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林维):中国作为拥有大量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越来越重视对外文物交流合作,并取得了成果。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27日表示,2011年至2016年,中国文物出境展览累计近300个,文物入境展览累计116个。
当天,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文化遗产与文明交流互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据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介绍,近年来,文物领域的国际合作正逐步深化。2011年至2016年,中国文物出境展览累计293个,文物入境展览累计116个。2011年至2016年,从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累计100余件(套)。“下一步,中国还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全方位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推出一批具有中国内涵、国际表达、创意融合的对外文物展览,并引进一批高水平文物来华展览。”
此外,援外文物保护工程和联合考古也是近年来中国文物交流领域的重要亮点。中国曾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周萨神庙和蒙古科伦巴尔古塔保护工程,推进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茶胶寺、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修缮工程,启动援助尼泊尔加德满都九层神庙、缅甸蒲甘佛塔灾后抢险工程前期工作等。据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介绍,文物援外工作在国家外交大局中的独特作用日渐彰显,已成为文化领域“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收获。“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领导人会见时,多次提到援外文物保护和联合考古项目,文物援外工作被写入双边文件并得到执行。实施援外文物保护工程和联合考古项目,要在周边国家巩固扩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拉美等地区稳步拓展,在重点国家实现突破。”
国家文物局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把文物援外工作纳入中国对外援助工作体系,逐步建立中国文物援外工作机制。并将广泛动员、充分依靠地方力量、行业力量和高校力量,支持更多有能力、有水平的中国文物保护力量“走出去”、“落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