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的出国经历,还要从办理英国签证讲起。一开始,我并没有把签证当回事。之前我也曾出国旅游,但都是通过旅行社办签证,再加上年龄不满18岁,始终是父母帮着准备材料。虽然我也参与其中,但我一直以为办签证只是走个程序而已。这一次我也不例外,简单地把签证材料备齐,在网站选择了最便宜的服务,轻松地走进了签证中心。
北京的英国签证中心占据一个大写字楼的一层,呈长方形,布局好像银行的营业大厅——中间一大片椅子,被周围二十多个窗口环绕着。
“叮咚,叮咚……”叫号器的提示音此起彼伏。终于轮到我了,我急忙跑过去,一股脑儿地把材料都递给了窗口里面的工作人员。对方很礼貌地把材料接过去,看了一眼就装进一个大信封。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好像签证已经稳操胜券了。
可是,后来事情的发展轨迹却发生了偏差。本来承诺的15个工作日得到结果,但已经过去四周了,签证仍然杳无音讯。
四周之后,我终于收到让我取签证的邮件,我满心欢喜地再次来到签证中心,经过半小时的等待,我终于从取件窗口,拿到一个鼓鼓囊囊的纸信封。我坐在一个等候区的椅子上,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先拿出我的护照,可是在上面左找右找,也没有看到签证的贴纸。我又从信封里翻出一张对折的A4纸,一眼就看到上面的黑体字——“拒绝”。
我继续往下看,大段的文字我看不下去,将目光直接跳到“原因”的冒号后。
“您的签证在财务财产证明一条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
“因为没有提供存款证明的原件,因此我们不认为您提供的材料满足我们的要求。”
我不知道当天是怎样回到家中的,只记得搭乘地铁的时候还差点坐过站,对前途的焦虑占据了内心。回到家里,我顾不上吃饭,马上开始第二次的准备。
再次打开申请签证的网页,一行行仔细地读着。我发现了很多之前从没注意到的功能提前递签、加急、短信通知……看来只需交钱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签证效率。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提前递签、加急的服务,还特别购买了短信通知。
办理加急签证,承诺5个工作日内出签。但整整一周过去了,签证依旧有如石沉大海,我每天都在网上查找签证攻略,偶然发现一条消息:每天下午6点会有一批签证送回签证中心,可以这时去现场询问,运气好的话就可以当时取回签证。
看到这个信息,我如获至宝。眼看周六就是我预订好的航班出发日期,下周一就是学校正式开学的日子,而周末签证中心休息……我再也坐不住了。周五的中午,我草草地扒了一口饭,就按着攻略的指导去往签证中心,等待着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第四次坐在这个地方,我的内心焦灼万分,面对着取签证的窗口,看着一拨一拨的人来了,又走了。他们或欣喜、或紧张,有的是商务人士,穿着笔挺的西服,额角上渗出粒粒汗珠,用手帕擦着;有的女士衣着时髦,高跟鞋在映出人影的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有些也是学生打扮,行色匆匆,脸上也露着一丝茫然;还有一些旅行社的导游,不知道已经来过这里多少遍,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手里抱着一大摞护照,拿着折叠过多次的名单一个一个地打着钩。看着这一大摞护照,我无比羡慕,只要能拿到自己的签证,让我干什么都行!
“签证已经到了啊,排队取一下。”我隐约听到工作人员的声音,大概她每天都要重复很多遍这样的内容,这句话说得非常冷漠。
“太好了!”一个中年男子高兴得都变了声调,一路小跑奔向取号机,完事又坐回原处,脸上的笑纹还迟迟不肯散去。
我甚至有些嫉妒这个幸运的大叔,何时自己才能迎来这一刻呢?在煎熬的等待中,又过了一个小时,这一侧的灯也关闭了,只有签证取件处的灯依旧开着,好像是那最后的一丝希望。
终于,一个工作人员走向了我们,大厅里的气氛活跃了起来。几个前排的中年人猛地站起,围拢上去问长问短。这个工作人员中等年纪,这样的场景她大概天天都会见到,早就习以为常,我做好了心理准备,等待着“宣判”。她并没有直接宣布结果,而是记录下我们的申请流水号,准备查询。这串长长的流水号,我这几天已经背得滚瓜烂熟,能脱口而出,只见她用圆珠笔飞快地写下来,就走向了后一排。
这位工作人员走后,一切又沉默了下来。又过了半个小时,那位工作人员又出现了,她大概已经练就了过目不忘的能力,直接用手指着:
“你——你——你——签证到了。”
我抬起头,看到她的手正指着我的方向。
我的签证终于到了?向后看看,后面没有人,我仍旧不敢相信:“签证……真的到了吗?”
