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月以来,我国几乎每天都有新增本土病例,最多的一天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达到12例,如何看待这些散发的本土病例?近期哈尔滨出现的“一传多”的本土病例暴露出什么问题?五一假期到了,我们能出去玩吗?《新闻1+1》连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为大家解答疑惑。
一、不断有散发本土病例,如何看待?
吴尊友表示,近期散发的本土病例大多出现在黑龙江和广东两个地方,绝大多数和境外输入有关,而且这些病例大多数是在隔离观察期间发生的。虽然也有个别例外,比如前几天北京报告的聚集性病例就是一种极端的情况,这类零星的病例好在能够及时发现,没有出现更大范围的扩散。目前,我们每天都在观察这些病例,分析它发生的场所和原因,一旦发现有漏洞尽快把短板补齐。
从我们目前的防控策略来看,能够基本控制住疫情。一方面我们减少了跨境航班,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空港和落地关口的检测和防控力度,力争做到有症状及时发现,堵住从境外输入渠道。
二、近期哈尔滨出现1传超过70人的情况,暴露出什么漏洞?
三、如何看待北京朝阳区为高风险区?要特别注意什么?
吴尊友表示,高风险地区的分级标准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且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按此标准,4月14日,北京市朝阳区确诊的一例境外输入性病例造成其家庭三人确诊为关联性病例,成为一起聚集性疫情,因此朝阳区疫情风险级别定为高风险地区。
朝阳区达到了高风险区的标准,但这个标准更多是对管理者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的,特别是医务人员和防控人员,要加强防控措施的落实。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虽然是在高风险区,但是接触到病人、感染的风险还是比较低的,但同时对我们是一个提醒。
四、是否每个人都需要做核酸检测?
22日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明确,要提升检测能力,大规模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是否每个人都应该做检测?吴尊友表示,扩大检测范围,尽早发现早期的病人是非常有必要的。就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除了入境的人员以及隔离的人员感染风险比较高,其他省区市感染的风险还是比较低的。因此他认为,核酸检测没有必要每个人都做。在做检测之前,可以做一个风险评估,来自高风险地区、境外以及有感染人员密切接触史的可以做。
五、中国是否会成为群体免疫的洼地?
六、五一我们能出门吗?可以去哪儿?
吴尊友表示,五一长假大家应该出去散散心、看一看,经历这两个多月后,很多人已经快憋得受不了了。从全国的总体情况来说,我们生活的环境当中有病毒的风险还是很小的,但是也不能不防范。吴尊友建议,可以打开公园的门、打开家门,让大家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但是不要聚餐,不要聚会,更不能放纵。景区方面也要控制好人流量。
4月8日,武汉已经“解封”,有网友提问武汉可以去吗?吴尊友的回答是“当然可以去。”
“五一”小长假进入倒计时,12年来最长的一个“五一”假期,也是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首个5天假期,你将用怎样的方式庆祝?大数据显示,“五一”旅游热度已起,出游人数预计将创疫情以来新高。
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披露,今年清明假期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4325.4万人次。携程发布的报告据此预计,“五一”出游人数预计将达到清明的2倍以上,今年将出现首个真正的旅游小高峰。
目前,消费者已预订的酒店,4星、5星间夜占比达55%,高星级酒店明显更受欢迎。在携程的酒店预售中,5星级酒店的间夜占比达到了50%,选择1000元以上酒店产品的订单比例也在全部订单中占比最高。
“今年以来,游客的出游热情被压抑,加之境外游进入冰冻期,不少高端游客转向国内。此外,出于安全防疫考虑,游客也会提升对出行品质的要求。多方作用下,高品质产品自然备受欢迎。”携程旅游专家说。
今年“五一”连休5天,这是大小长假政策,实施多年来的首次!友情提醒,“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4月26日(本周日),5月9日(下下周六)要上班!
当被问到五一能不能出去玩这个问题,李兰娟院士向大家发出建议:“五一节可以适当去人员聚集不多的地方走走,要旅游还是在中国最安全。
对此,张文宏表示,“这是个非常矛盾的问题,大家渴望出去玩,也把经济激活起来,但是又担心人多聚集在一起造成交叉感染。”我的建议是——“五一”假期出去玩,主要戴着口罩在室外活动。
旅游场所中,最危险的地方是用餐的地方,“旅行中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吃饭的地方人山人海,所以大家能不能启动健康出行模式,自带干粮春游。或者一家人买好了放在宾馆里自己吃,这样就会大幅降低拥挤带来的传播风险。”
张文宏称,“中国总体上没有什么新发的病例,我认为五一假期启动一些旅游项目是合理的。”
外交部提醒中国公民暂勿出国旅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确诊病例,中国以外累计确诊病例200多万例,病亡10多万例。为防范疫情,许多国家采取了加强出入境管控、严格隔离等防疫政策措施。国际航班大幅缩减,一些国家与外界断航。
外交部郑重提醒,在此情况下,中国公民要充分评估当前国际旅行所带来的交叉感染、滞留国外等严重风险。在国内的暂勿出国旅行,在国外的避免跨境流动。海外中国公民如遇紧急情况,可联系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