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老师将打闹的宝宝(左一)和路滑(右一)拉开本报记者于卓摄
当爱心遇到难以承受的压力,爱心就变成了焦心。在收养流浪猫的队伍里,不少爱心人士面临着越养越多养不起的困境,而社会上又没有收养管理机构,所以他们只会越走越难。
为养猫搬了三次家退休工资全贴进去了
许老师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退休教师。1989年,父亲的离世让她整日以泪洗面,别人送给她一只小猫咪,让她得到了不少安慰,“它总是在我身边,不离不弃。”1991年这只猫咪病死后,她便开始收养流浪猫。
从此,许老师走到哪儿看到被遗弃的猫咪都会抱回家。这些猫咪的名字大都是按收养地取的:“东爻”是在东爻村捡的,“路滑”是在下水道捡的……
1998年,许老师收养的猫咪达到40只,家里养不下了,她便开始租房子。她一般会在城中村租下一个独院。但因为房主不喜欢猫搬了三次家。而今,她在西安市科技四路附近的一个村子租了一院空置的即将拆迁的院子。
给这些猫做绝育手术并成立专门保护组织
西安市和平门附近一家宠物医院院长魏玮介绍,他们医院给流浪猫做绝育手术,母猫需1000元,公猫需300多元。虽然她个人也偶尔会给流浪猫免费做手术,但作为有成本的宠物医院,他们做不到完全义务。
魏玮说,其实需要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发达国家对流浪猫狗无序繁殖、人类虐待小动物等是有严格规定的。北京也有小动物保护协会,规定宠物医院每年要义务为流浪猫做手术。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