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仓库和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的屋面板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其屋面防水层和绝热层可采用可燃材料。不超过4层的一、二级耐火等级丁、戊类厂房(仓库)
,其屋面可采用难燃烧体的轻质复合屋面板,该板材的表面材料应为不燃烧材料,内填充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
之前一直都接的b2级项目,针对车库顶库房顶。
看到一个卖翡翠的小哥回答,想起十八岁那年去云南,导游无意间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民间卖场,各种翡翠各种宝石各种手镯各种项链,都是玉器,我们俩一个都没兴趣,在瞎看,隔壁一个老外问了一条“猫眼石”项链,卖家开价两万,老外顺口说“这种项链最多值六百”,卖家大哥豪放地大手一挥“六百!给你算六百,交你这个朋友!”...............老子只是随口一句而已.......哪想到你们中国人的套路这么深.....................老外很悲伤地买了六百元的猫眼石项链。
我问卖家有没有便宜的,卖家给我介绍了几十块钱的玉手镯(长着一张学生缺钱的脸),几十块钱也不贵,然后我想起老外的经历,于是说“最多值五块”卖家很纠结地望了我好几眼“卖了!你要几个?”于是我买了4个价值5块的手镯高高兴兴踏上回家的路,老外更悲伤了。——————————
手镯晶莹碧绿挺漂亮的(后来找懂得玉石的人看了,说是河南xiu玉,不值钱但是也没毛病),我四个轮流戴,一年后全摔坏了,也不心疼,就二十块钱的事玩儿了一年呢。
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来,小伙子腿让一下……新一届知乎吹牛大会正式开始
一更
保健品。比如说钙片,首先看看某宝上面的
至于实体店,价格只会比这个更加离谱。那实际成本是多少呢,我们首先到比某宝上层点的地方去看
是不是觉得这个差价就已经很大了?!那我告诉你,实际的进货价远比你看到的低,你信吗?
正常情况,从厂家直接拿货的价格,不会高过2块钱一盒,如果价格达到5块一盒,那这款产品在市面上已经是灰常牛逼的存在了。
而更多的情况是,一样的产品,几种不同的出价,区别。。。。。。区别就是外包装,外包装越高大上,价就越高,至于里面东西,狗屁区别都没有。
两块钱的产品,流向市场开始第一轮加价,就如你看见的保健品店,还有些黑心的药店,批发商一般会加价到25-50不等,并且会设定一个最低售价。
而这个最低价,也是套路的一部分。
会将这两块钱的东西形容成爆款,反正吹的天花乱坠,你最低不能低于99、128,要不然扰乱市场。本质上呢,让你努力去推这款产品,为你找个理由而已,找个动力。
让你觉得可以赚对本,或者更多。马爷爷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两块钱的东西,摇身一变就成了128的高级货,至于你说这会不会吃死人。嗯哼,钙片不会做,糖果会做吧?!
========================================================================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超市或者商城购物,凭小票抽奖的经历。
这个骗局呢,就是利用人性的贪。让你用小票抽奖,基本出个一折购买金镶玉什么的,几千上万的标价,分分钟几百块钱搞定,机不可失。
关键是这张证书,你是可以查证的。。。。。。。。。
看到没,咱是正规军、正规产品,玉石鉴定书都是合格的。
你是不是就已经相信了?这么大的馅饼你就不眼馋?!哎,年轻人呐
首先呢,这玩意儿材质确实用的是真的玉、真的金,不过呢,全都是用的垃圾废料做的,金也就镀了薄薄的一层,实际价值也就几十块钱。这里面的利润自己去脑补。
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做这种骗局的要在商场进行呢?
如果是在外面摆个摊你肯定会认出是个骗局,可为什么在商场你就信了。这是关键所在。
这里面依托的就是大家对商场的信赖关系,因为商场是你经常购物的固定场所,并且经常会有实实在在的优惠活动,形成信赖感很容易,从而降低你的警惕性。
进行这种骗局首先会和商场老板进行协商协作,而营业员也不会告诉你,外面那卖金银首饰的,实际上和商场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而你呢,还以为这抽奖一折购买金镶玉是商场的回馈活动,一切显得顺理成章。
而你后知后觉发现上了刁当,找卖玉石的,原本笑脸相迎的漂亮服务员现在根本不会鸟你,而且人还在不在都是两说。找商场,别人就收了200块的场地费,其他压根啥都不知道。好嘛,你们合伙诈骗,行,我报警。。。。。。。反正就我看到的,没一个最后成功要回钱的。
下次更新茶叶、红酒
中国目前的葡萄酒行业市场规模是700亿,但是其中有300亿的水份,是老百姓花的冤枉钱。
对此我的评语是:认知水平到什么位置,销售规模就只能停在什么位置。
=====揭秘红酒经销内幕的分割线=====
从2015年以来,我一直致力于向葡萄酒爱好者普及最接地气、最有趣易懂的葡萄酒内容,并向普通老百姓推荐各个价位好喝的葡萄酒。但在实现这个简单愿望的几年里,一直阻碍重重。
我感到最切身的困难就是,国内普通老百姓有大量对葡萄酒的潜在兴趣和消费冲动,被扼杀在了他们迈出买酒的第一步之前。这个杀手就是——
卖着高价却像垃圾一样的OEM酒
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贴标酒。
细思恐极的是,因为这种高价垃圾货大量充斥在各种终端渠道,比如餐厅、线下酒铺、电商,以至于它们成了普通老百姓最有可能接触到的第一瓶酒。
试想,如果你对葡萄酒感兴趣,正兴冲冲地想要尝试一下,结果第一次,却喝的是这样一瓶酒。你怎么有可能喜欢上葡萄酒?
