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厦门华侨服务社成立。其后,重点侨乡广东省、福建省和许多中心城市相继成立华侨服务社,并于1957年统一更名为“华侨旅行服务社”。
1957年4月,“华侨旅行服务社总社”在北京成立,统筹全国各地华侨旅行服务社的工作,初步形成全国性网络。
1974年,周恩来总理提议,保留“华侨旅行服务社总社”,同时加用“中国旅行社总社”名称。
1990年7月,中国中旅(集团)公司和中国中旅集团在北京成立,与中国旅行社总社合署办公。
1994年5月,中国中旅(集团)公司与中国旅行社总社分署办公。10月,“CTS中旅”商标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12月,中国中旅的标志性建筑——中旅大厦在北京落成,中国中旅集团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召开了中国旅行社成立45周年庆祝大会。
1999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中央党政机关非金融企业脱钩的总体处理意见和具体实施方案》,将中国中旅(集团)公司列为首批交由中央管理的企业。
2000年6月,中国旅行社总社第一家控股单位广东拱北口岸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在全国已控股数十家中旅社。
2003年12月,中国旅行社总社与全球三大旅游企业集团之一的德国TUI集团合资成立中国第一家外资控股旅行社—中旅途易旅游有限公司,德国总理施罗德出席了剪彩仪式。
@1954年中国国际旅行社(CITS)历史沿革
1954年中国国际旅行社(简称CITS)成立于1954年4月15日,在广州,上海,北京和其他主要城市设有12个分支机构。在成立之初,CITS一直是外国文化交流国家委员会的一个部门和外交部的一个部门,充当着国家与国内外之间的民间友谊桥梁。
1957年到1957年底,已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了19个CITS分支机构,而商业网络则初步建立。在此期间,国旅社的工作重点是外事接待。
1958年建立了另外35个CITS分支机构。
1982年根据企业分离管理原则,国旅社专门从事与旅行有关的所有服务,而国家旅游局则专注于国家旅游管理。
1992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了CITS组建CITS集团公司。CITS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国有重点企业集团,充分展示了其作为中国旅游业领先企业的作用。
1994年CITS被国务院列为“现代企业制度百强试点企业”。
1998年CITS被列为520家重点国有企业之一。
1999年CITS与CNTA分离,成为中央直接管理的企业。
2000CITS成为中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唯一行业成员,并成功通过了ISO9001认证。
2001CITS是中国企业500强中唯一的旅游公司。它的收入增长,利润增长,人均收入和人均利润均排名前100位。
2002年CITS被中国国家统计局列入“中国企业500强”,并在旅游业中排名第一。
2003年国资委成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的中央企业。今年年底,国旅社与中国免税集团合并。
2004年在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和世界经济论坛(WEF)举办的2004年世界品牌和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会议上,国旅集团的品牌价值达到88.81亿元人民币。
2005年国旅社向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灾区捐款20万元。
2006年在纽约《蒙代尔杂志》举办的“蒙代尔全球旅游业500强企业”颁奖典礼上,CITS被列为“蒙代尔国际旅游业500强”。
2007年CITS被确认为北京AAAAA类旅行社之一。
2008年国旅总局更名为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2009年国旅集团成功成为A股上市公司。
在2011年世界品牌和中国500个最有价值品牌会议上,国旅集团的品牌价值达到196亿元人民币,在旅游业中排名第一。
2012年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BL)举办的2012年世界品牌和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会议上,国旅社的品牌价值达到225.6亿元人民币,在旅游业中排名第一。
@1964年国家旅游局历史沿革
1964年7月22日,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成立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为国家旅游局的前身。
1982年8月23日,国务院直属机构改革,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1985年,国务院要求国家旅游局作为国务院的职能部门,要面向全行业,统管全国旅游事业,同时要求实行政企职责分开。
1998年,国家旅游局直属的企业与国家旅游局脱钩。
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国家旅游局。
1978–1997年:真正的旅游业发展
直到1978年,中国实行真正的独立旅游业,当时实行了著名的改革开放政策。从那时起,入境旅行不再局限于外交接待。与此同时,中国人开始主要是为了探亲而出国旅行。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出现了许多旅行社,但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入境旅游仍然由几家国有旅行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经营。
@中国出境旅游业已通过基于中国与海外目的地之间的双边旅游协议的“目的地批准状态”(ADS)系统进行管理和监管
1978年,经济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入境旅行不再局限于外交接待,中国政府开始将旅游业视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同年,中国接待了大约23万名外国游客,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对谁被允许访问该国和谁不允许访问该国施加了严格的限制。
1983年,广东省旅行社开始经营“香港探亲旅行”,从技术上讲,香港旅行是被允许的。
1984年,这种旅行扩展到了澳门,并提供给在香港和澳门有亲戚或朋友的其他省份的公民。1984年,只有3000名中国人访问了澳大利亚。
1985年,约有140万外国人访问了中国,旅游业收入近13亿美元。同年大型中央企业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
1990年,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签署了双边旅游协议时,中国人真正出国旅行。
1991年发起了“中国出国旅行”运动,以鼓励更多的中国人出国旅行。1991年5月,中国政府允许中国公民有组织地旅行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
1992年10月,在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旅游业发展迈出了下一步。宣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外国直接投资旅行社和部分航空业。
1992年和1993年,海外旅行有了巨大的增长,大多数出境旅行是政府官员和国有公司的雇员。
1997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与中国签署了ADS协议,该协议于1999年开始运作。从那时起,中国人便能够出游亚洲。
1997–2019年:旅游业蓬勃发展
1997年,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线旅游服务在中国得以实现。几家领先的旅行社都创建了自己的网站。在线渠道大大降低了旅行成本,不但提高了外国人对中国旅行的兴趣,也助推了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中国国民经济重要产业。
1997年,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线旅游服务在中国得以实现。几家领先的旅行社都创建了自己的网站。
1999年4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于获得了ADS,成为中国政府允许其公民访问的前两个西方国家。
2002年之前,中国出境旅游一直以商务旅行为主。
2002年,中国在世界国际旅游消费最多的国家中排名第七。中国出境旅客的总支出达154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0.7%
2002年,来自中国的游客人数达到190,100人的峰值,使中国成为澳大利亚第六大国际旅游客源市场。
2003年入境人数和旅游接待量来看,中国成为第五大国际旅游胜地。
2004年2月与欧盟签署的ADS协议于,并于2004年9月生效。该协议将通过简化的签证申请程序,促进中国团体赴欧盟26个成员国的旅游。
2006年3月,CNTA已向81个国家授予了ADS服务,其中一些加勒比海经济体(如巴哈马和圣卢西亚)是最近加入ADS系统的国家。
2010年,旅行社数量猛增至22784个,年旅游收入总计15700亿美元,在线旅游贡献了约5.1%,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旅游客源国。
2015年,中国是世界上访问量排名第四的国家,仅次于法国,美国和西班牙,每年有5690万国际游客。
2016年,过夜游客比2015年同期增长4.2%,达到5927万人(其中60%以上来自香港,澳门和台湾)。相应的收入增加到1200亿美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5.6%
2017年底,旅行社总数为27939家,旅游业直接雇员超过3000万,年旅游收入总计5.7万亿美元。在线旅游市场渗透率已达到15%以上,移动设备占所有在线旅游预订量的一半以上。
2017年,旅游业贡献了约8.77万亿元人民币(1.35万亿美元),占GDP的11.04%,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2825万人。有1.3948亿次入境旅行和50亿次国内旅行
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MCT)发布了71个州级全地区旅游示范区的清单,以支持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通过综合开发,许多示范区已成为国际生态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