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东盟的工程机械从友谊关口岸出境。邓敏摄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中越边境广西友谊关:从小通道到国际陆路大动脉
中新网广西凭祥5月16日电(杨陈邓敏冉景航)90多年前的“中国南大门”广西凭祥曾是左江革命根据地老区的核心区域。近年来,依靠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老区旧貌换新颜,凭祥的口岸经济红红火火,边民收入不断增加。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变迁,如今辖区的友谊关口岸已是中国通往越南及东盟的最便捷的陆路口岸,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闯出了一条边疆高质量发展新路。
瞄准信息化“秒速”通关
“以前我们日平均申报票数仅十余票,现在经单一窗口申报后海关系统自主审核,无异常报关单直接签章放行,货物申报实现‘秒’速度。”广西元霖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经理黎晓琴完成出口至越南的电子产品申报工作后如是说。
这样的变化始于2012年。彼时海关全面推广实施无纸化通关改革,实现了运用信息化技术将企业申报报关单及随附单证信息电子化,并对电子数据进行无纸审核、验放处置。友谊关口岸也开启无纸化作业时代,口岸日申报单量翻番。
与此同时,友谊关口岸旅检楼也转变为以自助通道为主,海关行李物品查验设备升级,查验效率和准确率迅速提升。自2012年开始,该口岸旅客年通关量逐年增长,至2019年已增加了一倍。
疫情下,友谊关海关关员正在对进口榴莲进行查验。邓光平摄
流程优化再造一个友谊关
由于受友谊关口岸狭长地理环境的影响,曾经的友谊关口岸作业区域面积小,中越两国车辆需要在监管作业场所进行货物接驳,车辆堵塞和货物滞留现象严重。
2012年至2021年,海关不断推动地方政府、场站业主升级改造口岸基础设施,特别是2019年以来,推动新建成左辅山二桥,卡口由3进3出变成6进6出;新建查验车位增至77个,新建设卡3;接入电子地磅、车牌识别等,智能化装备和配套信息系统连续投入使用,口岸智能化水平和通行能力大幅度提升,日均进出口车辆达到了800余辆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