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三亚4月12日电(记者郑玮娜、魏骅、夏冠男)海南省三亚市一间零下30摄氏度的冷库里,百余条濒危保护动物路氏双髻鲨(俗称锤头鲨)变成600公斤腥臭扑鼻的鱼肉块,白色泡沫箱成了它们生命的最终归宿。
珍稀锤头鲨惨遭屠戮的图片在网上引发强烈反响,新华社记者12日探访鲨鱼封存地,调查追问这一曲鲨鱼悲歌背后的原因。
这些锤头鲨9日现身三亚水产码头,公开售价为15元/斤。
当渔业执法部门赶到现场,不法商人已将鲨鱼转移,只留下一整垃圾车的鲨鱼头和满地腥红。通过摸排走访,9日下午,三亚渔业执法部门及时将尚未交易的600公斤鲨鱼肉扣押并封存。
三亚户外艳阳高照,冷冻库里昏暗腥臭。记者12日看到,已被剁去鱼鳍、鱼尾、鱼头的鲨鱼难辨首尾,30余箱鱼肉被码放在冷库一角,掺着海盐的鲜血渗到地面上。
冰冷的冷库中,它们是怎样被捕杀的,已找不到任何答案。鲨鱼被宰杀贱卖的现场,除了几张照片,仅有一段手机视频。
短短13秒的视频,已在章华忠的手机中重播了无数次,作为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从9日起,他的眉头就没有舒展开过,“梦里都希望能马上抓到非法捕杀鲨鱼的人”。
“虽然这个公约并不约束各国国内渔业生产,然而却明确从约束缔约国间濒危动物贸易的角度来保护濒危物种。”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博士梁计林告诉记者,公约存在更重要的意义更在于传递一种保护濒危物种的生态理念。
与此同时,农业部、国家濒危办也在2014年8月下发了“关于鲨鱼和蝠鲼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提高履约意识,切实落实监管职责”,并制定了具体的监管和履约方案。
法规相继落地、监管全面发力,那为何鲨鱼宰杀贱卖就在眼前发生?
据了解,农业部虽然2014年就将路氏双髻鲨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但由于宣传材料更新不及时等原因,人们对路氏双髻鲨的保护意识并不强,“这也为违法捕猎者提供了迂回空间”,章华忠说。
与此同时,章华忠介绍,国家对锤头鲨等新晋纳入保护目录的物种尚未进行资源价值评估,没有相应的处罚标准,目前仍需等待专业人员对案件进行评估。此外,海洋与渔业部门虽有保护和查处责任,但是并无侦查手段,难以获得有效证据并进行处罚,这也使查处工作推进困难。
他表示,期待国家在规划和政策层面推动法律法规切实有效落地。
“锤头鲨在南海过去属于比较普通的鱼类,因此许多渔民和商贩并没有完全认识并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过去的捕捞惯性还没有及时‘刹住’”,章华忠说。
童玉和说,南海的渔业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渔业之一,渔获种类多,作业方法多,类型复杂,同时从业人员多,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加之科研资料不丰富,实现严格的渔业监管难度很大。
近年来,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已连续多年对渔民进行培训,尤其是强化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的培训。“我们主要培训的对象是船长、轮机长和渔民,向他们普及生态保护意识。”吴钟解说,希望这样机制可以逐步推广。
电影《地球停转之日》中,由于人类对地球的深度破坏,导致先进文明不得不为地球生物建造“诺亚方舟”,帮助地球重生。
望着眼前如山的鲨鱼肉,不禁让人想起了电影中的台词:“你们的星球?……地球并非只是人类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