因为一种畸形的生态,正在一点点拖垮消费者对葡萄酒的消费热情,也进而在拖垮这个行业。这个畸形生态是什么呢?我简单画了一下。
这里面的坑可以有多大呢?
以目前国内实际消费量最大的VCE为例,
VCE是VindelaCommunitéEuropéenne的缩写,欧盟地区餐酒,它在OEM酒液里是最低级的,在酒标上会写成这样
一瓶VCE平均成本0.7欧元,汇率按7.9计算,各项税费合计48.2%,运费仓储按1.5元/瓶分摊,则到岸成本为9.7元/瓶。
然后同样一瓶酒,开始在各种渠道出现各种价格:
99元6瓶,常见于电商平台,是这个行业食物链底端的苦哈哈,堪比街边卖红薯的小贩。做VCE酒液贴标,只有这个价位是良心的。但为什么一般人不敢买呢?因为假酒横行,你懂的。
29.9元,电商平台或者大卖场,主要目的是吸引客流。如果不搭配高毛利的产品,别看这个价格已经比到岸成本翻了一倍,但其中大部分牺牲给了渠道平台的返点、运费及各项运营费用,赚的也是辛苦钱
68元,增加了礼品包装。这类经销商的心思花在礼盒上,二次包装时务求高端大气,常见的木盒、皮盒这时候就用上了,里面有时还会搭配酒具。算下来还是没挣几个钱,只不过换了个市场定位而已。
99元,开始出现20-30%左右的毛利了。而且有空间可以做一些买赠活动,或是双支礼盒。但是注意了,酒,还是那个到岸9.7元的酒。
128元,毛利超过30%。这类酒的卖法就是傍大牌,名字沾边拉菲、奔富、木桐,二次包装更奢华,有些还会配上金属铭牌、收藏编号证书,销售人员会有提成,所以卖起来也更起劲儿。但是注意了,酒,还是那个到岸9.7元的酒。
188元,基本上就是骗傻子了,靠渠道垄断,来绑架一无所知的消费者。大部分不了解葡萄酒的消费者,会误以为这个价位是可以信任的。Again,他们买回去的,还是那个到岸9.7元的酒。
200+,看了上面这些,你已经觉得现在这个价位不可思议了吧?但是它也是在市场上存在的,KTV、酒吧、微商渠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坑一波走人。
真正让消费者对葡萄酒望而却步、进而拖垮葡萄酒行业罪魁祸首是:
价格与品质不对等的劣质酒汁
经销商们选择它的理由,很荒唐却也很无奈。因为这个行业的生态现在畸形了——
但事实是,你的毛利率已经比卖劣质酒的牺牲了66.7%,同时你提供的货品质区别他整整高出好几个档次。久而久之最初有理想有抱负的经销商,也被迫走上了用高价卖劣质酒的路……这个行业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整件事情破局的关键,也是我想做的事,就是打破消费者和经销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1)提供优质的OEM酒液。我不做低级的VCE,只做OEM里的中高端款
OEM本身不是做坏葡萄酒的元凶,事实上只要性价比合理,OEM酒可以做成很好的日常饮用酒,而且还能给厂家留出定制空间,做出有特色的差异化产品,去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2)我要把优质的酒液,卖正确的价格。把高品质的东西卖得便宜一点也不low,相反,很牛逼。
(3)邀请更多人,做同样的事,并且为他们担住风险。从根本改善这个行业。
要说明的是,“鸟酒”选用的是OEM酒液里的优质汁,纯酒液的成本是27.9元,品质已经超越了一些大区级AOC。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又开发了从28.2-88.2几个价位的多款畅饮酒。
醉鹅娘全系列的畅饮酒,目前累计已经销售了14条柜(每柜1.8万瓶)。
而且因为销量爆表,我们的进货及其他成本反而降低了。
现在已经是2017年了,但是我们国家的葡萄酒销售者的认知还高档佛停在8、90年代,觉得能靠信息不对称赚钱。
而我想说的是,葡萄酒乃至一切零售的本质,就是朴朴素素的“薄利多销,一分价钱一分货”,因为酒喝完了还会再喝,顾客不傻,他们会用舌头投票。但如果整个行业都不老老实实卖酒,最终的结果就是消费者干脆不喝葡萄酒了,改喝其他饮品了还不行?于是葡萄酒行业的蛋糕永远做不大。
在国外生活过的朋友回国之后都会说:在国外,花个很少的钱就能喝到很不错的酒,那么,为什么在中国,我们不能喝到便宜又好喝的酒呢?
