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目之所触的周遭,即其所在的地域环境,对其艺术观念的形成是有基础性的影响的。在江西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域,从事当代艺术与抽象艺术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一个相对保守、僵化的地域,在其观念上天然的会倾向于“传统”,也会自然而然的在这种压抑环境里滋生出一种审美的压抑和艺术的惰性。即没有突破自我的勇气,不敢于去挑战自己,挑战其所面对的环境,太多的人停留在自己的“过去”,抱着历史的荣誉而颐养天年,与其说是这一种自我安慰与保护,还不如说是一群人在艺术上的“政治姿态”。这也是在消费时代下的艺术当代性的困境之一,也即瓦尔特·本雅明所批判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所指涉的艺术现象。
《彩色的石》纸本水墨33x65cm2017
无边的空间里生命在彩色的孔洞里链接
一个人有怎样的观念,即会有怎样的行动。在古铁身上,我看到他有自我“解构”的勇气。我们每一次聊天,不管是在上海看ART021,还是在北京清华美院做实验艺术展,特别是那次去福建,我们“睡”在一起彻夜长谈,侃大山,聊贾科梅蒂、博伊斯、石鲁等等,他的艺术观念是极其开放的,一切“高级”的东西,他都喜欢,并且愿意去欣赏和接受,没有中西方的偏见与障见。喜欢“高级”的东西,也养成了他“高级”的审美观念。
《蓝猫》18x23cm纸本水墨2017
蓝色的猫在窥视人类的游戏
谁都是从传统中来的,但是在此之前,必须辨明一个问题,即到底是“传统文化”重要,还是“文化传统”重要。近代史学家朱维铮敏锐地指出,“传统文化”既包括文化中活的东西,也包括死的东西。“文化传统”则是指文化中的精髓,是文化得以延续下去的东西。古铁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是有智慧的,他十分欣赏石鲁的话:“你画的好,你就是传统!”他说:“这句话让我很震惊,让我了解了传统最大的精髓就在于开拓创新。当然创新这个词是不准确的,实际上还是说要表达自己本身的,新鲜的,真实的,独一无二的东西,只要你表达的准确,它就是最好的传统。”
《光与瓶花》18x23cm纸本水墨2017
生命之光照着瓶里的假花祥和安静
面对所谓的“传统”他知道什么是“活”的,什么是“死”的。一个人知道继承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什么是需要抛弃的,即艺术上,到底该拿什么去回应这个时代,而太多的从事当代水墨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含糊不清,没有自我独到的洞见。
《有桥的大风景》39x75cm纸本水墨2017
波光粼粼处蓝色的马在奔腾
自然的平静也在瞬间停滞
《大头》20x48cm纸本水墨2017
虚胖的大头倚在床边琢磨心事
二、持存与思想
一个想在思想上走向成熟的艺术家,必然会遇到自我创作对象的内在性结构规划与境界阐明的困境,用索伦·克尔凯郭尔的话来说,即如何有意识的构建审美对象。因为它涉及到一个艺术家在这个世界中,感受到的诸种自我矛盾,包括观念的、思想的、心灵的这些不可触摸的视觉文化的具象化操作与实践。
《环秀园林-1》35x35cm纸本水墨2017
墨似云烟水伴古石
水墨画从传统绘画而来,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但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中国目前的水墨艺术中,最常见的就是把传统文化的符号转换为抽象的形式。如吴冠中、周韶华等可谓典型。
《环秀园林-2》35x35cm纸本水墨2017
孔启天地万物五彩纸上黑白
大千世界随心生
个人认为不管什么“符号”,它都具有某种或多种象征的意义,无所谓优劣,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思考在“符号”体系下艺术境界的逻辑性构建。要表达深邃的艺术思想,光有传统“符号”的堆砌与滥用,是没有意义的,关键在艺术家个人,怎么用,用在哪里,用的画面最终的效果如何。这就不仅仅是思想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了,同样需要在这个艺术境界的逻辑性构建当中,有“形而下”的探索,从而达到一定的广度、深度、厚度和精微度。
《环秀园林-3》35x35cm纸本水墨2017
古铁在“形而上”方面是有意识的在掘进,在探索,其言:“现实社会中很多东西不得不妥协,艺术是我唯一的出气口,我在画面里可以随心所欲,我可以放下条条框框,我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我来决定自己的绘画规则,我来决定怎么去做。”他从最初的“荷花”、“石榴”、“佛造像”等符号,不断拓展到“傩面具”、“假山石”等。
《苏州园林-4》35x35cm纸本水墨2017
在最近的展览“通天的孔”当中,更是拓展到“孔生乾坤”、“影”、“流涎的人”、“云起”、“蛮荒的力”、“窥”等一系列愈加虚幻、荒诞的未知。正如其在画展自序中所说:“为了表达物相带给观者的真实感,我们要规避很多的漏洞。这不是一次绘画体验,荒诞与未知创造出的机会再一次证明犯错的无限可能。通天的孔仿佛又重新将人类带入了蛮荒的石器时代。仰望星空,大地漆黑一片,灵兽开始活跃起来......”
