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3月20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办公厅主任赵增连介绍“守国门、促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海关力量”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11场,非常高兴邀请到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守国门、促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海关力量”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办公厅主任赵增连先生。
下面,首先请俞建华先生作介绍。
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和我的同事非常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相聚,一起交流。首先,我代表海关总署感谢媒体朋友们这些年对海关工作的报道,也感谢你们对海关执法的监督。
图为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徐想摄)
海关是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海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落实“三个更好统筹”责任,围绕海关守国门、促发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守国门是海关基本的职责,也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责任。我们依法科学监管,运用大数据、智能审图等高科技手段,提升口岸查验和征税效能,保证货物进出口安全有序。2022年海关税收入库2.28万亿元,增长13.6%。我们坚守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在入境人员中检出新冠阳性5.5万例,占3年口岸累计检出总数的67%,为夺取全国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作出海关应有贡献。我们严格检验检疫把关,防止重大动植物疫情传入和外来物种入侵,累计检出有害生物58万种次。我们严厉打击走私,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4500多起,案值1200多亿元,维护国门安全和营商环境。我们开展“口岸危险品综合治理”百日专项行动,清理因疫情积压在口岸的危险品2400多批,查处伪瞒报1600多批,及时排除了积压在口岸的危险品,在高温天气条件下的重大风险,确保口岸安全。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国海关将着力做好“1+1+6”重点工作,第一个“1”就是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二十大精神在海关走深走实。第二个“1”就是以建设智慧海关为抓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以海关高效率监管,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6”就是着力构建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守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落实一揽子外贸促稳提质措施、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坚持高标准全面从严治党等六项重点任务。全国海关将牢记“三个务必”,铸忠诚、担使命、守国门、促发展、齐奋斗,按照新一届政府要求,赓续奋进,在宏伟蓝图中画好海关的“工笔画”,把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转化为海关的具体行动,并务求实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海关力量。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并和大家一起交流。谢谢!
寿小丽:
谢谢。下面我们就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当前海关监管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又将如何应对?谢谢。
俞建华:
谢谢你的提问。人们常说,海关就是国门。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海关守国门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大。
2022年,我国外贸总值超过42万亿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个规模在人类贸易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对一个国家的海关监管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去年,全国海关监管进出口货运量达到48亿吨,货轮、飞机、火车等运输工具1300万辆(架、艘),监管跨境邮快件3.2亿件。打个比方,如果把去年我们的进出口货物装到火车上,首尾相连可以绕地球赤道30圈。如果把去年我们监管的集装箱连在一起,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可以排成两排。这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的气派,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也是海关监管的责任和挑战。
量大只是一方面,换一个角度,从海关服务对象看,目前在海关备案的进出口企业达到185万家,是10年前的3倍,从事贸易的更多了、更分散了;从贸易类型看,既有传统的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又有新兴的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
从监管职责看,既要防范新冠病毒、非洲猪瘟这些疫情疫病,还要拦截红火蚁、沙漠蝗等外来物种;既要检验铁矿石、危险化学品,又要确保进出口食品“舌尖上的安全”;既要打击洋垃圾、毒品走私,又要查出邮包里的“问题地图”、反宣品等;既要查出夹藏的象牙、文物,又要拦截躲藏在集装箱里的老鼠、蟑螂等。2022年,全国海关检出新冠阳性5.5万例,截获有害生物58万种次,监管进出口危化品5.9亿吨,退运、销毁不合格食品、化妆品2900批,查获各类违禁品120万件,毒品2.8吨。海关这些阵地如果守不住、守不牢,必然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