我国2016年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仅有1.6升,别说跟欧美的3、4升比了,甚至远低于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2.8升
在我去年准备用高端OEM酒液做平价定制酒的时候,被传统势力各种diss,说这种模式给自己的利润压得太薄,而且遇到压货,风险就会很大。
现在销售数据摆出来了,我只想说:
抱歉,你们的认知停在80年代,销售规模就也只配停在80年代。
销售者们给消费者提供的最大价值,应该是从琳琅满目的葡萄酒里,用心选品,找出好的酒卖给有需求的人,而不是使用不可持续的小聪明小伎俩。换句话说,不把心思放在选品和服务上的经销商,都活该不赚钱。
在我之前,行业内几乎可以说没有人用中高端的优质汁来做贴标酒,而我,只是希望能一点点去校正行业内的畸形生态。
其实,这样的业务模式,随着信息不对称被打破,这几年已经在很多行业悄然发生。我们大葡萄酒行业虽然之前没人这样走在前面,但我真心相信,只要这样做的人多起来,我们的葡萄酒行业也会变得健康。
支持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从给本答案点赞开始;)
以上
=====揭秘完毕的分割线=====
加入醉鹅娘经销合伙人计划
请发邮件到info@qietuan.org
--------------------以下是原回答-----------
在我看来,下面图片的类似事情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可能你们还不知道。
特别是乳制品行业,经常都会出现上架日期早于产品上所记载的生产日期,业务员也会让超市暂时不要摆上架。
所以,我几乎不敢喝国内的牛奶,酸奶等。为商,最忌讳的就是不诚信。即便这些小聪明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什么伤害,但是,撒谎就是撒谎了。
谢谢大家好心提醒,不匿名应该也没事……
因为这样的公司太多了……
看了这个问题的很多答案,觉得大家说的都是正规产业!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在微商公司上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去年年底的时候,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公司实习,开始的时候公司名称很正常叫做——中投XX,我以为是类似国企那种正规公司,加上自己是职场小白,于是一不小心就进去上班了。
上班的第一天,我就大跌眼镜!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尬舞!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要跳一曲晨舞——《爱的奉献》
这个舞蹈是手语舞,每个人都要用心地比手画脚,将《爱的奉献》的最终含义表达出来。然后公司的前台、设计、文案小妹、以及各种理疗师都在那一顿尬舞。
不得不说还是挺提气的!
之后,开始了每天例行的早会
我们的经理(董事长的大外甥)带领我们喊口号——中投XX的家人大家早上好!
而我们每个人都上去喊——好,很好,非常好!(如果声音不够响亮,还要再喊!)
在早会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节目——突破自我,每个人都必须上台讲话,每曰练习你的胆量。
其实我真的很想说,我不是没胆子上去讲,我是没脸啊!
开完早会后,工作就相对比较正常了。我的实习工作是文案策划,于是我就是酝酿怎么骗人了。
然后就是办公的场所,我们的办公室一共是四个工位。两个设计,一个文案(我),一个经理。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头戏,重头戏是公司一共接近20个人。。。10多个老总,真正干活的就是文案、设计、前台、人力,剩下的全都是关系户和老总。
也就说在公司里,你不能得罪任何人,否则你就是被开除的命运。。。
后来我简洁的总结了一下,他们就是一个村来组团骗人了。。。(因为公司的保险单、产品资质证书等一系列图片都是设计师PS的。。。)
现在公司的情况是这样的。。上一张我和前同事的聊天截图。。
说完了现在12个领导,想必大家对于公司产品——捏耳朵去皱这件事都比较好奇吧。说实话,捏耳朵这块我不太了解,但是我可以讲一下之前公司的主要产品。
公司的主要产品分为金融、保健、美容三个方面。
金融的话就是贷款买四轮车,看起来就是一个庞氏骗局,主要吸纳的是广大的农村资金。
重点说一下保健和美容吧。
保健的话,有烟宝,酒宝。
烟宝就是用它吸烟没有尼古拉。。
酒宝就是用它喝酒不会醉。(反正我是没看过他们用,公司送我了被我扔了)、
还有个带上去不会得心脏病的项链(公司送我俩,我送给我姥爷了。。)
还有接近1000的黑曜石手链(塑料的)
然后重头戏就是养生理疗——不打针不吃药只靠中医按摩,3个月根治糖尿病。(其实我觉得中医就是被他这种人搞坏的)
当然他一般的养生按摩还是有效果的。。。(50一次)
至于的美容的话就是你们喜闻乐见的微商模式了!
美容产品分为减肥、脱毛,重点还是去皱套装。
去皱套装就是拿一个小针对着你的皮肤一顿喷射药水,然后你7天内皱纹duang的就没有了!
