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济南,霓虹闪烁,正逢暑期,各大商圈、夜市多了一抹青春色。
今年夏天,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摆摊,他们中有人找到了商机,开启了一场创业之旅;有人下了班来凑个热闹,却意外摆脱掉了“精神内耗”;也有人想趁着暑假来体验生活,然后从“社恐”逆袭成“社牛”……总之,不同于传统认知,如今“摆摊”被赋予了更多社交和文化属性,为泉城“夜经济”注入了更多新活力。
走,摆摊去!看看不一样的城市“烟火”。
选好品宠物零食健康又精致
周末的晚上,在中海环宇城购物中心的小广场,二十几个年轻人聚集于此,正在进行一场后备箱集市,小夜灯的映衬下,逐渐吸引来不少人。当有人走过鄢砳的摊位时,看着桌子上包装精致的“小点心”,总会忍不住多看一眼,仔细询问后知道,她卖的其实是宠物零食。
“我养着两只狗,有一只比较小,就自己学着给它做吃的。”鄢砳说,后来又给朋友家的宠物试吃,“评价还不错,6月份济南兴起了后备箱集市,就开始摆摊拿出来卖了。”
鄢砳介绍,自己是“95后”,平时有固定的工作,摆摊算是副业,“父母也都很支持,觉得这比在家玩手机强。”手工制作宠物零食,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她都是在工作日的空隙来做准备,“一开始摸不清量,经常要么准备多了,要么准备少了。”
此外,为了迎合年轻群体的喜好,鄢砳在外包装上下了不少功夫,“目前市场接受度还可以,一份售价从10元到20元不等,一晚上大概有五六百元左右的收入。”目前,她还有了自己的宠物零食工作室,表示很看好“它经济”。
谈起摆摊的心得,鄢砳觉得选品特别重要,“不要跟风,要有特色,而且现在有些组织者,也会对品类有要求,尽量避免同质化竞争。”她觉得心态也很重要,不是所有人都能挣钱,但结交新朋友也是一大收获。
很辛苦北漂回济开启创业路
今年4月,马晨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回到了家乡济南。
7月份时,有人通过小红书联系了马晨,她才发现济南流行起了后备箱集市。“北京也有,但多数在郊区,我觉得很有意思,正好也可以检验一下市场。”于是,马晨开始认真筹备,起了好听的名字,设计了宣传语,又将汽车后备箱精心打扮一番,“如果想做好,肯定不能凑合,要有自己的想法,除了现场准备,还要拍照,出新媒体宣传文案。”
氛围感甜品摊混搭露营文化
仅仅一个月,王纬明显感觉到,摆摊的人多了起来,而且商品也开始同质化,于是果断重新选品,现在卖的是一种名为“露楚”的泰国小吃。
“很多人会好奇这个名字!”王纬最初是从社交媒体看到了露楚这种小吃,并自学了制作教程。“水果、蔬菜的造型很可爱,非常招人喜欢。我们在口感上也做了改良,降低了糖分,更贴近济南人的口味。”
除了选品,王纬也很注重营造氛围感,她和朋友会在摊位旁边摆上露营设备,不仅有小桌、靠椅,还有投影仪,临时搭建起的小型露天影院,很快就能吸引很多人来围观。每次,当准备的露楚早早售空,他们也会跟着加入观影队伍,于是和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处成了朋友。
王纬回忆起,小时候经常跟着大人逛夜市,长大后更是对洪楼夜市情有独钟,“约同学到夜市来一场淘宝之旅,这是一段特别美好的校园记忆。”现在明显感觉到,济南的夜生活更丰富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摆摊,给夜市带来了更多的文化和时尚元素,不再是熙熙攘攘的生意场,而是有了诗和远方的文艺范儿。”
有点酷国风少女夜市狂吸粉
15岁的王心好,算是夜市上最年轻的摊主,因为自幼学习书法,便摆摊卖起了文创,应购买者的喜好,在扇子、书签上现场写字,诸如“思钱想厚”“靠脸吃饭”“考神附体”等网络流行语,在她笔下与传统文化有了梦幻联动。
王心好虽然年纪小,却很有自己的想法,出摊前特意从网上搜了很多出摊攻略,第一天是卖现成的文创产品,第二天就添加了定制业务。热闹的夜市里,当她一身汉服,一笔一画地写着汉字,总让人不自觉地驻足静静观赏。孙嘉泽出主意,下次出摊可以带着古筝,会更有意境。
“很酷,很新潮。”王心好说,老师和同学也都很喜欢,“正在成为一种新文化,说得大一点,有人真的可以在这里实现梦想。”王心好在摆摊的空隙,也会到夜市的其他摊位逛逛,主动跟摊主聊天。“很多人是周一到周五上班,然后周六出来摆摊,赚点快外,让生活更有意思一点。”(济南日报记者:陈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