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7.05
“乌兹别克斯坦”,这是个位于中亚的国家,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就让我感到特别惊喜。
原本只是出于好奇,没曾想到这里居然成了我内心愿意重复来几次放肆游玩的好地方。
只需要规避夏天时的酷热,这里就是个放松身心的真正理想之地!
作为中国免签10天的国家,乌兹别克斯坦给旅游的人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乌兹别克斯坦在中亚地区有着不同凡响的地位,它不只是因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而出名,更是《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发源地。
这些古老的故事跟中国人的文化观念有着惊人的相似度,所以这个地方对中国人来说,可是极具吸引力的。
乌兹别克斯坦的民族数量是中国的两倍,每一处的建筑和文化都散发着神秘又灿烂的光芒,丝绸之路上的繁华跟变迁历历在目!
乌兹别克斯坦的地域辽阔,总面积超过44.7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200万,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虽然国土80%以上是平原,但大部分被沙漠覆盖。
不过,东南部分有着肥沃且资源丰富的盆地,比如著名的“费尔干纳盆地”。
这个国家的自然资源也是很丰富的,黄金储量位居全球第四,石油储量超过6亿吨,天然气保守估计储量超过2万亿立方米,铀矿储量高达20万吨,位居全球第七位。
虽然这里资源确实丰富,但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发展就相对落后,人均GDP只有2000美元。
这个曾经在独联体中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跟哈萨克斯坦的经济体,现如今却面临很多问题。
国家的经济架构主要依赖于“白金”(棉花),“黑金”(石油),“黄金”,以及“蓝金”(天然气)。
棉花产量曾占前苏联的三分之二以上,是重要的农业产品。
在2018年的夏天,我从北京出发,坐了六个小时的飞机直达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
塔什干的机场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小的,设有四条行李传送带。
机场里面设有官方的换汇点,当时还不能直接用人民币兑换当地货币苏姆。
我提前在国内兑换了美元,随后在机场换成了苏姆。
听说现在已经是可以在ATM直接提取苏姆,只需要支付每笔五元的服务费。
当时,一美元能兑换超过8400苏姆,而苏姆的主要面额是500和1000。
换需的钱几乎是一捆一捆的,我第一次有用麻袋装钱的经历,买东西时得提着一大包现金四处奔波。
从机场到市区,我选择了坐出租车方便一些。
在乌兹别克斯坦,黄色的出租车属于官方认可的出租车公司运营,而其他颜色的车辆通常是私家车,也被允许从事载客业务。
这里的出租车基本上不使用计价器,我们需要事先跟司机商量好价格再上车。
作为外国人,价格通常是当地人的两倍,但相对来说还算是便宜的,大概也就1元人民币一公里,15分钟就可以到达市区了。
在乌兹别克斯坦,道路的状况跟开车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主要干道还算平整,但大多数街道坑坑洼洼,开车时经常能感觉到颠簸,这让我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
乌兹别克斯坦的社会氛围让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中国。
这里的人非常善良、友好,水果美味可口。
作为前苏联的一部分,这里住着130多个民族,工作节奏相对要慢很多,生活压力也不大。
在大街上,白色的雪佛兰车子随处可见,偶尔也能看到几辆Kia和Nissan,最近还出现了一些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
在乌兹别克斯坦,食物和饮料都非常便宜,农产品质量上乘。
