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您的孩子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次家长会,希望您接到通知后安排好工作,准时参加。
地点:xxxx教室
我是陈屹芊的妈妈,感谢班主任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发言、与各位交流关于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她养成好习惯的话题。我觉得陈老师这个题目出的非常好,切中此时此段的家庭教育重点,随着孩子踏入小学校门,我们也成为新家长,好多问题也是第一次面对,一些做法妥当与否也不确定,还有很多困惑也想向各位请教,在此向老师和各位同一战线上的战友们汇报交流,算是抛砖引玉吧。
第一:尽力创造成长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就是生活环境:
(1)灯光:除了单独房间,独立合适的书桌,必备的学具外,我们特别买了两盏无辐射无频闪的台灯,一个在书桌,一个夹在床头,做作业时日光灯和吸顶灯以及台灯都开着,强调眼离桌一尺,保护视力。
(2)书架:我们家客厅有两个书橱、三个书架,两个报架,在孩子房间特地设一个矮的三层松木书架(敞开式),把幼儿段的书筛选掉,而只留适合小学生的课外书,就是图片较少,文字较多,有注音的书(经典古文诵读类、童话寓言累、科普类,笑话,漫画,脑筋急转弯都有)
(3)学具玩具以及衣物用具都分类放,以帮助孩子自己整理,方便取用及归位。
软环境其实就是心理准备和适应:
(2)爱上园南:开学后,朋友们来做客都会说,芊芊啊,你们园南小学好漂亮哦,好多榕树呀!还有个实验小学的孩子羡慕地跟她讲,你们园南的校长太有爱了,六一节还全校大餐,爽爆了!我们学校都没有。慢慢的她真的喜欢上这所学校了,而且很骄傲。
(3)爱上一年二班:在此我要感谢三位任课老师,还有夏宣妈妈。屹芊上学第一、二天早饭的时候都还眼睛红红的,挺不知所措,结果不到两天,回来都笑嘻嘻还很兴奋,原来她交到了好朋友,这个好朋友还分好喝的东西给她,所以为了早点见到同学她每天都赶着要早点上学。为了拿到老师的小奖品她要积极地争取贴贴纸,还告诉我,人家黄婷玉都已经有小礼物了。
(4)爱学习:把学习当做玩。我们放学时常问的是,今天好玩吗,你开心吗?做作业也是问她,你都咔嚓掉那几项啦?拼音写不好,我们最多说:天啊,这个a的脸都长歪了,这个h又把退伸太长了,你的n长胡须了,她会主动全部擦掉重新写正。尽量不斥责她,毕竟是刚学,千万不能抹杀她的兴趣和积极性。
比如:开学初老师有布置她回来做小老师,我们就真的家务先放一边,爸爸妈妈做同桌,一起当学生,有时自己都笑岔了,她很开心,一边复习了老师教的,一边亲子乐了一回。再比如:经常有事没事就来做拼读和组词的游戏,有一次拼到pi屁,她说放屁的屁,自己笑得屁屁都放出来,她开心得不得了。比如英语,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练习打招呼啊啥的,每天晚上要跟她说:goodnight,jenny.比如数学,有出门买东西,经常请她算账,加和减。
有一天她问我:妈妈,是不是爱学习的就把学习当做玩儿呢,我说是呀,学习真的很好玩,学到本事都很有用啊。
第二: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1)自己的事自己做:比如我们专门装了个低一点的淋浴喷头,她洗澡洗头都能自己来,把动作分解教好,我就撤了,但人在附近如果需要帮助大人还是随叫随到。
学习也是,每天屹芊都会在本上自己抄好作业题,回家后做完一项用小红铅笔打个勾,全部打完勾她就可以玩了。(我也随身带个小本子,上班时班级qq群有通知或作业我抄下来,回家我一般不拿出来,只是暗暗对一下孩子抄的,ok就过,如果一两项遗漏再口头提醒)
(2)规律:每天睡前自己对照课表整理书包,把干净的校服袜子准备好,自己设闹钟,然后9点半准时上床,熄灯,安静睡着,6::4闹钟响起床自己穿衣等然后来叫妈妈起床,她再去洗脸刷牙,大人都放手让她自己弄,很规律。
大人也都是人手一本书或报纸,家里安静、明亮,小孩的心也沉静不浮躁。一天天就那么过了。
小孩子爱上学,并养成好习惯,家长才会较轻松。
孩子首先是长成一个人,然后才是成才。世界上大部分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爱自己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成为自己,让他们更独立走向更广阔的空间,而不是永远围绕在自己身边。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才只是个开头,凡事预则立。家庭教育唯有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家校间多沟通,咱们家长间也多交流,跟着孩子一起成长,让绿意点亮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让孩子快乐平顺的度过小学的美好时光。
各位家长:你们好!