(效果真的有,我怀疑枪里头就是大量的肉毒杆菌,至于为什么不注射,就是因为他卖给的都是黑作坊,根本没有整形医院的资质。注射的话牵扯的东西太多的!)
他们也就是靠这个去皱套装挣钱的,加盟的话最低是2万元,这个真的超级有市场。
如果你想尝试一下产品好不好用的话,这家公司还可以给你免费体验一下,
当然没有那么好的事,他们确实会给你试用,但是只是半边脸的!
如果你想两边脸对称的话,对不起,您得交钱!
而且他们会把你的照片配合文案,发到朋友圈。。。(写文案这事还是交给我。。)
然后他们每月都会去全国各地,比如通辽、哈尔滨之类的开巡回演讲。
演讲过程中还有现场撒币的环节。(发两百块钱抽奖)
而文案就是要在这个逼仄的办公室配合小孩的尿骚味,靠着自己的脑洞写完一篇新闻稿,用来提升士气!让所有的加盟商都觉得这个产品社会到宇宙!
而最可怕的是这家公司无论是保健品还是美容去皱在全国都有大量的加盟商!
保健的话10多家,美容的话就是无数个微商。
所以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啊!一个东西莫名起码的火起来又没有科学根据,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当然我呆了几天就走了。。。
不过最劲爆的一件事就是美容产品的老板是一个小三上位,今年五月就结婚咯,她真的是我见过的,最努力的坏人了。。。
还有就是我们的董事长居然是中国生命科学协会的会员(手动doge)
统一回应一下:
但为何不能看到好的一面?让更多姑娘看到之后提高警惕更重要。
二者信息是不对称的。
为了那些潜在的不知道的危险而放弃曝光,让更多人知道,岂不本末倒置?恕我不能认同。
有个男读者,给我发私信,说他曾进入一个群,发现是个迷奸群。里面有人卖迷奸药,还有很多人每天讨论怎么迷奸女性,连吃个火锅都可能被下药......
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那些小作坊的迷奸药配比方都是医院工作者慢慢实验配比出来的,一个配比方加上提供渠道资源的话,能卖几万块。
前不久我看到一个新闻:
有群犯罪团伙以「轰趴」为幌子,打着男性出钱女性免费参加的噱头,吸引女大学生和模特过来,然后乘机下「迷奸药」进行猥亵和强奸。
这些「迷奸罪案」中,作案者通常先用迷奸药、迷幻药让女性失去意识,再实施性侵。很多受害者根本不知道自己遭遇了什么,甚至可能被偷拍了视频也不自知。
一些网络谣言中,常有这样的套路:走在路上,坐在火车上被别人拍了一下,然后就头昏脑胀失去意识。
当然不可能存在这种一闻即晕的迷药,除非你误吞下迷药。
在一些隐秘的地方,迷药,甚至形成了一个产业。
后台有个男读者,给我发私信,说他曾进入一个群,发现是个迷奸群。里面有人卖迷奸药,还有很多人每天讨论怎么迷奸女性。
他在里面呆了一个多月,收集了很多信息和证据,然后私信了我。
他问我感不感兴趣,也希望我能帮他曝光这个产业,让大家免于受害。说实话,我很佩服他的勇气。
我约他在东四的一家咖啡馆见面聊了聊,根据他讲述的内幕,我将这些信息整理了出来。为了保护当事人,这里用小东来指代他。
小东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做过很多工作,所以很擅长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可能这也是他能顺利混进这个迷奸群,并得到很多有价值信息的原因。他准备的资料很充分,也把聊天记录和截图发了我一份。
想要进开车群的话,还有门槛,买够800块的药,否则不能进群。
小东有点犹豫,这很可能是个骗局,转完钱对方就把他拉黑。
可能是这样的情况遇到太多次,对方很熟练的发了他微店的截图、群里聊天截图,以证实自己不是骗子。他决定试一试,转了对方800块钱,买了三瓶药,也成功进了群。
他自己也无法解释这样做的理由,除了好奇,可能还存着别的心思,他很坦诚的告诉我。幸好,他只是买了药,没有动过什么别的心思。
群名叫「救助留守儿童正能量群」,听起来很正义,但联想到他们在做的事儿,颇有些讽刺。
这个群人数最高峰时有300多人,基本都是男性,偶尔有一两名女性。
似乎很反常识,但却是事实。那两位女性,也是想迷奸别人。一个要迷奸男友,让他别出轨,另一个想迷奸她的学弟,因为喜欢他。
这个三百多人的群,每天聊天消息超过1000条,聊的不外乎三件事:直播迷奸过程、交流怎么下药、出事了怎么办。
我翻了翻聊天记录,发现群里每天都有直播。
直播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文字直播迷奸过程,并发几张图佐证;有的更露骨,直接视频直播性爱过程。
一些露骨的视频中,女孩子大多是被带到宾馆,意识模糊,任人摆布。
一个视频发出,转眼就可能被转发到无数群里。
而他们,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战果」,炫耀自己有多「厉害」。至于姑娘脸上有没有打码,有没有可能被人认出来,造成更大的伤害,没有人关心。
群里有个人自称是91大V,经常把视频传到91网站,每个视频播放量多达十几万,而这些女性毫无察觉。
这个迷奸群恰是91产业的一个缩影:
但因为91是境外网站,国内无法管控封禁。所以有关部门只能从人入手,前不久就抓了几位在91传视频的红人,但人数之多,怎么都抓不完。
根据他们的聊天,我总结了一些套路,发出来大家好好提防一下。
1、事前如何下药?
