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月22日电(范宇斌)能否科学管理、友好善待宠物正成为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在举行的2024年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协和教育中心总校长卢慧文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其反映的是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能力和水平,从一个侧面体现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化文明程度。
卢慧文指出,“近期开展的一项对国际人才引入和留用的调研,我们略感惊讶地发现,一座城市是否‘宠物友好’,是不少年轻一代的国际人才选择工作地和生活地时的重要考量。”
近年来,“宠物友好”理念在上海多地得到体现,如苏河湾万象天地商场专设“宠爱天地”,配备“爱宠服务”“狗狗临时托管寄养服务”;BFC外滩金融中心联合商户推出宠物友好地图与《宠物友好须知》;闵行区华漕镇施行流浪猫救助行动、徐汇区设立宠物友好区域等。
随着上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上海家庭饲养的宠物种类、数量日益增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宠物数量从2016年的1.3亿只增长到2.2亿只。
“当下社会中,家养宠物提供的积极稳定的情绪陪伴价值越来越不可或缺,绝大多数的宠物主人将他们的宠物视为家庭成员或自己的‘孩子’。”卢慧文在调研中发现,由于认知差别、政策滞后、管理缺位等综合因素,养宠人士和恐宠人士之间易产生矛盾,伤害宠物等行为时有发生。
“宠物和宠物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考验着城市的社会治理水平,尤其是流浪犬猫的管理难度相当大。”上海市政协常委、民盟上海市委会常委、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上海自贸试验区分公司副总经理尧金仁调研发现,“目前,上海在宠物监管方面的政策法规不完善,难以精细化监管。”
“宠物不仅是居民休闲娱乐和情感寄托的一种方式,也是新消费产业和社会经济的一部分。”尧金仁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上述问题要多维度审视、全方位监管、常态化管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