开学上课至今只有一个多月,我们就举办这一次的家长会。目的就是要为了让所有的小朋友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尽快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加强与各位家长的联系,互通小朋友在学校与家庭生活、学习、工作的信息,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法,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努力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与在座的各位大多数年纪相差不是很大,小孩也还在本校读二年级,谈不上有什么家教体会,也没有资格在这里谈什么家教经验。今晚在这里主要的是想把书本中学来的、工作当中感受到的、生活之中看到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在这里与大家作个共同探讨,以期引起大家包括我自己的重视。
各位家长,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你的孩子处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起跑线上时,作为数学老师我对家长也简单谈几句:
一、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
这里的物质准备不但指必要的文具(如数学的学具、美术用品等),还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大人的一些娱乐比如打麻将等活动,注意不要影响做作业的孩子。举例上数学课要直尺,要卡片,希望家长能及时帮孩子一起准备。这个过程同样是一个学习过程。以自己帮孩子做卡片为例,结合上学期情况,谈点体会。
三、希望家长能体谅老师的一片苦心
在班级中,有的孩子学习暂时有很大的困难,这在所难免。我们作为老师对这些孩子要花更多的心血。举例:有的同学连2+1=,4+0多不会。放学后这些孩子留下来,有时留得比较晚
一、感动于所有的家长按时参会。会前我跟孩子们交流过,父母在身边的,不能爷爷奶奶来参会(提出这个要求,是为了强化父母的责任,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是父母,不是爷爷奶奶),很多家长都做到了。熊雯静同学是请姑姑来参会的,姑姑还带着上初中的小朋友;李天翊家里爸爸妈妈带着大女儿三人一起来参会的;姚辰王胤的家长,克服了困难来参会;肖寓之的妈妈就在学校,但爸爸还特别赶过来参会……一切的一切,说明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二、感动于两位发言家长的精心准备。万金博的妈妈是几易其稿,反复修改了几次。从万妈妈的发言看得出,这个妈妈不仅重视儿子的教育,还能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真正做到了和儿子一起成长。这样做法和精神不仅值得孩子学习,更值得我们所有家长和老师学习。其次是李天翊的爸爸,讲话稿情真意切,既有理念奠基,又有家长们可以借鉴的做法。而且,天翊妈妈还告诉我,妈妈也为发言稿积极出谋划策,但是爸爸说,老师要我讲话的,我要亲自写稿(有句话是我杜撰的,大家猜猜是哪句)!真的,千言万语,只能化成一个词——感谢!