塔什干的地铁只有三条线路,但每一站都有特别的艺术气息。
车辆虽然看上去有点老旧,但里面干净整洁,地铁站内的装饰以大理石和花岗岩雕刻为主,可以看出这里有着浓厚的文化特色。
这些地铁站曾经还具备也防空洞的功能,拍照曾被禁止,但现在这一限制已解除,外人想得以一窥内部风貌。
乌兹别克斯坦的饮食习惯。
抓饭作为当地的主食,在不同地区有各自的特别做法。
在塔什干,可以看到抓饭的制作过程:在大锅中同时煮制大米、羊肉、胡萝卜和鹰嘴豆,关键在于加入的羊尾巴附近的羊油,让抓饭香气四溢。
在撒马尔罕,抓饭的风味比较清淡一点,用的是亚麻籽油烹饪;布哈拉则加入绿豆,而费尔干纳地区的抓饭则是用大量羊肉和羊油,味道很浓郁。
当地的茶文化也很有特色,经常会配上香料或是草本,而且习惯跟糖果、杏仁等小点心一起吃。
在泡茶时,主人会先自饮一碗以示无害,给客人的茶杯只倒半碗,要是茶杯满了则是暗示客人该告辞了。
乌兹别克斯坦的馕,特别是节日馕,由水、面、羊油和酥油制成,味道独一无二,不易变质,有“带50个馕可安全穿越沙漠”的说法。
当地人在亲人远行时,会在一块馕上咬一口,然后保存到亲人归来再一起吃掉,这是一种深情的家族传统。
乌兹别克斯坦的美女们:
我的旅程还包括了对Bukhara和Samarkand的游玩,这些地方的人多数讲波斯语或塔吉克语,所以,这些地方给人一种置身异国他乡的感觉。
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街头,特别是在塔什干,你可能会发现不少漂亮女人身穿短裙,她们的容貌精致,五官立体,无论是金发还是黑发,都披散着长发,光泽亮丽。
这些女人通常不化浓妆,唯一比较醒目的是她们喜欢涂抹又黑又粗的眼线。
在乌兹别克斯坦,女人通常在二十岁左右就步入婚姻,并开始生育。
如果到了二十五岁还没有结婚,往往会受到家人的不满和社会的侧目。
她们一旦结婚,通常是不再外出工作了,而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家庭生活中。
虽然这样子,但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其实并不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女人甚至没有办法跟男人同桌一起吃饭,必须等男人吃完后才能轮到她们吃。
另外,除非是家里只有主妇或新婚夫妻,否则家里不允许外人到访。
婚后的乌兹别克女人因为要操持繁重的家务并育有多个孩子,所以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老,但不得不说,她们对家庭的付出和牺牲是不言而喻的。
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社会,男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女人通常在家中照顾孩子,而且深受丈夫的影响,就算是面对不良的婚姻状况也很少有提出离婚的。
乌兹别克斯坦的物价:
我在到达当地的第一天就换了600人民币,即104万苏姆,瞬间变成了“百万富翁”。
在乌兹别克斯坦,一款打车软件yandex让我们的出行变得很是经济实惠,大概3.5公里的路程只需要5元人民币。
不过这里的食品价格则相对要高,例如巧克力一盒需54元人民币,而新鲜水果,比如苹果就相对便宜,一斤5元人民币。牛肉的价格每斤20元人民币。
超市里,不同颜色的辣椒价格悬殊,红色的每公斤约8元人民币,绿色的则为13元。
老南瓜的价格非常亲民,每公斤只1.5元人民币。
另外,市场上还可看到老农匠人手工编织的篮子,售价15元人民币,这种篮子在我们中国农村也很常见,价格便宜且使用方便。
在乌兹别克斯坦,钞票的面值通常很大,存在着5000苏姆和100000苏姆的纸币,这跟伊朗的货币类似,数字中的“零”多到让我眼花缭乱,有时候在买东时确实让我感觉到算计上的难题。
写在最后:
乌兹别克斯坦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中国城。
走出机场,一群出租车司机的喧嚣让我瞬间想起了广州南站的繁忙。
在这里住的每一家青旅都让我印象很深,外观都和景点一样,可能因为旅行淡季,人都不多。
晚上在亮着灯的宽敞街道走一走,没人打扰,也不着急赶下一个景点,顿时觉得有能量可以把之前觉得麻烦、暂时放到一边的问题拿出来仔细想一想,想清楚了,也就休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