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上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记者从市公安局今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市公安局今年以来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持续为上海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添柴加火”,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这些便利外企来华的新举措,化作了真真切切的满意度。
今年上半年,本市共签发口岸外国人团体旅游签证4.3万人次,环比去年下半年增长近两成。其中,为近200个外国旅行团提供加急服务,帮助2000余名外国游客按期顺利入境。
今年,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在便利人员往来及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推出了不少新举措。如,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今年5月6日起,国家移民管理局在上海等20个城市试点16周岁以上户籍居民换发补发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全程网办”,从“只跑一次”进一步实现“零次跑”。截至目前,网上换补发证件已超过6000证次。
率先落地实施口岸签证“电子化”签发。自7月9日起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试点签发电子口岸签证。经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审核备案的邀请单位,可登陆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电子政务平台,为符合办理口岸签证条件的外国人申请F(访问)、M(商贸)、R(人才)、Z(工作)、S2(私人事务)类电子口岸签证。
优化道路通行,推进落实拥堵节点改造;优化办理程序,加快推进新车上牌免查验试点;精细化开展重大工程施工交通组织,努力争取“顺利施工”与“道路畅行”的“双赢”……,一系列便利居民生活出行的措施逐条落实。
比如,静安区共和新路汶水路、青浦区嘉松中路业锦路、松江区长兴路(泗砖南路-同乐路)设置可变导向车道或潮汐车道。据统计,以上路段改造后早晚高峰时段通行能力提高了10%-15%。
又如,在静安区平陆路(汶水路-永和路)打通了断头路,进一步完善了周边路网,打通了交通“微循环”,便利了居民生活出行。
同时,精细化开展重大工程施工的交通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影响,努力争取“顺利施工”与“道路畅行”的“双赢”。
今年上半年已完成新车上牌免查验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了新车上牌办理流程,减少群众现场上牌排队等候查验车辆的情形。进一步扩大新车免查验试点范围,本市已累计完成“免查验”注册登记1.8万余辆。
据悉,本市交警部门下一步将推行机动车报废注销“一件事”,即机动车所有人在本市交售本市注册的机动车,可在网上申请办理机动车报废后的注销手续。办理途径可通过一网通办网页或者“随申办市民云”APP申请。
为了更好、更快、更优地服务广大市场主体,助力上海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今年4月起,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全力打造“沪企管家护企有我”品牌,建设“蓝鲸”护企工作站。
至今,已在全市设立市、区两级“蓝鲸”护企工作站17家,在商圈中、商务楼内、园区里,企业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便捷、优质的服务。一系列特色惠企举措也同步推出,形成“一站一特色”的整体布局。
例如,黄浦会同区工商联充分依托商会力量,将触角覆盖延伸至辖区内10个街道商会、2个园区商会,依托护企工作站,搭建了覆盖全域的“1+12”企业服务平台。
松江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上海高端制造业主阵地、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设立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蓝鲸”护企工作站,联合长三角地区公安经侦部门形成了一体贯通多地的政策答疑、案件会商、线索共享机制,做到一旦企业有困惑就能即时响应。
又如,浦东聚焦张江科创特色,联合区检、区工商联等部门,共同深化与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的合作机制,由公安、检察院两家单位共同派驻工作人员,统筹汇聚专业法律服务资源向企业提供全方位、零距离的法律服务,让惠民利企的举措更有温度、更有质感。
部分市内户口迁移、户籍证明开具等事项将实现“全市通办”
今天的新闻发布还透露了上海公安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下一步工作重点。
如,推动部分市内户口迁移、户籍证明开具等事项实现“全市通办”。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居民户籍信息动态项目变更”“重点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证办理”等事项“跨省通办”,实现公安政务服务窗口互认电子证照、互认技防资质,推动政务服务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进一步推动永居证社会应用便利化,优化外籍人才发展环境。
依托“昆仑”“净网”“砺剑”等专项行动,持续严打侵犯知识产权、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洗钱、网络谣言等违法犯罪,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