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流行语,往往反映着这个国家的脉动。中国梦,这一意涵深刻的词汇正成为当下最汇聚人心的音符,叩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弦,激发无数心灵的共鸣。归根到底,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中国梦”是从个人梦开始的,实现每一个具体而微小的“我的梦”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力量,就像依靠无数涓涓细流终能汇成奔腾咆哮的江河那样。
这里,就来说说我的“写作梦”。我的“写作梦”由来已久,我从小就是一个对美的事物比较敏感的孩子,看见清晨草叶上的露珠、刚刚萌芽的柳梢、被太阳晒红脸的高粱、飘飘洒洒的雪花都会产生莫名的感动,有一种将其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强烈愿望。我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之家,家中多的是破旧的文学书籍,这些书籍也就成了我在清贫生活中可以饱餐的“精神食粮”,每每一本书在手,就可以忘掉吃饭睡觉。书读得多了,自己也就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在小学阶段,我的作文就写得言之有物,层次清晰,屡屡成为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范文。那些写起作文非常吃力的同学们为此非常羡慕我的写作能力,还在背后为我起了个“小作家”的绰号,令我暗自大为得意。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萌发了长大后当一名作家的念头,并为此作出了一番努力。
然而事与愿违,因为在学习中严重偏科,高中毕业后我没有考上大学,只得进入本地一家企业当了一名工人。由于小有文才,不久我就被抽调到企业工会从事宣教工作,开始与文字材料打交道。工作之余,我依然放不下我的“写作梦”,在大量攻读文学名著之余,悄悄开始了自己的圆梦之旅,先是大着胆子以清末农民起义为题材写作了两部电影剧本投寄到北京电影制片厂,盼来盼去得到的是退稿的无情命运。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胡编乱造所致,就又以我相对熟悉的农村生活为题材写作了一部几万字的中篇小说《青春》,投寄到本省一家大型文学杂志,仍以失败告终。这使我产生了疑惑,感觉也许自己不是这块材料,祖师爷根本没有赏给这碗饭吃。正在我为之动摇之际,我所崇拜的著名乡土作家路遥适在此时为文学创作耗尽生命英年早逝,对我思想上打击很大,使我决意放弃文学创作了。于是,我卖掉了自己收藏的一批文学书籍,打消了“屡败屡战”的念头,只靠写作一些文字材料和新闻稿件在单位里混日子。
有梦想就有希望,尽管自己没有显著的文学才华,但我还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慢慢接近实现了自己的“写作梦”。都说蒲公英也有春天,能以自己的努力为多彩的文坛增加一抹春色,能以自己的感悟歌颂变化中的祖国和挚爱的家园,这就是令我感到格外欣慰的。我相信,当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趋于实现之时,我的“写作梦”也终将梦圆,因为我是生活的歌者,栖息于火热生活的大树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热情的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