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1日,“蜀地海关守关护宝——成都海关查获文物特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幕,此次展览由成都海关和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博物院承办,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四川管理处协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成都海关关长王文喜,成都海关缉私局局长虞阳,成都海关副关长李海帆,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总规划师王鸿加,西部战区第一军事法院执行处处长鲁振林,四川省省级机关国有资产处置服务平台办公室主任石春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毅,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李蓓,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四川管理处贺晓东,以及四川省公安厅、成都公安青羊分局及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博物馆等各文博单位、新闻媒体的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仪式由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濮新主持。
无畏印莲花手观音菩萨铜立像
明代菩萨铁头像
莲花手观音菩萨及侍从铜像
释迦牟尼说法图唐卡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毅在开幕式上致辞
成都海关副关长、党委委员李海帆在开幕式致辞中谈到,文物承载民族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物保护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批示,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依法履行文物资源守护职责,是我们的历史担当。近年来,成都海关始终将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守国门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深刻认识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有力保障,将做好进出境环节的文物保护工作作为海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2019年,成都海关共查获文物走私案件8起,涉及古钱币、瓷器等文物100余件。成都海关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同时,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创新进境文物展监管模式,优化监管流程,支持四川省举办了“再见庞贝”、“玛雅艺术展”、“阿富汗珍品展”等多个入境文物展,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很好发挥了文物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积极作用。
成都海关副关长、党委委员李海帆在开幕式致辞
成都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杨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移交的文物及艺术品,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22件,具有重要的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移交的罚没文物均来自成都海关历年查处的各类案件,从查获的案例来看,有通过旅客行李和人身夹藏文物出境,也有通过快件走私文物,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交易逐渐成为了文物走私出境的新渠道,走私手法越来越隐蔽,打击文物走私的工作更加艰巨。近年来,成都海关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建立起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监管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CT机、智能分拣线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货运、旅检、快件等各渠道的打击精准度;此次与四川省文物局签署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明确了四川省文物局和成都海关开展合作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两个部门将在文物进出境协同监管、共同打击文物走私、推动查扣罚没文物移交、开展海关监管人员文物专业知识培训、查扣罚没文物鉴定保管等方面加强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增强了打击文物走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成都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杨龙在接受媒体采访
濒危动植物制品移交现场
四川博物院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地志性综合博物馆,其藏品地域性突出,种类完备,数量众多,藏品总数32万余件,有义务、有责任、有条件履行对这批濒危野生动植物制品的管理职责。在接受移交后,川博将对此批濒危野生动植物制品的进行科学管理,通过专业的保管、展示与研究,使其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更好地发挥科研及教育价值,有效提升民众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
开幕式上,成都海关与四川省文物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成都海关副关长、党委委员李海帆(右)与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李蓓(左)签订《合作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