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于伦敦艺术大学的Cissie,在到英国的第22天就就被骗了20万人民币。
单纯的Cissie并无作他想,只是因为在忙而表示无法及时赶到。
有人盗用了她的身份证信息在银行办了张银行卡,并使用这张卡卷款潜逃。这个人叫李菲燕,9月28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被捕,搜出将近200张银行卡,其中有一张写在她的名下,并且卡里有268万人民币。
对方声称,现在英国大使馆要依法把她遣送回国,并送至上海公安部门做笔录。
因为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事情,Cissie回忆道,当时真是一瞬间就慌了,心提到了嗓子眼。
同时为了自证“身份”,还让Cissie用谷歌登陆了一个IP地址,上面显示“中国高等检察院”等讯息。因为东西样样齐全,Cissie便信以为真。
对方先是让Cissie读了一遍,又自己“解释”了一遍,此时的Cissie已然非常害怕。
采访中她告诉记者,当时就想着毕竟刚来英国,真的被遣返回国那未来就荒废了。
这时,假冒警官的骗子称他可以拿他自己的“职位”帮Cissie做担保,证明整个案子跟她无关。
接着来了一个“队长”开始审问,并让Cissie下载了一个“保密软件”,称只能在这个软件上交流,并且要求Cissie进行什么活动都在软件上汇报。
“队长”说,如果Cissie能证明与该案件无关则需要提供自己的银行卡,以便让他们查清账户中是否有该案件中涉嫌非法的钱财汇入。
当恐惧完全占据了受害者的理智时,该诈骗团伙开始進行最后的收网。
“队长”给了Cissie两个人的银行卡号和姓名开户行,让她把英镑先换成人民币(大概3.3万英镑)然后汇给他们“做检查”,整个过程都开着摄像头。
因为卡有额度,对方让Cissie每次转5万,一共转6次,到第四次的时候卡限额已满,不能继续操作,对方就让Cissie拿出密码器,期间一直操作不畅。
父母确认这是骗局后,Cissie说自己急得瞬间就哭了,父母也没有多加责备,一边安慰她一边想办法追钱。
该事件目前仍在解决当中,由于Cissie设置为实时转账,案件发生地在英国但转账账户是中国账户,因此中英两地立案调查均有难度。
假冒快递公司的员工
当时的蔚同学正在书店准备购置开学教材时,突然接到了一通奇怪的来电。对方声称自己是DHL邮寄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她于10月12日寄出的一个包裹未经申报,在北京首都机场被扣留,违反国际运输法。
蔚同学回忆道,对方说:“如果确定不是你寄的包裹,可以申报至公安局,让他们追诉是谁以你的名义寄了包裹。”
为增强骗局可信度,“工作人员”还让蔚同学保证确实并未寄过这个包裹。
最后骗子在几经拨打未得到接听后便放弃继续骚扰。
冒充“使馆”,“快递”,“警察”三方出击
“我们收到了来自上海公安局的信件,上面说你涉嫌倒卖口罩,给群众发送大量的垃圾短信。”李专员还特别提醒Sungi,倒卖口罩问题很严重。
社会经验较浅的Sungi听到“公安局”这三个字后,那颗心便提到了嗓子眼。急忙解释道,她绝对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李专员佯装很理解地表示,“如果这不是您本人做的,那么我怀疑是有人用你的手机号注册了信息,这涉及到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我们可以帮您转接到上海虹口公安局。”
同时,他强调在录口供时要关闭电脑,不要与外界联系。
之后这位“王警官”声色具厉地开始讯问Sungi的资料,包括:名字、名字如何正确书写、身份证号、家庭背景等个人信息。
有惊无险的Sungi事后才想起一些细节,不管是李专员还是王警官都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警官言语间还有警局的用语。
“当时根本就来不及细想”,Sungi无奈的表示,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在骗子面前还是变成了小学生。
解析“五大骗术”,识别骗局防患于未然
骗术一:巧立名目诈学生
提防诈骗的最佳策略便是从一开始就杜绝所有可能!
骗术二:转接服务
不难发现,无论是声称大使馆还是邮寄公司,诈骗团伙通常分工明确。
骗术四:切断受害者与外界的联系
并且需要明白的是,骗子限制人身要求就是害怕受害者一旦与冷静理智的家人或朋友取得联系后识别这是骗局。
骗术五:利用新生初来乍到怕“摊上事儿”的恐惧心理
对于刚到英国的留学新生来说,初来乍到对当地法律和各方面条件均处于不了解的情况下,骗子常常利用留学生害怕影响签证的心理进行诈骗。例如声称“不配合调查便会被遣返回国”或是“触犯某条国际法”等理由,恫吓受害者。
同学们要基于对自己具体情况的了解,即使骗子偶尔蒙中了某些条件与自己的现实情况符合也要保持理智,自己未做过的事情或不确定的情况一定要与家人、学校老师和使馆等取得联系。
切记不要被对方的恐吓吓到,在惊慌失措下让骗子得逞。
现在不法分子的诈骗行径越来越高明,所以各位小伙伴一定要打起12万分的警觉来面对可能袭来的挑战。
然后首要关键就是一定要冷静,因为唯有冷静才能处理各种问题。(田皓雪子、汪宣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