有个人约了姑娘吃火锅看电影,但她不喝酒也不去KTV,他想知道要怎么迷奸她。群里有人给他出主意:「拿个眼药水瓶,把眼药水挤光,然后把混合好的迷奸药注射到眼药水瓶里,找机会挤到饮料吸管里。」
有人约了姑娘吃饭,姑娘不喝酒也不喝饮料,他在群里发了正在吃的一锅汤,问大家,汤里能不能下药?有人建议:「放在碗里,盛一碗让她喝。」
有些药不适合下在白水里,不然会浑浊,于是他们讨论:「去买星巴克直接插好插管放好药,再给对方。而且还得催对方快喝,否则一口一口慢慢喝药效会打折。」
2、如何打消女性的怀疑?
有人吃药后会头晕,他们想出这样的办法:先拉着去逛街走路,再下药。头晕的话就容易找理由,比如说脑供氧不足需要锻炼,比如身体素质不行,血糖低。
一般药劲上来之后到完全昏迷,只有几分钟,正常人完全能发现被下药,他们讨论最有效的方法是:先灌酒,喝一会,再下药。这样姑娘就可能会怀疑是酒精的作用,而怪自己,不会怀疑到别人身上。
看了这么多,我决定把这些讲出来,不是给人提供犯罪方法,而是希望女孩们下次碰到这种情况,能够见招拆招。
在这个群里,除了下药方法,他们还会聊被发现了如何处理,这些过程也会直播出来,让大家警以为戒。
但从我看到的记录中,这种情况出现的极少。只有两个姑娘怀疑自己被迷奸,并提出质疑。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更多姑娘们遭到迷奸,却毫无察觉。
有个高二女生被下药之后,身体不适,大腿起了红疹。而且精神过度兴奋,连续两天没法睡觉,父母发现不对带她去医院检查。
下药的人转头却在群里直播这事,还侥幸说说反正没强奸成功,不管查没查出来,他都会咬口不认。万一真查出来了,他会赶紧退群,还劝大家私下别加他,以免连累大家,连累这个群被封。
一个男人约了姑娘出去吃饭,下了药。姑娘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穿着睡衣,问怎么回事。男人狡辩称她昨晚自己喝多了,自己换了睡衣,什么都不记得了。
他们迷奸女性,有些是因为喜欢的女孩苦苦追不上,就用迷奸;有些人则是为了那可怜的征服欲,为所欲为;还有部分人说自己有性瘾。
作为一个女性,我多次看不下去。即使我不是受害者,也不是被调侃的对象,从他们的聊天里,仍然感受到强烈的被忽视与不受尊重。因为女性在他们嘴里,更像是在谈论一件衣服,一件商品,而非是人。
这个群里,什么职业的人都有,兽医、城管、韩国留学生、酒吧老板、上班白领等,都是些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人。可能就是你的同事,你认识的朋友,你看病的医生……
女权主义者LauriePenny在英国《独立报》说过,大多数强奸犯都是普通人,他们可能有家室,有朋友,有成功的事业,令人景仰的人生,可能是我们的朋友、同事,或是我们敬仰的人。
我们不相信好人也会强奸,而事实上好人成为强奸犯屡见不鲜。
无良电视剧看多了,很多人会觉得,坏人都长了一张反派脸,长得仪表堂堂的不太像坏人。
我们会这么觉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现实太残酷了——与其承认普通人也会成为强奸犯,远不如告诉自己只有坏人,只有藏在小胡同里、留着猥琐胡子、拿着刀子的神经暴力男才会做出强奸这种事那么容易接受。
聚集在这个迷奸群里的人,大多都犯了强奸罪,但并没有人。在他们眼里,女性是可随意侵犯的对象,而「强奸」变成了炫耀的谈资,如果被抓,则是不幸,这种畸形的价值观你根本无法细想。
那些整天表面上谈着男女平等,尊重女性,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背地里却持着这样的观念,女性权益何来保障?
小东给我看过他买的药,小作坊式的粗糙的包装,配着千奇百怪的名字。没有任何成分说明,包装上最突出的文字就是它的功效。
因为是2017年夏天买的,药已多次开封过,已经过期失效。
妙手、桃心、猎艳、回春、千岛…这是群里常讨论的药物的名字。
根据群里的聊天记录,小东做了一张表格,总结了他们的药物使用习惯:
他们会在群里讨论药物服用后,女性都有哪些反应,发出来供大家参考。
有些药会让人失忆;有些药副作用大,身体不听使唤,醒过来之后头晕呕吐。群里出现过好几个姑娘,醒来之后腿脚发软,身体不受控制,开车出了车祸。
真有这样的药吗?