其三,感动于孩子们的不断进步。前一天放学时,我才将电子稿发给家长,让两位小主持人在家里练习练习。第二天一大早,两个宝贝拿着稿子在我办公室里试讲,让我眼前一亮,这两个娃娃太给力了!其实,惊喜在后面,家长会的时候,两个宝贝的表现更有“范”,简直是惊艳全场。每个娃娃都在不断进步,都在不断给我们的平淡的增添无穷的乐趣,这就是为人父母为人师的幸福。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晚上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
现在讲讲我对学语文的几点建议:
第一、积累语言。
各位家长若看了孩子们的作业本,应该会发现,最近,我在教给孩子们四字词,组成这些四字词的汉字一般都是学过的,偶尔也会出现没学过的生字,但是孩子们经常见到的。为什么要让孩子们接触、了解,甚至是积累这些四字词,就一个目的,发展思维。孩子们的思维是怎么发展,扩散起来的,词语是基础。词语能帮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户。当他的积累逐渐多了之后,他自然而然也就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深刻内涵,视野也开阔了,思维也活跃了。我们知道,我们平时的常用字只有3000个左右,但是,为什么说汉语博大精深呢,那就是因为这些汉字可以灵活地,千变万化地组合在一起,组合之后,就有了另外的含义。所以,我要求家长们,不但要理解我的这种做法,还要支持孩子们写一写这些拓展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更要引导孩子们多积累一些四字词。
第二、广泛阅读。我想,每个家长都清楚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孩子只是三分钟热度。现在我们正式在班级推行课外阅读打卡制度。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很麻烦,认为读了就读了,搞这个形式主义有什么用。但是,这的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监督手段。每天,我会在朋友圈看大家的打卡情况。待会我会将打卡的形式发在群里,每个家长就在自己的朋友圈为孩子打开,坚持下去,一定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我们班有些孩子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比如在家里经常读课外书的有:周辰恩,李梓晨,田文滔,李奕博,肖寓之,万金博,万欣怡,叶鹏杰。当然,我表扬的只是我所知道的,可能我们班很多孩子在家里都坚持了课外阅读,只是我不太清楚。我的要求是每天孩子们的书包里都要放一本课外书,随时随地能拿出来看。我就知道我们班的周辰恩同学,有一次跟着爸爸妈妈到外面吃饭,吃饭前,都拿出课外书认真地读。这就是非常良好的读书习惯。在生活中,我也发现,有些爱学习,爱阅读的孩子,若手头没书,他甚至会拿着一张产品的说明书来读,药盒、食品包装袋上的文字他都爱读。我们就是要引导我们的孩子随时随地都能进行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和呼吸一样自然,让课外书像零食一样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当然,这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也是老师的责任。总之,共同努力,培养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习惯。
读什么,也是个大问题。家长们可以在网上搜一下,一二年级推荐书目,有很多很好的建议。另外,尽量读名家的作品,比如曹文轩,杨红樱,沈石溪,伍美珍,乐多多,金波,汤素兰……还有外国的很多儿童作品也可以读一读。
第三、习惯培养。
家长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孩子们有哪些不好的习惯,我在这里列举一些比较典型,但是家长们还不太重视的。
思想懒惰,语文的阅读题和数学的解决问题根本不思考,乱写一气。很多家长根本还以为是孩子太粗心。举个例子来说明,很多孩子做解决问题的题目,家长坐在旁边,帮他读了题,他往往能做对。但是,独自完成这样的题目,就错得一塌糊涂。其实,不是孩子粗心,是您的孩子太懒惰了,根本不思考。这样的坏习惯如果不改的话,到了高年级,成绩就会下降得很厉害。家长们要注意一点就是,部分思想懒惰的孩子,机械作业做得比较好。比如抄写生字,刷刷刷,三下两下就写完了,但是,您拿着生字本,让她认读,很多字她却不认识。因此,思想懒惰不等同于行为懒惰,这个问题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学习不认真。最为突出的是听讲不认真。我们是班级授课,全班60个孩子中,总有几个不认真听讲的。他们表现这样几个方面:有的是做小动作,自己玩自己的,不亦乐乎,老师点名批评了,他只是漠然地看您一眼,然后又自顾自地玩一整堂课。第二,有的是上课走神的,他不会做小动作,他不会眼睛看着窗户外面,但是,他一副呆萌萌的表情,老师讲什么,他可能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因为有的时候,我提问他们,他们啥都不能回答。这样的孩子让老师最为难,他表面工作做得好,很难被老师及时发现。第三,没学会倾听。有的孩子,一看很积极啊,次次举手,但是他根本不知道老师说的什么,问的什么,为举手而举手,这也是让人比较头疼的孩子。
有的时候,我真想教室里有台摄像机,将上课时候的一切情况录下来,让家长们了解真实的情况。去年,曾请几位家长进课堂来了解孩子们的上课情况,后来我发现,有些孩子,在来了客人后和不来客人的时候,表现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即使录像,也要在孩子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录像,那样才能展现孩子们最本真,最自然的状况。