刚才你问到我们的主要挑战是什么。贸易规模大、贸易形态多、监管要求高、安全压力大,如何做到“管得住、放得开、通得快”,这就是海关监管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然,有挑战也不可怕,挑战是我们海关改革创新的动力。我们将坚持党对海关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的改革方向,以改革和科技双轮驱动,大力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以智慧海关为抓手推进现代化海关改革,建成引领国际海关监管潮流、服务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第一流海关。实现通关和管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强化“境外、口岸、境内”三道防线,构建“响应、呼应、反应”的海关运行机制,打造全方位、全链条的监管体系;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反腐是世界各国海关共同面临的课题,因此,海关反腐一刻也不能放松,要坚决清除“靠海关吃海关”的害群之马,永远吹冲锋号,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海关队伍,全面提升海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关篇章。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
外贸形势发展,经营主体是关键。我们注意到,去年海关出台多项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助企纾困降成本措施。请问效果如何?今年有没有新的“大礼包”?谢谢。
大家都很关心外贸,外贸受疫情影响是很直接的,海关天天和进出口企业打交道,对外贸企业的困难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坚决响应党中央助企纾困号召,去年先后出台23项支持措施,各地海关结合当地实际细化为1300多条具体举措,应该说这些措施受到了经营主体的欢迎,也取得了预期效果。
在降成本上,支持企业享受各类税收优惠政策,仅去年就为外贸企业减税、退税2850亿元。
在优服务上,开展“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创新大宗商品“先放后检”,农食产品“绿色通道”等监管模式,将87种商品编码调出法检目录,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现在,我们正在对23项措施进行评估,能够保留的我们都将保留,确保政策的延续性。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调研针对现在企业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还要研究新的政策举措。主要考虑有几个方面:
一是畅通进出口物流。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支持建设智慧口岸、智能边境,通过科技手段提速增效,促进跨境物流更加便利化。
二是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为企业提供通关“一站式”服务。
三是降低企业成本。帮助企业用好用足RCEP等自贸协定关税优惠,降低进出口环节成本。
四是支持新业态发展。创新跨境电商海关监管模式,做到精准监管、快速通关。支持市场采购贸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继续开展“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服务,走出办公室,走进企业,走进机场码头,直面企业需求,和企业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破难题、解新题,全力以赴促进外贸促稳提质。
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打击走私是海关的固有职能。能否介绍一下,海关如何保持打击走私的高压态势,确保社会安全、经济安全、公平竞争?谢谢。
一是走私活动的组织更加团伙化、专业化。比如成品油、洋垃圾、毒品等走私更加集团化职业化。境内外相互勾结,组织更严密,分工更专业,给海关监管打私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是走私分子的手段更加智能化、隐蔽化。比如香烟、红酒、化妆品、高档消费品等走私,有的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勾连交易,有的利用“水客”带货、“蚂蚁搬家”逃避打击,有的利用海南离岛免税“套代购”,有的利用跨境电商单证造假,蒙混过关。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会同公安、海警等部门组织开展“国门利剑”联合行动,重拳出击,对重点商品、重点渠道、重点区域的走私,进行严厉打击。5年来,共侦办走私犯罪案件2万起,案值5000多亿元。洋垃圾走私案件由高峰时的481起,下降到去年的98起。查获象牙制品从高峰时的9.2吨,下降到去年的70公斤。中国海关4次获得联合国亚洲环境执法奖、2次获得“克拉克·巴文”野生动植物执法奖,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今年,我们将继续保持严厉打击走私高压态势,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是加强专项打私。开展“国门利剑”“国门勇士”等联合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成品油、洋垃圾、枪支毒品等走私。
第二是加强全面监管。发挥海关口岸监管、检验检疫、稽查等综合作用,构建全方位全链条监管,织密织牢立体的打击走私防控网。
第三是加强综合治理。全国打私办公室设在海关总署,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反走私综合治理的主体责任,协同公安、海警等执法部门力量,形成反走私合力。
通过以上工作,构建反走私的天罗地网,让走私行为无所遁形,让走私分子无处藏身。
封面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海关聚焦通关便利化,口岸营商环境也在持续提升。请问,下一步海关还会出台哪些新举措?如何更好地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谢谢。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营造良好的、便捷的口岸营商环境,是海关的主要工作。这个问题请分管的赵增连主任回答。
海关总署办公厅主任赵增连: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出新的有力举措,概括起来可以用15个字表述:优设施、搭平台、促联通、强合作、提效能。
图为海关总署办公厅主任赵增连。(徐想摄)
一是优化口岸设施。我们正会同有关方面,加快推进重要边境口岸的扩能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边境口岸通关能力。正在指导海南省落实自由贸易港口岸布局方案,加快自贸港口岸建设,为下一步如期封关运行提供口岸设施保障。
凤凰卫视记者:
