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数养宠人,对猫狗的认识还停留在乡下散养猫狗的阶段
从思想上讲,我国多数养宠人的认识还没跟上,很多人实际需求是宠物,但饲养方式却是野化的,对猫狗的认识还停留在乡下散养猫狗的阶段,类似于农村的看家护院、防备鼠患式的,基本不强调猫狗的社交能力培养,不进行科学训练,反而放任其野性本能增长。
从行为上说,大多数饲养者存在两大弊端,第一是缺乏及时给宠物绝育的意识,放任猫狗一窝一窝地生,最后不得不遗弃;第二是缺乏责任心,既没有自己养了宠物就要切实负责的态度,也不理解自己作为饲养者对社会的责任,随意遗弃,放任自流的情况很严重,比如说,宠物猫狗体质脆弱,很容易生病,宠物医疗本身也不便宜,但很多养宠人对此毫不重视,一旦猫狗病了就一扔了之。
这两者形成了某种恶性循环,导致流浪猫狗大量出现,治之不绝。
治理流浪猫狗的根本是治理不负责任的人,
对随意遗弃宠物——不仅限于猫狗,也包括各类异宠——的人,要利用摄像头、群众举报把他们找出来,重治重罚,形成威慑。对养宠的人,要加强宣传教育,入户访谈,引导其为宠物绝育。
对于流浪猫狗要形成一套治理模式,
首先是要建设起专门的流浪猫狗安置中心,一方面接受不想继续养宠的人,付费到这里放弃宠物,另一方面利用城管等执法人员,柔性捕捉流浪猫狗,集中安置。
对中心内的猫狗,要统一施药、绝育、洗理,然后在市民平台发布信息,鼓励免费领养,以及可能存在的失主重新领回走失的宠物。
要控制住安置中心内的猫狗数量,对于病重、衰老或接受集中安置超过一年的猫狗,要及时安乐死,以控制成本——对于即将接受安乐死的猫狗,还可以多加宣传,呼吁爱心人士领养。
同时,也要加强对领养人士的管理,包括注册回访,预防再次遗弃或超出能力范围的领养。
也可以探索民营安置中心建设,把流浪猫狗管理权外包给民营企业,但较容易出现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