《流涎的人》18x23cm纸本水墨2017
生命的夸张赢得了岁月的永恒
《影》22x42cm纸本水墨2017
死亡的舞步随风摇曳
《黑山》22x42cm纸本水墨2017
苍山残阳刹那的瑰丽永久的悲壮
《窥》42x22cm纸本水墨2017
华丽的窥视也是令人惭愧的
在“形而下”方面,古铁画面的颜色、线条,及其微妙的水墨变化,也比以前更具考究。如他对“炸画”这一技法精微的体悟,其言:“炸画这一块,探索启于二十年前,那个时候主观强调画这个的人在全国都很少,感染性强,符合我的视觉性表达,适合表达我的心绪。包括我写字也是这样,我需要炸开,我觉得很好看,那种笔画炸开的感觉很透气,很舒服,和其他的画变成一种对应,在这个创作中偶然闪现的灵光越积累越多,包括线条粗细,甚至是孩童的笔墨,或者是西方画家的那种笔触,这些都不是中国传统的笔墨方法,不是传统意义的提按顿挫,把这些结合以后甚至有一种新奇的感觉。”
《魂》18x23cm纸本水墨2017
赤子之身黑色的魂灵伏在了上面
《龙卷风》18x23cm纸本水墨2017
平地起风黑山墨树
倏忽间生命的隧道在一寸寸延长
古铁的“第三持存世界”,它的价值在于其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与观念,从自己的角度回应了他视域中的时代的“存在之痛”。他画面当中的那些虚妄、荒诞与无意识,看似是回到遥远的“石器时代”,甚至“石器时代”之前,其实他是从历史的通道里投射了当下的消费时代,即这个缺乏祭祀、信仰、宗教、神圣化的艺术之“熵”的时代,如其《傩神寻夜》作品所给出的诠释:“暗夜无边,心灯难寻。”亦正如其《古坟》所给出的诠释:“伴随着生命的刹那,荒原是那么的永久豪放。”
《傩神寻夜》25x50cm纸本水墨2017
暗夜无边心灯难寻
《古坟》25x50cm纸本水墨2017
伴随生命的刹那荒原是那么的永久豪放
三、最初与最终
《古石》33x65cm纸本水墨2017
古韵秋风孔生风吼
《古石-2》33x65cm纸本水墨2017
一切冥冥难掩生命的悲怆
《蓝山》18x23cm纸本水墨2017
蓝色的山带着古韵白色的云从心头升起
《荒蛮的力》18x23cm纸本水墨2017
黑暗中藏着野兽
生命的色彩映照在远处的山头
《礼物》33x33cm纸本水墨2017
黑暗里圣诞树发着通亮的光
小男孩却忧伤地想着妈妈
《红色的圈》18x23cm纸本水墨2017
漂浮的彩色伴随暗夜在飞舞
《彩色的孔》20x48cm纸本水墨2017
遇孔生疑入孔知微五色泛滥逢险求平
古铁在此次展览当中的《孔生乾坤》(高空落石,云气生五彩,生命的律动在黑暗中狂舞),即是对此一追问在艺术上做出的富有中国文化慧命的回答。“孔”如混沌,如圆,如太极,如石涛之“一画者,字画先有之根本也”。它更是象征着女性的生殖器,“玄牝”之门,万事万物从这里诞生,也从这里开始走向灭亡。
《孔生乾坤》40x40cm纸本水墨2017
高空落石云生五彩
生命的律动在暗黑中狂舞
但是古铁作品当中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明的东西,他似乎在告诫我们,人始终逃离不了,“巫术”、“神话”等虚无的东西对人的影响与统治。笔下常常有奇相与奇梦出现,正如《淮南子·说山训》所言:“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谓之幽冥。”古铁的这种探索,他自说是“赤子之心”,就像小孩子一样的“艺术犯错”,我则想进一步归结为他是在“用想象力犯错”。
《神魔一念》40x40cm纸本水墨2017
知白守黑心随云烟刹那万劫呼吸轮回
用想象力犯错,是一种艺术的智慧与勇气,如果人类没有想象力,就不会有抽象艺术,也不会有超现实主义艺术,中国的水墨艺术自然也会失去思想的潜能。
《宝塔》40x40cm纸本水墨2017
白墙碧瓦铁树红山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记得理查德·罗蒂2004年到南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的时候,做了一篇题为《救赎性真理的衰落和文学型文化的兴起》的报告,他认为自从文艺复兴之时,西方的知识分子对救赎性真理的追求,经历了三个阶段。他们分别从上帝那里寻求救赎,然后从哲学当中寻求救赎,现在则是文学当中寻求救赎。罗蒂指出至黑格尔以来的时代,知识分子一直在丧失对哲学的信心。过去在哲学中,这是“真的问题”,已经让位于“什么是新的”问题。最后他劝诫当代好学的年轻人要不断地在小说、戏剧、诗歌中寻求救赎,并进一步指出这种救赎的唯一源泉则是人类的想象力。
《红色的假山》39x75cm纸本水墨2017
生命的奔腾来自内心的汹涌
用想象力犯错,或者说是试错,其实就是一种艺术的救赎过程,它或许可以回答之前讨论的最初与最终的追问。即想象力,是阿尔法(alpha)和欧米伽(omega),最初者和最终的统一。
——2018年02月04日
裴满意草撰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古铁炮。为搬运铁炮专门制作的运炮吊机。这些铁炮因遭受酸雨、海洋盐雾和潮湿气候等的侵袭,导致文物本体出现点状锈蚀、层状锈蚀等病害现象。125门穿上“防腐衣”的古铁炮包括有1万多斤重的阿姆斯特朗大炮。
昨天嘀嘀答就说,吃八喜,牙好,胃口还要好。卓尔队昨天牙是不错,上来就是两口,可惜胃肠功能紊乱了,咬下来了,吞不下去,吞下去了,又消化不了,差一点就拉了肚子。球被逼平了,教练队员个个都像秧鸡子,晓得他们心里也后悔,所以就不刺激他们了,说点宽心的话。
人目之所触的周遭,即其所在的地域环境,对其艺术观念的形成是有基础性的影响的。在江西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域,从事当代艺术与抽象艺术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一个相对保守、僵化的地域,在其观念上天然的会倾向于“传统”,也会自然而然的在这种压抑环境里滋生出一种审美的压抑和艺术的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