黑种人的故乡在哪里撒哈拉以南非洲。
5.庞大的人口会带来哪些问题庞大的人口会给人类生存环境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人均资源大量减少,给资源与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类的生活质量将可能大大降低;为了掠夺资源与拓展生存空间,地区性或全球性的战争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世界将会极不安定。
6..世界人口的分布具有什么规律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1)人口集中分布在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的大陆沿海平原地区。(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矿产资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如生产力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文化教育、政治因素等),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减弱,社会经济因素在增强,且社会经济因素中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
7.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措施、原因是什么?问题:人口增长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影响:①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青壮年负担过重;②劳动力不足;③国防兵员不足;④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⑤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措施:鼓励生育,推迟退休年龄,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原因: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8.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中国1999年进入)。
9.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措施、原因是什么?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过快,0-14岁少年儿童比重过大。影响:教育、资源、环境、就业压力大;影响经济发展;人口生活贫困化;人口素质偏低;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粮食供给不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控制人口数量。原因:①经济落后,生活质量差,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影响。
11.我国的其他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严格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日趋活跃
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12.聚落多分布在哪些地区(1)气候:气温、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区。(2)地形: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3)河流: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的沿河地区。(4)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5)交通:沿交通干线的交通便利地区。(6)军事、宗教:军事要塞和宗教中心。
1.结合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说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纬度位置:亚洲的纬度范围广,热量条件差异大,适合多种生物的生长,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海陆位置:海岸线曲折漫长,利于建设良港,便于交通运输。
2.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分别是哪个海峡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
3.亚洲的地形对河流有什么影响亚洲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使得亚洲的河流从中间向四周流动,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4.结合上图思考不同居民的服饰和房屋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不同的服饰和住房都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Ⅰ风沙大,Ⅱ寒冷,Ⅲ河流纵横,Ⅳ气候湿热。
6.为什么亚洲地域文化具有多样性(1)亚洲民族约占世界总数的一半;(2)有三个人类文明的发源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7.亚洲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相比,发展经济各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地区
地形
土壤
气候
水源
资源
人口
技术
东部地区
平原
肥沃
温暖湿润
充足
不足
稠密
先进
西部地区
高原、盆地
贫瘠
干燥
稀少
落后
8.作为亚洲的岛国马尔代夫,如何发展经济马尔代夫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充足的劳动力,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发展旅游业,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2.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是什么日本海沿岸冬季盛行西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地形阻挡,迎风坡降雪多。
5.东亚为什么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1)冬季。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成为高气压中心,太平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气流从西伯利亚-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即冬季风。在冬季风影响下,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2)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很快,气压降低,海洋上气温升高较慢,气压相对较高,于是暖湿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即夏季风。此时东亚近海地区降水丰沛。
6.日本工业为什么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与以下因素有关:(1)地形:日本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仅分布在沿海地区。(2)资源:日本本土矿产资源短缺,为了发展经济需从国外进口矿产资源。(3)经济:日本的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比重较大,这和其国内消费有限,产品依赖进口有关。结合上面的因素,日本将工业布局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可大大节省运输费用,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1.结合板块分布,分析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马来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2.东南亚的农业生产主要属于哪两种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和种植园农业。
3.分析泛亚铁路开通的意义。①将有利于加强东南亚各国的物资交流。②可加快湄公河流域的开发,促进流域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③加强中国西南各省市与东南亚的联系。④可保证我国国家战略安全。
4.喜马拉雅山脉对南亚气候带来哪些影响喜马拉雅山阻挡从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因此造成山脉南坡雨量充沛,使南亚的印度、尼泊尔和孟加拉国有很大的降水;同时阻挡了来自亚洲内陆寒冷的冬季风,使南亚地区冬季气温较高。
5.为什么德干高原中部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①地处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②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③为古老的侵蚀高原,地形平坦,水汽受地形抬升少,降水量少;④受季风活动的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
6.试分析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处的塔尔沙漠的形成原因。该地区冬季被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历史上人类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森林植被被破坏。
7.说明东南亚总体经济特征及其成因。(1)总体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2)成因。①自然条件:气候湿热,土壤肥沃(火山灰——板块交界),适合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生长,矿产(石油、锡)资源丰富。②历史原因:长期受到殖民统治,成为殖民者的掠夺宝地。③生产习惯:生产惯性(长期掠夺式开发)和经济基础差。2.新加坡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为何水资源缺乏并说明其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可行性措施。(1)原因: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措施:修建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节约用水,废水回收利用等。
8.巴基斯坦有东方的“水果篮”之美称,分析巴基斯坦水果种类多、品质好的自然原因。(1)种类多:巴基斯坦国土纬度较低且跨度较大;地形起伏大,垂直差异显著。(2)品质好:巴基斯坦虽气候较干旱,但光热资源丰富,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灌溉条件好。
9.说明印度麻纺织工业和棉纺织工业的区域分布特点及其成因。(1)麻纺织工业主要分布于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恒河三角洲地区。成因: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工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2)棉纺织工业主要分布于以孟买为中心的半岛西北部地区。原因:德干高原西北部是印度棉花的主产区,原料丰富;靠近海港,有利于产品外运;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10.班加罗尔发展电子工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1)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2)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人才密集,技术先进;(3)现代化交通(或交通便利);(4)地处德干高原,环境优美;(5)企业管理水平高。