前不久,海关总署发布数据,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下降0.8%,同期我们也看到不少媒体报道,在港口的集装箱空箱数量增加,引发了大家对今年进出口外贸的担忧。请问,海关总署对于今年的外贸形势有怎样的研判?谢谢。
综合起来看,外贸形势还是严峻复杂的,但也蕴含了不少机遇,困难更多是全球性的。比较来看,我国竞争优势依然明显,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整体好转,外贸前两个月平稳开局的势头有望保持下去。因此,我们对今年我国外贸实现促稳提质的目标充满信心。谢谢。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当前有一个现象,不少年轻人热衷于养“异宠”,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异宠”写入其中。请问,海关如何防范“异宠”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保障国门生物安全呢?谢谢。
“异宠”对国家的生物安全是一个威胁,海关总署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拦截。具体请赵增连主任回答。
赵增连:
刚才你提到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异宠”,这就反映出“异宠”已经不是简单的生活宠物,而是另有隐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这些“异宠”多是外来物种,它威胁生物的多样性。一些“异宠”一旦发生逃逸或被遗弃到自然界,在没有天敌的情形下会迅速繁殖扩散,威胁到本土生态系统。二是威胁农林牧渔生产安全。一些“异宠”一旦到了自然界,往往会对本土物种形成巨大威胁,甚至会导致本土生物种群急剧下降。三是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一些“异宠”有攻击性,如网上看到的火蝾螈、野蛮收获蚁,有的“异宠”甚至有剧毒,比如巨人蜈蚣、箭毒蛙,还有的“异宠”携带多种病菌,会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中央有号召,社会有关切,海关必然有行动。我们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格防范“异宠”等外来物种入侵。一是加强口岸检查,海关利用X光机、CT机等技术手段来防范“异宠”随邮件入境。海关每天监管从境外寄来的邮件超过40多万件。二是开展专项行动,我们连续开展如“国门绿盾”专项行动和跨境电商寄递“异宠”综合治理,坚决打掉非法引进“异宠”等外来物种的犯罪团伙。三是强化联防联控。对内加强部门合作,形成执法合力;对外加强源头管控,压实境外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四是营造社会共治氛围,没有人购买,就不会有人售卖。海关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加强对寄递企业、进境旅客宣传教育,千方百计强化民众生物安全意识。
2022年,海关截获“异宠”等外来物种991种2012次,包括4厘米长的大蚂蚁、10厘米长的大甲虫,30多厘米长的大蜈蚣。我今天带了几张图片,在这里展示一下。我们截获的这些“异宠”,已依法依规进行了严格的安全处置。
下一步,海关将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加强口岸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守牢国门关口。继续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教育,曝光典型案件,不断提高社会公众自觉保护生物安全的意识。
借此机会,我也想通过媒体朋友们发出呼吁,守护生物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希望“异宠”爱好者不要去购买非法引入的小动物,不要让个人的喜爱变成对大自然的伤害。
最后两个问题。
图为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邀请记者提问。(栾海军摄)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们注意到,香港、澳门特首上周和俞建华署长进行了会见。请问,海关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目前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步还将有哪些举措?谢谢。
近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促进要素流动方面,我们加快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先后出台54条措施,大力支持横琴、前海、南沙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创新“组合港”“一港通”通关模式,实现大湾区内地9市全覆盖。推广粤港、粤澳海关“跨境一锁”,所谓“跨境一锁”就是两地海关间对跨境车辆使用智能锁,加强途中监管。在对方口岸快速通关,不用查验,也不用拆箱。这是贸易便利化的一项措施,我们还要扩大试点。推动“澳车北上”政策成功落地。今年以来,澳车北上累计通行5.3万辆。建立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随到随检、随检随放”,全力保障供应港澳。
第二,在维护贸易安全方面,三地海关重点加强风险分析、协同配合,探索推动大湾区风险一体化防控。完善打击走私协作长效机制,开展“三叉戟”“清湾”三地联合行动,严厉打击粤港澳海上跨境走私等各类违法行动。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按下加速键。下一步,海关将与有关方面密切合作,加强设施的“硬联通”和合作的“软联通”。在三个方面发力,助力粤港澳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一是抓平台建设。加大横琴合作区先行先试力度,推动落实“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支持前海合作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服务好南沙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建设。
二是促通关便利。加强三地海关监管互认,积极推进“跨境一锁”,推动“澳车北上”落地,之后的“港车北上”也加快推进。深化AEO互认和“单一窗口”合作,推动贸易数据联通,探索实施“一单两报”。优化简易通关模式,便利人员往来和货物流动。加强协作配合,共同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这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三是强执法合作。加大情报共享,密切执法联动,加强粤港澳检验检疫、知识产权保护、打击走私等领域的协同合作,共同维护大湾区良好的发展环境。
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