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诈骗老套路为何老得手(诚信建设万里行)
网络社交软件传来一条消息,某好友称自己或亲友正在住院,请帮忙转一笔钱应急……转还是不转?
近年来,类似的诈骗报道时常见诸媒体。当事人信以为真,立即转款。自己满以为是对好友仗义救急,却不知钱款进的是骗子的口袋。等到反应过来,求助的“好友”不见了,转出去的钱也很难追回。
小娟是江西省南昌市某高校的大一学生,15岁时在一场车祸中永远地失去了左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不便时,老师和同学总是及时伸出援手帮助她。
“学校前几天刚给我发了2000元贫困生助学金,就这么稀里糊涂被骗走了1900元。四五个月的生活费打了水漂儿,当时整个人都蒙了。”小娟告诉记者,“根本没想到和我对话的不是小林,而是骗子。”
小额诈骗,专人“洗钱”,逃避警方侦查
此后几天,清镇市警方连续接到多名学生报案,且案情经过和作案手法基本相似。“辖区内有近20所职业院校,学生数量超过10万人。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会有更多学生上当受骗。”清镇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杨刚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很快,清镇市公安局抽调刑侦大队与网安大队的骨干力量成立专案组,对近期发生的同类案件并案侦查。
受害者以年轻群体为主,安全防范意识低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这个团伙诈骗过的受害人有300多个,涉案金额超过30万元。”清镇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侦查员曹华表示,由于一些受害者不愿配合调查或者联系不上,导致警方核实取证等工作较为被动。
据警方介绍,由于被骗资金数额相对较小,不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大部分受害人都没有选择报警。“一部分人是怕丢面子,还有一部分是以为额度太小警方不会立案,有的甚至以为在应用平台发个投诉就等于报案。”杨刚表示,这种被骗后选择沉默的行为,也助长了诈骗分子的嚣张气焰。
“进校第一堂课就是安全教育。我们还组织了主题班会专门学习防骗知识,同时也开展了一些专项教育活动。问起来学生们都对答如流,但真遇见了骗子还总会有人中招。”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在校学生有1.5万人,去年总共有7名学生遭遇电信诈骗,保卫处处长杨芷权说,“被骗学生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别人。为了安抚他们的情绪,学校会进行心理干预,并对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安排助学岗位。”杨芷权说,从今年开始学校加大了网络安全教育力度,着重以具体案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并将网络安全管理延伸至宿舍,全方位引导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警方提醒:多渠道验证对方身份,遭遇诈骗及时报案
“遭遇诈骗一定要及时报案!”警方特别提醒,一方面,越早报案越有利于实现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最大程度减少财产损失;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警方快速掌握案情,为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活动赢得主动权。(记者程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