11.南亚次大陆和南亚的区别:南亚次大陆: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大陆主体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南亚: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直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
12.新生代以来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南亚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多地质灾害
13.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什么?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4.南亚旱季高温干燥,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偏高的原因?主要是受地形影响,北面山地阻挡冬季寒冷气流,气温比同纬度偏高。
15.南亚3—5月形成了热季,气候干热,原因是什么①东北季风减弱,难以越过高大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②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升高;③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天气晴朗,对太阳削弱少,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多。
16.南亚的降水量有什么差异
17.为什么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雨极)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夏季风、迎风坡)
18.南亚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相比较,共性与差异性分别是什么?共性:全年高温,降水集中,旱雨季节明显,降水季节变化大。差异性:南亚年温差较大;每年分干湿两季的基础上,有突出的热季(3-5月);雨季较迟而且短暂;降水变率大。】
1.中东地区最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及分布特点是什么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西部地区。
2.说出埃及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征。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
3.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而东非高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1.刚果盆地的成因是什么刚果盆地原是一个内陆湖,后因地壳上升,河流侵蚀,湖水外泄形成盆地。
2.说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成因。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3.非洲荒漠化问题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荒漠化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1)自然因素: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草原气候区的过渡地区,降水较少,植被稀疏,风沙作用强,在干旱少雨的年份会使地表植被受损,促使荒漠化的发展。(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增长过快和贫困饥荒是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
1.冰川对欧洲西部地形有何影响冰川运动时对地面有强烈的刨蚀作用,造成尖峰、宽谷、冰蚀湖、峡湾等冰蚀地形。第四纪冰川对欧洲的地形起了雕塑作用,如芬兰、瑞典众多的冰川湖泊、曲折的峡湾;东欧平原和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谷底宽阔、两侧多湖泊等,都是第四纪冰川雕塑的结果。
3.俄罗斯的叶尼塞河下游沼泽广布的原因是什么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有凌汛现象,会造成下游河流满溢;下游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地下有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4.俄罗斯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分布面积狭小的原因是什么东部沿海受千岛寒流及山地地形的影响,温带季风气候面积狭小。
5.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冰洋沿岸,但终年不冻,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明显。
9.分析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以铁路运输为主,东欧平原上有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第一、二亚欧大陆桥都从俄罗斯经过,与周边国家都有铁路直通。在俄罗斯的货物运输中,铁路的运量和周转量所占比重最高,水运比重最低。(2)成因:①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中心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部分,而工业发展的大部分资源分布于乌拉尔山以东地区,这必然加长运输距离,而长距离的运输条件下,铁路运输是最经济、最合理的运输方式。②发展水运条件差。俄罗斯的河流冰冻期长,通航期短,且河流大部分呈南北走向,与俄罗斯货物、人口流动方向不一致。俄罗斯有很长的海岸线,但除了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外,大多数海港都有较长的封冻期。
1.北美的五大湖与非洲东非大裂谷湖泊的成因有何不同北美的五大湖是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的冰蚀湖,属外力作用形成。非洲断裂带湖泊是地壳的断裂作用形成的构造湖,属内力作用形成。
2.北美地形特点对其水系的分布有何影响(1)地势东西部高,河流发源于东西部高山、高原地区。(2)发源于两侧高山、高原的河流流向地势较低的中部平原地区,注入大西洋(墨西哥湾)或北冰洋,这些河流都有较大的汇水面积。例如,密西西比河。(3)发源于西侧高山区的一些河流,注入太平洋,这些河流大多短小急促。例如,科罗拉多河。
3.美国的铁路运输线走向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由于美国本土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沿海航运发达。本土中部密西西比河纵贯南北,航运价值大,故美国的铁路运输以东西向为主。
4.亚马孙平原为什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1)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空气对流旺盛;(2)亚马孙平原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沿海又有暖流经过,从东北、东南海上来的湿热的信风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
5.亚马孙河的航运条件优越,但内河航运并不发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流域内的人口稀少,经济发展落后,运输需求小。
6.如何分析地形对北美气候的影响(1)首先要理解基本规律: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地势高低的影响。②山脉走向的影响,山脉与气流垂直则起阻挡作用,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气温和日照也不同。③平原的影响,平原地区,气流畅通无阻,使相应的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更广。(2)其次要分析具体情况:①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居北美的西部,阻挡了湿润的太平洋西风气流深入内陆,使大陆西部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西部沿海狭长的地带,部分海拔较高的山地形成高山气候,落基山和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降水少,成为干旱地区。②中部: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是冬、夏冷暖气流的通道,冬季极地冷气流从北冰洋长驱直达墨西哥湾,形成大风雪寒潮天气,对交通和南方农作物造成影响。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也可北上,使其中部和东部普遍暖热。③东部:低缓的高原山地,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由于本区海陆面积对比不如亚洲东部,因而产生的季风势力不强,加上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夏季风也就只能影响北美的东南部地区,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范围不广。
7.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①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附近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铁矿;②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如纽约、费城等;③平原广阔,土壤肥沃,邻近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农业基础好。(2)人文条件:①东北部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的地方,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市场广阔;③五大湖水运便利;④发达的科技。
8.南美洲的气候特征及成因是什么南美洲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湿热”,形成的主要原因有:(1)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赤道穿过南美洲,恰是陆地宽广部分,大部分位于热带。(2)纬度位置和洋流——南美洲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受海洋影响大;又有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3)地形地势——安第斯山脉西岸多地形雨,亚马孙平原南、北、西三面地势高,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水汽易进入陆地。(4)气压带和风带——地处赤道低气压带,多雨,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从辽阔的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水汽。综上所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形成了湿热的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