一开始我也不信,但我查询了一些文献资料,发现这是真的。
无论什么样的迷奸药,主要起作用的成分是三种:
1.三xx(俗称迷药,蒙汗药,迷魂药)
2.硝xx(俗称约会强暴药)
3.γ-xx酸(俗称水,失忆水,快活液,FING霸,乖乖水,听话水)
这些药都是精神类药物,有催眠和镇静作用,其中γ-xx酸在很多国家被认定为毒品,禁止使用,如果不是用于医疗,那么它就是合成毒品。
为了防止有些居心不良的人利用这些内容做坏事儿,接下来的科普,我隐去了一些信息,主要让大家知道如果不幸中招,自己有可能会出现什么症状,也可以以此来推断自己是否遭遇了侵犯。
有些药会让人在10分钟左右快速昏迷,且昏迷十几个小时。
有些药容易溶于酒精,不仅能够催眠,还能够干扰记忆,忘记吃药过后发生的事儿,即使看起来只是迷迷糊糊,没有睡着,意识还行,但第二天醒来,照样失忆。所以一些售卖者干脆以「强奸后对方都无法举证」为卖点推销产品。
有些药是无色无味的液体,会增强性欲,所以有催情的作用,而且只能在身体停留6到12个小时,很容易被利用,取证也很难。
这些药都是受到管制的医学用药,但为什么在市场上流通?群主又是如何拿到这些药的?
我和小东聊了聊这个群的群主。
迷奸群里的药都来自群主,名叫老土,小东刚加上老土时,老土都在用语音聊,小东把语音都录了下来,我截取了一部分音频,放给大家听。
据群主自己所说,他是日本留学回来的,接触过大量的日本色情文化,本身有性瘾,所以干脆做了这个生意。
他说:「女人本来也很骚,我用这个就是加速她的进程。我下药不是害人,而是一个催化剂的作用。你约炮也可以约,但是(进展)慢。」
他认为自己是在做好事,这个观念也是他推销迷奸药的手段。
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他常常在群里直播试药,以此证明自己的产品效果。
有时候新到了一批药,他也会随机找人试药直播。
保守估计,老土靠卖迷奸药月入10万。
据他所说,他的药主要来自日本、印度,还有一些国产的。他经常会自己找一些药品,然后人肉带回。群内经常能看到他发的机场照片,说自己要出国带药了。
小东买回来的药里,有一瓶叫「回春之夜」,标签显示「xxxVIP正品特供」,还提供网站可查询真伪。
我输入这个网站,发现是假的,根本打不开。
我查了一下,xxxx业是国内较大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厂家,并没有生产过「回春之夜」等迷药。
看来这个网站就是这些迷奸药的源头,但这些药都哪里来的呢?
我加上了他们的销售人员,他给我发了产品价目表,比老土的种类多,也便宜些,他告诉我他都是直接厂里拿的。
为了套出他的厂家位置,我假装要代理迷奸药,他说不做代发,只做批发。
我赶紧换了个身份,说我在研究迷药配比方,然后了解到了他们的药品制作产业链。
一是地下作坊,二是正规药厂的非法销售。
这两个渠道往往是紧密相连的。
销售人员告诉我,小作坊的配比方都是医院工作者慢慢实验配比出来的,一个配比方加上提供渠道资源的话,能卖几万块。
于是一个链条就清晰了:药厂卖药给医院工作者,医院工作者研究配比出迷奸药配方,并提供渠道给地下作坊。
地下作坊再虚构一家企业、或者冒用一些企业名作为生产商进行销售,比如「回春之夜」冒用了天江药业。
正规药厂的非法销售发生过好几起,我从报道上查到,2005年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就将150多万片三唑仑卖给了非法渠道。
这说明精神类药物的销售仍漏洞重重。
从地下作坊销售到买药者手里,互联网也提供了很多便利。
而且一些小网站背后,通常是那些售卖成人用品的商店,以「催情药」来贩卖迷奸药。
线上线下,都是买卖的地方,但监管似乎永远缺失。
小东能做到的只能如此,他也不想报警给自己惹麻烦,他觉得把这些内幕讲给大家,让大家多一些警惕也很重要。
每次后台我都会看到类似的回复:每次出现这些问题,都只能教女孩们多保护自己,就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了吗。
我们现在仍处于「强奸文化」的环境中,人们很容易当性暴力当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
女性受到性侵,觉得是一种耻辱,害怕受到更大伤害,不敢报警。
社会也经常用「荡妇理论」来钳制女性,认为女性受到性骚扰不是什么事儿,并不需要报案,而且觉得女性受到性骚扰的原因是衣着暴露、生活不检点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教会女性如何保护自己很重要,改变国人的「强奸文化」的思想更尤为重要。
道阻且长,也需要迎难而上,发声就是一种反抗。
如蒋方舟所说:记录,即是反抗,因为我们无从反抗。
参考资料:
1.不同的人使用迷幻剂是不是有不同的效果.知乎
2.科学人:真真假假「迷奸药」.果壳网
3.科学人:熟人赠你「蒙汗药」,小心!.果壳网
4.「乖乖水」无色无味,可让女性丧失记忆被迷奸.联合新闻网
5.今日话题:迷幻药何以在中国大行其道.腾讯网
6.李宗瑞迷奸案被判入狱18年6月赔偿受害人293万.果壳网
7.迷奸药在美泛滥成灾,受害女性无证据难倒警察.搜狐新闻
8.南京一女大学生「轰趴」派对上遭性侵,警方打掉三人迷奸团伙.澎湃新闻
心理咨询师让你做的绝大多数量表,都可以免费百度的……
如果运气好的话,能省下来几百块钱。
有人问了,算分我不会啊?
