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坦卡蒙、阿蒙涅姆赫特三世以及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雕像,成套木乃伊棺,女王金饰以及萨卡拉地区新发现的彩绘木棺、动物木乃伊和雕像……
8月21日上午,位于上海人民广场中轴线南侧的上海博物馆人头攒动。一个月前开幕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因诸多距今两千多年到五千年的稀世文物魅力四射,使得展览热度持续不减,成为今夏全国最为火爆的展览之一。上海博物馆8月20日公布最新数据,7月19日开展以来,截至8月18日刚满一个月,已有31万多人次参观古埃及文明大展,其中上海以外的观众占到近七成。
排队进馆时,远远看到上海博物馆门前树立着一尊法老雕像。
古埃及文物出境展,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
“古埃及文明展”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府合作,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的重磅大展,也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全球仅此一站。据称埃及将文物出借外国举办展览原则上不会超过300件,此次借给上博近800件,是历史上的首次。
展厅中的古埃及重要遗址示意图。
33个古埃及王朝历史,浓缩于3个展厅
排队进馆时,远远看到上海博物馆门前竖立着一尊法老雕像。在上海博物馆一楼大厅,一尊古埃及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1985年—前1773年)辛努赛尔特一世的头部石雕像立在显眼的位置,提示观众已来到古埃及文明大展现场。
记者随机走进一个名为“图坦卡蒙的时代”展厅,通过文物图文和现场不少导游的介绍,了解到这是专门介绍古埃及一位法老及其时代的展厅。其中一尊法老图坦卡蒙的雕像有几米高,其面部轮廓英俊,棱角分明。一块石碑雕刻有图坦卡蒙在太阳光芒下举起双手,被刻意雕刻得矮小的王后紧随其后,也举起了双手。导游说,当年由于这位法老崇拜太阳,让古叙利亚国的大使也随其晒太阳,结果被晒死,引发古叙利亚国王的不满。
经了解,图坦卡蒙(公元前1341—前1323年)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法老,他9岁继位,19岁暴亡。年少去世的法老图坦卡蒙,在1922年因其墓葬被发现而轰动世界,他墓葬的发现代表了埃及考古工作的顶峰。“图坦卡蒙的时代”展厅从公元前1500年地中海地区的时代背景入手,讲述在那个时代,埃及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型,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少年法老改变信仰,完成了对传统的回归。
从该展厅出来,记者才弄明白,“古埃及文明大展”分布在上海博物馆一楼三个展厅,通过一部通史“法老的国度”,两个专题“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时代”,从不同侧面揭示古埃及文明。
9岁继位,19岁暴亡,曾扭转古埃及信仰的法老图坦卡蒙的巨型雕像。
“法老的国度”展厅,可洞察古埃及文明整体面貌
按照正常顺序,应该首先参观“法老的国度”展厅,这里汇聚300多件文物,介绍了古埃及的王朝世序,涉及古埃及人的宇宙观念、社会秩序、文字书写、工匠技艺、墓葬习俗等,涵盖从社会制度、日常生活到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可让观众从不同角度洞察古埃及文明的整体面貌与历史细部。
展厅的开端部分,法老、祭司、刀笔吏(下层官员和文书人员)们的石雕像数量较多,中间部分多是反映生产生活的碑刻、象形文字、绘画、生产生活用具等,后半部分则主要是反映古埃及人生死观念的各类彩绘棺木。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许多用动植物表示,刻在石碑、棺木上,他们的许多生前行为都围绕死后的冥界生活而展开。
在该展厅,可以看到带有图特摩斯一世王名和神灵祷文的横梁、金色鹰形护身符、蓝色玻璃圣甲虫、朱鹭雕像、荷鲁斯之眼,甚至还有鸭子造型的化妆盒,一组墓主人正在和死神下棋的雕像。有神庙奠基的砖,颜色是鲜艳的蓝色,用的材料跟中国的琉璃差不多。有世界上最早的肖像画,2500多年前,画得相当写实。
萨卡拉墓区猫神庙遗址出土了猫雕像和猫木乃伊。
古埃及人的世界观中,人和动物共享这个世界
记者最后走进的是“萨卡拉的秘密”展厅,这里印象最深的是猫神崇拜物和动物木乃伊。看了展厅序言,得知位于今天开罗西南郊的萨卡拉,古埃及曾定都于此,是古埃及人沿用最久的古老墓地,有3至13王朝的15座金字塔,也是贵族墓葬、动物木乃伊埋葬极其密集之处。2020年,萨卡拉考古有了新发现,包括修建于公元前600年的猫女神神庙遗址,以及猫神祭司地下合葬墓穴中的完好遗存等,被列为当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此次大展,“萨卡拉的秘密”展厅首次在埃及境外,展示埃及考古队在萨卡拉地区自主考古取得的重大发现,成为首次大规模集中呈现萨卡拉秘密的全球首展,集中展示了400多件文物。
走进展厅,一对半人高的大猫雕像蹲守在入口,许多游客与之合影。在古埃及,猫却是神圣动物中的光荣一员,它们是太阳神“拉”的正义化身,也是战争女神赛克迈特的勇猛具象,更是欢愉女神贝斯特最形象的代表。展厅开头部分则陈列了大小不一的猫雕像,俨然一个猫的王国。此处还打造成了一个沉浸式空间,引导观众步伐的指示灯也化作了猫脚印,展厅里不时传出猫叫声,它们的身影在墙壁上跳跃。上海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博物馆奇‘喵’夜”活动,观众携带宠物猫来“萨卡拉的秘密”展厅参观,这在全球综合类博物馆中属首创。
展厅接下来的部分,可以看到各种木盒,里面装有动物木乃伊,有的有动物轮廓,有的则像一条腿或一个躯干部分。萨卡拉被考古学者证实是古埃及最大的动物木乃伊制造中心,遗址里出土了大量的动物木乃伊,其中的几十具木乃伊来到上海博物馆,包括猫木乃伊、鳄鱼木乃伊、鹰的木乃伊及棺椁等。现场导游说,在古埃及人的世界观中,人和动物共享这个世界,这些动物既有日常的家畜与宠物,也包括罕见的野兽和猛禽,它们在埃及人的日常和宗教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上海博物馆一楼大厅,一尊古埃及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1985年-前1773年)辛努赛尔特一世的头部石雕像立在显眼的位置。
法老埃赫纳吞及家人浮雕。阿吞被埃赫纳吞升格为唯一的造物主,在浮雕上呈现为日轮的形式,其光线末端化为一只只人手,代表将神的恩赐传递给国王一家,这些光线带来生命、欢乐与繁盛。
带有贝斯神形象的镶金木椅。
古埃及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年-前1295年)时期,绘有植物和鸟类的地砖。
古埃及花形串珠项链、手形响板、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圣甲虫(屎壳郎)、阿蒙荷太普的黄金手镯。
(古埃及神话中的圣甲虫神,被视为早晨的太阳,是拉的另一个神格,象征日出及再生。因为太阳升起与落下和圣甲虫滚粪球及抱卵有一定的联系,象征物便是圣甲虫)
由串珠组成的门纳特项链、黄金花冠(带有塞提二世和塔沃瑟瑞特王后的王名)。
游客在观看并排而坐的古埃及法老与两女神石雕像。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年—前1069年)的阿努比斯雕像。阿努比斯是墓地之神,掌管木乃伊防腐和开口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