“嗯,你等会儿,会叫你来取。”那位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答道。有目标的等待更加难熬。这次会不会像上次一样?如果这次又有问题,那可就彻底完了。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个拿到自己的信封,满意地离去,我再也坐不住,站起来踮着脚,伸长脖子看着前方的窗口。
后来终于轮到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接过自己的信封,终于看到了那张签证的贴纸。当我已经迈出签证中心的大门,手机短信的提示音才姗姗来迟:“你的签证已被取走。”
这是我最惊险的一次办签证的经历。等我回到家,已将近晚上8点了,全家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我匆匆吃了晚饭,就赶忙和父母一起打包行李。
留学攻略
赴英留学前,留学生们便要经历一番“烦琐”的申请环节。
第一步是申请学校,在收到学校有条件录取通知书(conditionaloffer)后,就要尽快满足其上列出的条件;当收到无条件录取通知书后,还要申请签证。
在准备材料时,一定要做到细致、周到、全面。仔细检查每一项具体要求和详细细节,如有拿不准的问题,网上都有比较详细的攻略。英国人非常讲规矩,只要材料准备得完全符合要求,各种手续便不会有问题;相反地,如果材料准备得不到位,也难以逃脱检查人员的“法眼”。比如我第一次办理签证失败,就是因为忘了提交银行存款证明原件而只提交了复印件,而工作人员也疏于检查,才造成了失误。
名校体悟
“我要不要选择出国留学?”这恐怕是很多高中和大学毕业生们都会面临的选择。过去的几十年,世界正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已经明显提高,中国大学生无论是知识水平、综合素质都绝不逊色于世界名校毕业生;随着新媒体技术与国际合作交流的深入开展,“英语流利、眼界开阔、拥有国际视野”也不再是海归学生的专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选择出国留学,应该重点在这三个方面提升自己:
第一,世界名校中有一些最为尖端前沿的课题与专业方向,也有一批顶尖的学术大师。当你师从这些大师,从他们对原始数据、生活细节的评价与分析中,学习他们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与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最终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
第二,相对于国内的教学环境,国外高校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留学生们既脱离家人的视线,又没有老师的“监督”。这样的生活既是无拘无束的,也是孤独的,有时可能还是危险的。这样的环境可以充分锻炼人的适应性、独立性与自律性,培养更加完整、健全的人格。不过,这样的环境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那些已经自知适应能力或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出国留学并不是很好的选择。
第三,在融入世界大家庭的过程中,更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当我第一次被外国朋友要求介绍自己的家乡时,我才意识到我对自己的祖国的了解是那样的不足;当我习惯了西方小镇平稳安逸的生活时,我才惊叹于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此外,当看到那些在世界上颇有影响力的学者依然衣着简朴,骑着旧自行车上下班时,我才深刻地意识到,物质条件的好坏,并非一个人身份的象征,过着简单的生活,却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才是真正的潇洒人生。
《剑桥博士求学记》是中国留学生辛木根据自己留学英国的真实经历撰写的一部书稿。全书用大量一手资料,翔实记录了他留学过程中的学习、科研和课余生活情况,详述了他在留学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孤独、迷茫与挫败以及如何凭借着信念、付出和坚持终成功实现人生梦想。
【作者简介】
辛木,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物理系卡文迪许实验室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成员,师从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本科毕业于国内某知名985大学理科实验班,期间曾赴英国诺丁汉大学交换学习,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工程学系。
辛木曾先后获得国家一等奖学金、诺丁汉大学优秀学生奖、国际工程技术学会(IET)优秀毕业生奖等,现从事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的研究,参与多项课题,并在国际知名核心期刊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