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的宠物猫咪咪前几天上吐下泻,猫的主人袁先生心急如焚,他抱着咪咪飞奔至宠物医院,被医生告知是因食用猫粮导致结肠炎,需要定期复查并及时更换猫粮。
??袁先生回忆,前不久,他新购买了一袋猫粮,打开包装后一股异味冲鼻而来,以为这是猫粮的特殊味道,便没有在意。可每次喂食,咪咪都十分抗拒,吃完后多次出现便血症状。
??和袁先生有相似经历的宠物主不在少数。近年来,我国宠物市场发展壮大,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宠物类投诉6617件,同比增长约89.17%,其中宠物食品安全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
??宠物食品安全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该如何加强治理?围绕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来自广东东莞的梁女士最近也在为宠物猫隔三岔五呕吐的情况心烦。她带着小猫去医院检查,被告知因吃错东西导致肾损伤、肌酐与SDMA异常。经查,梁女士发现原来是其重金购买的猫粮有问题。
??梁女士随后联系该进口超市客服,要求对方承担小猫治疗期间的费用,共计3328.8元,但客服仅同意赔付其购买猫粮的金额。
??来自上海嘉定的李先生也有类似遭遇。今年7月,他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袋猫粮,小猫食用后出现了不吃不喝、无精打采的症状。经医生检查,小猫应该是服用猫粮导致肾毒性损伤,建议立即更换猫粮。
??记者查询一第三方投诉平台发现,自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涉及“猫粮”“狗粮”投诉累计超8000件。消费者反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宠物食用后出现不适甚至死亡、产品变质混有异物、网购平台店铺售假等情况。
??一些宠物食品在包装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刘先生联系客服,对方回复称“生产日期印刷错误”,承诺全额退款。但对于是否属于“三无”产品,客服未作解释。
??来自江苏无锡的林女士前不久在某电商平台为宠物狗挑选狗粮时发现,一宠物专营店号称售卖“自家狗品种专用粮”,14.9元就能买到5斤还送火腿肠。林女士下了单,可收到的食品让她大跌眼镜。这款狗粮的外包装仅用了编织袋,没有任何食品信息,打开后一股酸气飘出,里面还夹杂着许多白色的小虫子。
??“你们家狗粮的确是高蛋白,都变质了!”林女士生气地找店家讨说法,对方回复称“价格便宜就很难保证质量了”。
??对于这些问题食品,消费者想要维权并不容易。爱狗人士陈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宠物食品,遇到质量、异物等问题,客服都会让消费者从宠物自身找问题,百般推脱。”
??“至于是否因为‘宠物自身原因’而造成宠物健康问题,则属于事实证明的问题,消费者可以提供宠物医院的诊断证明来证明宠物健康问题与食用宠物食品之间的因果关系。”孟强说。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市教育法治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姚金菊建议,消费者可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农业执法机构举报,也可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采取诉讼手段时,消费者还可以考虑追究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连带责任。
??姚金菊同时提出,应当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企业违法成本、督促电商平台经营者履行审核等义务,“极低的犯错成本也成为宠物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因素”。
??孟强认为,治理宠物食品乱象,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宠物食品的监管,宠物食品行业也应加强自治,制定宠物食品安全标准,提升国产宠物食品的质量、口碑和市场份额。
??一名经营猫舍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活体动物粮应该根据个体选择,宠物的体质不一样,适合的粮也不一样,宠物主人最好根据测评和宠物的身体素质进行选购。(本报记者韩丹东实习生王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