当然,说了这样多,好像很严重,其实,家长也不用恐慌,极大多数的孩子上课还是很认真的,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倾听。我列举的只是极少数的现象。
还有部分孩子是作业不认真。有的孩子,边写作业边玩耍,一做作业就是喝水上厕所忙个不停。中午,一说练字,三三两两的人请假去上厕所,结果在厕所里一呆还不出来,等下课铃快响起才姗姗来迟。其实,真正去上厕所的人少之又少,多数孩子只是打着上厕所的幌子去放放风而已。
生活习惯方面,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孩子们乱丢垃圾,而且乱丢垃圾的总是那么几个人,男生女生都有。在教室里乱丢垃圾就是孩子们在家生活习惯的一个折射。家长们一定要告诉孩子讲卫生。
顺便给家长朋友们提一个建议,要指导孩子做家务。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教他们扫地,拖地,收拾桌子,整理床铺,洗小衣服,洗碗等等。我建议,家长要求孩子每天做一件家务事,每天都要做,坚持下去,不但能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还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
最后,说一个观点,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其实,我们是同事关系。我们也许在社会角色、专业知识、性格特征、气质修养等方面都不太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教育,而且我们的教育对象完全一致——那就是您们的孩子!各位家长,您一定要切记,您不只是管理孩子生活起居的家长,您也是教育者的家长。
-光谷一小107班家长会发言稿(璐璐家长)
尊敬的107班喻老师、徐老师、张老师,各位老师,亲爱的家长、同学们:
孩子们踏入光谷一小这个美丽的校园已经半年多了,在校园里,我们目睹着孩子们的健康和快乐,我们一起亲历着孩子们的每一次进步,我们都能够亲身体会着和孩子共同成长的那份快乐和喜悦。107班的各位老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家长向您们说声“谢谢”,是您们的真情付出让孩子们不断地进步着、成长着,谢谢您们!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心得和体会,并请指正。
一、班级是孩子成长的载体,“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个小朋友健康成长。
我们作为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尽可能的让每一粒玉米都能健健康康的去成长,别让它干瘪了,也别让虫子给吃了。保证了每一颗玉米的健康,我们的老师才能培育出优质的玉米棒,待收获时,拨开玉米的外衣,发现的都是金灿灿的、粒粒饱满的丰收的景象。
二、孩子永远是其成长的主体
半年多来,仔细回想孩子的成长过程,发现我们其实做了很多本应该孩子做的事情。将自己的很多主观意愿强加给了孩子,也让孩子做了很多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其实,我们的责任就是该施肥时施肥,该撒药时撒药,代替玉米去成长那是叫“拔苗助长”。
举个例子,在开学之初,我们对待家庭作业检查的态度是,让孩子自己去做,然后象征性的签字确认,让孩子自己明白作业不认真会被老师批评等道理,以后的作业可能会印象深刻。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说,家长需要认真检查孩子的作业。对啊,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家长发现孩子问题的时候,是观察力有待提高,还是想象力需要加强,是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够,还是马马虎虎的性格导致作业的错误,每个孩子的特点不一样,只有家长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在成长的过程中,去扶孩子一把。
最近,璐璐在英语新东方学校结业考试后的成果展示课上,英语老师说:“非常感谢28次课来你们的陪伴,是你们的坚持给了我信心;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别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家长要做的就是去发现你的孩子的特点,在学习中补上自己的短板。”是啊,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永远是其成长的主体。
三、用心、用情去陪伴孩子的成长
对于年龄尚小的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读懂她们,不简单,要引领他们,更不简单。因为孩子有着自己的世界,他们在这个小天地里以独特的方式学习和生活着,“享受”着自己那份“独有”的喜怒哀乐。作家长,最重要的是要进入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王国”。
我们陪伴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过程,把孩子的成长当作是自己成长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可能就会沉下心去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用心去发现问题,用情去解决问题,和孩子朋友式的关系有助于自己主张的渗透,和孩子认真的去探讨某些问题,有助于去发现孩子深层次的东西,和孩子情感式的对话有助于培养孩子温馨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