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内宠物行业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其中有好有坏,很多改变,我认为这会直接影响每一位家长,和准铲屎官们。
首先变化最大的,是活体市场价格,甚至可以用全面溃败形容,价格一崩再崩,很多曾经只能礼貌问价的品种,也都逐渐趋近于大众品种的价格了,这也是我一直倡导的理念,我始终认为,宠物本身就不该有太高的溢价。只是不成想,人力做不到的事,经济波动瞬间教会活体市场做人。
但这只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站在商家的视角,重新审视活体市场的崩盘,说是饿殍遍地也不为过。
2023年,是让猫舍集体破防的一年,猫舍成片倒闭,目前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因为猫舍大多数连工商注册信息都没有,也没办法统计),结合我的从业经历来看,去年上半年,由于春节前后,出现了短暂的供需失衡(注意是需求大于供给),外加很多人,或是因为降薪辞职,或是原公司倒闭等一系列原因,忽然在3到7月份,涌现出了一大群的新入坑的猫舍,没错,这阶段,很多都是这一波失业潮入坑的,然后等到秋冬的时候,供需关系因为种种不可抗力因素,转瞬间让供需发生了逆转,遗憾的是,这次是供应远远大于需求很多倍,再然后导致活体一瞬间价格暴跌。
我原以为,像是德文这种,种群数量还不是特别多的品种,价格起码还能坚挺个几年。但这一波可以说是,对所有品种无差别的打击了。10-12月期间,一两千多品相尚可,没有明显瑕疵的德文,也比比皆是,就这还得挂很多天才能有人问。注意,不是成交,而是咨询。
一些养猫超过3年的,老铲屎官们一定有所感知,身边很多人的猫是越养越多,坚持只养一只的也不要抬杠哈,根据《2022年中国养宠人群调研报告》显示,养一只猫的占比为55.9%,养两只猫的占比为32.4%,养三只及以上猫的占比为11.7%。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养猫人群的平均养猫数量约为1.56只。
但这个数据并没有对年龄进行细分,我个人调查结果和报告显示结果,略有出入,如果只统计35岁以下年轻群体,3年平均养猫数量在3只,养3只以上的也不在少数,养个7-8只的大户人家也大有人在,毕竟我接触的人群,年龄大多都在35岁以下。
这一部分多猫家庭,此前为宠物行业的,整体增长做出了强有力的贡献,但当经济下行,消费降级,这些词汇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实际影响我们决策的时候,这一部分增长就会呈现断崖式下跌。
因为猫不管怎么说,在经济环境尚可的时候,在消费决策上,养一只猫的权重,在很多人眼里,可能排在首位,甚至养二胎,三胎的权重依然如此,而在经济下行周期,个人的生存,保持现有的生活品质不下降,成为了更多人的人的首要目标。养猫的期望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权重降低很多。
其实2023年,宠物行业整体依然处于增长态势,但宠物个体也的确有消费降级的表现,只不过市场采取了一种曲线救国的策略,平稳住了下降的态势。
就拿我的部分客户举例,此前消费30-50一斤猫粮的家长,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已经自适应降级到30左右了。宠物消费降级是存在的。
而之所以行业整体还能保持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宠物消费变得更加多元化,细分市场重新抢回了,消费降级省下来的部分。
对于一只猫来讲,他们的刚需无非就是,猫粮,猫砂和短期内不一定会用到的医疗。当然这也并不绝对,猫对所谓的刚需品,兼容性其实很强,甚至连猫粮猫砂都可以替代。事实上也有很多人从来没喂过猫粮。
经历过疫情封城的一定深有体会,在那段期间,有大量断粮断沙的猫,我当时采取的做法是,猫吃肉,我吃菜,碎纸碎布当猫砂。
所谓的刚需,在极端条件下来看,其实也未必是刚需,更多的是便利。
比如前几个月,各种给猫保暖的设备全网大卖,酸奶机做梦都想不到,有一天会成为部分养猫人的刚需。
向下还有各类营养添加剂,保健品,以及技术升级迭代产品,比如各种猫草的替代品,这些都算。
换句话说,现如今养猫,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把很多除猫粮猫砂之外的产品,也当做定期补充的刚需品。虽然消费降级,导致了一部分人降低了猫粮猫砂的单价,但同时也增加了猫用品的清单。如果仔细计算就会发现,养猫的总体支出,是增加的。
毕竟在资本眼中,新的需求应该被创造,市场需要培养,用户需要教育。
没错,资本已全面入局宠物行业。此前也或多或少有资本参与其中,但主要竞争方向是以猫粮猫砂为主的刚需品。
但2023年资本对宠物行业的渗透,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资本做不到。不仅是传统资本,各互联网大厂,无一例外,也全部根据自身优势入局。
对,就是大家都熟知的这些大厂。所攻克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中高端宠物服务产品、服务和品牌连锁、宠物智能家居、宠物交易平台、宠物社交平台、宠物电商平台、甚至宠物美妆。等等等等
大厂入局,结果会怎么样,对于消费者来讲是好是坏尚未可知,大家也可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但对于相同细分领域的从业者来讲,一定是毁灭性打击,而对市场整体而言,我个人持保持中立,乐观态度。不是全部寄希望于资本,而是这个行业整体,本身的平均素质太差。尤其是活体部分。