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册》是在什么样背景下发布的?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手册》?接下来会进行调整吗?
黄春: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仍然在蔓延,形势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个背景下举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给主办城市带来疫情输入和传播的风险。所以必须要制定防疫手册,让所有涉奥人员共同遵循防疫准则。
现在的《手册》是第一版。这一版就是先告知所有的来华人员,他们需要提前准备些什么东西。10月到12月,北京将举办国际系列测试赛、国际训练周和测试活动,都是按照冬奥会赛时防疫标准进行的。通过这些赛事,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情况,并不断完善《手册》,充实内容。
今年12月份《手册》将推出第二版,也是最终版。第二版在每个大原则下,很多细节将会说得很清楚。这之前还要考虑全球疫情的形势,不断地进行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并做出一些防控措施的调整,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手册》。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制定《手册》的依据是什么?
记者:请举例介绍下《手册》有哪些特色?
黄春:《手册》发布后,需要所有涉奥人员认真阅读,认真领会,而且必须要严格执行,约束自身行为,履行自己的防疫责任。《手册》更加突出的重点就是新冠疫苗接种,要求所有来华的人员在入境之前必须完成全程疫苗接种,不但是要求境外人员,国内的涉奥人员都要求全程接种。
另一方面是闭环管理。北京冬奥会的闭环管理更加严格。但这个闭环管理不是完全限制涉奥人员的活动自由,它是在闭环的大区域里,通过闭环内专用的交通工具,涉奥人员可以在驻地、场馆、场馆之间包括三个赛区之间流动。强调的是必须在一个闭环管理的区域内流动,与社会面隔开。
北京冬奥组委会给运动员、教练员包括官员等在闭环区域内提供一些良好、舒适的体验。比如说提供一些特色的餐饮和零售商品,设置咖啡厅、健身房和其他休闲娱乐的设施等。
记者:请您介绍下什么叫闭环管理?
黄春:闭环管理就是境外来华的人员,从入境进入海关后开始体温筛查,经过核酸采样,然后直接通过专用的交通工具送到奥运村或签约酒店。每个奥运村和签约酒店,都是一个独立的闭环。从入境到抵离,交通、餐饮、住宿、训练、比赛,包括媒体的采访,形成了多个闭环点,通过交通工具在这些闭环点连线移动进行活动和工作,就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记者:如何进行赛区间的闭环管理工作?
黄春:以交通为例。北京冬奥会配备了足够的大巴车、中巴车、小客车,还有高铁,在交通沿线乘车过程中,包括作息安排,都是有特定的防护要求。
另外,北京冬奥会安排涉奥人员乘坐专用的车辆,不能乘坐社会公共交通工具,这是一个底线,不能脱离闭环。
记者:《手册》中针对出入境管理有哪些要求?
记者:核酸检测有怎样的要求?
黄春:涉奥人员进入闭环管理后,每天要健康监测测体温,另外就是每天要做核酸检测,但是要求不同,境外人员包括为境外人员服务的国内工作人员,是按照境外人员同等的闭环管理的要求去做,每天要进行一次咽拭子检测。而闭环外围的服务人员,隔天做一次核酸检测。一旦发现阳性,我们能够及时地捕捉到,及时控制疫情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