放心,告诉你计分方法,你二年级的大侄子就能帮你90%的忙。
咨询费超过2K的咨询师大多不靠谱,为什么呢?
因为全国水平称得上2K的本来就凤毛麟角,不容易预约,如果你能约上,要么就是半年以后,要么就是咨询师瞎定价。
还有一种可能,是咨询师的机构吃了大头的钱。
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成本真的很高
第一次见面就给你用绘画沙盘催眠等技术的心理咨询师,8成不靠谱。
自称认知行为取向的咨询师,靠谱程度会高一些,但也不绝对。
除了注册心理师,不要崇拜咨询师获得的任何资质,水分不小,包括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和心理治疗师。
三级去廊坊,二级去武汉。
不多说你懂。
鉴别咨询师水平,不要看他的资质,而是看受训背景。
聊得多了,我跟曹老师说,能不能有机会也带我去实地看一看。直到最近去了广州和深圳蓝领工人市场,对蓝领市场又多了更加深度的认知。
刚到广州的时候,考虑到广州市百年历史的外贸城市,加之女性最感兴趣的还是包包一类,想去看下广州的外贸行业。转眼间我们就被带到了广州白云世界皮具贸易中心,市场外面到处都是等着待客的人,“老板买包吗?要不要看看包?”的声音不绝于耳。
大路老师带我们避开滚滚人流进入了大楼内部;整栋大楼内部全部各种皮具档口,虽然没有明码标价,砍价后的价钱比较亲民。
门口就是一块醒目标牌:网红直播打call点。
源头厂家、一手货源的注解,让人忍俊不禁,看得多了就发现,全世界只有你不知道的款式,没有这里找不到的。如果有自己的定制需求,告诉商家,一个月之内(这次情况下3天)稳拿货。
整栋大楼琳琅满目,啧啧称奇的同时我问“这些商家各个都说三天可拿货,他们货品都在哪里?怎么做出来的?”
朋友说,想看的话带你们看看吧,广州外贸很多是私人工作室和小作坊,就在广州郊区。
驱车10来公里,来到城中村,整片区域都是传统村落的升级,周遭多是八九层的住宅楼。楼下是皮具小作坊、辅料商店、商店、诊所,楼上家用住宅或者租出去做旅馆民宿。这种村落族群的生产模式把广州“前店后厂”的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一个1平方公里的地方可以解决几百人的就业。
一边看朋友一边介绍“小作坊就是家庭式的,买来几台缝纫机,等规模稍大一点,雇佣工人,等再大一些就是工厂。”边说着,我们走进了一家稍具规模皮具厂,走进院落略显拥挤,院子里几个工人在装车发货,左边是仓库,正对面是原材料切割车间,右手边是几十人的缝制加工车间,车间尽头的小房间是老板的办公室;这家工厂老板是四川人,来广州打工做皮具起家,最近在四川老家也开了自己的新工厂,说是回老家人力成本低一些。
车间里整张牛皮被裁剪后,按流程一步步缝制最后加装拉链和装饰,最后打包装箱;看完这一幕,在场所有女性都震惊到说不出话,谁能想到大家平日里买的猪猪女孩精致包包,大部分都是出自于此,经由层层供应商,最后送达我们消费者手中。
村落中目之所及到处是隐藏在巷子里的制造加工作坊,毫不起眼敞口的大门里可能就是小有规模的加工厂,里面是来来往往的人群、车辆还有正在装车的货品,门口还放置着张贴招工简章的展架。
“那这些工人都是哪来的?他们不是都去大厂了吗?”
