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山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

中山大学2023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7600名(含推荐免试生),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复试录取阶段将视教育部正式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规划等情况对招生计划做适当调整。

一、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中山大学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目前就读学校同意,中山大学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拥有两个及以上学籍。

6.我校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的招生专业方向只接受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的考生报考。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单独考试考生应选择中山大学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具体要求请查阅各报考点公告。

(一)网上报名

4.考生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5.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8.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

三、初试

(一)初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卫生综合。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三)考生须根据教育部、各省级招办、报名点的规定选择报名点,初试考场由考生网报时选定的报名点安排。

四、复试、调剂及体检

(一)中山大学自行确定本校复试基本分数线,各校内招生单位根据上线生源情况,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可按一定比例进行差额复试。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

(二)具体复试内容、方式和程序等信息详见校内各招生单位复试阶段公布的复试录取实施方案。不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五)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审计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招生单位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六)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由校内招生单位自行组织,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七)校内招生单位认为有必要时,可对考生再次复试。

(一)2023年中山大学招收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含国家专项计划)两个类别的硕士研究生。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含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等),须在入学前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人事档案、户口等不转入我校;国家专项计划的硕士研究生,有关人事档案、户口等事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当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三)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上的招生计划是初步计划,实际招生计划将会根据我校校内各招生单位接收免试生人数和教育部最终下达我校的招生计划进行调整。拟招收推免生和直博生人数以最后教育部推免生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通过考试方式招收的学科方向及招生计划将视推免生录取等情况进行调整,调整信息将于2022年10月23日前在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上公布,请考生留意并及时修改报考专业、方向。

六、学习方式、培养校区(校园)

学习方式:非全日制。

由于学院搬迁、培养等原因,具体培养所在校区(校园)可能会发生变化,具体以校内各培养单位的实际安排为准。

THE END
1.中国文物信息网中国至今已有39处世界遗产,遗产数量名列世界第三。其中文化遗产28 处、自然遗产7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国家文物局将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管理列为重点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我国创造和保持了连续多年每年至少有一项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纪录;颁布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建立了世界文化...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21/07/336542_44853881.shtml
2.天津文化信息网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主任张颖岚认为,数字考古的首要意义在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管采取怎样的技术手段来延缓文化遗产本体的留存时间, 文化遗产本体的消失是绝对的, 其保存是相对的,一旦文化遗产本体因自然衰变等原因不复存在,那么通过各种技术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信息就尤显弥足珍贵。周明全说,文物保护的观念在我国还不够...http://hhjyy.tjl.tj.cn/wwbl/wbjw/1104/11-04-26-zgsz.html
3.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亮宝艺术网 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管理网”的基础上重组升级而来,开设了“珍宝馆、亮宝商城、网络美术馆、收藏故事会”等精品栏目,汇聚了行业内众多资源、信息面广、资源丰富,是面向全球的大型艺术类综合门户网站。http://www.liangbao365.com/jump.php?id=101
4.中国文物报编辑(报纸电子版)中国文物报编辑(报纸电子版),报刊大全集成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53BK报刊网提供数字报软件、报纸电子版在线查看、报刊大全和报刊知识等http://www.53bk.com/site/editurl?id=5014
1.国家文物局“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开幕 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题写序言 “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11月18日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分别为展览...[详细] 时政要闻国务院要闻文物新闻党建工作政策解读派驻监督工作资讯行业信息媒体关注...http://www.ncha.gov.cn/
2.中国文物信息网www.ccrnews.com.cn相关信息:中国文物信息网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中国文博行业的第一门户网站,旨在打造一个全面服务中国文博领域的专业网络平台,建立中国文博单位间最便捷的交流渠道,开启一扇向国内外介绍中国文博的窗口,逐步建成网上文博考古信息资料中心、文物爱好者的网上家园和中国文博考古界的门户性网站。中国文物信息网...https://top.080210.com/siteinfo/11643.html
3.中国文物信息网(关于中国文物信息网的基本详情介绍)爱问知识人2、承担编辑出版《中国文物报》、《文物天地》杂志、《中国文化遗产》杂志以及主办中国文物信息网的任务,...https://iask.sina.com.cn/b/new9FDKJvRqJUx.html
4....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招聘海投网2024校园招聘集合了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最新公司招聘信息,来源于官方就业信息网,方便应届大学生找工作、投简历,快速获取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校招内容,更多职位信息,请关注海投网校园招聘查询系统.https://m.haitou.cc/xyzp/3088721
5....2021年硕士研究生拟招生专业目录4.我校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向所有纳入研究生招生计划的研究生收取学费,不论录取类别是非定向就业还是定向就业、培养方式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学费标准均为10000元/年(收费标准若有调整,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为准),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报到时缴纳。书费、住宿费等杂费另计,住宿费约为4000元/年,住...https://www.bcu.edu.cn/hwdx/info/1117/1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