“招工栏就在前面,去看了就知道了。解决就业的主力还是靠大量的小微民营公司。”
华为、富士康的招聘信息在广深的招聘布告栏里当然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工人报名收到招工信息后,之后呢?怎么去工厂?”我问。
第二天,带着忐忑的心情我们来到三和人力市场。没想到下车以后跟媒体上的描述出来的完全不同,这里临街大马路,干干净净,招牌繁复却丝毫不凌乱。
人才市场进门每个人必须刷身份证人脸识别,人才市场旁边就是一个派出所和街道消防队,第一印象是整个市场非常规范。
刚一进入市场就感受到了劳务经纪人的热情服务,到处都是“美女要招工吗/过来看看。”“帅哥要找什么工作啊,来这边”。整个街区人流熙熙攘攘,到处是带着行李整装待发的求职者。
当我们打听起“三和大神”,本地的劳务经纪人,很淡定地说,进了三和,就会发现只要是人,只要有手有脚,就不可能没有饭吃。
没有媒体口中的“挂逼面”(所谓挂逼面就是一份清汤挂面,一瓶水,一根烟三件套标配),没有收身份证的人,更没有逼仄的住宿生活环境,相反宽敞明亮。最让我们惊讶的是,这里跟其他地方都不同,京东、阿里巴巴直招,企业之间派人驻扎,省去中间人力外包环节,甚至就连盒马生鲜等企业,都派了员工直接招人,hr小姐姐坐在站台前现场面试。
相比这一年来我们看到的其他地区人力资源外包市场,三和市场显得更加规范,大部分企业都有五险一金,入职后体检报销,还有一些愿意提前预支工资。
这里的时薪大部分在17-19元/小时,甚至有的高达28元/小时。各种各样知名企业,涵盖了我们日常衣食住行,尤其是电子产品,比如耀眼的民族品牌“华为”。
我不死心地问,“传说中的挂逼面呢?我一定要去找找看”。
朋友说“这里其实是被妖魔化的,深圳龙华代表中国制造业工人的服务水平上限,你没发现这里的时薪都是我们能查到最高的,福利待遇也是最好的吗?有五险一金、有体检报销、有面试培训、甚至有预支工资……挂逼面这里没有。”
我依旧不死心,坚持让朋友带着我们绕着这座市场周围里里外外走了一下午。果然没找到。
人才市场周边生活区有各种小餐馆,最低8块,最高20块一份的盒饭;十步之内必有网吧,这边叫“网络出租屋”,而且网费非常便宜,每小时上网费1.5-2元。我们过去打听的时候,一个热心小哥哥告诉我们,不要包夜,包天才25元,这样最划算。生活区我们还发现了共享洗衣机,每次洗衣服花费3-6块,看上去这边的生活非常便利。
2公里生活圈内民宿、美发店、台球室、网吧、奶茶店、便利店、诊所、美容院……生活所需应有尽有。相比曾去过的其他城市工厂生活区,这边最显眼的是住宿环境干净,楼与楼之间没有一丝逼仄,就连万科泊寓都强势入驻。
伴着夜幕降临,整座市场霓虹灯亮起来,街道也热闹起来了。不远处就是华为、富士康等知名大厂,伴随着新款手机热卖,高薪收入把全国各地的打工者吸引到了深圳龙华,聚集在这个包容的城市。
工厂生活区周边洗染烫的发廊是最普遍不过的街景,染发、纹身、饰品成为必备时尚三件套。女孩子为了追随时尚,通常都会把刚到手的工资花掉;男孩子业余生活靠游戏、视频、台球。在生活区,拥有电动车和新款手机,做一个最酷炫的发型,你就是这里最靓的仔。在无法购买汽车的世界里,电动车也是能区分财力的重要表现,选择6000多块钱的电动车,比两三千的普通电动车要拉风的多。
工厂周边看不到任何颓废,三三两两聚集在用工招工处,招工量大的地方聚集的人数也更加众多。每个人都在努力生活,这里不是小池塘,拥有大量人才,这里储备着汪洋大海。
行程结束的时候,我和在广州带我们去看市场的大路老师聊了起来。我问大路为什么对包包市场这么了解?
大路说,“最早我出来工作的时候,从山东到广州一家外贸公司,一做就是5,6年,从QC质检干起,后来到跟单助理、跟单员,中间发生一些事就不讲了,现在出来单干,还是跟单员这一行。”
“我那天拿到的包包你觉得怎么样?”
“真实成本其实就是三四十块钱。”
“什么???”我震惊地问道,标价明明都上千啊。
“你没发现我打开包给你翻了一下,里面是用硬纸板做的夹层,所以摸起来手感会觉得很厚重,质感一般,PVC材质的,还有线头露出来,现在有最新款的机器,我以前见过,那种机器缝出来高档包是不露线头的。”大路实话实说讲到。
再往后的几天里,我跟很多像大路、曹老师一样专业的蓝领工人、老板交流,每个人给我的感受都是非常敬业且认真。马上国庆了,又到了一个招工旺季。
过去我们一直以为蓝领没有市场,或者不知道市场在哪。直到我们去过看过,看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活得非常真实而鲜活,来自各大知名厂家以及众多工坊的用工需求,使得这里每天都有很多工档口在招工,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人聚集,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由于消费水平不高,赚到的钱足以支撑在这里活下去,甚至活得还不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